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200000001

第1章 卷前小引

经典无疑很庄重和伟大,不过,在一般生活世界中影响至深的,常常不总是学者皓首不能穷的元典,而是删繁就简加了解说的选本,就像《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通俗选本一方面给人省下了时间,让他在车上马下茶余饭后,很快能亲近那些高深的典册,一方面把经典再经典,经过选家披沙拣金,经由当下眼光锁定,经典被再度提炼浓缩。在现代生活世界里,人们常常没有从俗务中逃脱的机会,这时,精选的“一百句”或“三百句”这样的随身册子,就成了人们的精神快餐。也许很多人瞧不上“快餐”,可是,没有时间从容细细品味满汉全席的时候,快餐也不妨是一种补充体力和精神的选择。记得当年国门初开,《英语九百句》也曾因为简便实用,成为热门读物,当了很多人看世界的拐杖和眼镜。

这些年来,拿“经典”说事儿成了社会一大风气,傍“传统”造势也造就了很多风云人物,不过,我始终有些看法,在这里不妨说一说。一个看法是,千万别把“经典”这两个字理解太偏狭,有人一提起经典,就想到儒家五经加上四书,这就把传统等同了儒家,把经典当成了儒经。还有人觉得,也可以把“老”、“庄”算上,可是,这个似乎网开一面的做法还是嫌窄,因为它换了个花样,只承认了“道家”的准入资格,最多满足了思想史家们对古代思想世界所谓“儒道互补”的简单判断。我倒觉得,佛教、道教以及诗词歌赋戏曲里面,那些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东西,若是真的好,不妨也让它得到“经典”的名号。其实说到底,《诗经》里面被两千年恭恭敬敬当经典捧读的这“风”那“风”,当年也不过就是现在的民间小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唐诗宋词元曲经历了千年吟诵,有什么当不得“经典”二字的。

还有一个看法是,学经典当然是为了温习文化记忆,接续历史传统,不过,传统的关键是在“传”而不在“统”,所谓“传”是发掘自己的资源,加以重新诠释,重建当下的文明。美国已故史华兹教授(Benjamin I.Schwartz)曾诧异道,世界上很多现存的文明古国都有“固守传统的民族主义”,唯有同样古老的汉族中国却流行“反传统的民族主义”,从五四以来一路反过来,至今不见停歇。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汉族中国原本是一个传统很厚、自居中央的帝国,在西潮的激烈冲击下,原本的自负和自豪,在颠倒后失衡,便会生出一种弃旧更新的冲动。就好像人和影子赛跑,一路狂奔,总想着甩脱随形之影一样。这时,人总处在紧张和焦虑中,紧张让人少了从容和洒脱,焦虑就使人顾不得教养和秩序。为了弃旧更新,各种文化、历史和经典都变得像时装,没有自信的人总是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又急急地把一件一件地脱下,仿佛哪一件都不称身,所以,没有消停和从容的时候。按照一种说法,文明就是在群体社会中人人按照秩序行事,就连“自由”,也得有己也有群,有权也有界,秩序便是边界,就像按节奏跳舞一样,任何抄截越次、鼠目寸光的行为都不是文明,也叫做没有风度。什么是有风度,如何才能有风度?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一下经典,多看一下传统,心中有几千年的底气,肚里有若干册的书本,或者就能够让人变得自信一些,而自信则能使人从容一些。

“传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一本题为《为传统声辩》(The Vindication of Tradition)的书里说,“传统是死人的活信念,传统主义是活人的死信念”,这话很对,一方面我们绝不是要离开传统开辟新路,这种“把历史归零的幻想”并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我们面对过去,也绝不想寸步不移地死守这个“信念”。我想,在当下语境中重新阅读经典,也许正是创造地诠释传统的途径。

不过,“诠释”两个字相当沉重,它意味着既不能远离文本的旧含义,却又要解释出经典的新价值,要在这种既旧且新之中,传递经典延续传统。因此,如何重新解释经典,让它与现实生活世界产生共振效应,是很难的,这套书里的几位作者,是比我年轻的学界朋友,他们是真正的专家,虽然他们不能像时下一些诠释者那样,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依傍就可以裁出一件叫做“经典”的全新时装,但是可以相信,他们会借助经典的原料,端出一盘既原汁原味又很具新意的精神菜肴。有人说,一个时代需要有一大批具备充分知识、深信自己传统又坦然面对世界的人,由他们来诠释经典和传统,并赋予这个时代的知识风尚和思想趣味,只有这样,他们所深信的传统、他们所尊重的经典、他们解释世界的语言和词汇、他们的秩序感和教养,甚至他们的衣着、语调、乐趣与爱好,才能够形塑这个时代的既深厚又普遍的文明。

这话我相信。

葛兆光

2007年4月13日写于复旦光华楼上

同类推荐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我的《论语》

    我的《论语》

    我没有资格写这本书,但我喜欢枟论语枠。我平时喜欢翻一翻枟论语枠,翻着翻着便动笔写一写,不知不觉之中,便有了眼前这本书。枟论语枠是中国人的枟论语枠,每个读枟论语枠的人心中会有自己的枟论语枠。眼前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枟论语枠。希望您能拥有它,并且时常翻一翻,形成自己心中的枟论语枠。是为序。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热门推荐
  • 逐梦少年

    逐梦少年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非常感谢大家能找到。这本书对于小孩来说会对他的未来有大大的帮助,对于中学生是模范,对于成人是往事的回忆,对于教育部门是警戒,对黑暗社会是抨击。
  •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

    冷魅三公主的复仇

    她,冷漠,她,腹黑,她,温柔;他冰冷,他,傲娇,他花心。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
  • 天才少年的三国奇遇

    天才少年的三国奇遇

    一位三国发烧少年误入梦幻三国,结实一代仁君刘玄德。展开了无穷尽的仁之路
  • 无药可救班

    无药可救班

    我弃坑啦!!!!!!!!!!!!!!!!PS:我没弃文哦。
  • 无极剑道之无极门

    无极剑道之无极门

    无为青年,一场意外离了现世。却重生于一个陌生的世界,陷入一场武门恩怨。从一个毫无武技的废材到武门大师,不仅完成向“师傅”许下的遗愿更开创了自己的武学时代。在那个陌生的异世界,武力就是强权。在那个不为熟知的世界,以武为生,以武为尊,以武为圣,以武为权。当活着变成一种奢望,在求生欲的驱使下你不得不变得冷血,无情,杀戮的时候。那么你就将变成最强的王者。足够强大之时,却不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只为改变这个崩坏了的武世界。无极剑道。何谓无极,何为剑道却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 乱尘剑雪

    乱尘剑雪

    神州大陆,浩瀚无垠,乱世降临,红尘过客,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少年重生,不得不提起手中剑,杀一条血路,踏出一条大道,这是剑与剑纷争的时代,唯有握紧手中剑,才能问鼎九霄!
  • 书劫无量

    书劫无量

    很多人修仙的时候,所拥有的是什么剑啊,笔啊,棍啊,但是这个家伙只有一本书,一本跟他从微末崛起的书。但是,在那本书上面,记录了世间万千劫难。何为大劫,我为无量量劫。
  • 一级上将胡链

    一级上将胡链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蒋中正嫡系,也属陈诚的土木系,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1]曾任中华民国驻越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易象图说外篇

    易象图说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妖庭

    无上妖庭

    旌旗招展,三界仙佛皆拱手;虎踞龙盘,十方妖魔悉皈依!今朝幸而重生,既为妖,就争一争那万妖之王位!立万妖之王庭!生而为虎,自当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