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3900000007

第7章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国际视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一代以陶希圣、陈登原等先生为代表,第二代以何炳棣、吴承明、傅衣凌等先生为代表。何炳棣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其成就有目共睹,其学术道路也启人深思。今天这个以“中国社会·经济·观念史”为主题的座谈会,只谈其学,不谈其人,主要目的是请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前辈学人所开创的道路。

作为引言,我想谈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国际视野问题。

一、为何需要国际视野?

中国史学研究要不要走向世界,要不要全球化?这是学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在我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在经济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即中国应该融入而不是抗拒全球化。但在学术方面,情况就比较复杂,特别是像历史这样在西方被划归为人文或者艺术的学科,以及诸如此类民族特性较强的学科,其全球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颇需商榷。但无论如何,即使我们自己承续的依然是乾嘉学派的路子,了解他人(国外)的研究状态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中国史学研究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这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同。

就中国社会经济史而言,它与史学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中国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经济史)诞生伊始便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中国原来没有社会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从20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经由日本、西欧、苏联等地传入的,所以其学科规范、理论构架、分析方法等,都建立在外来学术的基础之上。虽然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局限于经济制度研究及初期经济史料的考核等方面,但其研究路径与西方并无二致。195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的作为指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同样来自西方。因此,中国经济史研究历来就是全球性的、国际性的。

英国前历史学会会长巴勒克拉夫曾经说过,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对历史学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学。他还引用戴维斯的话说,到目前为止,经济学是对历史学做出了最大贡献的社会科学。基于这样的一种共识,西方的经济史研究也逐渐从对经济制度的考核、经济史料的辨认转向了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因此,经济史是历史学科中最早社会科学化了的学科。众所周知,无论流派如何纷杂,经济学是没有国界的。以它为基础的经济史研究自然也没有国界——虽然研究对象可以不同,但研究方法却基本相似。

全球性、国际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史、社会史研究中国际视野不可或缺,如果硬要闭门造车,学术水平就不可能提高。

二、国际视野下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期社会经济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

1.研究对象的变化

从研究的对象内容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期的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当然,这里的经济制度内涵很丰富,与政治制度也有关联),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经济制度史研究。19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对象大大改变,譬如经济成长与发展研究、社会组织研究、人口研究、生态环境研究、大众文化与社会经济关系研究等等,都成为了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对象。1990年代以后,研究对象愈发扩展。如今,国外经济史研究早已突破了早期经济制度史研究的狭小范畴,而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人口史、家庭史、妇女史、环境史等密不可分。在西方,依然延续三四十年代的方式做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已很难找到;在国内,这样的学者也越来越少。

从研究对象的时间来看,西方过去的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革命时期,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先秦两汉等较早时期,譬如对周礼、均田制、两税法等经济制度史的研究。到了后来,研究对象的时间逐渐后移,近代早期(即明清时期)成为重点研究时段。

从研究对象的空间来看,呈现出缩小与扩张的两极态势。无论西方还是中国,过去的经济史研究都把中国看做一个整体。但19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的空间单位越来越小。我连续参加了几届代表西方主流史学研究思潮的国际经济史学大会,每届都有上千人参加,大约120场的研讨会,但几乎没有人讲中国如何如何这样宏阔的议题,而是谈很具体的问题。这种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改变无疑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借鉴。与此同时,政治区划、地域分割被进一步打破,譬如一些学者提出的东南亚经济圈等等。缩小和扩张,二者相辅相成,使经济史研究实现了将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地域共同体的整体性认知的超越。

从研究对象的社会身份来看,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平民化特征。过去关注的都是上层政策的制定者、杰出人物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等等,现在逐渐将目光投向农民、工匠等普通人。在国际经济史学大会上,大家讨论的都是诸如中世纪德国某个小镇上的妇女在其社区里的经济角色、家庭劳动等议题。

2.史学观与方法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包括经济史)研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是“西方中心论”的问题。这个争论的细节,在此我不想详述。我想说的是一些与“西方中心论”针锋相对的观点,譬如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论”,在学理上是否站得住脚?事实上,西方也好,中国也罢,作为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有局限的,无论以何种“中心论”来看待中国这个研究对象,都不可能客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心论”本身就值得反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所创造的这套话语系统、分析结构呢?有的学者,比如黄宗智,主张破除一切西方话语系统,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他将其称为“范式”)。但随之而来的批评便是:这能做得到吗?在国际化的当下,我们能否将西方社会科学系统中的“西方中心论”成分剔除掉,而只保留它的研究方法?诸如此类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早期的经济史研究,用的基本上是历史学的方法,譬如考证、实证等;20世纪中期开始从宏大的历史哲学、历史规律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研究主题的扩大,史学研究中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已经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因此在国际经济史学大会上,几乎看不到使用单一研究方法的成果。方法的增加,使经济史研究的变化成为可能。最近两年的国际经济史学大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生活水平问题。从今天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虽然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依然是收入、分配、消费等,但是研究的范畴受到了社会学的深刻影响,已深入到某个社团、某个郊区的生活水平。如果将不同历史学家用此类相似方法做出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便有了跨地区、跨国、跨大洲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更有意义。过去何炳棣先生笼统地提出18世纪中国的生活水平比法国要好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第一缺少证据,没有量化分析;其次缺少标准,所依据材料的样本是否充分、是否采用了第一手档案都不可知。至于细致到对某个小社区的内部关系作出很明晰的解释,何炳棣、谢和耐等老一辈学者都还做不到。这也体现了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进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使纯粹的经济史研究不复存在,它更多地呈现为经济史、社会史、观念史、生态史、文化史等各方面的糅合样态。

3.研究的国际化

过去我们常说在历史研究中,有日本风格、中国风格、苏联风格、美国风格、欧洲风格等等,但今天好像越来越趋同了。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我觉得也不尽然。当然,从语言方面来说,英语是最强势的。得益于英语的主导地位,美国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它的学术成果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还有些国家尚未摆脱殖民地心态,认为用英文发表的文章才算一流的,用本国文字发表的文章是二流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偏向。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研究的国际化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一个好的研究者恐怕很少有不留意国外同行正在说什么、做什么的时候。

基于上述关于经济史研究趋势的三大判断,我们应该具有国际视野。

三、结语

今天国内的经济史学研究,较之1950年代是大大衰落了。过去作为“五朵金花”中的重头学科,经济史研究曾经对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研究乃至国家政策的制定等,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现在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小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这意味着经济史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得更紧密了。在老一辈学者譬如何炳棣先生的学术研究道路上,经济史—社会史—观念史的演进轨迹也依稀可辨。何先生晚年的代表著作是《〈孙子兵法〉考》和《〈老子〉考》,这是思想史方面的成果。很多西方学者也是如此。譬如孔飞力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他新近的一部书《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关于观念史的。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其他领域的学者进入到经济史的研究领域中。参加国际经济史学大会的经济学家人数比历史学家多得多,其中不乏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经济学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希望能在历史中得到印证,于是转向经济史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人往往反对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史,而是希望看到不同的东西。

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其他领域的学者进入到经济史研究,使得经济史的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也导致了经济史研究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史研究中固有的旧模式逐步消除;另一方面,经济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得以逐步加强,由是,历史研究的终极目标——全方位地看待历史——才能实现。

同类推荐
  • 90后的时光

    90后的时光

    90后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不知道。或许是一个朦胧的年代,或许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也许是一个尚未开化的年代,也许在我不知道的世界有我不知道的疯狂。有人说9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没有忧虑的世界里寻找烦恼;也有人说90后是沉重的一代,肩负着三代人的期望,在三座大山之下生存。有人说90后是没有思想的一代,在奢靡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也有人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乖张跋扈、不听良言,总是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有人说90后是软弱的一代,温室的花骨朵总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也有人说90后是激进的一代,偏执的思想总是令他们做出疯狂偏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 圣盟之天王后记

    圣盟之天王后记

    一个饱受争议的战神,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故事。
  • 回到三国打天下

    回到三国打天下

    已届不惑之年的老刘穿越回到了公元180年的真定,成为19岁的刘备。依靠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老刘在三国不断培养壮大自己的势力,开始了与群雄争霸天下的漫漫征程。
  • 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自大周证监会重建市场秩序后,各地相继设立了几大股份公司,以维护证监会的地盘。各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各施手段,在市场上左突右杀,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中绩优上市公司有齐国、楚国、晋国……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热门推荐
  • 龙羲

    龙羲

    倒了一杯酒“青花瓷”,掌星使者温柔地打量萧逸辰,徐徐说道:“我有一种直觉,到了龙羲,你是个危险的存在。但为了公主殿下,在下愿意冒险。或许,她押对你这一注。庄家却是当朝王廷。”龙羲?公主?萧逸辰一脸茫然,还未明白过来。掌星使者便让人领着他和兰汐,先在一个温泉池沐浴完毕,经受“净尘”仪式。而后,掌星使者给萧逸辰和兰汐分别戴上一枚龙头金戒,又给了兰汐一份地图和罗盘:“根据紫薇星斗推算,大概7天后,在中国张家界,晚上月残之时,会出现‘时空褶皱’。那时,水往高处流,湍急处会形成一个涌现天空的瀑布。找到那瀑布,公主殿下自然知道该怎么办。”“多谢使者!”兰汐挽过萧逸辰。掌星使者面无表情,应道:“不谢。或是命中注定。”
  • 侠义双飞

    侠义双飞

    他们是来自小山村的孪生兄弟,拥有旷世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文武兼备。因为一种偶然,结识了一位乡野自学的艺术人才,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对孪生兄弟的帮助下,乡野艺术人才不断进步,最终在冲破重重阻扰,在家乡创建了木艺合作社,带领全村人发展致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庭之三界传说

    天庭之三界传说

    一个人,一柄剑,一颗不甘屈服的心。曾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奈何天不能遂我愿,视苍生如刍狗;地不能承我志,化沧海与桑田。这一生,颠沛过,流离过,失落过,疯狂过,既然退无可退,为何还要退?天地苍生,唯一逆尔!
  • 捉鬼大师之鬼灵转世

    捉鬼大师之鬼灵转世

    拥有一身神奇秘术的刘小三,却被茅山一派与鬼魂两派追杀,且看刘小三如何用神奇秘术化险为疑,躲过重重障碍,登上最高峰……
  • 末日研究

    末日研究

    E星历2109年,人类濒临灭绝。那一天……会来么?华竣邱虎和巫霞娟三个人的沙漠之旅开始了,目的地是阿达尔村,邱虎的网友,买买提的家里。想象之中,华竣邱虎可以在买买提的家里,安心的解读光盘中,和硬盘中的秘密……
  • 血酒

    血酒

    血族的故事。女主不强大也不善良,男主不强大也不霸道。不想多介绍。我想如果文笔好的话自然会有人来看。想看的点,不想看的左拐。嗯,就这样,学生党周更不解释。
  • 妖天记

    妖天记

    “天下几人能长生?”“唯我真命永不死!”这是一代传奇的崛起,一个不朽神话的传说。
  • 浴火神凰

    浴火神凰

    那次大战后,他被秘法所伤,沉睡千年。终于,千年后,他重生了......他要恢复到巅峰!他要重新开始!
  • 异界之倾色狂颜

    异界之倾色狂颜

    他生在最高贵的家族,是家族里的骄傲,他与她偶然相遇,和她命运相连,敢欺负他的女人,他灭其全族;想勾引他的女人,他就强到让每个人都仰望他,都不敢靠近她;怕他招蜂引蝶?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她。她何德何能,得夫至此,妻复何求!便与他携手创一世辉煌!
  • 唐朝法神

    唐朝法神

    一次莫名奇妙的转世,一段匪夷所思的历史,一朝啼笑皆非的朝代,一曲荡气回肠的情仇。“老师,我有个问题!”“小子,你又有什么问题?”“天香楼和五音阁的花魁都有什么不同啊?”“哦~这个问题啊~来,咱俩深入探讨下……”“林晚寒,就你这个混蛋也能成为法神?”众女瞠目结舌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