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总是围绕问题来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问题和惊奇开始的。”惊奇是最深奥的疑问,是最美妙的表情,是人类最活性的瑰宝。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就必须时时刻刻去捕捉问题、寻找惊奇。对这第二个取径,我称之为“实际的思维”。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头脑中时时刻刻保持一种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思考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反映在人的思维上,就会是一种敏感的、细腻的、被激活的、触角游动式的状态。对企业来讲,所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战略上的、理念上的、思路上的问题,这主要是决策层、企业核心领导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是机制上的、执行上的、管理上的问题,这主要是执行层、中层管理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个是技术层面、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包括企业员工比较关注的或反映较多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搞企业,既不是整天埋头学术研究,也不是整天忙于行政事务,而是每天做很多实实在在的经营管理上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战略上的,有的是战术上的,但更多的是一些实际的管理工作。海尔的张瑞敏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职工在车间里随地大小便。我们常说要“正确地做正确的事”。其实,能够看出问题是管理者的一种日常功夫。看出问题,是做“正确的事”的前提。就如从简单的事情中要看出不简单。要成就伟业,就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海森堡说:“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李政道说:“提出正确的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我要说:问题就是一切。很多时候,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当中。凡是一个问题的提出,必有深厚的背景,往往意味着事情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局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在靠大量消耗资源、高投入和乱排放来维持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在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多、引发尖锐矛盾和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所以,更高层面提出的问题,应是预见性的、前瞻性的,而不应是被动反应式的。领导者,一定要预见到未来将会成为主要问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