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66100000011

第11章 古文与“唐宋八大家”

唐朝人把骈文叫做“时文”,即流行的文体,因此称这以前就有的散体文为“古文”。但所谓“唐宋古文”,又不尽是恢复秦汉古文之貌,它有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取向。

关于“古文运动”

南北朝骈文的度膨胀本身包含着一些问题:它在形式上的要求过于严格,给大多数作者自由地抒写思想感情造成了困难;它的唯美倾向,削弱了文学介入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凡事盛极而衰,要求变化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从南北朝到隋、唐,一直陆续有人站在儒学的立场,指责以骈文为中心的唯美文学有害无益,要求恢复文章在协助伦理教化上的作用。这也构成改变文风的压力。

到了中唐,出现以韩愈为中心的一群作家,再度发出文章改革的呼声,同时柳宗元也与之相呼应。由于他们本身是出色的文人,能写好文章,因而就更具有号召力。现代研究者将这一群人的努力称之为“古文运动”。

如前所述,所谓“古文运动”其实内含两种不同的动力。一是文章因过度骈化而再度向散体摆动的自然趋势,这种变化在韩、柳以前已经有所呈现;一是跟中唐的儒学复兴思潮联系在一起,要求文章承担弘扬儒道的任务,这主要是从政治和道德意义着眼。韩、柳古文理论的核心观念,用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文者以明道”(这一说法到了宋代演变为“文以载道”)。韩愈也在一系列文章中,作过类似的表述。这种理论强调道对文的支配性,倡导文学为维护政治秩序服务,必然会对文学的自由创造加上沉重的束缚。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上,韩、柳的文章又并非都是为了“明道”

而作,许多优秀的作品,其实是个人生活经验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所以“古文运动”始终包含着一些矛盾的内涵,没有必要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

到了宋代,以欧阳修为中心的一群文学家沿承韩、柳的文学主张从事散文创作,因而有“唐宋古文”的概念。明代初年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明中叶茅坤编选《八大家文钞》,所收皆为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由是有“唐宋八大家”之名。

韩柳摩苍苍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称“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意思是说李白、杜甫之诗,韩愈、柳宗元之文,都有宏大的气魄。

韩愈谈文章,不只是鼓吹“道”的原则,如何才能写好,他有实在的心得。他认为文章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主要是“气”的作用,“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大概地说,“气”本意指生命的元气,一个人品格高、修养深,为人自信,精神舒展,元气就充沛。表现在文章中,情感有力的波动,直接转化为语言的韵律、节奏,达成形式和“意味”的统一。其实他是“做”文章的,自古以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对写文章如此用心,只是他要“做”到浑厚天然,使人感受到是“气”在运行。

以短文《送董邵南序》为例: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其时董邵南因不得志而赴河北,而河北为藩镇割据之地,韩愈不赞成,又没有理由阻止。开头陡然而起,引荆轲、高渐离之事,有无限感慨。而后转到董邵南河北之行,表示同情和安慰。继而顺势而下,言董氏必为仁义之士所爱惜,忽然又转到河北或许风俗变易,其地之人不可知,暗藏了提醒乃至警告的意味。最后一笔宕开,请董生代祭古义士之墓,随之又收回,嘱他转告隐于市井之豪杰出仕“明天子”,为国家的统一效力,而董生当如何,俱在不言中。对朋友的爱惜、忧虑和反对割据的坚定态度,构成了特定的“气”流贯于文章之中,不足两百字的篇幅,写得层层波折,意味深长。

韩文的变化很多。结构布局根据立意的需要各各不同,又很讲究句式的设计,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仗句,造成与骈体文不同的自由多变的节奏感。要总结出一些共同点,就是重气势,多波折,一浪接一浪地冲击读者的心理。前人说韩文如潮,就是这个道理。

韩愈的杰出才华还表现在语汇上的创新。他从当时的口语中提炼,从前代的文籍中改造,创造出不少新颖的语汇,使文章常常闪现出妙语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气。像《送穷文》中写鬼嘲笑人的样子,是“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显得十分生动。韩文中许多新创的词语,如“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垂头丧气”、“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后来都成为常用的成语。

柳宗元写得最好的是山水游记。这类散文大抵均作于他贬居西南边地时,游山玩水是他孤寂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所以他并不是单纯地描摹景物,而是将感情投射于自然,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呈现自己的心境。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总是体现出人格化的孤洁清雅、凄清幽怨的情调。如《至小邱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前人文章中描摹山水的内容很多,但山水游记成为一种单独的文章类型,则是从柳宗元开始的。

宋文的趣尚

宋代古文在理论上沿承韩、柳。作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是宋代崇韩风气的倡导者,他自己也被称苏轼誉为“今之韩愈”。但宋代古文的风格与唐人仍有较明显的区别。无论韩文的拗折奇警,还是柳文的幽峭凄清,都包涵内在的紧张性。这是因为情感的强度而造成的。宋文总体来说显得从容平缓。具体而言,是语汇不尚奇险,节奏不喜突兀急促,意脉的流动更为自然。这是因为感情的表达较有节制,在精神风貌上更追求娴雅的表现。这虽不像唐宋诗的差异那么突出,道理却是相通的。对后人来说,宋文的风格比唐文容易学习和把握,因此它的影响更大。

“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家,其核心人物是欧阳修和苏轼。尤其是欧阳修,一度身居执政要位,并多次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于志同道合者竭诚予以勉励和奖拔,因此在他周围形成了集团性的力量。

欧阳修散文中最著名又能代表宋文特点的是《醉翁亭记》。文章作于欧阳修在庆历六年谪知滁州时,主旨是从游览山水之趣谈人生进退之道。心里有牢骚,态度要宽松,要超然,这影响到文章风格的形成。文中用语浅显,其主脉为散体句,中间写景部分穿插字数不同的骈偶句,既纡徐流转又富于韵律感。全篇结构细致绵密:从“环滁皆山”的扫视开始,视线转向西南诸峰,推近到琅琊山,入山中溪泉旁,随峰回路转,见泉上小亭,引出作此“醉翁亭”、自号“醉翁”的太守和“醉翁之意”在乎山水的议论,趁势导向山中四时之景,再转回写“醉翁”的酒宴,酒宴散后的情景,最后点明太守为“庐陵欧阳修”。全文既萦回曲折,又连绵不绝,无一句跳脱。文中每一个意义完足的句子都用叹词“也”结束,共出现二十一次,构成咏叹的声调。总之,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用心的文章。它的缺点是有些做作。譬如滁州周围除“西南诸峰”就没有什么山,说“环滁皆山也”只因它对文章而言是个好开头。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另一名篇。它的一项值得称颂的成就是文体的改造,把早已高度骈偶化的赋体改变为吸收骈文之长的散文体式,这被称为“文赋”。沿着这一路径,苏东坡写成了极为出色的前、后《赤壁赋》。

在宋代文人中,苏轼是一位天才,也是最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他的思想通达而平易,又很有幽默感,不喜欢过于亢奋、偏执的论调。后代的文人喜欢苏轼的很多,因为觉得他聪明、宽豁而有趣。

苏轼的文章风格较多地受益于《庄子》,不太注重格局、构架、气势之类的讲究,如行云流水一般,姿态横生。他自己的评说是“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在语言风格方面,苏轼的散文较欧阳修为紧凑,更注意修辞的新颖醒目,较韩愈则显得平易些。他更善于通过景物的描摹,在声音、色彩的组合中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句式则是骈散交杂,长短错落。拿《前赤壁赋》为例,它虽名为“赋”,除了保持美文特征以外,和一般散文区别不大,形式很自由。全文在自夜及晨的时间流动中,贯穿了游览过程与情绪的变化,写景、对答、引诗、议论,水乳交融地汇为一体,而文字之清朗秀美,不可多得。下引开头部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此外,苏轼还有一些风韵灵妙的短章,数十字或百来字,写出某种人生感受或境界,成为后世小品文的楷模。如《在儋耳书》以蚂蚁为喻,写自己被流放海南岛时环顾四面大海的心境:

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遭遇不幸时,以更大的时空尺度来看待,于是一切就变得不足道,这正是《庄子》的方式。而悲哀在滑稽的自嘲中,变得不那么毒害人。

同类推荐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青春无悔》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精选300则耳熟能详的成语,对大家知晓成语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有相当大的帮助。
  •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本书整个故事,从人物到景致,从情节到细节,都暗藏诗意。本书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提炼,找出蕴含在故事中的诗词,并结合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历史背景、人文底蕴等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再对所有关于《甄嬛传》的评论等等资料进行整合,最终成就了这一本以《甄嬛传》小说为主导的衍生诗词文学作品。这一个静好的秋日,且让你我在《甄嬛传》古色古香的文学风韵下,品一茗茶、燃一熏香,悠然而闲适地寻觅藏在那字里行间的唐宋风韵、古言风采,书中选出的六十二首古典诗词,句句出彩。每一首诗,都因为《甄嬛传》而韵味更浓,每一阙词,都因为《甄嬛传》而隐喻深深。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热门推荐
  • 写轮眼纵横三国

    写轮眼纵横三国

    铁马卷起了风沙,血泪堆积得天下,只为守护心中的人。黄沙百战一去不复返,挥刀断剑战死稳江山,犯华夏者,虽远必诛!身负诅咒之眼,我愿用这双眼睛看破虚无,打破命运的桎梏!
  • 帝王红莲

    帝王红莲

    大多真是的场景、历史,面对来自家人的期盼,工作的压力,未来的恐惧我们不断的在社会上苟延残喘的摸索着现实的不如意配上虚幻的故事共同演绎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本书中卡耐基以对女性生理、心理多年的深入研究,对女性如何获得幸福、走向成功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本书分为六章,从生活、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工作、心情、女性魅力等几个方面给女性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星空创世神

    星空创世神

    华夏少年遭遇意外,在异界幸运重生,并且获得了一本残缺功法,百般无奈下修炼了它,然后...体内创造出新星球,而且可以吞噬别的星球。“斗气大陆,纳入我的世界内!我又壮大三分!”“鸿蒙空间,并入我的宇宙内!我又变强六成!”所有世界和星球都将被吞噬,助我成就星空创世神!一切都从一无所有开始,来看看少年不一样的成神路吧...PS:书友们,您的收藏和推荐,是我的动力。感谢!!!
  • 木火燎世

    木火燎世

    阴暗与光明交错,情义之间相互纠结。爱恨情仇交织,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感动与激情我们都在不断追求着。我自水中来,我究竟是谁?
  • 魔峰天下

    魔峰天下

    冷酷,坚毅,身为孤儿的李峰从小就懂得如何自强自立,得已乱世之中苟延残喘着。直到有一天他踏入了修真界,获得了一座魔峰——隐藏在储存戒指中的神秘山峰。于是,一个绝世魔尊开始了他的成长之路!
  • 精灵达人

    精灵达人

    迷茫让他回到现实原点,究竟这个世界是自己的幻想还是现实?这个世界埋葬多少秘密,是自己所丢失的那些无法回忆的过去?少年夏拉奇,一个穿越后立志成为世界最强的梦想。路,还很长。小病语:我是一个自律的撰稿人。本书是YY+后G的集合,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个自己无法想象的梦想。志在娱人娱己。
  • 招花夕拾

    招花夕拾

    前世,她亲手杀了自己的亲身父亲,自问没什么资格能够过安安稳稳,平平静静的生活,世人皆说她无情,她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直至遇到了他们......直至她与他同归于尽,她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牵挂,现在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亲情,只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家伙是什么鬼啊!!!
  •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 我不是鬼

    我不是鬼

    什么?你说我是鬼?不、不、不,我真的不是鬼,我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