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底特律,亨利和克拉拉首先搬进了巴格利街的一所住房,这是一套两间的住房,房间都很小,而且光线不太好,远不能和他们在迪尔伯恩的住宅相比。不过,新的住处也有一个优点,到爱迪生变电所只有几个街区的距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搬家达十几次之多。
爱迪生照明公司创立于1886年,是底特律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几乎整个底特律都靠它提供动力源。亨利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时间里都为这家公司工作。
亨利与克拉拉来到底特律的当天晚上,亨利就投入了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他在一个变电所负责各种机器的安装和检修,他上的是夜班,每天晚上6点,他就开始连续12个小时的夜班轮换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亨利却感到很幸福,他热爱底特律,热爱爱迪生公司,还有公司那些机器,他对它们的喜爱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他的能力完全胜任他的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就因排除了一次故障而得到大家的认可,上级主管看到他的工作如此出色,立即给他加薪,接下来的一个月又给他加了5美元。亨利的名气和薪水一步步高升,也改为了上白班。几个月后,他被调到位于华盛顿大道和斯塔特街口的公司总部。
亨利·福特再次感到了拥有熟练的技术给他带来的好处,而且,在30岁的年龄,他已经完全能独当一面了。当然,假如他因此就满足了,甘心在这样的大公司里做个机械师,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是那种不会轻易满足的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而且梦想已经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研制出“不用马拉的大车”。
除了做一些实验,他开始关注机械类发明的动向,那些关于机械类的杂志他差不多都读遍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翻阅那些杂志,每期的《美国机械师》都是他必看的杂志,有时他会随手绘制一些初步的设计图样。他的同事们都知道他对他的梦想是多么着迷。这时候的亨利仿佛有一种强大的动力驱使着自己前行。
搬到底特律不到半年,克拉拉就怀孕了。1893年11月6日,亨利和克拉拉的独生子出生了,他给儿子起名叫爱德塞尔。亨利最好的朋友就叫爱德塞尔·拉迪曼,是亨利小时候的同学,在当时亨利班上所有的孩子中,爱德塞尔的成绩是最优秀的,亨利非常崇拜这位朋友,此时他在国内的化学界已经小有名气了。他用好朋友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希望儿子能像好朋友那样从小就出类拔萃。他的儿子没有辜负父亲当初的期待,他很优秀。然而,当亨利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对自己这个儿子却是苛刻到了极点,百般迫害,以至于这个儿子饱受屈辱和折磨,在49岁的英年就先他而逝了。
有了儿子的亨利是幸福的,他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机械师,月收入也从最初的每月45美元升到了75美元。
1893年底,由于业绩突出,亨利·福特被任命为底特律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机械师,年薪1000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收入。刚刚30岁的亨利就在这样的大公司做总机械师,这在当时的底特律并不多见。
他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是工厂里不可或缺的人物。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他也像个消防队员那样,把衣服摆放在身边,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他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解决那些不听话的机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而那些机器就像顽皮的孩子很快就被他驯服了。渐渐地,亨利·福特成了底特律的名人,被聘为底特律基督教青年技工学校的兼职教师。他很善于表达,在向学生们讲授机械技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融入其中,很多学生受到他的鼓舞后成为有志青年。很多青年技工以他为榜样,把他当做踏踏实实、勤奋苦干的典范。当然,这时的亨利和后来的作为美国“汽车之父”的亨利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这就像万丈高楼不会平地起一样,亨利不是也有过困惑的少年时代、迷茫的青年时代吗?好在他现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青年人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时应该采取的态度,那就是磨砺自己,不放弃理想,勇敢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