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拥有一个固有的观念,皇帝打下江山之后,就会马上翻脸不认人,对一直跟着自己奔命的手下,玩阴谋,施诡计,处心积虑编织杀人理由。只要有一点机会,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掂刀杀人。即使暂时没机会,皇帝也要创造机会杀人。当老大的没一个好东西,或者说,没一个能把好人当到底的。刘邦就在夺取天下后,先后杀了韩信、彭越、黥布、韩王信、陈豨等功臣宿将。特别是杀楚王韩信,给的罪名非常模糊,用的手段相当缺德,从头骗到尾,把韩信当傻子一样玩死。这样的行事风格实在过于阴狠、不道德,让大家替韩信后悔。要是韩信当初造刘邦的反,即使最后是个死,出于鱼死网破、大家一起完蛋的想法,也会让皇帝不好受,这样的死更显得解气。如果运气好,到最后,还有机会选择死的方法,比如抹脖子、吃“含笑半步癫”、跳海、撞墙,等等,既壮烈,还有尊严。
刘邦确实杀过功臣,也用过见不得人的阴谋。当然,除了这些不得好死的功臣外,实事求是地讲,刘邦对绝大多数功臣都是好得一塌糊涂。能给官位的绝不吝啬,能封侯的绝不小气,说话算数,出手大方,堪为一代重情重义的好领导,大多数功臣都是善始善终,好活好死到最后。特别是,对那些在战争中死掉的将领,刘邦也非常眷顾,一个叫奚涓的将领虽然没有熬过战争岁月,但他的母亲却被封为鲁侯,对女人封侯,刘邦在那时候就能做到,只能说他确实还是很够义气的,不由得让人感动。高阳酒徒郦食其为汉家的事业立下大功,但被人给活煮了,刘邦没有忘记郦食其,破格封郦食其之子郦疥为高粱侯。
在汉初的天空下,刘邦封了数不胜数的爵位。跟着刘邦流血流汗、丢胳膊少腿的,基本上都有所回报。运气好的,能力强的,认字多的,还有官做。否则,也能当个有地位的田舍翁,守住国家发的田平安过日子,这是没一点问题的,如果不幸碰到灾年荒季,还能得到来自国家的一些补助。据说,在田间地头,一个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老汉,都可能拥有高得让人咂舌的爵位。别看人家腰弯背驼,说话没劲,满脸褶子,貌不惊人,没啥领导气质,粗衣上还留着斑斑饭渍,但你因此而轻视他,并表现出不太礼貌的态度,很可能会触霉头。
这些人虽然老了,没力气和你理论,但以前都曾在刀头舔血的日子里,杀进杀出,不和你一般见识,是不愿意惹是生非,也看不上和没见过世面的人过招儿。当然他们在地方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好惹,惹也惹不起的恶霸污吏。恶霸们和污吏们代表国家和皇帝牧民施政,行使执法权力,长时间作威作福,还没人管,据说管也管不了,时间长了,这些人就会习惯了,逐渐变得分不清大小和深浅,碰到机会,忍不住对这些老兵欺负一下或者两下。一旦超出底线,这些忍无可忍的老兵就会找原来的带兵官和战友——现在的当权者,哭诉一番。哪怕聊天的时候,叹口气,表达出现在还不如以前打仗的时候过得好,流露出后悔当初打仗的情绪。这些老领导、老战友就会跳着脚要替他出头。毕竟,大家以前一起扛枪、一起玩儿命,结出纯洁的革命友情,帮着现在没成色的战友,收拾个把不懂事的虾兵蟹将,大家还是非常愿意的。更何况,在旧友面前长长自己那张威风的脸,满足一下虚荣的心,也是件很享受的事。这些受欺负的老兵一旦带着更大的权力,回来反攻倒算,打死了人,最后偿命不偿命,都还在两说。
如果有机会,让刘邦知道这些老兵的悲苦,江湖义气一旦涌上心头,保不齐,皇帝还会亲自过问。可以想象,龙颜震怒,立即下诏,把那个欺负人的拉来训斥,吓得那人一定歇菜,跪地求饶,一副软蛋样儿,发誓从此不敢再做人,这场景一定让人非常释怀、解气,足以令围观群众感动得心潮澎湃,思念好皇帝,晚上睡不着。《康熙微服私访记》就经常演示这样的镜头,这是该剧吸引广大平头百姓的不二法门,很好地满足了大家思清官、盼好皇帝的心理需求,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至今愿意反复看的人还很多。
高祖五年五月,就曾经下过《罢兵赐复诏》。诏书说,除犯罪者外,或者虽然犯罪而得到赦免的人,原来没有爵位的和爵位在七大夫以下的,一律赐给大夫爵位。如果原有大夫以上爵位者,各晋爵一级。凡得七大夫以上爵位者,都有食邑供着吃喝。拥有七大夫以下爵位的,免除本人和全家徭役,诏书上虽然只规定了有爵位那些人的待遇,但要知道,楚汉相争时期,汉军推行的是军功爵制,汉初,一个人有爵位,一般都是有军功章的汉军老兵。高祖的意思就是在眷顾退伍老兵,给他们应有的物质待遇。
刘邦为兄弟们撑腰的劲头很足,气势严正。但能否让退伍兵得到应有的好处和尊严、荣誉,刘邦心里还是比较着急的,他以前当过秦国的基层小吏,作为泗水亭长,他平时没少对身边的百姓“吃、拿、卡、要”,自然是知道小吏们在国家政策贯彻中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为落实他对老兵们的优渥之情,他专门分门别类地对得权便猖狂的各类地方官吏专门进行敲山震虎式的警告。第一,他要求地方官吏,对拥有七大夫、公乘以上爵位的人,要及时给出应有的田亩,决不能对这些曾经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张开狮子般的开口,随意地索要“人事”费。第二,他的这些老战友有这么高的爵位,有时竟然恭敬地站到小吏面前,看着小吏们耍派头、摆威风。这些让人恨的小吏弄这些耀武扬威的派头,表面上是在羞辱光荣的汉军退伍兵,实际上是在撕他这个当皇帝、当大哥的脸皮。有些小吏更惹人气愤,他们按章办事,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上面来查,也说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对,但从根上说,也是很混账,按章办事,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是在运用公权力,刁难老实巴交的老兵。他要求全社会要按照秦朝时的规矩办事,充分尊重拥有公大夫、公乘以上爵位的人,对待他们,就像以前那样,和对待县级领导一样。第三,作为皇帝,他一直都很重视爵位制度,小吏们负责具体落实政策,不尊重有爵位的人,这完全是长官们的失责,正是因为这些官员平时对这些少教养的下属缺少管教,才让这些小吏如此放肆。“当官的也要小心,别把自己撇干净,惹急了,老子对你们这些拿着国家俸禄、还好意思推卸责任的官员,绝不客气。”刘邦如是说。
当然,一些人坚持认为,皇帝离自己很远,看不到自己的恶行,继续我行我素,以势压人,这应该也还会存在。历朝历代里,小吏们都是在地方上很骄傲的人,让他们为民办事,其实别说颁发言辞严厉的文件,就是动真格的,从他们中间抓几个出来砍头,以儆效尤,那又能怎样?他们认为,皇帝难不成还把俺们都杀光不成?老实一会儿,是可以的,但一直老实是绝不可能的。掌握权力,却不换成现钱,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刘邦在成为天下之主之后,能这么对老兵们关心入微,根据自己以往的从业经验,专门颁布诏书,敲打基层的小吏,也是难得一片苦心,这也表明,他确实从心眼儿里是想让那些老兵过上好日子的。按照李开元教授的说法,刘邦这么做,是为了建立稳固的军功阶层,以此巩固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业,这话很有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刘邦对人家好,人家对刘邦和他的子孙自然也好,说起来,这里面不存在什么太多的阴谋味道,都是出来混的,相互友爱,相互帮衬,总是好的。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一方主动示好、伸出援手,让人深深地感觉到浓烈的人情味,即便刘邦有什么小九九,大家也是愿意认的。
刘邦还向天下宣布,“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说,即使到了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的小河,泰山变成只有磨刀石那么大小,给功臣们所封的土地都永远存在,决不食言。刘邦的子孙们也都还说得过去,对这些功臣宿将的后代,都基本上做到了仁至义尽,基本上不打折扣地执行了这一“封爵之誓”。只要不是实在不像话,不让皇帝省心,只要不是犯了罪,或者没生出儿子,大多数功臣的爵位都能保留很多代。像萧何、曹参之类人物的后代,直到汉朝灭亡,都还享受着爵位的好处。
历史地看,与后来厚黑到令人发指的皇帝们相比,刘邦确实是一个实在人,最起码说,是做人做事讲究基本原则的人。他使绝大多数功臣实现了享受太平、过好日子的愿望。在手握无边权力的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住了为所欲为的想法。只是很可惜,他毕竟为自己家的江山不变颜色,杀了一些功臣。尽管事出有因,但鉴于权力不是好东西,让大家始终不能释怀,愤愤不已,对于从底层往上爬的人,以及自认为立下不世之功的人们来说,尤为如此。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想为刘邦翻案,树立他的好形象,就变成痴人说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