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2500000007

第7章 金刚经(7)

注释

①善法:与“恶法”对称。指合乎千“善”的一切道理,即合理益世之法。一般以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但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

译文

佛继续说:“再者,须菩提,诸法是绝对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不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妄想分别心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它并不是真实的善法,只是假名为善法而已。”

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佛进一步说:“须菩提,如果有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种珍宝,有人用这些珍宝来做布施。然而如果有人以这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则前者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说清楚的无数分之一。”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①,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②。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

①我:通常佛教中所说的“我”,大抵可分为实我、假我、真我三类。有常、一、主、宰等义之实在我体,称为实我,乃凡夫所迷妄执情的我。假我为真我之对称。以佛教的立场而言,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真我意指真实之我,就是诸法平等的真性,不但诸佛已依此得到了归趣,即一切众生也是依此为最后的归趣,所谓“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

②凡夫:指未见四圣谛之理而凡庸浅识之人,也就是指迷惑事理和尚流转于生死大海的平常人。

译文

佛再次询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度化众生。须菩提,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众生让如来度化,如果真有众生让如来度化,那么如来就落入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相状的执着之中。

“须菩提,我虽口称有我,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我,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须菩提,所谓的凡夫,如来说他并不是真实的凡夫,只是假名为凡夫而已。”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①。”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注释

①转轮圣王:又作转轮王、飞行转轮帝、转轮圣帝、轮王或飞行皇帝等,是佛教政治理想中的统治者。依佛典所载,与佛一样具有三十二相,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具足四德(大富、端正姝好、无疾病、长寿),成就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常乘轮宝巡视所统一的须弥四洲,以十善法治世的大帝王,故称转轮圣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又将佛陀说法称作转法轮,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吗?”

须菩提答:“是的,是的,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

须菩提对佛陈白:“世尊,如依据我对佛陀所说之佛法的理解,是不应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若想凭色相见我,若以声音寻求我,此人修行邪魔道,必不能证见如来。”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①,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注释

①断灭:又作断见。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的看法。有七种断灭,所以又称作七种断灭论、七断灭论。这种看法,与“常见”相对,持常见者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的自我不灭,人类死后自我亦不消灭,且能再生而再以现状相续,即说我为常住。佛教既不偏于常见,亦不偏于断见,而主张远离有、无两边,而取中道。“断、常”二见,俱非中道。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就会说一切诸法都是断灭空性,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对一切法不说断灭相,不着法相,也不着断灭相。”

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①,是故说不受福德。”

注释

①贪着:即贪爱执着。属于六烦恼(根本烦恼)之一,三毒、五盏、十恶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凡夫对于自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着心,逐而引生种种的苦恼。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倘若又有人透彻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便能证得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胜过前面所说的那位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的。”

须菩提向佛提问:“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佛回答说:“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的福报功德,不应贪求而生起贪着执取,所以才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等相,这个人就是没有透彻我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之为如来。”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①。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注释

①一合相:指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以佛教之观点言之,世间的一切法,皆为一合相。世界也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的,故也称世界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因此人身也是一合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捣碎成粉末微尘,你有什么看法?这些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实际上这些微尘都是真实存在的,佛就不会说这微尘很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佛陀所说的很多微尘,实际上并不是真说很多微尘,只是一个假名的微尘而已。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只是一种聚合的形相。如来说一个聚合的形相,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只是假名为聚合的形相。”

佛说:“须菩提,所谓一个聚合的形相,妙不可言喻。可是一些凡夫俗子却偏偏要贪恋执着有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

原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呢?你认为这个人透彻了佛所说的佛法义旨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这个人没有透彻佛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佛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只是假名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

佛说:“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万法,应当这样去认知,应当这样去见解,应当这样去信仰理解,心中不生起任何的法相。须菩提,所谓的法相,如来说它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相,只是假名的法相。”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①?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②,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③。

注释

①如如:又作真如、如实,是五法之一。指正智所契合的真理,即不变不异一切存在的本体。诸法虽各有差别,然此真如法性,乃是平等不二的,故称之为“如”。此“真如”乃是万有诸法之真实本体,万法不离真如,因此,万法彼此也是平等一如的,所以又叫作“如如”。

②比丘、比丘尼: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比丘又作苾刍、备刍、比呼等。据《大智度论》卷三记载,比丘有五种语义。即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和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又作苾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语是从“求乞”一词而来,也可以被解释为破烦恼者。优婆塞、优婆夷:此二词原为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名称,原义为“侍奉者”、“服事者”,指侍奉或服事出家修行者。佛教取之以作为男性及女性在家佛教徒之专用语。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等。即在家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男居士。优婆夷意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佛的四众弟子。若再加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则为佛之七众弟子。

③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到佛法的希有,都能法喜充满,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并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要远远超过那位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的人。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着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为什么呢?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的观照。”

佛已经圆满宣说这部经,须菩提长老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无不法喜充满,信受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同类推荐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是人类的伟大遗产。而《圣经》原典的庄严肃穆常使人望而生畏。经由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为概略简要的《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在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浩大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我的平台生活

    我的平台生活

    你的身边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有的在你身边短暂的停留,有的是擦肩路过,有的是青春热血,有的是爱与陪伴。记忆是时间的沉淀,也许那是一种无法抵抗的思念,是让人悲痛后悔,或是满腔热血,还是让人爱憎难分。
  • 空间尊皇

    空间尊皇

    风家之后百年以来资质平庸,忽有一天天空惊现异象,天空中便起五彩霞光与修炼界争锋相对,后来被时间眷恋的孩子冲破苍穹穿越空间来到地球泡妹子,戏耍豪门小姐,挑逗职场女神。。。幕后黑手竟悄然现身告知家中父亲惨死,空间之子杀回修炼界欲爆杀父仇人菊花!!
  • 血斥长空

    血斥长空

    你修灵气!我修血脉之力!你喝汤!我吃肉!你百年都提升不了一个境界!我一年突破几个境界!我把妹泡妞,你只能孤苦伶仃!什么功法、武技、灵丹、灵宝,对我来说,统统是浮云!……在灵气修炼的世界里,一个小子得到血修的神物后,被改造了血脉,修炼血脉之力,从而傲笑整个星空!
  • 总裁敢离婚试试

    总裁敢离婚试试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再次捉奸在床,忍无可忍。夏瞳表示,我要离婚!!!总裁大人,“女人?想离婚?!”结婚五年,顾行琛永远把她当作发泄工具,用完就扔,丝毫没有任何感情交流。他的女人数不胜数,夏瞳利用各种手段赶走小三小四。直到那个女人的出现……
  • 巫弑天下

    巫弑天下

    天心最仁,是时人中有巫人出,悟天道,通天理。有无穷力,是为巫者!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杀手,意外重生,化身为巫。白衣胜雪,绝代风华,灼花了多少人的眼!又有多少人的心为她沦陷。巫现九州,暗星当出!乾坤动,则天翻地覆!
  • 青玄无双

    青玄无双

    女主红妆行天下,却比男子多了一分疏狂洒脱。资质,背景,奇遇,法宝,强力亲友一个不少。◆新生的她,苏青玄,是苍澜星五大修真门派之一太乙门太上长老的千金,天之骄女。她拥有前世没有的幸福家庭。为了保护爱护她的父母、哥哥,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大道,她一往无前。渡劫台那冷冽的眼神,牵扯出怎样的惊天秘密。◆谜一样赤道线上的赤炎之森,修士不敢踏足的无尽海域,似地狱一样的玄阴魔域,青玄带着她的伙伴一同勇闯,在生死线上领悟道的奥秘。◆她,重情重义。她,狡猾似狐。她,绝世无双。有男主,但不会粘在一起,一对一结局。交流扣扣群二四三六三三四八六
  • 老公大大悠着点

    老公大大悠着点

    《老公大大悠着点》=变为=《海不枯,石不烂》由于《老公大大悠着点》出了意外。本是现代言情,我不小心弄成了玄幻言情。so《老公大大悠着点》整体改为《海不枯,石不烂》以后只会在《海不枯,石不烂》中更文。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多多支持!!!第一次见面,他高高在上,他光环围绕,他风光无限。第二次见面,他脸色苍白,他冷汗直流,他颓废不堪。第三次见面,他离我好近,他靠我好近,你离我远点。很多年以后,‘你离我太近了啦!’‘so?’‘离我远点!’‘不要’‘为什么啊?’‘因为我要和你生包子。’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戒巫

    戒巫

    一个穷光蛋,一枚戒指。不幸,爷爷去世,一滴泪,落戒为引。憎恨,复仇,一滴血,落戒而合。古老的力量被重新开启……当他再次睁开眼,眼下已经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热血的世界,一个让他不在受凌辱的世界,一个可以控制魔兽,脚踏山河的世界。一个属于,他!戒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