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9100000011

第11章 秋来一龙东南飞(3)

他们的信条,比项羽一战成名的“破釜沉舟”来得更绝:吃的喝的、女人银子,都得依靠战争获取。

不拼命,死路一条;抢来的,都是自己的。

在以彻底决绝的战争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情况下,他们除了屠城还是屠城,跟我们眼下在虚拟世界里玩屠城游戏上了大瘾似的,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让战马吃草时舒坦那么一丁点儿,他们就会掘开赵宋皇陵,“出尸取椁(棺材)为马槽”;为了搭建营棚,他们就能挖开徽宗明达皇后陵寝,露尸取棺,将棺板劈为营栅……

尽管徽宗玩得荒唐,但与金人的玩法相比,实在有点儿小儿科。

也因此,在臣民眼里,赵宋王朝没有“失德”;“德”尚在,自然可以续有天下。

在赵构于相州(今安阳)建大元帅府、于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时,各路勤王之师很快集结在他的旗下。日后主导朝政的朱胜非、张浚、赵鼎等宰相,与行将在平乱抗金中崛起的“中兴四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等,也全部向赵构报了到。

“中兴四将”中,年龄最小的岳飞积聚自己和他人对金作战的经验,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仁义之师,终于让金人说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一生大小126战,近乎不败,可称战无不胜。

更难能可贵的是,岳飞的经典之作不是守城,不是水战(金兵不擅长水战),而是野战——在平原大地上,岳飞以步兵为主体与金人的骑兵大兵团展开作战,不但全胜,而且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

从靖康年间帝国之师望风而逃到岳家军战无不胜,短短几年,这位伟大的河南人就找到了步兵PK骑兵的法宝。

这法宝,在《射雕英雄传》里,成为金庸笔下宋、金都在争夺的《武穆遗书》……赵构版之“攘外安内”

提起南宋,似乎都是杭州的事儿,和河南没啥关系。

其实,南宋的第一步,就是从河南开始的。

赵构登基嗣统的地方,是南京应天府;这南京应天府,正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而今想在商丘寻觅登基遗物,当然是个痴心妄想的事儿。

“赵构登基的地点还是能够确定的,就在如今张巡祠这儿。在宋代,张巡祠是应天府府治,赵构在这儿接受了百官的朝拜。至于设坛告天的地方,则在今天的‘商祖苑’牌坊东侧、宋代应天府城南门之左。”商丘师范学院李可亭教授说。

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的时候,是不敢有一点儿“南宋思维”的。

把大宋分为北宋、南宋,都是史家为了自己方便而出的“馊主意”。至于赵构,那可是拼上老命也要把自己和徽、钦二帝“挂靠”在一起的。

不然,这皇帝天下不是人人都可群起而争之了吗?

把赵宋一刀砍出个北宋、南宋,一下子就多出个亡国之君与开国领袖,徽宗、钦宗是吃了大亏的。

当然,这亏也是赵构这小子送给他老爸老哥的。要不,他小子硬硬头皮在东京汴梁嗣统,不往南逃,他老爹的历史地位怎么也得混得和唐玄宗差不多呀——玄宗之后,大唐留下的那个尾巴,还不如南宋光辉灿烂呢!其藩镇割据,搞得和赵宋失去中原几乎没啥两样呀!只是名义上还承认李家天子,天下还有个名义上“共主”罢了。

为“挂靠”徽、钦二帝,赵构对大臣们讲:“俺奉老哥钦宗之命出使金营,和他告别的时候,他赐我玉带壮我‘宠行’。我一再推辞,皇帝老哥就跟俺说:‘这排方玉带,是朕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皇帝老爸赐给俺的,今天朕送给你,你就接受吧!’没办法,俺只好感谢皇帝老哥,接受他的赐予了。”

排方玉带,不是赵构这样的亲王所能佩扎的东西。徽宗赐钦宗排方玉带,是在暗示禅位,而且很快就把天下交给了钦宗。

有了钦宗的暗示,赵构还得编造“太上(徽宗)万里有‘即真’(即位)二字”。据赵构的劝进大臣耿延禧解释,当时有人从金营逃出来,传达了太上皇徽宗的圣谕:“康王可便即皇帝位。”不但有话儿,还有个衣裹蜡封的方约二寸的便条,上有徽宗御书“即真”二字。

如果此非造假,徽宗亲笔当是一言九鼎。但奇怪的是,这事说得含糊其辞,连是谁从金营脱归的,都说不清楚。

直到赵构即位两个多月后,曹勋从金营逃了出来,带回个太上皇帝亲书的绢背心,写了八个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

赵构还拿出此诏,让辅臣们过了一把眼瘾。尽管如此,还是真假难断。

赵构尽管是徽宗留在中原的唯一的儿子,但“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还是有些问题的。宗室赵仲综等,也以晋安帝与武陵王旧事,主张二帝北狩,亲王不应即位。合适的办法,就是赵构穿上淡黄色的衣服称制,不改元,不诰天下。

这一观点,否认着赵构建元即位的合法性。

流散在各地的宗室,特别是参与甚至组织了抗金的宗室成员,都是赵构的“竞争对手”。而以恢复赵宋为旗帜聚兵起事者,又往往推举宗室作为号召;羽翼丰实者取而代之,不是不可能的。

传言徽宗第十八子信王赵榛,自金营逃出,被马扩、赵邦杰等抗金义军奉为首领,以致“两河遗民,闻风响应”,聚起十万之众,就吓了赵构一身冷汗。

东京陷落的罪魁祸首郭京,带着他的两千多“六甲神兵”跑到襄阳,也想在那儿立个宗室,摇把大旗。宗室赵叔向在金军撤退后进入京城,叱令叛臣张邦昌归政,之后“擅置救驾义兵”,赵构就毫不客气地命令刘光世捕而诛之。宋太祖的六世孙赵子崧,据说因有不当言论,引得赵构震怒,下诏置狱,死于岭南贬所。

赵构即位前后,拥立宗室(甚至伪宗室)独占一方者,不一而足。他因担心“中原争立”,对勤王军都不放心:收编的不少,遣散的也不少——尽管此时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有效地抵御金军、控制四方。

建炎三年六月,他更是下诏:凡“从事军旅”的宗室,一律“赴都堂审量”,违者“重行黜责”,以防宗室与地方势力、军事集团纠结,对立足未稳的自己形成威胁。

在“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套上,赵构可是老蒋的老师;刘光世、张俊也主要是依仗平乱战功,而被列为“中兴四将”的。大宋版之“内斗内行”

金人将徽、钦二帝自京师掳去,只有宗泽引兵在黄河天堑阻断金人归路,救驾徽、钦,“而勤王之兵,无一至者”。

对宗泽的这支“小分队”而言,救驾徽、钦,当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垒一番,金人引马北归。

恰于此时,宗泽闻知张邦昌在金人的摆布下僭位立楚。他就提师南下,意欲挥戈诛讨。

但是,赵构在汪伯彦、黄潜善的策划下,还是想到了“和平谈判”。

金人当然知道张邦昌是个啥样的货色。开始,他们还想留个贝勒什么的,在东京“总督”一下张邦昌。考虑到安全问题,结果,金人一兵一卒没留,全走了。

靖康二年四月四日,张邦昌抬出元祐废后,改称“宋太后”,装点自家的脸面。

元祐废后孟氏,哲宗皇后,因故被废,出居瑶华宫,法名冲真。靖康元年初,因瑶华宫火灾,孟氏迁居延宁宫;靖康二年三月二日,延宁宫又发生火灾,孟氏出宫彷徨,不知所归,步入大相国寺附近前军器少监孟忠厚私第,在此居住下来。

孟氏不在宫内,且是废后,皇家花名册上早已将她“删除”。

金人尽掳皇室成员以归,她已经没有资格“享受”“出国待遇”。

当张邦昌拉她“入伙”时,孟氏被吓得不轻:“后惶恐不知所以。避之不免,翌日,入住西宫(延福宫)。”

因“宋太后”称呼实在让人内心疑惧,四月五日,张邦昌改尊孟氏“元祐皇后”,九日,元祐皇后入居禁中。

之后,张邦昌与尚在济州(今山东济宁)的赵构展开了“外交斡旋”。张邦昌无非在说:为保全宗庙社稷与京城百姓,我张邦昌忍辱负重;康王你看,我现在不是已经还政“元祐皇后”了嘛!

对张邦昌拉出元祐皇后,赵构并不怎么信以为真。

“大宋受命之宝”被张邦昌派人由东京送至济州(金人曾索大宋皇帝之宝,因言随葬,乃得保全),赵构这才恸哭跪受,并很是客气地书答张邦昌之函,云:“今奉来教,备陈始终。……九庙之不毁,生灵之获全,相公之功,已不愧于伊(尹)、周(公)矣。”

恰在这时,张邦昌的女婿、知应天府朱胜非赶到了济州大元帅府,并且对赵构说:“应天府为艺祖(即宋太祖,他曾任归德节度使,这也是宋之所以为宋的缘由)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

据说朱胜非打走过老丈人张邦昌的使者,对老丈人揽下伪政权的活儿,也不感冒。

朱胜非迎请赵构,只是一种态度问题。是时,在战略上,大宋“四京”中的西京洛阳、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县),都不如应天府(商丘)可进可退——应天府扼守大运河(汴河),进可直取东京汴梁,退可避走东南。

在难以在东京汴梁嗣统的情况下,应天府当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何况赵宋,龙起于此?!

这,也为宗泽、汪伯彦等所认同。

元帅府与伪政府之间你试我探,张邦昌还是力邀康王返回东京汴梁。

宗泽等以为:张邦昌久在金营,不可深信;由是,元帅府决意直趋应天府。

此时,赵构难以返回东京,一个重要因素是:元祐皇后如何处置?她在垂帘听政,手下已有一套班子在发号施令!

这也是张邦昌僭立三十二天后“退居二线”,抬出个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在京师还政于大宋,给赵构抛过去的一道天大的难题。

赵构得到谍报,说张邦昌在东京城开始修缮防御之具,并下令:诸路勤王军将领,“未得进京城。已至城下者,毋得趋入”。

四方兵马虽止于斯,但这云蒸雾集、大兵压城的境况,对张邦昌无疑也是一种震慑。更何况,东京城内还正在上演着活人吃死人的惨剧!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天下更不可三主共存——靖康二年,也就是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张邦昌前往应天府,接受嗣统天子赵构新的任命,并率百官向赵构朝贺。

这一天,赵构君临天下。他的乘舆、御服等,则是元祐皇后派人由京师送来的!

赵构“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虽铺垫多多,但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却是张邦昌拥立的孟太后在迎立诏书中所说的这段话:“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

是日,元祐皇后在京师撤帘,不再垂帘听政。

元祐皇后虽然在张邦昌拉她“入伙”时显得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但她很快以自己的政治智慧稳住阵脚,并化解了天下争立的混乱局面。

即位当天,赵构改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因犯祖名,遂称隆祐太后。

之后,赵构下令调查隆祐太后被废事件,为她正本清源,恢复名誉。

隆祐太后于尘埃落定后,从京师汴梁前往南京应天府,与赵构见面。

自是,大宋皇室这对遗老遗少,开始携手共济国难。

建炎三年,有臣子上书请求赵构和隆祐太后分开居住。赵构当即大叫:“岂有此理!”并进一步解释道:“我服侍皇太后如服侍母亲一样,亲手为她老人家铺床叠被;得到新鲜水果,就先敬祖先与皇太后,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乱伦)呢?”

但是,三天后,赵构还是搬出神霄宫,和皇太后分而居之。

此前,赵构因金兵恐吓,在扬州仓皇渡江时患下了“不举”之症(不过此时,这还是帝国的最高机密)。

与隆祐太后共居神霄宫,他能怎样?

康王赵构应天府即位后,中兴赵宋王朝的大旗树起,赵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面对金人即将到来的新的“秋季攻势”,赵构巡幸南阳,还是趋避东南?对此,朝廷上下,意见不一,高宗赵构也很是犯愁。

四 行都为秋风所破歌

大宋皇帝,最怕秋天。

秋高马肥,北风怒号。这怒号的北风,一如渔阳颦鼓,惊破赵构的皇帝之梦:倘若金人再把我掳走,那赵宋的宗庙社稷,不就倾覆了吗?老爸老哥拿金人都没办法,我一个20岁的孩子,能怎样呢?身边的李纲、汪伯彦、黄潜善等,能靠得住吗?

此时,赵构的无助,一如老年的杜甫。也许他读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嘀咕的却是:我这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行都,是不是还不如老杜的茅屋结实呢?这个可怜的孩子,也许能把老杜的诗读成——

十月秋高风怒号,卷朕行都三重茅……

何时眼前突兀见英雄,喝退胡马投鞭渡黄河。

皇室成员悉遭北掳,唯残存下一个老女人与一个20岁的孩子。要说赵构不誓死救徽、钦二帝与母亲兄弟,不坚守中原而于深秋十月下了扬州,自然能找出一千个理由。但是,唯独不能相信的,也许正是眼下流行的那个最为浅显清楚,也最为武断简单的理由——这家伙,只顾自己做皇帝呀!

被掳金国的赵宋皇室,除极个别渣滓外,都能独善其身。赴死、赴难者,大有人在;徽、钦二帝,亦未失气节。赵构的哥哥、23岁的景王被掳离开东京宫城,暂住京师之郊期间,悉心料理老爸徽宗的生活,几天之间,竟然须发皆白……而独存中原的赵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同样可怜。

国破家亡,但那时的政治制度,却不能容忍比他大四岁的岳飞站将出来。在应天府,岳飞因越级上书言战,被解除职务。好在他于返回老家安阳的路上,被河北宣抚使张所收留下来,并被派往王彦的手下,当了个中军统领——营团级别的下级军官。

南阳营建抗金陪都

中兴路上,太多激流暗滩。一个老女人与一个20岁的孩子所能仰仗的新的行政机构,却犹如泥马,难以指望。

汪伯彦、黄潜善、张邦昌等,看看这些在应天府把持行朝军政大权的高官乃至满朝高贵,哪个是有血性的汉家男儿呢?

唯一个宗泽耳!

同类推荐
  •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为新月派诗人的领军人物,写作上汲取拜伦、雪莱、济慈等浪漫派的意象及手法,词采工丽、想象瑰奇,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和《云游》等集。本书所选各篇以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台湾版)为底本,原书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女士及生前好友的鼎力相助,文字资料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独生子徐积锴先生向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搜求,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三边情愫

    三边情愫

    本书是革命老区三边的风土人情及作者对三边人民的深切情感的散文集。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晚潮

    晚潮

    《晚潮》作者周应英先生,生于一九三六年,湖南岳阳人。世居汨罗楚塘,与屈子祠为邻,幼年就读于该祠湖南汨罗中学,后经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屈子祠中学任教多年。一九八〇年始调岳阳师范即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高级讲师。因而他的为人、教学、诗词无不受到爱国诗人屈
热门推荐
  • 黎明记

    黎明记

    什么叫做英雄?是立马横刀驰骋疆场,还是博古通今心怀社稷?是开疆扩土立万世威名,还是茅庐数言定天下之事?历史成就了许多英雄,英雄成就了许多历史——那到底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要探求这个问题,恐怕得回到历史本身寻找答案。李大海和许多人一起,有机会重新将历史书写一遍。他们中,有的人成为了英雄,改写了历史;有的人沦为芸芸众生,淹没在历史的大河中。
  • 绝代双飞

    绝代双飞

    《绝代双飞》内容简介:校草魏柔与帅锅黄放因意外而意外的比翼双飞!放弃所有伴君飞,问君怕不怕鸟累(鸟累,网络新词热词,即太累的意思,请君别误会)!我是怒放的花蕊,盼君珍惜别浪费!纵横天涯需君配,身如钢,胆如铁,沸腾的热血不停歇,永远不疲惫,蝶恋花来花惜蝶,如诗如痴如梦如幻如醉!干(看)过双飞要回贴(帖),大家要互相体贴!Go!Go!go!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风雨飘摇的酸甜苦辣,光怪陆离的造梦传奇,绝迹江湖的武林秘笈,见所未见的外物入侵与星体,闻风丧胆的生化武器,神秘诡异的反恐组织,惊心动魄的打斗搏击,令人窒息的各种游戏,爱游戏,更爱行侠仗义,铁拳挥击,所向披靡!誓将敌人的巢穴踏为平地,且看黄放与魏柔如何演义绝代双飞侠传奇!
  • 冷面总裁的娇妻:老公,轻一点

    冷面总裁的娇妻:老公,轻一点

    “老公,轻一点。”“重一点不是更好吗?”“老公,慢一点。”“快一点不是更好吗?”“老公,你流氓!”“如果老婆希望的话,老公我在所不辞。”说着,狼扑上了小白兔。
  • 职场八卦经:上班那点事

    职场八卦经:上班那点事

    虽然其中难免掺杂某些捕风捉影甚至是人身攻击的成分,但是一般说来,那些并无恶意、由平凡琐事衍生出的八卦并不会加深职场人际关系的困扰,相反,它在某些情况下恰恰是协调入际关系的有益手段。适当的轻松八卦话题,既满足了人们通过讨论别人来探索自己。的心理需要,也使得职场中的成员在分享意见的同时,增进了解与多元化的沟通,最终得以缓解人际紧张所导致的巨大压力,更加愉悦、专注地投入工作。
  • 九荒祖帝

    九荒祖帝

    千年铜棺,异时开,九大洪荒祖兽所认同的少年秦辰再现世。获炎帝为师,得其之一生精血所创造的秘法,凝火胎,天下火焰有何为惧。宝鼎在手,灵脉玄脉尽收鼎内,一人得道万人升天。左拥右抱,尽得美女芳心。一创建军团,收纳高手。当门主,虐天才。成就帝位,俯视天下。
  • 人狐恋:萌狐娘亲的天才儿子

    人狐恋:萌狐娘亲的天才儿子

    “皇上,小狐狸把您最爱的花丛毀了!”“嗯。”“皇上,小狐狸把羽国进贡的锦鲤给吃了!””嗯。”“皇上,小狐狸把宫女们的衣服斯成条了!”“嗯。”“皇上,小狐狸有喜欢的人了!”“嗯……嗯?”某皇帝不淡定了,怒道:“把它给朕绑来!”她,是xxx学院的学霸,却睡死了,穿越到古代的一只神狐身上。他是北国的皇帝,冰冷无情,却把她收留了下来。她因误吃了神物:幽兰花,而化为人形,他一见倾心。一场人狐恋,就此展开。(铃儿的群:572890526。)
  • 曜途

    曜途

    有时候你会想做一个梦,然后永远都不要醒来。梦里光怪陆离,你在旷野追逐幻影,身后浓烟滚滚。不是每一个英雄,都愿意拯救世界;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人侧耳倾听。慢慢长途,你想要主宰的,不过只有自己的命运。
  • 三国群豪传

    三国群豪传

    东汉末年,寒霜遗才张角仅凭一人之力把大汉王朝搅得天翻地覆。黄岳八俊、颖川八杰、水镜八顾,三大当世名士门生各自为自己的理念而战。主角段勋,黄岳八俊之首大师兄,守望星座为皓天麒麟。另类三国,再现超智商的阴谋阳谋。
  • 萌女赖上死神:猎鬼记

    萌女赖上死神:猎鬼记

    某只失忆鬼,这辈子做得最错的事情,便是招惹了一只从头冷到脚的死神。当初抱着暖石头的傻二想法,却没想到真把这个又寒又硬的石头给暖热了!可素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夏夏?”某只死神在床上懒懒地喊着,正背着包袱的萝莉猛然回头,“在呐,我在给你煮饭……”脚跨到门口的时候……“夏夏?过来我跟你说个事。”“饭马上就好了昂!等等。”叮——此时门铃响起,快递员将两本黑册递到了萝莉。“您好小女士,只是龙先生给你的惊喜——地狱结婚证,你们的灵魂已经达成了婚契!生生世世都会在一起哦”去他鬼的!【奉上惊险刺激治愈系萌文一枚,咳咳,内有冷男鬼怪,谨慎入坑】
  • 毁灭物质

    毁灭物质

    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努力过。末日,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