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9300000013

第13章 存在与虚无

萨特是个典型的6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

这里的“知识分子”和咱们日常用语中的“知识分子”不同。在咱们这里,读书人、大学生就可以叫“知识分子”了。萨特那个时代文化语境里的知识分子,指的是对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的现状保持关心,并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学者。

萨特正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

萨特家境不错,让他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博览群书,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从事文化工作。在二战时萨特当过兵,经历了战争,当过战俘,在敌占区参加过反抗活动,因此他和底层人民保持足够的接触,知道底层生活的艰辛,同情人民的苦难。由于丰富的经历,他的观点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十足的社会人物。

另外,萨特的形象也够帅。萨特小时候因为生病,右眼有些歪斜,这让他看上去有些丑陋。萨特经常嘲笑自己的相貌。但如果您看他成年以后的照片,会发现还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成年萨特的照片都是一副欧洲绅士的打扮,叼着他的大烟斗作深刻思考状(罗素也喜欢这类造型)。就算印到今天的时尚杂志上都不落伍,眼睛上的那点缺陷完全被造型盖过去了。

说到穿着打扮,大家都知道萨特的情史很混乱,有过好多的姑娘,而且和波伏娃终身保持着不结婚的伴侣生活。并相互允许对方有其他情人,据说双性恋的波伏娃还把自己的女朋友介绍给萨特,三个人在一起生活过。

但其实萨特的情史反倒没有什么可讲的。他在上大学的时候遇到波伏娃,那时两人都是二十多岁,在热恋的时候就这样约定。

和他的情史相比,更值得注意的是萨特的社会活动。

萨特是法国人,在德国入侵法国期间萨特正值服兵役的年龄,因此应召入伍,在他35岁生日那天成了德军俘虏。

你想,成了纳粹德国的战俘,这一般人还能有个好?但是据说萨特说服了德国军官,说你看我这眼睛是残疾的,我怎么可能是当兵的呢?最终军官被说服,萨特被释放了。

萨特被释放后,在法国积极参加反抗纳粹的各种地下活动。二战胜利以后,他继续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

比较有名的是1966年美国打越战时发生的事:罗素自己掏钱,邀请世界知名学者组成“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调查并审判美国的侵略罪行。萨特积极响应这事,担任了法庭的执行庭长。后来法庭宣判美国对越南犯下了战争罪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都被列为战争罪犯。当然啦,这种宣判只是知识界的一种声明,实际上没有任何效力。

但是不难看出,在敌我分明的冷战时代,罗素大爷跟萨特能干出审判美国总统这种猛事,他们的胆识和社会责任心都是无愧于“知识分子”这个称号的。

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萨特,但是他拒绝领奖。一个是因为他认为颁奖是一种等级划分,而他拒绝服从等级;另一个是他认为当时的瑞典科学院在评奖时偏向西方的意识形态,这和他心怀全人类并且有些偏左的立场是不符的。

除了这些事件外,对于世界的其他大事,萨特也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总之,萨特和我们之前介绍的那些哲学家不太一样,与其说是理论家,其实更像是一个有思想的社会活动家。

其实按照本书对哲学家的筛选标准,我本不打算写萨特。在西方历史上,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家还有很多,如伏尔泰,如卢梭,本书都没写他们,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对形而上学的贡献有限,有点游离于哲学史的主线之外。如果要写上他们,就应该写成西方文化史,而不是哲学史了。

萨特也是一样。我认为萨特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他提出了革命性的哲学思想,只是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其实哪有伏尔泰大)。而且,一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他生前的名声未必是相衬的。前面介绍过的很多哲学家,名声都是在身后越来越响。而萨特——还有下面要介绍的加缪——都是在当时社会影响就极大,到处出书演讲。但今天人们已经提得比较少了。

当然,我并不是要贬低萨特和加缪,他们绝不是沽名钓誉之徒,观点也确实值得一提。

下面就讲讲萨特“存在主义”(又译“实存主义”)的大致观点。

前面说过,形而上学已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了。过去的哲学家们——如理性主义者,如康德——都相信存在着某种先验真理。这些真理先于人类存在,它们是世界的本质。这世上是先有的先验真理,然后才有了万物和人类,所以万物的本质先于万物的存在。

但既然这样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那么先验真理也就没有了。它们没了,那最先出现在这个世上的,就剩下人的存在了。

因此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是说:你们这些形而上学家们、人类的导师们,说什么人类的本质如何如何,人类的使命如何如何,都是不对的哦。你们说的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真理,只有人类的存在这件事,才是最最根本、不可撼动的事实。

在萨特看来,最应该关心的,是“我存在”这事本身。

在形而上学毁灭之后,这世上没有了绝对真理,也没有了先验真理。世界上不再有什么确信无疑的事,只有“我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哲学到了这里,画了一个大圆,又回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了。我们现在又什么都不确信,唯一确信的只有“我存在”了。

那么,什么能体现“我存在”呢?

“我”这个词,严格说,指的是“自我意识”。前面说过,“自我意识”的前提,必须要有“自由意志”。

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什么能体现自由意志呢?

只有选择,而且是自由的选择才能体现。

如果您还记得的话,我们在讲克尔凯郭尔的时候就说过这个观点。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也重视个体的存在,认为只有选择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所以一般认为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回来说萨特。

萨特和克尔凯郭尔一样,强调自我选择的意义,反对随波逐流的行为。

我们现在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呀。”意思是说,我现在的选择是环境所迫、是各种现实逼着我做出的,不是我自己想选的,我也就不应该为此负责了。

萨特反对这种借口。他认为,人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哪怕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既然有选择的自由,也就要对任何一种选择的后果都负责任。

萨特说这话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经历过德占时期,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很多法国人都面临着良心和生存的选择。有些人就会为自己的选择错误辩护说:我出卖良心,不是我自己选的,是迫不得已啊。

萨特的回答是,你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你有牺牲自己生命的自由,你只是没选而已。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强迫每个人都要大义凛然地去牺牲,不,选择牺牲也是一种自由,也可以选择。问题不是你选择了什么,问题是无论选择什么,你都要为此负责任。

我们说“存在先于本质”,那是什么构成了“我存在”呢?就是我们人生中的既有选择。你自己选择了出卖良心,这个选择就成了“你存在”这个事实的一部分。你不能说这件事和你自己无关。

假如萨特的观点只适用于极端情况,那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了。

其实,这个观点对整个现代社会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社会,如过去的封建社会、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高度制度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对每种身份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规定。过去我们的儒家社会讲的是“三纲五常”,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是“职业道德”,都是社会对人的规范。如果我们要符合社会规范,就必须规范自己,接受规范的束缚,规范也是一种选择的自由,你认为它约束了你,你不自由了,就不是“我存在”了,而是“我为他人存在”了,你丧失了自我。你可以不选择,你就与这社会脱离了、决裂了!

在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电影里,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故事。电影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是金融大亨,或者是律师,他冷酷无情但是工作干得特别棒。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准来说,抛弃个人感情,一心为了工作,这就叫有“职业道德”,这就叫professional,符合了资本主义社会“成功至上”的道德观。作为回报,他自然能得到大量的金钱,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肯定。但是电影的最后,他痛苦了,他站在自己的房间里(好莱坞拍这种片子,多半让这个人独自住在市中心豪华公寓的顶层,有扇巨大的落地窗。屋里的布局是简约、冰冷、金属的风格,家具极少,空旷的屋子里只摆着一张干净的办公桌,而且这个人回家了也不脱西装),面对冰冷的房间和无情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就开始感叹了(或者落寞地看着夜晚的城市,默不作声):哎呀,为了成功,我失去自我了呀。我迷失了呀。我找不到自己的人性了呀。

这情节要是让咱们这些穷人看了,真想一口方便面喷他脸上,有没有呢?咱们觉得,你矫情个屁啊,你都这么有钱了你不爽啊?先周游世界啊,包架小飞机、坐个游艇啊。觉得什么好玩就玩什么,再拍照片发微博啊。多爽的人生!您不乐意?您把钱让给我行吗?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电影好莱坞一拍再拍呢?

原因在于,这类片子的诉求点不是有钱人得便宜卖乖,而是人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规则下的异化——你要么不遵守社会规则,成为社会嘲笑的loser;要么就必须扭曲自己,去符合社会规则,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存在”。按照萨特的价值观,存在是先于一切的本质,自己都不存在了,那有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到底是选择财富、尊严、社会承认,还是选择自我存在?

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去作决定。

所以这类好莱坞片,极少在结尾作出评判,只是提出问题,结论让观众自己去选择。

因为没有答案,所以这样内容和风格的电影经久不衰。

萨特不仅强调自由,还强调责任。

尼采说“上帝死了”,结果不久以后,基督教道德真的失去了垄断的地位。二战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变得多元,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中的话说:“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都将是容许的。”现在的西方社会,人们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自由。萨特也说,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观在束缚我们,人是绝对自由的。

这是好事吗?

大部分人都认为,自由当然是好事。

但是不要忘记了,自由越大,责任也越大啊。

我们常说一句话,“小的时候想要快点长大,等到长成了大人,反倒要羡慕小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

我们细想,小时候羡慕大人什么?羡慕大人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也就是说,羡慕大人的自由。

那么大人羡慕小孩子的什么呢?羡慕小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也就是说,羡慕小孩子没有生活压力,不需要尽很多生活的责任,因为有大人护着、养着他。

因此,自由(即权力)和责任是相伴的,自由越大,责任越大。人们趋利避害,都想只占有自由的好处(当不负责的大人),又想逃避随之而来的责任(当自由自在的小孩)。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萨特提醒我们,既然有选择的自由,就要承担选择的责任啊。而且萨特还强调,不能逃避选择,哪怕是什么都不选,你也是在选择,也要承担责任。因此自由多了并不是好事,反倒因为责任的增多给人增加负担。这是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盲从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同类推荐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热门推荐
  • 异界战地

    异界战地

    一场牵涉到三个世界的爱恨情仇,一篇波澜壮阔的世界征服史,一个。。我编不下去了,总之就是某个技术dalao穿越之后兴风作浪的故事,而且这货的思考回路略不同于常人。。。就是这样。PS:作者正在适应从学生党到上班族的转变——loading.....PS2本书封面由‘划过以往’友情设计。(这货技术不错嘿嘿)有个读者群:563928029欢迎大家吹比讨论剧情
  • 重生之神圣灵师

    重生之神圣灵师

    少年警察穿越到异界,是偶然?还是命运的安排?一切的一切,都会伴随少年的成长而揭开。异界大陆有一种职业为灵师,灵师是一种可以召唤出灵魂深处的影子而战斗的职业。灵师最高处又是什么?看华夏神龙如何逍遥异界,少年如何拯救苍生。
  • 撒旦的甜心公主

    撒旦的甜心公主

    “你不准死!”她口吻强硬。“好,我不会死。若我还活着,你嫁给我。”弥留之际他渴望的看着她。“好,如果你没有死那么我就嫁给你。但是如果你就这么死了。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的,我会忘记你。”……“堂主,您为什么又折回来?自由不是您想要的吗?”属下恭敬的看着眼前的美男子。“为了她,我愿意背负起所有更何况是那可笑的自由。”他回答的铿锵。“殿下,帮助我救她。作为代价我心甘情愿的按照你所说的去做。”男子五官线条明显,倨傲冷漠。……命运总是坎坷波折,三个花样美男纠缠在命运的齿轮里。身世之谜一步步揭开,她逐渐走上了世界的巅峰。然,一切都是一场梦……
  • 拯救都市之神

    拯救都市之神

    七年的丛林生活,他见证了太多的血腥与残忍,不要跟他提什么游戏规则,他不懂,只知道“角逐天下,惟强者为尊。在社会丛林中。
  • 当末日突然来临

    当末日突然来临

    当你某天被吵醒,睁开眼后发现世界一下子变了样,外面公交车站台不再是往日熙熙攘攘的上班族,而是一群只曾出现在电影和小说里的丧尸时,你将何去何从?这里没有魔法,没有异能,没有神奇的内功心法,更没有小说主角必备的金手指。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这里也只是多了一群丧尸的现实世界,幸存者们仅凭着一腔执念在这末日里挣扎,或许下一秒就会被藏在阴影里的丧尸扑到、、、、、这是一场无限接近真实的末日游戏,你,准备好了吗???
  • 宠妻无度:老婆要上天

    宠妻无度:老婆要上天

    伊贤遇上向睿轩之前,还是个碌碌无为的dk小经理。遇上向睿轩之后,像是开了挂。斗天斗地斗前男友,其乐无穷。争家产,赶青梅,打小三,灭花痴,跟我斗就是与天斗。伊贤:“老公,我想收购林氏,董事长他老婆在背后议论我。”“买。”“轩轩,我想拍戏,我当女主角。”“拍。”“可有吻戏和床戏。”“拍,吻戏床戏找替身。”别人说“向少,你这样宠伊贤会宠上天的。”“宠上天好呀,和贤儿去天上摘星星挺不错,够浪漫!。”传闻商业传奇的向睿轩只爱一个长相平平的伊贤,还曾为这位无才无德无貌的伊贤放弃一手创建商业王国。这还不够,传闻还为此女沦落街头吃大排档。
  • 真情:樱花树下

    真情:樱花树下

    他视她为魔鬼她视他为生命注定之人一次休假与鬼怪扯上关系。已经受够了的她却束手无策。鬼怪关系使她对男神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甚至不敢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本外貌清纯似邻家小姐的她变得令人作呕,使她失去活在世上的信心......善良的她被男神厌恶却被一个纨绔弟子所宠爱,被爱情滋润的她还会不会恢复原先清纯的模样?
  • 骄姝

    骄姝

    上一世,她的出生被视为父亲一生辉煌战绩的耻辱,她恨父亲的不待见,恨父亲娶了继室忘了母亲,恨父亲的继室公然夺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还生下一子一女平分父爱。恨自己生不逢时。于是,为了改变自己所谓的“遭遇”,她害得父兄葬身长兴岭战场,害得姐姐不能成为太子妃,害得父亲的继室流产而逝……重生的她再次回到过去的光阴里,她绝不再为他人做嫁衣裳!心怀鬼胎的大房二房,狠绝的长辈,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素手舞乾坤!
  • 仙谪临尘

    仙谪临尘

    一个拥有大气魄,大智慧,大宏愿,大能耐的少年,踏着天坛神路,走到了星空中另一颗星辰,曾经羲皇证道的地方,他身着山川河图,怀抱凤凰琴,登天路而上,望世间,已是天骄辈出,人杰峥嵘,大世来临,最终之路上,谁能决胜而出。
  • 弃妃绝爱:东宫追缉令

    弃妃绝爱:东宫追缉令

    她穿越魂附新嫁娘,背负一个已死皇朝公主的过去,眼见鸳鸯锦被上触目惊心的鲜血、身侧邪戾而狂暴的陌生男人以及他幽深瞳眸中燃烧一切的仇恨,不禁打了个寒颤。心死身残后的重生带给她的是又一次无休无止的折磨与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