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7300000031

第31章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变革浪潮(14)

人文主义思潮对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造就了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1378—1446)与他的“快乐之家”,尼德兰的伊拉斯谟(1467—1536)与他的《愚人颂》,法国的拉伯雷(1483—1553)与他的《巨人传》、蒙田(1533—1592)与他的《散文集》等。他们反对封建教会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他们或发表言论,或兴办学校,从事教育革新。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这里的和谐发展无疑已经灌注进资产阶级的人格理想,包括热情、思维和性格的发展。这其中,维多利诺创办的学校“快乐之家”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实践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教育主张。

首先,他把校址选择在郊外一个围绕着宫殿的公园里,环境优美,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将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寓意着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

其次,维多利诺以学生的人格发展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身体、道德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又注重学生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方面,学校经常让学生练习骑马、角力、击剑、射箭、游泳、舞蹈和从事各种游戏活动;经常从事各种野营训练和军事训练。在德育方面,强调实际示范,不辱骂和惩罚学生,十分重视音乐教材和教师的选择。在智育方面,课程设置富有吸引力,既有初步的读写算和传统的“七艺”,也有新兴的文化教养、古典文学、基督教和骑士教育理想三者的协调。

维多利诺还发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体系。他反对机械背诵,注重理解和练习。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经常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学习科目和学习方法。他把对话和游戏带进了学校教学中。

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教育观最重要的代表当数夸美纽斯和卢梭。

夸美纽斯(1592—1670)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现实派代表。

夸美纽斯不仅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而且是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开拓者,斯皮尔曼这样称赞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给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夸美纽斯不仅是教育学科学体系的奠基人,而且是教育革新的实践家。皮亚杰称:“夸美纽斯不仅是第一个想像出一种全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的人,而且,让我们重复一句,他还以这一科学作为他的‘泛智论’的核心,在他的思想中,还以此作为他的总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是热切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他的著名的“人人受教育”、“人人学习一切”的泛智论。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子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宗教信仰、身体和艺术各个方面去发展人。为此,夸美纽斯要求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为了贯彻他的教育理想,探讨了教学过程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班级授课制;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制定了编写教材的原则和要求,使得泛智教育的理想成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性程序。

与泛智教育的理想相呼应,夸美纽斯深化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各方面都应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一是指自然界及普遍法则,一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在人的自然天性方面,他首先指出了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技巧。”并由此提出教育要根据各人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其次,他又指出了人在发展阶段上的特点,把人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母语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的四级学校系统。

夸美纽斯不仅是一位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家,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自己理想的教育实践家。22岁的时候,他就担任学校校长,1628年,他36岁的时候,因逃避天主教的迫害,夸美纽斯与3万兄弟会的成员一起离开祖国。在长期流亡国外的日子里,他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办过各种类型的学校。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所以他的这些著作不仅是思想的结果,也是实践的结晶。

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彻底的民主教育思想,鼓吹所有人不分等级接受同样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正因为他的这种彻底性,使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历史的穿透性,放射出跨越时空的光辉。

(三)以天性为师

卢梭(1712-1778)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派代表。

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位无法回避的人物。他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成为后代一大批人文思想家的精神导师,这些人当中包括康德、裴斯泰洛齐、杜威。

卢梭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坚持以理性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相信理性的进步会自然而然地导致人和社会的完善,歌颂科学和艺术、理性和规律、知识和逻辑、文明和进步。卢梭一开始就表现出他的独立不羁、与众不同。他把文明与自然尖锐地对立起来,并为回复大自然大声疾呼。在顺应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他先后在《新爱露伊斯》一书中阐发了他的家庭理想,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发了他的社会理想,在《爱弥尔》一书中阐发了他的教育理想。

卢梭自然主义理想的建立,首先是从对现存社会反自然的批判开始的。卢梭的第一篇论文《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就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将越来越违反自然,造成道德的堕落。他的《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爱弥尔》同样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由于《爱弥尔》一书对当时教育拔苗助长、戕害人性的批判言辞锋利、十分尖锐,极大地触怒了贵族和僧侣阶级,书一出版后即被宣布为禁书,在巴黎遭焚毁,卢梭本人也被迫逃往国外。

卢梭主张“要以天性为师,不要以人为师”,甚至认为如果顺应天性发展,罪恶就可消灭,社会就可得救,那么,这自然的天性是什么呢?

自由。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的天然本性,人天然具有自由活动的能力。人在遵循自然的自由活动中才能得到幸福。而“人为”:却是与天性作对,是对自由的剥夺。他对当时的教育尖锐地质问到:“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及其珍贵的财富……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可以看出,自由,包括儿童的自由在卢梭的心目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是人的生命价值所在。他的自由观是从个体出发的,他也知道,个人的自由欲望是会无限扩张的,所以对人的自由必须有所限制,这就是他的社会契约的政治思想了。

理性。卢梭认为,人能够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活动,形成复杂的观念和知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上帝赋予的理性本能。顺应自然的教育才能发展人的理性。在15岁之前由于人的理性尚未觉醒,所以这时候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通过自己的感觉去感受、认识世界;当理性觉醒以后,则应进行信仰教育,“认识推动宇宙和安排万物的存在”的自然神。

善良。卢梭认为,性善是人人相同的,并不因人的贵贱而异。但是现在人是坏的,那是因为人后天受到了坏的教育。人必须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培养出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束缚、天性发展的“新自然人”,人类就能够在更高阶段回复自然。卢梭笔下的爱弥尔就是这样一种在理想自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自然人”的典型:

他现在已经年过20,长得体态匀称,身心两健,肌肉结实,手脚灵巧;他富于感情、富于理智,心地是十分的仁慈和善良;他有很好的品德,有很好的审美能力,既爱美又乐于善;他摆脱了种种酷烈的欲念的支配和偏见的束缚,他一切都服从于理智的法则,他一切都倾听友谊的声音;他具有许多有用的本领,而且还通晓几种艺术;他把金钱不看在眼里,他谋生的手段就是他的一双胳膊,不管他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愁没有面包。

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形象,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颂歌,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憧憬的理想!历史上,人文主义的思想家、教育家往往以他们对现实社会锐利的批判而振聋发聩,又以他们的美好理想激励人们的追求。他们是建设者,更是警醒者。

卢梭“以天性为师”的教育思想与老庄“顺性达情”的教育思想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灵魂在天国相遇一定会恨相识之晚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老庄是避世的,卢梭是入世的。老庄的顺性达情是任其发展,毫无指向,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互不往来;卢梭的以天性为师是有选择的,是他所认为的纯洁美好的自然环境,而且最终是要能够进入浑浊的人世的;

其次,老庄是无可无不可,卢梭是是非分明的。老庄依靠的是主观心灵超越,随遇而安,它的负面表现就是精神胜利法;卢梭有自己明确的自由、民主主张,而且他自己就在为自我的实现、为他所追求的理想政治不懈奋斗;

同类推荐
  • 我的非诚勿扰

    我的非诚勿扰

    作者从个人视角讲述了《非诚勿扰》台前幕后为人所不知的一些节目内幕、受观众关注的女嘉宾的故事,以及作者本人对《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作客嘉宾老师乐嘉、黄菡的个人经历和对其人生建议的评价与解读。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记录了很多源自心灵深处的关于爱和生活的感悟,希望通过与大家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处于新恋爱时代中的人们。
  •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美、自然美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这些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到了。那么艺术美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从现有的考古学材料看,人类艺术的最初起源,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有不少艺术一开始就是和劳动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它们并未直接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过程的一部分。中学生要懂得的和会欣赏,本书主要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由江锋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热门推荐
  • 虎出平阳

    虎出平阳

    一个普通的富家子弟,在历练的时候,巧遇高人,从此一飞冲天,如出平阳之虎……
  • 圣则

    圣则

    名望与权利的拥有,冷漠与饥寒的压迫,命运与渴望的碰撞!人生在世有何依靠?唯有凭借坚韧与不屈,博出一片蔚蓝世界!通过双手撑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 烟火不暖,糖衣不甜

    烟火不暖,糖衣不甜

    能不能说,所有的暗恋都是神经病?三个角色融洽相处,注定要被第四个人嫉妒,无知少女为了自己的爱而不得,亲手葬送了那个温暖少年的性命,也让两朵暗恋之花未开即败。冷漠王子,对“好基友”说一不二,却还是挡不住他为爱献身……十五岁的夏天,相遇或伤痛,都是肤浅。十八岁的夏天,生离死别,不过是成长的必然。二十岁的夏天,公墓上的倒影刺痛了5年的时光顿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两只

    两只

    愿未来说爱我的男人像狗,忠诚又少话,信我又贴心,替我探路,打抱不平,捡回我的后悔,撕毁我的焦虑,尊重我的喜好,成全我的懒惰,佑我喜乐平安,最后归魂入土,生死相依。可是男人不愿做狗,不管我多喜欢。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我可能再也不会爱上谁了。
  • 须佐

    须佐

    爱所对的是恨,生所映衬的是死。都说爱是奇迹,创造力量,恨是毁灭,滋生灾难。可,在这个只有爱的世界里,她依然是毁灭,这就是强者的悲哀。对于爱与不爱,她,他都无从选择。遗失之人,遗失之世,正与邪,错与对。你是谁,他又是谁?
  • 大家小集:冰心集

    大家小集:冰心集

    本书精选冰心1919年至1993年间所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等作品。
  • 重回1991

    重回1991

    一个十九岁的小女生,伤心时唱了《星月神话》,没想到她因为这首歌,居然重生了,而且是刚出生的婴儿!幼小的身体,十九岁的思维,超前的记忆~~~~请看檀玥儿重新演绎自己的人生,成为小小女强人!
  • 混乱系统

    混乱系统

    现代少年莫心莫名其妙地拥有了可以穿越各种世界的系统,在开始升级之路的同时,将会产生各种混乱的场面.原本的剧情会被打乱,人物将发生变化.当异界和现实联通,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呢?新人新书,第一本书,求指点,求关注,谢谢!
  • 漫神临异世

    漫神临异世

    一个人在异界与动漫间成长的故事。猪脚可以开后宫,本神大人批准了。
  • 还好有你陪着我

    还好有你陪着我

    穿越,历经生死,重要要苦尽甘来经历最后的渡劫。可渡劫时又被劈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有会有什么等着她呢。是又一次的历经沧桑,还是真正的修成正果。在这个世界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一切都等着她鼓起勇气,勇敢得迈出那一步,便是永世的相恋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