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200000002

第2章 人性原本是善的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旧时的中国,孟子可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大约从南宋开始,社会上开始流传一部蒙童书——《三字经》。《三字经》劈头就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可是孟子的意思,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才是孔子的话。这里的“性”指什么?简单讲就是本质,人之性也就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究竟怎样?人行为善恶的根源如何?类似这样的追问,在中国古人尤其是儒家学者那里,受到特别的重视,经常出现讨论乃至争辩。这与中国主流文化注重人,注重人间秩序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儒家之学,从一开始起就是“人”学,所以自然重视人性问题。

“人性本善”是孟子所有理论的出发点,离开这一点,其他都无法说了。需要说明的是,出发点只是立论的起点,不等于最终目标,儒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在这一点上,孟子毫无例外,但有不少人往往把它搞混了。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理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人都有。这四心也称“四端”,它们分别代表了仁、义、礼、智四德。这“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它们是“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他还举了“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和“孩提之童”的例子,从成人说到小孩,来证明他的观点。

老实说,人性问题并不像孟子说得那么简单,因为它在四方上下的“六合之外”,看不见、摸不着,不好讲。孟子最崇拜孔子,可孔子就很少谈论人性问题,一部《论语》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的学生会慨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见孔子很高明,把这个很难说清的问题悬置起来——“存而不论”。孟子从理想出发,想接着而不是照着孔子说,所以孔子虽没说过性善的话头,他却强调人性本善,还说得头头是道。

孟子的观点当然会引起人们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如与孟子同时的告子就认为“性无善无不善”,还与孟子展开了辩论;稍后儒家又出了个大师叫荀子,他从现实出发,与孟子唱反调,主张“人性本恶”,还批评孟子不知性。

孟子“人性本善”的命题,肯定了人类道德生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揭示了人与动物间的根本区别,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甚大。可以说,孟子的“性善”说开了儒家心性理论的先河,不管后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但没有人能完全不理会孟子之说。

原文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今译

孟子讲人性本善,言谈中不离尧舜。

原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怵惕恻隐:恐惧怜悯。内交:内通纳,结交。要誉:求名。乡党:乡里。端:发端。四体:四肢。

今译

人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譬如)现在人们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惧同情之心。这不是为了想跟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了要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啼哭声才这样做的。由此看来,(任何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如同他有四肢一样。

原文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注释

铄:从外到内渐渐熔化。

今译

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面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未曾去思索罢了。

原文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

今译

人无须学就会的,是他的良能;无须思考就知道的,是他的良知。一两岁的小孩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长大了,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兄长的。

同类推荐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哲学大师点人生:不可不知的哲学智慧经典

    哲学大师点人生:不可不知的哲学智慧经典

    本书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规则,佛教崇尚空灵。在中国人的眼里,人虽然也是动物,但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差别,即人有道德心。而动物没有。中国人把人性分成善与恶两方面,诸子百家就人活着是为了惩恶还是扬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管是惩恶还是扬善,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道德心的培养。在这一点上,道家、墨家和佛教也是如此。下篇按照年代顺序合科学逻辑地展开论述西方哲学大师不同的人生观:古希腊崇尚理性,中世纪崇尚灵魂,文艺复兴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现代则崇尚人文关怀。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夏天的幸福生活

    空间之——夏天的幸福生活

    生活在21世纪的夏天是幸福的,有疼爱她的爸妈,有一大堆朋友。然而当她穿越古代,一个生活在现代的都市女,在古代农村如何适应各种问题,又是如何去创造属于她的幸福生活
  • 家有傻王:穿越恶毒小庶女

    家有傻王:穿越恶毒小庶女

    混于职场之中,游走在各个不同的圈子之中,面对每个脾性不一性格不同的上司她从容,阿谀奉承,马屁拈手就来,她善于掩藏内心,套上假面便是老板的小跟班。却不想某一天她会穿越古代,来一次萌哒哒的返璞归真,三十岁的大龄熟女返老还童变成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艾玛,这就是小说里很牛逼的穿越?为什么感觉有些不对劲呢?“”姐姐你是谁?”她默默的擦亮双眼,一本正经地对其道,“我是上帝派来拯救你的思密达。”
  • 重生:草包逆袭宫主

    重生:草包逆袭宫主

    尽管上一世被原子弹炸死,但在这一世,她依然能够立足于天下!哼!敢辱我?我让你再无颜面面对世人!敢欺我?我让你生不如死!这里,依旧是我的天下!
  • 绝世神衣

    绝世神衣

    他小时候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而去和父亲讨要,父亲的回答是:“你需要他就必须自己努力”这短短的一句话却付出了15年的劳动和汗水,如今这件衣服已经到手,谁知道这才是灾难的开始.......
  • 逆天神女,魔帝请放手

    逆天神女,魔帝请放手

    蓝柠棜,本是现代23世纪金牌特工头儿。却不想救了一个敌人眼线而被害,魂穿到异世大陆被毒蛇咬死的四岁废柴身上,看棜儿怎样在异世大陆上混的风生水起。修灵术,练神器,妙手毒丹,神丹随便吃。各路兽兽伴左右,本想平平静静潇潇洒洒过日子却不想......“棜儿,这名字一听就知道,那姑娘温柔可爱,善解人意。”某小弟说。“你见过杀人不眨眼的温柔菇凉么?你见过腹黑到底,气到人吐血的善解人意菇凉么?哥们我特想打你......”另一小弟回道。“棜儿,不要走,留在我身边好么?”某帝满眼柔情的说道,“魔帝大人啊,我倒是想走也走不了,可你总得先放了我啊。”柠淤憋屈的说道。
  • 唯宠:欧巴放我出去

    唯宠:欧巴放我出去

    招惹的恶魔给自己带来了浪漫的初恋;永不放弃,绝不言败的她执着的追求着专属自己的幸福;一向冰冷,一直伪装的他只因她姓安脱掉伪装,却未想到他这是在引狼入室;反感?痛恨?---还是,没有他会感到不安?一场风波接着另一场,只愿两人会有美好的下世...一张合同,牵引着两颗心慢慢靠近......
  • 平民国王

    平民国王

    一步一个脚印,成功的从一个平民慢慢的转变为一个世界瞩目的国王
  • 他是个奇妙的男子

    他是个奇妙的男子

    一个从唐朝太子为寻找偷窃宝物之人而穿越到21世纪,他认识了这一生中在他记忆抹不去影子的唯爱,而她早已认定他是自己的唯一,在这段感情的产生中,女主的闺蜜也心有所属,准备好听这个故事了吗?让我们怀着祝福一起阅读吧
  • 王子的拜金姑娘

    王子的拜金姑娘

    伍小乖认为,她的护花使者,就应该有男人的样子,长得帅又有钱是起码条件,学历高又有修养是基础配备,最重要的是,他得把她当女神般的供着、宠着;可梁伊景这个穷得连房租都交不起、长相又差强人意、还对她非常不好的小乞丐,居然敢来挑战她男朋友的宝座。
  • 大宋求生记

    大宋求生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厨师,作为一个航母炊事班长,蔡老炒一直有一个将军梦,可是却无法实现了。当他很快穿越到了古代,本来以为可以实现了将军梦,可是……“你妹,居然是崖山海战现场,难道我要跟着跳海吗?忽必烈,你不让我活,我蔡大厨跟你拼了!”蔡老炒拿着两把菜刀喊道。蔡大厨为了求生,不得不逆袭了蒙古水军。接着,蔡大厨不得不承担起了为大宋所有百姓求生的重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那个疆域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大宋,凡是晋升将军之前,都要在他的铜像下面大喊:“不想当厨师的将军不是好士兵!”(冷兵为主,热兵为辅,不迷信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