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000000032

第32章 兄终弟及后患无极 (3)

九曰异端太横。今释、老二氏之徒,畜妻育子,饮醇啖腴,萃逋逃游惰之民,为暖衣饱食之计,使吾民日羸月瘠,曾不得糠粃以实腹,褴缕以盖体。今日通《藏经》,明日排好事,今年造某殿,明岁构某宫,凡天下人迹所到,精蓝胜观,栋宇相望,使吾民穴居露处,曾不得茎茅撮土以覆顶托足。昔世祖尝欲沙汰天下僧道有室者,籍而民之,后夺于众多之口,寻复中止。臣尝略会国家经费,三分为率,僧居二焉。近者至大二年十一月,昊天寺无因而火,天意较然,可为明鉴。望自今谕诸省臣,凡天下有夫、有室、僧、尼、道士、女冠之流,移文括会,并勒为民,以竟世祖欲行未及之意。

十曰取相之术太宽。比闻中外皆曰,朝廷近年命相,多结宠入状以自求进。自古岂有入状而为宰相之理!望自今有大除拜,宜下群臣会议,惟人是论,毋以己所好恶、上所爱憎者以私去取。

张养浩这篇长文,非一般章疏“公文”可以比拟。文采华章,可圈可点,所抨击的内容,可套用涵括元朝统治的大半部分时间,不仅仅是武宗一朝。

疏上之后,当权者“不能容”,把他弄出翰林院“赋闲”,未几又构陷以罪,免去张养浩的官职,并“戒省台勿复用”。小张学得李孟那一手,“恐祸及,乃变姓名遁去”。

元朝不似满清和文革,小脚侦缉队和“人民群众”的耳目不是太敏锐,张养浩逃得一命。不久,酒色过度的元武宗海山病死,时年才三十一。这位张养浩在元朝文学史上还是一位特别举足轻重的人物,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流存于世,有小令一百六十多首,最有名的为《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称的是,海山时代的政治弊端多多,其人品却不是很差。特别是对待其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亲近无间。其宠臣三宝奴、亲信太监李邦宁都曾劝他立己子为帝,元武宗都不为所动,终使元仁宗能顺利继位。

元武宗之政,有一个还要提一提,即大太监李邦宁。

当今几乎所有责斥元武宗政治阴暗面的指摘,都拉不下一个内容:授太监李邦宁为大司徒。而且,李太监还在武宗后期劝皇帝立自己的儿子为帝。众口一词,似乎李邦宁就是个百分百坏人。其实,所有持此种看法的,皆是由于不读史书原文,牵强附会,人云亦云。世易时移,李太监被日益涂黑,再无出头之日。有元一代,正是因为贵族子弟充当侍卫的“怯薛”制度,太监弄权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只有元顺帝皇帝李氏的心腹高丽太监朴不花为祸最烈。而《元史》中《宦者传》中,仅有两个人,一个是李邦宁,一个是朴不花,其实是作为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也就是,李邦宁是个人品相当不错的太监。

李邦宁,字叔固,杭州人,原为南宋皇宫太监。宋恭帝投降后,他随宋室入大都,因为有医术并熟悉宫殿礼仪,给事元宫内廷,“警敏称上意”,又有语言天才,很快就说得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和诸蕃语,深得忽必烈欢心,在宫内官职越做越高。忽必烈死前,李邦宁已是“礼部尚书”,并“提点太医院事”。元成宗继位后,李邦宁因忠于所事,仍受重用,进昭文馆大学士。元成宗生命中最后十个多月缠绵病榻,老李终日医护,须臾不离左右,全尽人臣忠心之意。所以,元武宗夺得帝位后,对历事元世祖、元成宗两代皇帝的这位老太监十分敬重,并授他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这样的实官。李邦宁固辞,表示:“为臣以阉腐余名,得侍至尊,高爵厚禄,已经荣宠过甚。宰辅者乃佐天子治理天下之臣,如此之职,奈何授予我这等阉寺之臣。陛下纵然爱宠为臣,天下后世又如何评价您,为臣诚不敢奉诏。”一个太监,能这么明白,说出这样的话,不得不让人另眼相待。

此外,一次元武宗母子在宫中的大安阁看见一个竹箱,便问李邦宁内中有何物。李邦宁说:“此乃世祖皇帝贮存裘带所用,想让后代子孙想见他在世时的俭朴,以为华侈之戒。”元武宗为之叹息,但对身边的蒙古宗王说:“世祖虽神圣过人,就是太吝啬了。”李邦宁不怕武宗不高兴,马上反驳说:“不然!世祖皇帝一言一行皆为天下后世榜样。天下所入虽富,如滥用不节,必致匮乏。自成宗皇帝以来,岁赋已不足用,又广赐宗王,资费无算。长此以往,必将厚敛百姓,那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些话要是别人说出口,说不定立刻掉脑袋。由李邦宁这么一个宫中“老人”说出,“太后及帝(武宗)深然其言”。所以才授其大司徒一职,后来又“遥授”丞相,行大司农事,可以说是尊荣已极。可见,李邦宁在武宗一朝,没有做过任何坏事,他也不是武宗贴身太监引他做坏事那种人,实际上一直以长辈身份要元武宗学好。而且,元武宗爱酒爱色,连祀太庙都不亲自去,也被李邦宁进谏,最终他不得不亲自备法驾淋浴斋戒去祭祀祖先牌位。

元仁宗皇帝的亲近臣下很讨厌李邦宁。武宗皇帝临崩前,老李曾劝说道:“陛下富于春秋,皇子渐长,父子家天下,古之至道,为臣未闻皇帝有儿子而立弟弟为继承人这样的事情。”但元武宗深知自己的帝位实赖兄弟玉成,便不悦道:“朕志已定,你有话自己去同皇太子(皇太弟)去说。”闻此言,史书上讲李邦宁“惭惧而退”。据笔者忖度,李太监不一定感觉“惭惧”,他只是尽了人臣之责而已。他本来就是宋室太监遗臣,深谙儒家道义,知悉“父子家天下”的古意,进谏忠言,不是什么奸邪行为。当时后世,总有些人以他对元武宗的谏劝当成李太监的“罪状”,殊不知,元代后来的事实证明,兄终弟及的遗祸是何其巨大。

元仁宗继位后,其左右搬出此事来讲,要“今上”杀了老李。好在元仁宗为人也比较厚道,说:“帝王历数,自有天命,其言何足介怀”,并加封老李为开府仪同三司,授集贤院大学士,弄个虚衔把他养起来。

李邦宁很低调,新帝即位赐钞千锭,他辞而不受。不久,李邦宁获派去代替皇帝祭奠孔圣人。行礼时,忽然遇大风突临,庑烛尽灭,致祭礼品皆被吹落。为此,老李以为是圣人降谴,悚息伏地不敢起身,惭悔累日,最终竟然因此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从此事可以看出,李太监内心中的道德感与儒士大臣无异,绝非恶人。

仁宗不尽“仁”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

兄终弟及,元武宗死后,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终于不用写他那怪且长的蒙古名字了)。

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像元仁宗乃大有为青年,马上罢废尚书省,诏逮为哥哥元武宗敛财弄得天下骚动的几个贼臣脱虎脱、三宝奴、王黑等人,审讯后全部斩首抄家。其实,这几个人相比忽必烈时代的阿合马、桑哥、卢世荣等人,并无太大过恶,只有三宝奴曾经劝元武宗立己子为储君,别的人只是承上意为皇帝敛财罢了。政治就是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立新必破旧,展威定杀人。宝位坐定后,元仁宗把哥哥元武宗的时政一一翻转:

罢止中都筑城的宏大工程。

罢止全国数处专供皇家御用的多余营造。

罢止江南地方大量印制佛经。

罢止国家专买专卖浙盐。

罢各地僧人“总统”地方佛政。僧人诉讼,悉归有司,不能逃法。

罢行至大银钞和铜钱。

禁止寺僧夺冒侵民田。

禁止汉人、回回术士出入诸王及贵戚、大臣之家妄言休咎。

罢征八百媳妇及大小彻里蛮,以玺书招谕。

元仁宗为当时及后世儒生一直挂在嘴边的“伟大”事迹,就是恢复了蒙元废止八十多年的科举。此举虽属“形象工程”,但确有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马上王朝,终于要以儒家法典为依据,求取治天下之才了。

元代科举自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年底开始施行后,元顺帝元统三年(1355年)曾停考五年,而后又恢复,最终延续到元朝灭亡。元政府中央一级的科考,从1313到1368年,总共录取进士1139人,从数目上讲,元朝科举完全是粉饰太平的装点,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汉人儒生之出路仍旧狭窄至极。

惟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蒙官员多人反对以“辞赋”取士,元仁宗最终仍决定在考试中增加“古赋”的考试内容。当然,文化修养不占优势的蒙古,色目人可以不参加“古赋、诏诰、章表”等科目方面的考试,他们只以蒙古文考试“经义”等相对简单的题目。学以致用,由于科举有“古赋”内容,元代士人形成了“寒窗试赋万山中”的风气,在辞赋创作上推陈出新,一洗南宋、金国专营排比对偶的浮华空洞,强调“赋乃古诗之流”,赋予侈丽宏壮的辞赋以崭新的内容。以情为本,直抒胸臆,“祖(离)骚而宗汉(赋)”,致使空靡浮丽的俳赋和律赋完全失去了市场,尚情尚义的古赋成为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形式。所以,元代的科举,使得中国古代重要文体之一的辞赋达至它最后的巅峰时刻,虽属昙花一现,但其“峻丽”之美和“汪洋恣肆”之豪,今天读之仍旧让人情思一振,神清气壮。

由于元仁宗身边有李孟、张珪(张弘范之子)这样的能臣,统治初期确实让人有气象一新之感。但是,由于其母后答己肆行干政,奸贼铁木迭儿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元仁宗又不敢惹老妈生气,使得时政愈行愈下。

铁木迭儿乃成吉思汗功臣者该的玄孙。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时任云南行省左丞相的铁木迭儿被人奏称未经允许擅离职守赴京。武宗皇帝看见这个奏报还很生气,御笔要有司严查。未几,“皇太后有旨赦之”。原来,身板魁梧、干嘛嘛行的铁木迭儿之所以这么大胆私自入京,正是应武宗的母后答己之招,前来服务的。春风数度,太后答己对铁木迭儿欢喜得不行。所以,元仁宗还没即位,太后答己自己下旨用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

有皇太后撑腰,铁木迭儿很嚣张。时任中书平章政事的张弘范之子张珪因上奏铁木迭儿不应为“太师”,惹起太后答己和铁木迭儿共怒,趁元仁宗去上都不在大都,把张珪召入宫内死打了一顿,打得这位副相血肉横飞,被人用轿抬回家中。时任元仁宗侍卫的张珪之子张景元以父病为由向皇帝请假,元仁宗大惊:“朕离大都时,你父亲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张景元不敢道实情,跪地涕泣不已。稍后,元仁宗知悉此事,意甚不平,罢去铁木迭儿相位,以合散为右丞相。太后答己恼怒,闯入儿子宫中大嚷大闹,儿子惹不起亲妈,元仁宗只得下诏恢复铁木迭儿右丞相的职务。

“铁木迭儿之再入相,恃势贪虐,凶秽滋甚,中外切齿,群臣不知所为。”幸亏平章政事萧拜住(契丹人)和御史中丞杨朵儿只(西夏人)不畏强权,联合内外御史四十多人,共同上章弹劾铁木迭儿:“桀黠奸贪,欺上罔下,占据晋王田及卫兵牧地,窃食效庙供祀马,受诸王人等珍玉之贿,动以万计。其误国之罪,又在阿合马、桑哥之上……”奏上,元仁宗看得触目惊心,大怒,立刻派人去搜抓这位奸相。

铁木迭儿眼线多,腿脚快,闻讯不妙,猪癫疯一样窜入国母老蜜的兴圣宫内。“帝不忍伤太后意,但罢其相位。”才隔一年多,经不住亲妈闹腾,元仁宗只得下诏起复铁木迭儿为太子太师。

1320年,元仁宗刚咽气,太后答己马上又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此时,这位奸相凶相毕露,马上杀掉了先前弹劾他的萧拜住、杨朵儿只等人,肆行报复,大肆诛戮。

元仁宗太子元英宗甫即位,太皇太后(老娘们又升一格)答己下旨进铁木迭儿上柱国、太师。

英宗皇帝少年英锐,很快就不买皇祖母账,自己任用安童之孙、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贵臣拜住为相。

忧惧新皇算账,加上天天“伺候”老娘们答己,铁木迭儿忽染重病,没几天就“过去”了。但是,其秽行恶政,涂污了元仁宗时代的政治。

元仁宗时代废至大钞钱、停止尚书省敛财,开科取士,尊儒崇礼,经理田赋,确实行了不少“善政”。此外,元仁宗时代,察合台汗国的也先不花起兵反元,也被元将床兀儿等人率兵打跑,北疆宁固,诸后王不再折腾。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通俗写史的巅峰之作:解除现代人了解历史的阅读障碍,让普通大众能够无障碍阅读,了解中国历史——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白话通俗宋史,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故事。
  • 练就慧眼看世界

    练就慧眼看世界

    世事莫测?人生无常?只因每个人都活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编织成的笼中,难以走出一条通天大道。请到《练就慧眼看世界》中见证人间边声四起,各路英雄龙争虎斗,几成王败寇,又沧桑轮回,究竟谁为正途?岂不知最终的赢家却不在这遍地狼烟中。故事的主人公在二郎神杨戬的指点下,在神游周朝的过程中,一次次从迷惘到清醒,在每次挫折中成长,从一个无知少年到半是凡胎半是神、到最后成为统管宇宙秩序的大英雄。请跟随主人公一起瞭望世界吧,你会见证自己的充实和成长……
  •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统治了260年,这其间有入关时的血腥征讨,有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丑态毕露的贪官污吏,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维新改良的失败尝试……本书回顾了清朝二百多年间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化方式加以讲述,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 孤岛丽影

    孤岛丽影

    “纪实风格”为主基调,详细描写她仅通过就地取材和信念处理生存危机以及精神压力的“求生”过程,并真实突出少女“心路”历程。海伦,是一位厌恶淑女艺术却衷于探险的17岁地中海少女,正是该进入教会大学研究神学和医学,将来接替母亲教士医生工作的年龄。但十字军的战争车轮碾平了村庄。胜利者一手拿着圣经和十字架,一手拿着淌血的钢剑将幸存者逼上了贩奴的黑船。航海途中贩奴船又被海盗掳掠,海伦和他的未婚夫在船战中失散,孤身抱着浮木漂落到了一座未知的荒岛。牢困期间,她经历了女性初潮,咬伤处理,生食,自杀幻觉,失火,毒气危机等等生死边缘的屡次徘徊;而她在工具制作,技能熟识,心理暗示,驯化与农耕等等生存细节也将不断展现。
  • 东吴孙十万

    东吴孙十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求推荐求收藏书友群251430024欢迎一起玩耍)魏军斥候:报~~~!!孙十万又带着十万经验来了!!文聘:快去抢!去迟了小怪兽就被满宠张辽臧霸李典他们抓走了!魏军斥候:将军莫急,反正明年他们还会来的。文聘:说的也是……那我先睡一觉。吴军斥候:报告主公,我军十万已到魏营门口,魏将文聘在睡觉!孙权:必定有诈,撤!主公(孙权)逃跑了太史慈:操甘宁:操周泰:操孙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曹丕:文聘好样的,升官!封侯!文聘:刚才发生什么事?
热门推荐
  • 傻白夫君:娘子,风华不乖乖

    傻白夫君:娘子,风华不乖乖

    你把我的心融化成水,却又亲手冷藏,亲手葬送;你为我半生起舞,却不敌他的甜言,弃我而去;你帮我稳固王位,却为你归来后宫无妃;你偷走我的心,在我心中刻下烙印,又黯然退场。为什么扰乱了一池静水,却不能恢复平静?少年的眼泪,遗落在千年后的刀刃下。千年前的背叛与无奈,千年后的重逢与不识......
  • 绝色美女的贴身兵王

    绝色美女的贴身兵王

    本是冷酷无情的特种兵王,因要保护战友的妹妹回归都市。从此萝莉,御姐,女总裁,女记者,女售货员。这么多美女,古奇招架得住吗?
  • 玉人侠骨柔情

    玉人侠骨柔情

    她来自天山上的冰清谷,冰清玉洁,貌似天仙。他来自一个神秘的地方--幽谷神潭。单纯可爱,他虽贵为二少爷,却生活在不为人知的痛苦之中,近乎一尘不染的思想是怎样行走江湖的。一个柔情,一个侠骨。能够产生柔情吗?是什么让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有重新分开,到底这样的结局是谁的错?
  • 魂战九州

    魂战九州

    世间万物,两极相立!世间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神有魔、有人有妖……神魔之战,自古不断,从天地初开至三皇五帝,两族之争从未间断。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规模小则数以百计,多则牵动两族全部精英,而战场也从不固定,无论是天界、魔界、或者是人间。妖族加入神魔之战,人类得到七百年和平,学会炼魂之术,许多天才成为与神魔对抗的炼魂师!任宇天机缘巧合之下,成为炼魂师,平定九州之争,大败神魔入侵,成为炼魂师的神!
  • 泣孤霸主传

    泣孤霸主传

    一个孤儿,为了寻找这个世界的真理!踏上争杀的道路!身后没有人为他撑腰,孤身一人闯荡江湖,最后成为一方霸主!旷世奇遇,坚韧性格使他爱憎分明,他的名字叫泣孤!!!
  • 老公太突然

    老公太突然

    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挂名妻,只为给他孩子一份母爱,直到他找到心仪对象结婚后,她才能被动解除契约。他是个高冷的男人,对她误会重重,她乐意如此从不解释,可渐渐地男人对她的事情在意起来,冷着脸要求她这不许,那不能……总裁,你有病吗?
  •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空下的战火

    星空下的战火

    年少家逢巨变,唯一的亲人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因没找到尸体,少年白飞内心带着一丝希望踏入军营,寻找家人,亦为家父报仇。从一个小小的运输舰长开始,一步步的成为了人类的英雄。有亲情,有仇恨,有背叛。在这星空一一呈现。
  • 地藏王秘史

    地藏王秘史

    地藏王菩萨为情转世,化为张羽,历经世间百态,一朝觉醒,我,做的,真的对吗?
  • 笑傲江湖之葵花宝典

    笑傲江湖之葵花宝典

    “若练此功,必先自宫,若不自宫,方就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