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5800000017

第17章 买书、借书及其他(3)

我倒希望现在能出这种无前言、后记,无注释、评语、考证,只印白文的普及本的书。我不爱读那种塞进长篇大论的前言后记的书,好像被人牵着鼻子走。读了那样板着面孔的前言和啰嗦的后记,常常叫人生气。而且加进这样的东西,书就卖得很贵了。

扫叶山房

扫叶山房是龚半千的斋名,我在南京,曾到清凉山看过其遗址。但这里说的是一家书店。这家书店专出石印线装书,白连史纸,字颇小,但行间加栏,所以看起来不很吃力。所印书大都几册作一部,外加一个蓝布函套。挑选的都是比较严肃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古籍,这对于置不起善本的想做点学问的读书人是方便的。我不知道这家书店的老板是何许人,但是觉得是个有心人,他也想牟利,但也想做一点于人有益的事。这家书店在什么地方,我不记得了。印象中好像在上海四马路。扫叶山房出的书不少,嘉惠士林,功不可泯。我希望有人调查一下扫叶山房的始末,写一篇报告,这在中国出版史上将是有意思的一笔,虽然是小小的一笔。

我买过一些扫叶山房的书,都已失去。前几年架上有一函《景德镇实录》,现在也不知去向了。

旧书摊

在上海,我短不了逛逛旧书店。有时是陪黄裳去,有时我自己去。也买过几本书。印象真凿的是买过一本英文的《威尼斯商人》。其时大概是想好好学学英文,但这本《威尼斯商人》始终没有读完。

我倒是在地摊上买到过几本好书。我在福煦路一个中学教书,有一个工友,姑且叫他老许吧,他管打扫办公室和教室外面的地面,打开水,还包几个无家的单身教员的伙食。伙食极简便,经常提供的是红烧小黄鱼和炒鸡毛菜。他在校门外还摆了一个书摊。他这书摊是名副其实的“地摊”,连一块板子或油布也没有,书直接平摊在人行道的水泥地上。老许坐于校门内侧,手里做着事,择菜或清除洋铁壶的水碱,一面拿眼睛向地摊上瞟着。我进进出出,总要蹲下来看看他的书。我曾经买过他一些书---那是和烂纸的价钱差不多的,其中值得纪念的有两本。一本是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现在大概还在我家不知哪个角落里。一本在我看来,是很名贵的:万有文库汤显祖评本《董解元西厢记》。我对董西厢一直有偏爱,以为非王西厢可比。汤显祖的批语包括眉批和每一出的总批,都极精彩。这本书字大,纸厚,汤评是照手书刻印的。汤显祖字似欧阳率更《张翰帖》,秀逸处似陈老莲,极可爱。我未见过临川书真迹,得见此影印刻本,而不禁神往不置。“万有文库”算是什么稀罕版本呢?但在我这个向不藏书的人,是视同珍宝的。这书跟随我多年,约十年前为人借去不还,弄得我想引用汤评时,只能于记忆中得其仿佛,不胜怅怅!

鸡蛋书

赵树理同志曾希望他的书能在农村的庙会上卖,农民可以拿几个鸡蛋来换。这个理想一直未见实现。用实物换书,有一定困难,因为鸡蛋的价钱是涨落不定的,但是便宜到只值两三个鸡蛋,这样的事原先就有过。

我家在高邮北市开了一爿中药店万全堂。万全堂的廊下常年摆着一个书摊。两张板凳支三块门板,“书”就一本一本地平放在上面,为了怕风吹跑,用几根削方了的木棍横压着。摊主用一个小板凳坐在一边,神情古朴。这些书都是唱本,封面一色是浅紫色的很薄的标语纸,上面印了单线的人物画,都与内容有关,左边留出长方的框,印出书名:《薛丁山征西》、《三请樊梨花》、《李三娘挑水》、《孟姜女哭长城》……里面是白色有光纸石印的“文本”,两句之间空一字,念起来不易串行。我曾经跟摊主借阅过。一本“书”一会儿就看完了,因为只有几页。看完一本,再去换。这种唱本几乎是千篇一律,开头总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五帝是和什么故事都挨得上的。唱词是没有多大文采的,但却文从字顺,合辙押韵(七字句和十字句)。当中当然有许多不必要的字,如“开言有语叫张生”,“叫张生”就得了嘛,干嘛还要“开言”还“有语”呢?不行啊,不这样就凑不足七个字,而且韵也押不好。这种“水词”在唱本中比比皆是,也自成一种文理。我倒想什么时候有空,专门研究一下曲艺唱本里的“水词”。不是开玩笑,我觉得我们的新诗里所缺乏的正是这种“水词”,字句之间过于拥挤。这是题外话。我读过的唱本最有趣的一本是《王婆骂鸡》。

这种唱本是卖给农民的。农民进城,打了油,撕了布,称了盐,到万全堂买了治牙疼的“过街笑”、治肚子疼的暖脐膏,顺便就到书摊上翻翻,挑两本,放进捎码,带回去了。

农民拿了这种书,不是看,是要人大声念的。会唱“送麒麟”、“看火戏”的还要打起调子唱。一人唱念,就有不少人围坐静听。自娱娱人,这是家乡农村的重要文化生活,唱本定价壹佰贰拾文左右,与一碗宽汤饺面相等,相当于三个鸡蛋。

这种石印唱本不知是什么地方出的(大概是上海),曲本作者更不知道是什么人。另外一种极便宜的书是“百本张”的鼓曲段子。这是用毛边纸手抄的,折叠式,不装订,书面写出曲段名,背后有一长方形的墨印“百本张”的印记(大小如豆腐)。里面的字颇大,是蹩脚的馆阁体楷书,面皆微扁。这种曲本是在庙会上卖的。我曾在隆福寺买过几本,后来,就再看不见了。这种唱本的价钱,也就是相当于三个鸡蛋。

怕人借书

余秋雨

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我的家一度在这个城市的东北部,一度在喧闹的市中心,现在则搬到了西南郊。屋外的情景时时变换,而我则依然故我,因为有这些书的围绕。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

然而我终究不是隐士和老僧,来访的友人每天络绎不绝。友人中多的是放达之士,一进书房便爬上蹲下,随意翻阅。有的友人一进门就宣布,不是来看我,而是来看书的,要我别理他们,照样工作。这种时候我总是很高兴,就像自己的财富受到了人们的鉴赏。但是,担忧也隐隐在心头升起,怕终于听到那句耳熟的话。那句话还是来了:“这几本我借去了!”

我没有学别人,在书房竖贴上“恕不借书”的布告。这种防范密守,与我的人生态度相悖。我也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朋友间若有钱物的需要,我一向乐于倾囊。但对于书,我虽口头答应,心中却在嗫嚅。这种心情,大概一切藏书的学人都能体谅。

我怕人借书,出于以下三方面的担忧。其一,怕急用的时候遍找无着。自己的书,总或多或少有内容上的潜在记忆。写文章时想起某条资料需要引证,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走向某个书架,把手伸到第几层。然而那本书却不在,这下就慌了手脚,前后左右翻了个遍,直闹得脸红心跳、汗流浃背。文章一旦阻断,远比其他事情的暂停麻烦,因为文思的梳理、文气的酝酿,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甚至稍纵即逝,以后再也连贯不上。有的文章非常紧迫,很可能因几条资料的失落,耽误了刊物的发稿,打乱了出版社的计划。于是只好定下心来,细细回想是谁借走了这几本书。想出来也没有用,因为这种事大多发生在深夜。

借书的朋友有时也很周到,经过反复掂量,拿走几本我“也许用不到”的书。其实文章一旦展开,谁知道用到用不到呢。有时我只好暗自祈祷:但愿最近真的用不到。即如我写这篇文章,几次想起周作人几本文集中有几条关于藏书的材料,可惜这几本文集不知被谁借去了,刚才还找得心急火燎。

其二,怕归还时书籍被弄“熟”弄脏。这虽是外在形态的问题,对藏书的人来说却显得相当重要。藏书藏到一定地步,就会对书的整体形式重视起来,不仅封面设计,有时连墨色纸质也会斤斤计较。捧着一本挺展洁净的书,自己的心情立即变得舒朗。读这样的书,就像与一位头面干净、衣衫整齐的朋友对话,整个气氛回荡着雅洁和高尚。但是,借去还来的书,常常变成卷角弯脊,一派衰相。有时看上去还算干净,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份挺拔,拿在手上软绵绵、熟沓沓,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书店里还有这本书卖,我准会再去买一本,把“熟”了的那本随手送掉。

或问:“你不是也购置远年旧书吗,旧书还讲究得了什么挺拔?”我的回答是: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旧得合乎章法。我们不能因为古铜鼎绿锈斑剥,把日常器皿也都搞脏。

其三,怕借去后彼此忘掉。我有好些书,多年不见归还,也忘了是谁借的,肯定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我坚信借书的朋友不想故意吞没,而是借去后看看放放,或几度转借,连他们也完全遗忘。三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见他书架上一套《阅微草堂笔记》十分眼熟,取下一看,正是我的书,忘了是什么时候被他借去的。朋友见我看得入神,爽朗地说:“你要看就借去吧,我没什么用。”这位朋友是位极其豁达大方的人,平生绝无占他人便宜的嫌疑,他显然是忘了。那天在场友人不少,包括他的妻子儿女,我怕他尴尬,就笑了一下,把书放回书架。那是一个二十年代印的版本,没有太大的价值,我已有了新出的版本,就算默默地送给这位朋友了吧。好在他不在文化界工作,不会看到我的这篇文章。

但是,有些失落不归的书是无法补购的了。有人说,身外之物,何必顶真?但是这些书曾经参加了我的精神构建,失落了它们,我精神领域的一些角落就失去了参证。既有约约绰绰的印象,又空虚飘浮得无可凭依,让人好不烦闷。不是个中人很难知道: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

由此我想到了已故的赵景深教授。他藏书甚富,乐于借人,但不管如何亲密,借书必须登记。记得那是一个中学生用的练习本,一一记下何人何时借何书,一目了然。借了一段时间未还,或他自己临时要用,借书者就会收到他的一封信。字迹娟小,言词大方,信封下端一律盖着一个氏条蓝色橡皮章,印着他的地址和姓名。

还想到了毛泽东警卫员尹荆山的一则回忆。五十年代末,毛泽东向黄炎培借取王羲之书帖一本,借期一个月。黄炎培借出后心中忐忑,才一星期就接连不断打电话催问,问是否看完,什么时候还。毛泽东有点生气,整整看了一个月,在最后一天如期归还。黄炎培也真够大胆的,但文人对自己的藏书痴迷若此,并不奇怪。

又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半年前,他竟在报上发表告示,要求借了他书的人能及时归还。我知道他的苦衷,他借书给别人十分慷慨,却是个不记事的马大哈,久而久之突然发现自己的书少了那么多,不知向谁追讨,除了登报别无良策。我见报后不久来到他家,向他表白,我没有借过。他疑惑的目光穿过厚厚的镜片打量着我,问了一声“真的?”我不无惶恐,尽管我确实没有借过。

我生性怯懦,不知如何向人催书。黄炎培式的勇气,更是一丝无存。有时我也想学学赵景深教授,设一个登记簿,但赵先生是藏书名家,又德高望重,有资格把事情办得如此认真。我算什么呢,区区那一点书,而对亲朋好友,也敢把登记簿递过去?

赠书

潘铭

我爱藏书,至于节衣缩食,早已在朋友中传为佳话---或是笑谈。

然而,正因为这种为人津津乐道的书癖,替我招徕许多赠书,大大充实私人收藏。朋友新著问世,往往首先馈赠一部,甚至不吝邮资,千里寄送。因此,扉页写上“潘兄采览”。“送给铭燊”之类题款的书,在我的书架上鳞次栉比。到有一天,觉得应该为朋友的赠书另设特藏,我细心将它们逐一检出,集中一处。啊!竟排满了一个书橱。是我藏书里头弥足珍贵的一部分。这次来加拿大,只能从我相当浩博的藏书中精挑一小部分舶载而来。朋友赠书这个特藏,就全数运来了。

精力有限,光阴不足,我绝无可能尽览潘氏藏书。但不管岁月如何催人,我总是对朋友的赠书先睹为快。而且,赠书者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一旦进入这个特藏的书,绝不抛弃,更不出售,“从今直到永远”!

出售?是的,这两个字并非笔误,的确有出售朋友赠书的个案。多年前,我工作于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经手编目的书有不少题款宛然:甲教授敬赠乙教授,“恳请指正”;丙作家送给丁作家,“以博一粲”,等等,多数是台湾出版的著作。初时,对于这种将朋友的隆情美意换成青蚨绿钞的行径,我心里暗暗诅咒。后来阅历多了,加上碰到一些出售赠书的名字,是我尊敬的学者,于是对此现象重新思考而豁然想通了。倘若朋友赠书而自己用不着,与其束诸储物室,真的倒不如藏诸图书馆,这样朋友的学问和思想也许可以得到更多知音。不过,我虽然饶恕了这种行径,我自己却誓不为此。

萧伯纳一次在旧书店看见一本自己的作品,取下一观,扉页上赫然有自己的笔迹,题着“送给××-萧伯纳致意!”这位幽默作家立刻买下该书,再次赠给辜负著书人美意的朋友,并且在原来的题款下加上一行:“送给××-萧伯纳再致意。”

同类推荐
  • 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许地山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二战期间,纳粹德占领比利时首都,阴差阳错,竟使一位青春妙龄的中国女留学生卷入了战争,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甚至改变了一位德国将军的命运。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本书包括郭沫若研究的区域文化视野、郭沫若诗歌研究、郭沫若文化观念研究、郭沫若研究学术建设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热门推荐
  • 魅女记:良家奸商

    魅女记:良家奸商

    元芊秦严重觉得自己有病。自己好死不死的,惹什么清风会。惹清风会就算了,怎么还惹了这个大神。本来是打算来坑一坑这个富得流油的门派,却被人家坑得哭爹喊娘连人都被坑去了。“你去哪啊?”“那个,多谢款待,我要走了。”“呵呵,钱还没还完呢。”“我,我就是去赚钱,等我闯荡一番攒够了钱再还你吧!”“好,一起。”“.......”
  • 三界宅急送

    三界宅急送

    钟小魁是树妖裟椤的侄儿,捉鬼世家钟氏家族的传人,一个即将高考的17岁俊秀少年。他无意中被神秘的女人逼着签下了一份协议书,在未来的一年里必须自食其力,加入PKD快递公司赚钱。这家公司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用银餐具切油条的装十三HR总监姜南海,遍身名牌妖艳性感的员工玛丽欧,还有一个每次都拖油瓶的兼职林七七,他们就是每次都在钟小魁卖命工作的时候唧唧歪歪、游手好闲的“家事三人组”。
  • 追捕杀手弃妃

    追捕杀手弃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苍明国三王妃。传言,她奇丑无比,常年以丝巾覆面。新婚当夜,她清冷倔强,他冷酷无情。挣扎间,她摔坏了他生命中最宝贝的璞玉,那双暴戾嗜血的眼睛让她终生难忘。意外,她在杀气中苟且活命,从此,便是地狱般弃妃的生活……却为何,丑妃倾城?
  • 王俊凯的校园恋

    王俊凯的校园恋

    不透露,不透露,要想知道就过来看吧O(∩_∩)O
  • 席卷三界

    席卷三界

    仙神大战,凡人受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自当逆天而上,杀仙斩神。各种丹心热血,侠骨柔肠,恩怨情仇尽在席卷三界
  • 史记自然之神

    史记自然之神

    不知多久以前,恐怖的黑魔法师横空出世,其爪牙黑暗军团遍布大陆。在那个混乱不定的年代,涌现出一批勇于献身的英雄。英雄齐力封印了黑魔法师,但同时也下落不明。历经千年的岁月,不知何故,三大神诋中的自然神位,率先觉醒!在此,历史老师将为你全程揭露,第二代自然之神的成长过程!
  • 特囧部队

    特囧部队

    昔年的一个小混混,阴错阳差之下得到一本整个宇宙国度都无人能够修炼的坑爹功法——《御星决》!从腥风血雨中爬出,带着地球一脉的起源之谜,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雄踞于亿万种族之林!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他得到《御星决》之时,就注定被人追杀一世!
  • 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这本书,就是帮助你提高嘴巴功夫的良师益友,它会告诉你如何恰如其分地说话,使你的嘴巴变成你说动别人、使别人贴近自己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它会教你如何去赞美别人、激励别人、拒绝别人、批评别人,同时也会教你如何说软话、“兜圈子”,它会使你的嘴巴变得更幽默,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总之,读了本书,你的嘴巴就会变成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帮助你在闯荡天下时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 复仇三公主vs冷酷三少

    复仇三公主vs冷酷三少

    来自韩国英国法国的三位公主为了复仇建立了魔怨帮几年后展开复仇可是当一切就绪时他们回国但却遇到圣迪亚的三少他们似乎无法自拔的爱着对方。。。。。。。可是老天似乎捉弄她们似得在他们得到幸福之时又失去了他们的复仇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最后能复仇并收获爱情吗?
  • 恶魔独宠颜丫头

    恶魔独宠颜丫头

    第一次见面,他向他砸了个可乐瓶。她以为他是不小心,他却毒舌的否认。“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有意的。”一向认为帅哥都是绅士的她现在否认了,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混蛋,凑近她调戏她。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个学校一个班,双方家长强制他们住在同一个别墅内,还只准男的拥有钥匙,这是天要欺她。他们因为一次偶遇,那条红线就死死地栓住他们,各种方式把他们弄在一起。“我一定是上辈子欠你的,让你这辈子在我身边折腾我。”“对啊,你就是欠我的,所以你这辈子就别想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