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样培养和磨炼直觉呢?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举爱迪生为例,他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足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似乎本应该由全人类在几百年时间内发明的东西,一时之间全由他一个人“包办”了:留声机、白炽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矿业、建筑业、化工、武器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令世人瞠目结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爱迪生的文化程度很低,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于他的好奇心,在于他的兴趣——发现世界、解开奥秘的兴趣。兴趣会导致实践,而实践带来灵感。灵感是解开事物奥秘的钥匙。灵感来了,就醍醐灌顶了,就恍然大悟了,就茅塞顿开了,就像点破窗户纸那么简单了。“山重水复疑无路”,这是实践最艰难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灵感来临的时候。不能否认灵感的神奇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现实的、不客观的、不实事求是的,也是不科学的。
爱迪生的灵感从哪里来的呢?好奇心、兴趣和大量的实践。他小的时候,曾趴在鸡舍里一动不动,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对母亲说,要孵化小鸡。这就是一个儿童的好奇心。他长期的兴趣,在于发明——所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关启发兴趣的教育,而他的发明全在于勤奋。勤奋本身就是一种天才的表现,聪明人往往肯下笨功夫。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如爱迪生说的那样:靠99%的努力。他的勤奋,全体现在动手。可以说,正是爱迪生那无处不在的强烈的好奇心、那坚持亲自动手搞实验的执著精神、那超乎常人的勤奋努力、那果敢无畏的精神、那依靠集体力量的领袖才能(他的发明工厂中有很多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才构成了他那“99%的汗水”的深刻内涵。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思维的气质性。
说起果敢,再提一下爱迪生是怎么走上科学发明这条道路的。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以很大的勇气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儿童,儿童的父亲没有钱回报爱迪生,就教给了他一些有关电的技术。爱迪生一下子就痴迷进去了,从此对电学很感兴趣。他12岁在火车上卖报,16岁就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1931年他84岁逝世的时候,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如果我们对现在自己的生活感觉很幸福的话,是不能忘记爱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