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恋没有什么不可以——《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叫声悦耳的雎鸠鸟,远远地在水中的小洲上。
那美丽善良的姑娘呀,只有你能跟我相配。
在水底飘摇的荇菜,忽左忽右,没有定性。
那美丽善良的姑娘呀,我在睡梦中都在思念你。
你没有接受我的追求,我连睡觉都在想念你。
你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思,我不住地想你念你,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高低不一的荇菜随水飘动,我追随它将它采摘。
我心爱的美丽姑娘,为你弹琴鼓瑟,希望你能接受我的心意。
高低不一的荇菜随水飘动,我用心将它来采摘。
我心爱的美丽姑娘,为你敲钟鸣鼓,希望你能到我身边来。
翻开中国文学史,开篇便是这首《关雎》。拿起,吟诵,就再也无法割舍,放下。
那是我们怎样的记忆啊!
小河洲渚,雄性雎鸠毫不掩饰地散发着粗狂的味道,肆无忌惮地卖弄着嘹亮歌喉。雌性雎鸠含着娇羞,左顾右盼,张翅欲飞,似乎要择路摆脱雄性雎鸠的追求。可她又怎么可能摆脱这让人难堪的追逐呢——她压根就不想逃离雄性雎鸠的视线!
洲渚的那一边,妙曼淑女似乎在漫不经心地采摘着荇菜。她那纤纤玉手,在撩动着荇菜,也在撩拨着小伙子的心。意中人的一颦一笑,让小伙子不能自己。爱情像雎鸠一样让人冲动,已经不可遏阻;爱情像荇菜一样恣肆生长,已经不可压抑!
情愫在毫无遮拦地疯长,小小洲渚,一片迷离。
小伙子是多想变成洲渚边那野蛮生长的荇菜,一由心上人相近相亲呵。可幸运的是荇菜,羞窘的却是他——心上人看着呆立的他,视若不见,忽然又桀然巧笑,可笑过之后却是掩袖疾走,只留下一抹倩影。
荇菜凝碧,暮云低垂。弥漫在天地间的追逐味道渐渐散去。小伙子怅然洲渚,任由雎鸠肆无忌惮地取笑。
这首《关雎》,因为对爱情直觉的原真描绘,更因为所反映的对爱情的负责态度,所以竟让凡事秉持“中庸”、常常喟叹“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诗经》总编辑孔老夫子,也蹙眉锁目,捻断茎须,终于无法割舍,将其列为第一。
是的,初恋的味道那样青涩浓烈,谁又忍心将其割舍,谁又能割舍的了呢?
“孤灯极尽难成眠。”回到住地的小伙子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爱情的魔力让人难以安睡。漫漫长夜里,他躺在床榻上,对着雕花的屋梁长吁短叹,头脑里一片空白,就像一个立在黑洞洞的爱情法庭上的罪人,惴惴地揣测着,明天心上人将如何判决。
是呵,小伙子竟然不知道这其中的疙瘩究竟缠在哪里?是对心上人不够好吗?是自己的热情太过炙热了,吓坏她了吗?是他“流之”“采之”“芼之”的动作轻佻失态了吗?更要命的是,生平第一次表白,就这样被生生地拒绝了,让人情以何堪?小伙子不禁为自己的笨拙感到害臊,也为自己的莽撞感到羞赧。他突然觉得自己双颊发烫,浑身燥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心思密密麻麻,如蛛织网,把小伙子层层缠绕,使他在爱的深渊中既羞且愧,以至于艰于呼吸,难以找到出路。
但是,辗转反侧之后,小伙子又释怀了。是啊,初恋的青涩让人羞于回首,可谁又能抑制它的诱惑、谁又能跨过这肆虐的爱河?不是吗,果真没有初恋的幼稚朴拙,又怎么会有成熟爱情的醇美?果真没有毫无保留的坦白,又怎么会有绝美爱情的丰收?所有的莽撞,只有在初恋时才会有;所有的勇敢,也只有在初恋时才能有。只是小伙子们不懂初恋的爱情,不懂表达初恋的爱意,所以吓坏了爱情,让它宛如受惊的小鹿一般逃逸,惹得爱神嗤嗤掩笑。
爱神你别笑,别笑他的莽撞粗鲁;爱神你别笑,别笑他的痴心一片。因为经历过难堪和反思后,他们都会明白:怀春的心思,是自然的发生;初恋的莽撞,是自然的犯错;初恋,没有什么不可以!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爱情就是如此奇妙,面对心仪的意中人,本能像电流一样通透了全身,让人激动战栗,仿佛一切都已经注定,在心上人所散发出的爱情魔灯面前,你只能像痴狂的飞蛾一样,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就为那一瞬间的光明,那是爱情的因子,生命的本能。
是的,让人性像一颗种子、一粒果实般生根发芽肆意成长吧。若爱,便轰轰烈烈爱了,哪管他山陵崩塌,冬雷震震;不爱,便是三千年的厮守,也终究不爱。……爱了,还不够,爱了还要重头再爱,让相恋的两个人焕发出更加灼热持久的温度,燃烧出这人生的极乐吧,把一切的束缚都抛之脑后,让不受压抑的灵魂,舒张双翼,穿越一切时空,把一切的权势、富贵、名利、荣宠、悲惨、忧伤、幸与不幸……都抛弃于脚下,只留一团爱意,焚烧,焚烧。
就这样,在爱的炙烤中,小伙子心潮涌动,更加难以入睡。想彻天明,小伙子终于想通了:淑女之所以拒绝小伙子的表白,、其实是矜持的表现,当然也是试探小伙子对她的爱意究竟有多深。小伙子折腾一夜,辛苦终于没有白费,小伙子终于明了——原来心上人是在试探小伙子的真心和耐心。
小伙子终于明白了,自己明天该怎么办!
明天,小伙子要喂饱白马,整理乐器,奏响优美的乐曲,让自己做最美的新郎,在爱的乐曲中依礼而行;明天,小伙子要奏响爱情绝唱浸润心上人的心田;明天,小伙子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把她迎娶回家,让她幸福终身。她一定会欣喜接纳小伙子的爱意,像那交颈而鸣的雎鸠,和小伙子双宿双飞,关关不已。
想着想着,小伙子终于为自己找到了完满的答案感到高兴,在这样的甜蜜里,终于在黎明时分,小睡了一会。梦里,小伙子终于和心上人喜结连理,琴瑟和鸣。梦里的她,凤冠霞帔也盖不住姣好的容颜,钟鼓琴声压不住婉转如夜莺的温存软语。小伙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修成正果佳人入怀。他愈加小心翼翼地呵护娇妻,哪敢有半点差池;而新娘也投桃报李,眼里心里都是勇敢而细心的小伙子的影子——小伙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切都美好得一塌糊涂!
不错,发乎情,思无邪。《关雎》里的爱,就是这么认真,就是这么朴实,就是这么让人真心感动。
即使是《诗经》的总编辑孔子,也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无邪。”这真是公道之言。确实,《关雎》的美妙,就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原真美好!小伙子不禁要窃笑,他是回忆起了自己当年见了大胆泼辣的南子那羞窘的自己了吗?
礼教的始作俑者尚且如此开明,但在接下来动辄就要求人“存天理,灭人欲”,整天惕厉于“男女之大防”的封建社会,《关雎》显得如此另类。它对爱情的毫不避讳,他对个性自由的真切追求,让人沉迷,让人猛醒。《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春锁深闺,为自己不可遏抑的怀春之情无比烦恼,但当他看到《关雎》后,便释怀了,便以其为武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权利。
雎鸠远去,伊人不在。放下《关雎》,小伙子们似乎看到了那三千年前的爱情场景。呵,那个风花雪月不被禁锢、也不必戴上面具的时代,爱情显得如此简单,如此直接,你投小伙子以木瓜,小伙子便报你以琼瑶,爱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上帝作为礼物,赐予人类。从那以后,爱情便失去了民初步的率性,便不由自主地夹杂了许多矫揉造作,爱情常常被涂得面目全非,让人哀伤悱恻,宛如青莲被毫不爱怜地抛至滩涂泥沼。正因如此,《关雎》才让人觉得分外可贵,细细抚摸这诗里的每一个字,似乎都能撩动一圈涟漪。一波一波,一直荡漾到读者心里的最柔软处,扩展,弥散,却积聚于胸,始终无法遣散。
啊,那让人难以释怀的初恋!
2、 痴情不是女人的专利——《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岸上的芦苇苍茫一片,露水也化作了白霜。我心爱的姑娘呀,他在岸的那一边。
我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迹,那道路崎岖漫长。我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之所在,她似乎在水中央。
那一片芦苇长得茂盛,白露依稀,还未被太阳蒸干。我心爱的姑娘啊,她就在岸边。
我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迹,那路途崎岖不平。找她不着,我顺流而下,又见她在水中的小岛上。
那生机勃勃的芦苇,露水就快要完全消失了。我心爱的姑娘哪,她就在水边嬉戏。
我逆流而上再次去寻找她,路途迂回曲折。我折返回来再去找她,她却在水中的小洲上。
秋天的早晨,雾色迷蒙,曙光微露。一个忧郁的青年,斫长而儒雅,正痴痴地立于岸边,寻找他生命的另一半。小河的对岸,迷离中一位清秀的女子正在浣衣。河渚芳草萋萋,女子巧手纤纤,满心怅然的青年倏忽间就涌上了欢欣之情。
哦,这位纯洁美丽的女子,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另一半吗?男子的内心,充满了欢悦,他想尝试着去结实这位女子,向她表白自己的倾慕之情,向她吐露自己的结缘之意。
可就这样唐突地跑过去,将自己的痴情赤裸裸地展露给她吗?那样,不是会吓着心上人吗——就如一头小鹿,面对炽热泛滥的爱意,怎能不会受惊逃逸?
可是,要怎样才能让女子接纳自己呢?是从上游绕过去吗?那里山峦阻隔,又险又长,要想跨越,岂是易事;如果选择下游,河水宽阔,波涛滚滚,恐怕不能轻易得过……
男子思索良久,决定采取迂回的方式,在一片温馨中,慢慢地接近意中人。可就在他彷徨踯躅之际,女子已经收拾好浣洗好的衣物,袅袅娜娜,如花如蝶,消失在河的对岸。
空留给男子一片迷蒙。
这首《蒹葭》,无疑是《诗经》中的绝品之一。它所描绘出的空灵意象,让人为之神思向往;它所表露出的忧伤爱意,让人为之太息;它的节韵如水洗练,如珠落盘,让人念之难忘;它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言简意高,虽寥寥数笔,但神情毕现。
正因为这首诗具有如此多维的艺术成就,所以千年之下,依然余音绕梁,受到万千痴男怨女的喜欢。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现代文明的电视尚未普及之时,来自海外一隅的琼瑶,就以一部《在水一方》,折服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时至今日,当我再闻琼瑶和所谓“金牌编剧”于正的版权争执时,第一感觉,竟不是各中的曲直,而是为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也难免被红尘俗世叨扰,感到深深惋惜。
曾记得,八十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并未吞噬一切,市场经济尚未启端,物质控驭也并未向今天一样肆无忌惮、席卷一切。那时的我,以懵懂的心看完了《在水一方》,怀着不解的情愫,经常行吟在土垣残墙。这里没有诗中的芦苇茂密,也没有电视剧中的伊人伫立,有的只是幻想中的情思泛滥,有的只是对未来爱情的不可遏抑的憧憬。
时过境迁。多年以后,早已历尽沧桑的我,回到家乡依然喜欢漫步那一年瘦似一年的断壁残垣,那里不要说芦苇,就是早前野蛮生长的杂草,也不见踪影。但我摩挲着土墙,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迷惘的春情。我自知,我不能忘记那份憧憬,即使经历了无数次的冷酷与绝望,见识了无数次阴谋与背叛,我也无法割舍那份回忆。
因为,如果没有了怀念,怎么还会有憧憬?没有了憧憬,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蒹葭》的意境无疑是优美的,《蒹葭》里的主人公更让人无比感动。
毋庸置疑,爱情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必须要素。如果没有爱情,人类将陷入感情的荒漠;如果没有爱情,人类更难面对严酷的自然和社会挑战。《蒹葭》里的男主人公之所以让人感佩,不仅仅在于他的行动昭示了爱情的温馨甜蜜,更在于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爱情之路从来都不会一片坦途,爱情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只有那些对爱情认识至深,愿意为爱人真心付出的人,才有可能克服种种苦难,品尝到爱情的这种温馨甜蜜。
从《蒹葭》的文本本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子心无旁骛,目标明确,他认真执着,勇敢冷静,为了能和心上人相亲相近,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要渡河而过。他的这种单纯和努力,让人为之喟叹。我们不由得深思:如果男子心中不是装满了对女子、对生活的爱,他怎么会有这样勇敢的举动、细腻的心思?
对爱情的一片痴情,无疑会赢得爱神的青睐。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篇,为我们讲述了和《蒹葭》异曲同工的故事。
话说“靖康事变”后,金兵南下,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百姓流离失所。少女瑶琴被坏人拐骗到临安妓院,改名为花魁女,又名“花魁女”。花魁女每天陪公子王孙觥筹交错,暗地里却想找个忠厚老实的男人从良。
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身份卑微的卖油郎秦重远远看见花魁女,被她的美貌才情折服,一见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