登陆注册
17360400000001

第1章 人要受的三种教育

人们受教育必须从婴儿期就开始,使人们具有这个社会需要的才能,如果不这样做,人类可能会早已灭亡。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是愚昧的、是柔弱的、是最需要呵护的,所以,我们需要许多的力量,需要认识和判断的能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从教育中才能获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三种教育培养的,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事物,或受之于人。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就是我们人类所要接受的三种教育。针对类的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育能达成一致,目的趋同,就可以达到他的目标,这样的个体,才可以说是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我不愿意根据一般人的认识,将那些可笑的,人们称之为学院性质的机构,当成一种公共性质的教育机制;我也不将对世人的教育看作是这种制度,因为这种教育追求的是两个不同的目的,但结果却不会有所收获。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表面为别人,却处处为自己,阴险虚伪的人。由于被人和自然两种力量牵引向不同的方向,形成较大的分歧,所以,我们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却使我们一生就在犹豫和斗争中度过,最终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更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最后只能碌碌无为了此一生。

自然的教育是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的发展;别人引导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而获得良好的经验,叫做事物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如果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会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孩子,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具有趋向的目的,他就会很快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会过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孩子,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可以由我们来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某些方面才可以由我们来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我们才可以加以控制;不过,我们能控制多少,到目前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行为和言语都能完全掌控呢?

一旦将教育看成是一门人类的艺术,则它几乎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因为,它要成功,就必须将这三种教育相协调配合一致,然而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能有所决定。我们殚精竭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标罢了;不过想要达到这一点,还真需要有一些运气的成分。那么,是什么目标呢?它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我们刚才论证过的。既然三种教育必须要圆满地进行配合,那么,我们就需要使其中的两种教育来协调另外一种无法控制的教育。也许我们所讲的自然意义上的教育太有些含糊其辞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尽量将它明确起来。

也有人说,自然不过是人们日常的习惯罢了。那么,它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习惯,看它会不会消灭掉我们的天性呢?举个例子来说,有些植物被我们阻碍着并不能顺应它们的天性自由去生长,它们就具有这样的习性。自由生长的植物,它们索性还保持着被强制倾斜生长的印痕,但是它们的天性并没有因为被扭曲过,或是被阻碍过就此改变自己一开始的自然生长方向,如果它继续生长和发育的话,这种植物它又会自然的直立生长。

同样,人类的习性也是如此。只要人还处在相同的境地,他就还可以保持由原来的习惯产生的习性,虽然这些习性对人们来说是不自然的,甚至是做作的;但是,只要情况稍微一有变化,这种习惯就消失掉,天性就会迅速恢复过来。因此说教育确实不过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有一些人忘掉了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则另外有一些人则保持了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这样的差别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产生的呢?

如果是必须要将自然这个名词,只是限用于天性习惯的这个名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省得论述一番多余的话语了。我们生来是具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了我们周围事物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当我们刚一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时,我们就希望去逃避或者追求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对这些事物进行筛选,看这些事物是给我们带来了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这些事物对我们是不是很方便和很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思维理性,以及是不是赋予我们幸福美满的标准。

随着我们的感觉越来越敏锐,眼界也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我们受到了的习惯的遏制,因此,它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不同见解而有所变化。在产生这种变化以前,它们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在的自然。因此,必须将一切都归功于那些原始自然状态的倾向;如果我们所受的三种教育没有什么太不同的话,还是可以的;但是,当三种教育彼此矛盾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培养一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时候,那么,该怎样办呢?这样以来,要协调配合一致就显得不太可能了。由于不得不与社会和自然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或是教育成一个可公民之间加以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

凡是一个社会,哪怕是很小的社会,当它的范围很狭窄,而内部又能做好团结的时候,就会与大的社会相疏远很多。如凡是非常热爱自己国家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对外国人的冷酷,在他们心目中,外国人只不过是人,同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种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对那些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亲戚、朋友都很好。在国外,斯巴达人是很贪婪的,是野心勃勃的,是一点仁义不讲的;但在他们的国内,却处处洋溢着和睦无间、公正无私的和气精神。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世界主义者了,因为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探求他们不屑在自己周围履行的义务。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他们自己的邻人。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活,他是单位的个数,是绝对的统一体,只与他自己和他的同胞们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有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体现在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使人们改变自己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自己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将“我”转移到集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同样,共和国内部的战争要比君主国之间的战争要更加残酷。相对来说,君王之间的战争比较容易缓和下来,但可怕的是他们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其要做对方的臣民,倒不如去做对方的敌人。

有一位斯巴达妇女,她的五个儿子都被编织在军队里。于是,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她看到一个奴隶来了,战栗地问她:“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肯定能胜利!”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祈祷和感谢神灵,这样的人才是公民。凡是能在社会秩序中,将自然的感情保持在了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的。如果一个人经常是处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经常在自己应尽的本分和倾向之间犹豫徘徊的话,则他既不会成为一个人,也不会成为一个公民,他对自己和别人都将一无是处。我们今天的人,今天的法国人、英国人和中产阶级的人,都是这样的人;而他将成为一无可取和一无是处的人。

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就必须言行一致,成为始终如一、独立自恃的人,就必须坚持自己应当采取的主张,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这个主张,并且一贯地去实行它。我等待着人们给我展现这样的奇迹,以便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公民,或是,他能同时成为这两种人,又是怎样做的。从这两个必然互相对立的目的中,产生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教育制度:一种是共同的与公众的,另一种是家庭的和特殊的。如果你想要明白公众的教育是如何一回事,就请你阅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著作,并不像那些只是凭书名去判断的是一本讲政治的书籍;它是一篇很优质的教育论文,像如此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被人写过。

当人们谈论到一个空想的国家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出柏拉图式的制度;然而,要是莱喀古士只是将自己那套制度写在了纸上,而不是去付诸于实践的话,我可能还会以为它空想得更多。而柏拉图只不过是要人们去纯洁自己的心灵,而莱喀古士却是要用力改变了人的天性。公共的机关已经不存在了,而且也不可能存在下去,因为在没有国家的地方,是不会有公民的。“国家”和“公民”这两个词应当从现代语言中里取消。其中的理由我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我不愿意谈及它,因为它与我阐述的问题没有任何丝毫的关系。

人们将一些可笑的机构,称之为是学院,然而,我是不将它们当成一种公共性质的教育制度来加以研究的。我也不把世人的教育看作是以这种制度进行的,因为这种教育总是想去追求两个相反的方向和目的,结果却是这两个目的一个也达不到。最后,它只能训练出一些阴险的人来,然而,这些人成天装着事事为他人,实则处处是为了他们自己。不过,这种表现既然是大家都有,所以,也就骗不了任何的人。这不过是在枉费心机罢了。

现在,我们谈一谈自然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如果一个人只是想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受教育,那么,他对别人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一个人所抱的两重目的能够结合为一个单独的目的,那么,就等于是消除了人的内部自我矛盾,就消除了走向幸福生活道路中的一大障碍。要判断一个人,就必须要判断看这个人到成人以后是怎样的;必须在了解这个人的主观倾向、观察了他的发展等,当人们看到一个人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会想方设法去纠正这种不良的状况。当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后,才可以看见自然的人。

爱弥儿箴言:

我们要培养一个难得的人,那么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千万不可以无所事事,最后一事无成。当我们遇到逆风行驶的时候,我们就要调整自己的航向,但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时,而我们又想停泊在原地,那就要学会抛锚。年轻的舵手更要当心,别让你的船锚动摇,别让你的缆绳松懈了,不要在我们还没有发觉以前,就让船给漂走了。

同类推荐
  •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邪教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密切关注的对象,也将是人类当前和今后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为使人类能齐心合力地共同解决这一难题,很有必要给邪教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不仅要有专门的称谓,而且也要有相对一致的内涵。但眼下的现实情况仍需我们深入研究,广泛探讨,清除分歧,尽快达成共识。
  • 教师公文包-地理拾趣

    教师公文包-地理拾趣

    本书分宇宙、地球趣谈,历法气象趣谈,山石岩窟趣闻,河、湖、泉、瀑布趣闻,国家、城市趣闻等六部分对地理常识进行了介绍。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郑欣等所著的《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的研究主题为基于农民受众为研究主体的对农传播实证调查与对策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农政策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信息传播、科技传播、健康传播和法律传播等乡村传播现状及其效果。本书以发现和解决当前对农传播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在与新的时代背景的动态关联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充分关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促进对农传播服务的改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 教师公文包-语言文字规范

    教师公文包-语言文字规范

    本书面向中小学教师,通俗易懂的介绍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重点讲述了语音规范、文字规范、语汇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呆萌少爷,女王殿下好

    呆萌少爷,女王殿下好

    我们就像追逐爱情的天使,认真而用情地叠着千纸鹤,将爱的梦境和指纹的柔情,连同千纸鹤的精彩,一同飞到爱的天河,将爱情的种子,撒在泥泞的土壤里,等待着爱情的心愿开花结果。墨迹痕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遇见你真好
  • 泯仙

    泯仙

    无妒者得长生,无欲得长生,无念者得长生,无情者得长生
  • 首席宠妻:执手一生

    首席宠妻:执手一生

    【宠文、一对一、无误会、无小三】若以晴从来没想过,在生命还没有终结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他。他给她的温暖,给她的怀抱,让她逐渐的离不开他。他从未放弃她。宠她,爱她,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有些一瞬,便会念念不忘;而有些念念不忘,却是一瞬。他很庆幸,只是一瞬,却让他与她执手一生。
  • 枭妃:绝色帝王的逃宠

    枭妃:绝色帝王的逃宠

    沐倾歌,外人眼里的寻常公主,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之才。她精通琴棋书画,胸怀倾世谋略。苦恋三载的男子亲手将她推给她恨之入骨的男子时,她浅笑:“我沐倾歌对天发誓,你今天对我所做的种种,改日必十倍奉还!”诸葛琛,楚国的战神,一把战刀平天下,一记谋略定乾坤他不相信爱情,也不稀罕爱情,当她发现真相后绝决的跃下冰河彻底离开他的生命时,他才发现原来沦陷的是他的心。
  •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希望这可以像上一本书一样带给大家,喜悦。她是一个可爱姑娘,而他是温柔校草,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生离死别之后,相遇,再忆起,有小三出现??到底是温柔校草胜还是冰冷王子更胜一筹??
  •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最初校园相遇时,一见钟情;多年进入职场后,一心保护。职场干练女王,善良单纯的小菜鸟,两人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幸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都在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的身边。
  •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丧失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丧失

    ”我不管你是龙傲天还是赵日天,我叶良是三分黑七分白的。我这人很任性的,看到那个逗逼没有,激怒我我是要灭掉这个崩坏丧失的世界的~“
  • 八荒帝尊

    八荒帝尊

    一滴泪,可融化千年玄冰。一份情,可掀起八方云动。一双瞳,可破灭日月星辰。我愿冰封这天地五百年,只为等你轮回。
  •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

    在欧洲,关于美洲的发现有一则传说,爱尔兰中世纪时期的布伦丹曾乘古老的皮筏艇横越大西洋到达美洲。为了验证其真实性,著名历史探险家谢韦仑组织了一次仿中世纪皮筏艇横越北大西洋的探险。本书生动地记录了这一过程。
  • 苍茕

    苍茕

    最真实的大学生活,最离奇的道家玄幻。有现实的都市、学校、酒吧……有远古的神话、魔兽、神器……有耍宝的校草、有泼辣的校花、有大家都经历过的许多感情历程……喜欢玄幻的把它当玄幻看,喜欢校园的把它当校园看,喜欢言情的把它当言情看……总之可以找到你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