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2500000005

第5章 金刚经(5)

⑥忍辱波罗密:梵语为羼提,意译为安忍、忍等。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忍不但忍辱,还忍苦耐劳,即认透确定事理。忍有三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嗔恚之心,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能处之泰然,叫法忍;菩萨修行六度时,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菩萨修此忍力,即能不为一切外来或内在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所以,忍是内刚而外柔,能无限的忍耐,而内心能不变初衷,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佛法劝人忍辱,是劝人学菩萨,是无我大悲的实践,非奴隶式的忍辱。

⑦歌利王:又作哥利王、羯利王、迦梨王、迦陵伽王、羯陵伽王、迦蓝浮王等。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等。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歌利王为乌苌国的国王。他的行为非常凶暴恶劣,臣民们都很害怕他,唯恐避之不及。一次,国王带了宫女们,入山去打猎。宫女们趁国王休息时,就自由游玩。在深林中,当她们见到一位仙人在坐禅时,对他生起很大信心,仙人也就为他们说法。国王一觉醒来,不见一人,到各处去寻找,见他们围着仙人在谈话,心中生起嗔恨心并责问仙人,且不分青红皂白地用刀砍下仙人的手脚,看他是否能忍。当时,仙人毫无怨恨,神色不变,不但不嗔恨,反而对国王生起大悲心。这仙人,即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⑧嗔恨:又作嗔恚、嗔怒、恚、怒。三毒之一,也是六根本烦恼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厌恶憎恚,谓之嗔。嗔恨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⑨无所住心:即其心无住。无住,即无着、不执着。无所住是不滞住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真谛,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陀宣说了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这是从我见道得慧眼以来,未曾听到过的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样的经义,而能生起清净的信心,即能证悟万法实相,应该知道此人已经成就了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这个真如实相,并不是真实的真如实相,所以如来佛才说它假名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理解其义并受持此经不算难得稀有。如果到了后世的最后一个五百年中,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并能信受奉持,此人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没有对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产生执着。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本非真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一样本非真实。为什么呢?远离一切对虚妄之相的执着,就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而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殊胜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密,实即并非实有的第一波罗密,只是假名的第一波罗密。

“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密,如来说并非实有的忍辱波罗密,只是假名的忍辱波罗密。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用刀支解身体,我在当时就没有心存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当时被节节支解时,在心中执着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就必定会生起嗔恨的心。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不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所有一切的相状,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执着于色尘而产生心念,不应该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诸尘而产生心念,应当生起无所执着的清净心。如果心中有所执着,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说菩萨的心念不应该执着于色相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如此进行布施。如来说一切所有的形相都是因缘聚合的假名形相,又说一切所有的众生也不是真实的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的人,讲实话的人,讲真理的人,而不是说谎话的人、不是讲怪异话的人。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会好像人进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心里不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好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耀下,能一清二楚地看见各种色法一样。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诵念受持,如来凭佛无碍的智慧可以悉知这种人,也可以悉见这种人,一定能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①,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②。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③。如来为发大乘者说④,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⑤,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⑥,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注释

①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犹言一天中的上午、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二点为中日分,二点钟以后是后日分。

②劫: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泛指极长的时间。音译为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等。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等。在印度,通常以一劫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③功穗:音译作惧曩、虞曩、求那等。功是指福利之功能,德则指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即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④大乘: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等。乘即交通工具之意,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不以个人之觉悟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⑤小法:即指小乘法。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有大小乘之别。

⑥作礼围绕:佛在世时,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古印度,环绕佛塔右行三匝或更多匝,是一种表示虔诚恭敬的礼仪。此作礼围绕的习俗亦随佛教的传播,而在世界各地沿用至今。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下午也同样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如此经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以身体来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听闻了此经典,生起不退的信心,他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述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信受奉行、阅读背诵、为他人解说呢!

“须菩提,简而言之,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着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对于此经典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是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恭恭敬敬围绕示礼,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①,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②,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③,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④。”

注释

①业:音译为“羯磨”。最早见于印度的古奥义书,是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袭用的术语。佛教中一般解释为造作。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业生灭相续,必感苦乐等果,果是业果,结果的因即是业因。业虽由人的身口意所造,但受烦恼的支配。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之苦乐果报。以有业因,故招感业果;非善非恶之无记业则无招果之力。佛教所说的恶业(罪业)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五恶业和十恶业。五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反之,则称五善。十恶业则包含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恶道:为“善道”之对称,与“恶趣”同义,即顺着恶行而趋向的道途。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于死后往生的苦恶处所。在六道之中,一般把阿修罗、人间、天上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则称为三恶道。

②阿僧祗:印度数目之一,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祗等,意谓无量数或无穷极之数。此词多用于计量劫数,而计量劫数时,有小阿僧只劫与大阿僧祗劫两种。

③那由他:数目名,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等。指极大之数,有说是相等于今天的百亿,也有说是千亿,或更大之数。

④果报:由过去业因所招感的结果。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应报、异熟果等。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譬如米麦的种子是因,农夫之力或雨露之润等是缘。当来年米麦成熟时,对于之前的米麦种子而言,则是果,对于过去农夫之力、雨露等而言,则为报。

译文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反而受人轻贱,这个人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该堕入恶道,因为现世被世人所轻贱,他前世的罪业就因此而消除,他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无尽的劫前,在然灯佛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我全都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错失过。如果有人于未来之世,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过去供养诸佛的功德相比,我不及他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达到的无数分之一。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世中,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一一具体细说,也许有的人听到后会心慌意乱,狐疑而不相信。须菩提,应当了解此经的内容意义是不可思议的,所得到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①,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②。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同类推荐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仙魔之体

    仙魔之体

    修仙之路,修魔之道,仙魔真的不两立吗?且看小小孤儿重生崛起,傲世群雄。
  •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面总裁:屌丝别碰我

    冷面总裁:屌丝别碰我

    穿的那么单薄一定很冷吧!对不起——我已经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陪伴你了!六年的时光,那离别的余音,还依然萦绕在我空荡荡的心房!原谅当初胆怯的我,没能和你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童话!给不了失去的陪伴,那请允许我每天思念着你!
  • 魔法至高

    魔法至高

    ‘魔尊’叶明从几万年后魔法鼎盛的‘魔法时代’穿越回到了斗气纵横,武技巅峰的‘神武时代’。在这个魔法才刚刚萌芽,武者统治着世界的时代中,叶明凭借着后世的魔法知识一步步的踏上时代的巅峰,成就传奇,缔造了一个‘大魔法时代’的降临!————新书上传,求大家呵护支持~已完本230万字老书《穿越归来》,无断更记录,人品保证!放心收藏!
  • 短篇小说:再见,旧时光

    短篇小说:再见,旧时光

    (第一篇短篇小说,青春励志美好式结局。喜欢的支持一下季芯,内容很短,但很精彩。)——一次偶然,让我遇见了他,可是再怎么喜欢也终究抵不过时间,三年时间,三年承诺,三年等待,三年努力,最后换来的是:“你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相似的人适合玩闹,互补的人才适合终老。阿晨,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那么,我愿意用一生去等待你。
  • 查理九世之泪雨微落

    查理九世之泪雨微落

    一个少女走进了他的心中……但在那天雨落下的时候,她消失了,一起带走的,还有他的心。
  • 无限滑头

    无限滑头

    队友的热血冲击着无限规则,死亡也在弥漫着,是改写还是死亡,一切一起都在无限滑头作品属于无限流,大一刚开始写求支持,写的不好请指点。
  • 美玉良缘

    美玉良缘

    前世她是鉴玉高手,却因为车祸双手残废,永诀心爱的事业;重生之后,她生于玉雕世家,妙手天成,继承父亲雕玉绝学;父亲含冤入狱,亲族落井下石;为救其父,一介孤女远赴云南寻宝;路救钦差,又卷入谋反疑云,伸冤之路步步维艰;天,欲使我亡?!不!且看重生女如何妙手雕玉,为父伸冤,为自己缔造一段美玉良缘!
  • 帝御洪荒

    帝御洪荒

    传说,上古时期,百族林立,凶兽横生。天地武学分为两大派系,一派吸纳天地灵气为己用,以与天地融合为大趋势,称为练气士。另一派主张开发人体潜能,将血脉烙印千锤百炼,称为炼血士。二大派系因为理念不同,发生多次大战,后因炼血士需求条件苛刻而日渐衰落。千百年后,一个从小无法修炼的人族少年莫易,受尽凌辱,机缘巧合之下吸纳天地灵气,凝印血脉图腾,气血相融,开始踏上追寻最高武境之路,追随上古时期,练气士与炼血士的本源,最终震洪荒,扫六合,降服百族,终成帝尊之名!
  • 万雀朝凰

    万雀朝凰

    凌贵妃专宠,朝政被其兄长凌傲天所把持,凌傲天成立了倒行逆施的“无极场”。天下百姓皆要被抓走从事繁重的劳役,甚至妇孺老幼也不放过。传说中,每逢乱世,都有万凰圣女转世,以天下神鸟为师,修习“万雀朝凰”的无上心法,以召唤所有仁人志士,并且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来解救天下苍生。“白羽斓”是轻功大师的女儿,亦是万凰圣女的转世传人。她在扶桑派掌门,少年“云翼”的帮助下,经历了千难万险,躲避了无极场的重重迫害,最后却发现一个巨大的、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秘密!真相,正在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