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1800000010

第10章 儒教宗教制度的建立(1)

一宗庙制度的建立

汉朝建立以后,宗庙祭祀大约还是遵照过去的传统。刘邦父亲死,命令刘氏诸侯都要立庙祭祀: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汉书·高帝纪》)

刘邦死,不仅刘氏诸侯要立庙,郡、诸侯国都要立庙祭祀:“令郡、诸侯王立高庙”(《汉书·惠帝纪》)。汉文帝死,也照此办理,并且作为行孝的表现:

丞相臣嘉等奏曰: 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 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请宣布天下。

制曰: 可。(《汉书·景帝纪》)

汉景帝死后,未见郡国诸侯立庙事。汉宣帝时,“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汉书·郊祀志》)。汉宣帝颂扬武帝的功德道:

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向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汉书·宣帝纪》)

但这样的功德,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宣帝让臣子们讨论。臣子们认为,应该给武帝加上尊号。于是尊武帝为“世宗”。天子要世世献祭,武帝所视察过的郡和诸侯国,都要立庙祭祀。

到汉元帝时,祖宗庙已经成为国家不堪负载的沉重负担:

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祖庙为太祖庙,景帝尊孝文庙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二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并为百七十六。

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便殿,岁四祠。又月一游衣冠。

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与诸帝合,凡三十所。

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四十七人。养牺牲卒不在数中。(《汉书·韦玄成传》)

据甲骨学者的研究,商代有所谓“周祭”制度。即商王对祖宗实行周而复始的祭祀,每天一位。这在学术界,认为商代“几乎是每天必祭,每旬必祭,每年必祭”,因而“商人的祭祀是非常繁多,非常复杂的”常玉芝: 《商代周祭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07页。。

然而汉代的情形呢?

《汉书·韦玄成传》所说“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当是人数。与卫士、祝宰乐人等合计,祖宗庙的神职人员共有: 24455+45129+12147=81731(人)。而每年祭祀的次数,若依“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的制度,则200余所庙寝,每天至少有200余次祭祀。至于建筑的豪华、礼器的精美、祭品的复杂,更是商代所难以比拟的。刘昭注《续汉书·祭祀志》,引《汉旧仪》,描述三年宗庙合祭的情形道:

宗庙三年大祫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坐于高庙,诸隳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坐。

高祖南面,幄绣帐,望堂上西北隅。帐中坐长一丈,广六尺,繍絪厚一尺,著之以絮四百斤。曲几,黄金釦器。高后右坐,亦幄帐,却六寸。白银釦器。

每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后。俎余委肉积于前数千斤,名曰堆俎。

子为昭,孙为穆。昭西面,曲屏风,穆东面,皆曲几,如高祖。馔陈其右,各配其左。坐如祖妣之法。

平时的祭祀自然没有三年大祭的奢华。但若总计起来,较之商代,其祭祀的规模和频繁程度,至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汉书·韦玄成传》列举当时祖庙的众多,不是为了显示汉家祖宗的荣耀,而是要说明,这么做不符合礼制,因而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建议始于汉元帝时三公之一的贡禹。

贡禹,字少翁,山东琅邪人。“以明经挈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这是一个纯正的儒者。他建议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一、“罢郡国庙”;二、“定汉宗庙迭毁之礼”。(《汉书·贡禹传》)其理由是:

古者天子七庙,今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者,宜正定。(《汉书·韦玄成传》)

天子七庙说见于《礼记·王制篇》:“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礼器篇》、《春秋谷梁传》也有“天子七庙”说,似均出于《王制篇》。

据卢植说,《王制篇》是“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篇。”郑玄认为:“《王制》之作,盖在秦汉之际。”其宗旨是“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孔颖达《礼记正义·王制篇》)然而这样的制度,不见于其他文献。究竟起于何时,成于何代,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汉代儒者们相信,这是先王的制度,因而应该遵守,并被贡禹用做改革宗庙制度的根据。

贡禹的建议被汉元帝采纳,还未及实行,贡禹就病死了。贡禹死后,汉元帝下诏,废除郡和诸侯国所立的祖宗庙,得到丞相卫玄成等人的拥护。

然而在讨论京城庙制的时候,臣子们发生了分歧。依韦玄成说,则天子应是五庙:

玄成等四十四人奏议曰: 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迭毁。(《汉书·韦玄成传》)

所谓“五庙迭毁”,就是说,在太祖之下,还有四座亲庙:

祭义曰:“王者禘其祖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为立庙,亲尽也。立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有终也。(《汉书·韦玄成传》)

五庙的根据,是《礼记·丧服小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所谓“天子七庙”,乃是一种特殊情况:

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汉书·韦玄成传》)

韦玄成的意见不知何据,不过这个意见成为后儒的根据。郑玄《礼记注·王制篇》就采纳韦的意见,并且认为夏代就是只有五庙。孔颖达又为郑注作疏,认为尧舜时就是五庙,夏代只有四庙,商代又是五庙。不过,孔补充说,郑的意见,是来自《礼纬·稽命徵》和《钩命诀》。

实际上,无论是五庙还是七庙,都难以得到其他文献的佐证,也难以得到出土文物的佐证。我们现在只能认定,这是汉代儒者的创造。汉元帝同意了韦玄成等人的意见,尊刘邦为太祖,汉文帝为太宗,以下依昭穆次序排列。废除对太上皇、孝惠帝的祭祀。

然而这次改革不久就流产了,原因是汉元帝得了病。他梦见祖宗谴责自己废除各郡和诸侯国的宗庙,据说他的小弟弟也梦见了,于是汉元帝准备恢复被废的宗庙。这时,韦玄成已经去世,丞相匡衡“深言不可”(《汉书·韦玄成传》)。然而皇上的病总是不好,匡衡也害怕了,他到刘邦、孝文和武帝庙中祈祷。祷文说: 祭祖是大事,皇帝应该亲祭,不可让郡守之类的卑贱官员执行此事。况且“祭祀之义以民为本,间者岁数不登,百姓困乏,郡国庙无以修立”(《汉书·韦玄成传》)。况且礼仪有规定,说凶年可以不进行祭祀,因为祖宗不认可这么做。假如废除不合规定的宗庙违背祖宗的心,那么,责任全在他匡衡,请让他“大被其疾,坠在沟渎之中”,但请保佑皇上身体健康。匡衡又到被废除的庙中祭祀祈祷说,王者的制度,“取象于天地”。“天序五行,人亲五属。”天子要听从天的号令,所以按制度行事。假如不按制度行事,就会遭受天地鬼神的惩罚:

臣衡中朝臣咸复以为,天子之祀,义有所断,礼有所承。违背统制,不可以奉先祖。皇天不佑,鬼神不飨。六艺所载,皆言不当。(《汉书·韦玄成传》)

也就是说,六经的记载,都说不可不按制度行事。匡衡重申,假如诸位祖宗不高兴,他愿承受一切灾难,但要让皇帝健康如初。

由于汉元帝的病一直不好,于是又下令恢复京城被废除的宗庙,并且恢复汉宣帝时的制度,尊武帝为世祖。但没有恢复郡国被废的宗庙。

汉元帝还是死了,恢复被废的宗庙也没有挽救汉元帝,于是匡衡又上书,京城被废的宗庙又再次被废。汉成帝时,因为没有皇子,又恢复京城被废的宗庙,并且恢复吕后当政时的法令: 敢于议论宗庙制度的,处死。

汉哀帝时,丞相孔光等又上书,要求执行五庙制。认为应该废除的宗庙中,也包括汉武帝的世宗庙,但遭到刘歆等人的反对。刘歆等列举汉武帝的种种功德,认为应该保留世宗庙。并认为所谓七庙,只是个常数:“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同上)但“宗”不在其数,宗的意思是变,没有数量限制,所以殷代就有三宗。况且宗庙的数量,“经传无明文”。因此,贡禹建议的迭毁制度,也是错误的。最后,汉哀帝采纳了刘歆的意见。

班固在评论西汉宗庙制度改革时说,这都是因为“礼文缺微,古今异制,各为一家”(《汉书·韦玄成传》)。因此,在庙制问题上,与其说是西汉儒者在改革,不如说他们是在创造。然而直到西汉终了,宗庙制度仍然没有确定下来。

东汉建立之初,刘秀尊汉宣帝为中宗。太庙中,平常祭祀的共有五位: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刘秀自己的父亲,另外立庙。这样,东汉一开始就把庙制奠定在五庙制的基础之上。

刘秀被认为是拨乱中兴,所以被尊为“世祖”。汉明帝死,遗嘱丧事从俭,只将神主放在世祖庙的更衣室中。汉章帝死,也遗嘱将神主放在世祖庙中别殿。以后沿袭成制,每位皇帝死,也都不再另外立庙,而将神主放在世祖庙中。汉献帝时,采纳蔡邕的建议,清理世祖庙中神主,只留七位,以合天子七庙之制。

这样,东汉皇帝实际上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宗教制度: 同庙异室制。以前所说天子七庙,那就是要建七座庙。东汉以后所谓七庙,只是一庙七室。这个制度,为后世儒教沿袭,直到清末。

二郊祀制度的建立

司马迁写《史记》时,还认为“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史记·封禅书》)。但现实的状况,使郊祭不得不进行改革。因为当时所祭的五帝,包括汉武帝所立的太一,其祭坛距离京城都非常遥远。而这些祭坛又不在一起,给祭祀又增添了一层困难。继贡禹、韦玄成建议改革庙制之后,翼奉、匡衡也提出了郊祀改革的意见。

翼奉认为,“天道有常,王道亡常,亡常者所以应在常也”。也就是说,无常的王道,应该随时改革,以适应有常的天道。在他看来,“汉家郊兆寝庙祭祀之礼,多不合古”,并且耗费巨大:“皆烦费”(《汉书·翼奉传》),所以必须修订。

但是翼奉只是个治《齐诗》的学者,不能把建议付诸实施。他的同学匡衡当了丞相以后,把翼奉的建议付诸实践。匡衡建议说: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

这讲的是郊祀对于帝王的重要,也就是宗教对于古代国家的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礼仪,却不能合乎古制: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至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

所谓“天之于天子,因其所都而飨”,不见于经传,乃是匡衡的创造。援引汉武帝时,也没有意义,因为汉武帝就没有把郊坛迁到长安。至于“泰阴”、“少阳”之说,其实是阴阳家的意见。这一切,都不是古制。但是郊祀一定要改革,原因就是距离太远,祭祀起来不方便。匡衡继续说:

又至云阳,行谿谷中,阨陕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

郡县治道供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佑。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

这才是改革郊祀制度的真正原因。为了改革成功,匡衡又援引周制,说周代文王、武王就是在京城实行郊祭。可见“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所以,郊坛应该迁到长安。

匡衡的建议遭到大司马许嘉等八人的反对,得到了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等五十人的支持。师丹等援引《礼记·郊特牲》“兆于南郊”,认为这就是“定天位”。匡衡要求皇帝听从多数的意见,于是匡衡的意见被采纳,在南郊建立上帝祭坛。一切不合礼制的祭坛,全被废除。据匡衡奏章,京城长安683处神祠,合乎礼制的只有208所。雍地203所神祠中,只有15所合乎礼制。这次废除的祠神场所共600余处。

汉武帝在甘泉宫所建的太一祭坛,极其华丽。上面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仙人祠、瘞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匡衡认为,古代祭祀,“贵诚尚质”,那些装饰都是“伪饰”;祭祀上帝,“唯至诚为可”,所以这些都应废除。

同类推荐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凊有岚香

    凊有岚香

    那天,她惨遭丧失双亲之痛,是臣服?是反抗?幸好同伴不曾离去,那便一起携手,颠覆天下,寻找命中注定的人。PS:本文为宠文哦,有异能,有豪门,有学院,女主为逗比兼美女一枚,缘仔发誓没有骗人,希望各位看官会满意啦啦啦···
  • 燃烧吧,咸蛋超人

    燃烧吧,咸蛋超人

    “你这种人死大街上都没要!”,“为嘛!老子也要爱情,老子也要节操,老子也要逆袭!”
  • 二老堂杂志

    二老堂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庶民界

    庶民界

    芸芸世间,百年来并无惊涛骇浪,众生了无大志。一本神秘卷轴的横空出世,世间掀起风浪,腥风血雨,勾心斗角,民不聊生。上古卷轴每百年来的圣光洗礼,引起各方注意。心怀鬼胎者大肆杀戮,抢夺上古卷轴。一位矿工少年偶得卷轴,惹祸上身。在修炼功法和逃亡过程中发生有趣的故事.....
  • 神武圣功

    神武圣功

    李生从深山走出,带我们走进一个万族林立,强者争霸的时代。故事很长,且容我慢慢道来。
  • 武帝与纳兰

    武帝与纳兰

    纳兰回国与男友武帝完婚。由于纳兰一直在国外,不知道武帝在国内创业的这几年有没有别的女人,所以纳兰决定以一个普通职员的身份,进入武帝的公司。同时跟武帝约好了,这件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如果让第三个人知道,就算武帝输了。所以,这篇小说就是一个办公室职场小说,但因为纳兰的身份特殊,她在公司的经历,更像是一次奇妙的穿越冒险,一场职场历险。
  • 易卷玺尘

    易卷玺尘

    你如我心里的杀手,鲜红满身,杀我个措手不及,却不对你憎恨。你宛若天涯海角那一抹残霞,稀少而不失美好,悠然射进我心。你在我心里走来走去,那么我要怎样走进你心里。我笑了,我就是个普通人。这么久我只有一句话。我喜欢你,你呢。
  • 恶魔之堕

    恶魔之堕

    恶魔’萝莉‘,’莫莫洛‘来到这个只有男人的地方。超级恶魔,玩遍世界!又穿了?!没关系,我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 我的气体分身

    我的气体分身

    神坛开启,世界风起云涌。为了登上神坛,余航不断变强。但踏上人类顶峰,进入神境之后他才发现他们不过井底之蛙!世界之外还有世界......余航应邀前往火星,想利用他的气体分身把火星改造成为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在火星上,他却发现一个惊天阴谋正在酝酿,地球无限危机,即将来临......而余航能与他的朋友,一起守护住地球吗?拭目以待吧!!
  • 铁围山丛谈

    铁围山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