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2900000010

第10章 饮食诸方面(7)

湘菜即湖南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三种地方菜为主组成。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湘菜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了。湘菜地方特色鲜明,辣味菜和熏、腊制品是其主要特色。湖南籍作家何立伟写过一篇《腊肉的挽歌》,一开头就说:“湖南人特别喜欢吃腊肉。”文章对“正宗乡里腊肉”作了界定和比较:“城里人在腊味店里卖的腊肉,都不是烟熏的,而是涂了味精色素等调色佐料之后放到烘房里烤出采的。而正宗的乡里腊肉,是乡里人在柴火灶上拿柴烟慢慢熏出来的。”这种“正宗乡里腊肉”很硬,要用“柴刀砍下一截,再放到锅里,蒸好长一阵子,原因是如果不这样蒸,那东西就无法切成片”。这硬邦邦、黑乎乎的腊肉,是以前贫穷农家的珍品,“平日是绝舍不得吃的,须来了贵客才取来招待以示隆重”。

湘菜特色的形成,主要与环境有关。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势偏低,气候温暖潮湿,辣味有提热去湿及驱风之效,肉制品经熏、腊后,不仅风味独特,也容易保存。湘菜烹调方法以熏、蒸、炒、炸、焖为主。著名菜肴有:东安子鸡、麻辣子鸡、赛兰肉、牛中三吃、红煨鱼翅等。

由湘菜,我们会联想起辣椒。辣椒,实在是中国食俗中一个有趣的话题。长江流域好些省份,都有吃辣椒的嗜好。四川、湖南、江西三省的人,对辣椒更是情有独钟。民间流传有这么一句话: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原籍湖南的毛泽东,曾有一句戏言:“不吃辣椒不革命。”如果把这句话引申一下,那么可以这样说:没有辣味不是湘菜。辣味是湖南菜系的共同特点。湖南人一般从小时起,就开始吃辣椒,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普遍都吃。大到宴会,小到家常便饭,总有一两道配有辣椒的菜肴。倘若没有辣椒佐餐,即使佳肴满桌,也有食之无味的遗憾。湖南流行一首辣椒歌,歌中唱道:“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但天天不可少。要问这辣椒有那些好,随便都能数出十几条:去湿气,开心窍,健脾胃,强头脑,更有那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高。莫看辣得满头汗,胜于做理疗。没有辣椒不算菜,一辣胜佳肴,湖南人实在爱辣椒。”

与湖南毗邻的江西,其菜肴在包容并蓄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谓之“赣菜”。青年民俗学家万建中博士曾专门探讨了赣菜的形成及其特色;散文作家熊述隆先生也撰文谈过“夜喝猪血汤”的趣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赣菜在中国诸多地方菜系中,始终没能够脱颖而出。其实,赣菜是颇有特色的。赣菜主要由南昌、鄱阳湖区和赣南三地菜肴构成。南昌菜善于吸取别处菜肴的长处,花包品种较多,讲究造型配色。鄱阳湖区的菜肴以擅长烹饪鱼、虾、蟹等水产品而著称。赣南菜讲究色艳、汁浓、芡稠、味醇,对鱼的烹制有自己的特色。其共同的特点是: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味。在品味上则侧重咸鲜、香、辣,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技法上以烧、焖、蒸、炖、炒为主。赣菜中名气较大的有三杯鸡、干烧猪脚、白烧鳙鱼头、炒血鸭、小炒鱼等。

从民间食俗角度来说赣菜,更有“说头”。先说赣南。赣南的小炒鱼(可不是“炒小鱼”),鱼块滑嫩而不散,如今已从赣南辐射到全省老百姓的餐桌上。赣南的腊味,也是赣菜之一绝。过年去赣南做客,不仅能吃到腊肉、腊鸡,大盘小碟里盛的猪肝、猪肚、鸡脚、鸭翅,全是腊味。紧挨着赣南的吉安地区,其菜肴则以“炒血鸭”而闻名遐迩。对于这道菜,决不可望文生义。“炒血鸭”的原料不是鸭血而是全鸭,剁碎后加多种调料武火急炒而成。这一地区的井冈山,盛产竹笋,玉兰片是笋中精品。还有竹荪、野生花菇、猴头菇等,皆为山珍。以前环保意识淡薄,还有野鸡、麂子、蛇、野猪、娃娃鱼等野味可尝。在与湖南接壤的赣西,菜肴的特色就与湘菜一脉相承。如萍乡市,无论城乡,百姓都嗜辣。他们的家常菜中,辣椒是“永恒的主题”。不仅有炒青椒、炸干椒,而且炒柿子椒时嫌不辣,还要加一把晒干的朝天椒或一小勺辣椒末。不仅炒肉、烧鱼时要放辣椒,炒青菜、豆角时也要放辣椒。若上海、江浙人与萍乡人为邻,每天做饭时打几个喷嚏是难免的。

与浙江、安徽相邻的赣东北,民间食俗又是另一道风景。如婺源县,就以蒸菜而出名。做蒸菜时,无论鱼肉、蔬菜,均要拌米粉。刚出笼的蒸菜,香味四溢,使人胃口大开。蒸,是中国食俗中最古老的烹饪法之一。后世的菜肴做法,只有极少几种诸如清蒸鱼、米粉蒸肉、肉饼汤等仍沿袭这种蒸法。而婺源凡菜必蒸的烹饪法,在江西其他地方也是不多见的。除了烹饪方法的与众不同,婺源的荷包红鲤鱼也别具一格。这种鱼体形如荷包,色泽金红。游在水中令人赏心悦目,做成菜肴色、香、味俱全,是赣东北乃至江西的一道名菜。

江西还有一道菜,价格便宜,却雅俗共赏,这就是鄱阳湖地区的“藜蒿炒腊肉”。藜蒿是生长在鄱阳湖畔的一种野草,可食部分为初春季节萌生的嫩芽。藜蒿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加上刚腌制好的腊肉一炒,再放一点干辣椒,味道妙不可言。由于藜蒿是无污染的天然食品,近年来身价百倍。不仅湖滨地区的寻常百姓爱吃,在省会南昌也成了抢手货。有道是: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鄱阳湖一带的渔民,以前还有吃河豚的食俗。吃河豚,在其他地方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冒险行为,甚至会被认为是自杀的一种方式。但鄱阳湖渔民却吃河豚成俗,吃得满嘴起胶,齿颊留香。其实,河豚之毒,毒在内脏,河豚肉不仅无毒,而且鲜美异常。鄱阳湖渔民烹饪河豚时,严格掌握三条标准:一是河豚新鲜,不新鲜者不能食;二是剖杀时务必去掉内脏(如肝、籽、肠杂)和眼睛,洗净血丝,但雄鱼的鱼白是美味,不要扔掉;三是大火烹饪,在锅中至少煮40分钟。

徽菜即安徽菜,是以皖南、沿江、沿淮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菜系。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它的主料和配料都取材于本地土特产。如徽菜传统风味中的“火腿炖甲鱼”和“红烧果子狸”,就是选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主料的。徽菜在烹调上擅长烧、炖、蒸,讲究火功;其特点是芡大油重,善于保持原汁原味,多用砂锅、木炭煨炖。如做传统风味菜“腌鲜桂鱼”,先将鱼用淡盐水腌制,再用油稍煎,最后以小火文烧,鲜味透骨。又如做“青螺炖鞭笋”、“石耳炖鸡”等菜,都用陶器放在火炭火上,炖两个小时以上,使原汁不耗,原味不失,菜上桌时,看起来形、色不变,吃起来却透烂无渣,回味无穷。

徽菜中的沿淮菜,与皖南菜有所不同。沿淮菜的特点是: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并爱用香菜佐味、配色。代表名菜有“符离集烧鸡”和“八公山豆腐”。符离集烧鸡以色佳味美、肥而不腻而惹人喜爱;八公山豆腐在中国食俗中名气更大。因为,淮南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即今安徽淮南市一带。淮南老百姓不仅发明了豆腐的做法,而且做出了中国最好的豆腐。淮南八公山豆腐,洁白、细嫩、味美,自古就颇有名气。别的地方一斤黄豆出三斤豆腐,这里可以出四五斤;别的地方的豆腐做汤沉于水下,八公山豆腐做汤飘于水上。不甚起眼的豆腐--当然是八公山豆腐,居然成为徽菜中的名品,这是别的地方菜系所没有的。

七、风味小吃

小吃与点心同源,也称得上历史悠久。晋代束皙所写的《饼赋》中就有关于馒头的记载;唐代,御厨已作元宵;宋代,民间出现了包子。由于历史的沿革、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味小吃。

从食俗角度来看,风味小吃不但最受群众欢迎,而且最能体现地方情调。到湖南长沙旅行,人们不一定上高档饭店吃湘菜,但火殿宫臭豆腐却是非尝不可的。到古城西安,人们不一定知道所谓秦菜,却一定记得那一碗牛羊肉泡馍。从南到北,这一类风味小吃,处处都有。

风味小吃与当地主食有密切关系。如南方以稻米为主食,其小吃也多是用稻米做的。如桂林的马肉米粉、云南的过桥米线、广东的沙河粉、扬州的蛋炒饭、上海的小绍兴鸡粥、客家人的米果……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就有了天津的大麻花、沈阳的卷边饺子、山西的削面、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炸酱面……风味小吃还与当地特产有关。如广东有虾饺、厦门有“蚝仔煎”;陕西有核桃烧饼、新疆有烤羊肉串……虽说当今交通便捷,各地特产不再固守本土,但小吃的地方风味依然如故。在北京人围着火锅涮羊肉的时候,江南街头的年轻人正就着啤酒吮螺蛳;在西宁人吃烩羊杂碎汤的当儿,广州人则在大排档喝鱼片粥。

即便是原料相同,做法相近,小吃依然顽强地显示着个性。如面条,大而言之,南有阳春面,北有炸酱面。具体说米,四川的担担面,陕西的条子面,武汉的热干面,呼和浩特还有一种“钢丝面”……这些面条,无论外形还是滋味,都各不相同。米饭也是如此。傣家的竹筒饭,上海的豌豆饭,江西的茶水饭、苗族的五色糯米饭,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面条和米饭,本是人们的主食,但经过加工,又成为风味小吃。又如馄饨,不仅有大小之分,滋味的区别,各地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北方一般称其为“馄饨”,南方一些地方称其为“清汤”,苏北农村称其为“扁食”,四川人则呼之为“抄手”。江西樟树有一种馄饨是远近闻名的小吃,当地人却叫它“猴仔包面”。

如果考究一下风味小吃的名称,我们会从中看到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有的小吃前面冠以地名,人们一望而知小吃的产地。如天津大麻花,苏北黄桥烧饼,兰州拉面,闻喜(晋南)煮饼,南翔(上海)。馒头,毕节(贵州)汤圆等等。但还有些小吃虽然前面也有地名,却不能望文生义,如“小绍兴鸡粥”,就不是浙江绍兴的小吃,而是绍兴人闯荡上海滩创制的小吃名品,因此应该算上海小吃。眼下全国许多地方都设有“乔家栅”点心店,这乔家栅又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在上海南市区乔家栅路,最早有个点心铺,就叫“乔家栅”。抗日战争前夕一分为二,一个变成卢湾区永茂昌点心店;另一个在徐汇区襄阳南路,仍挂“乔家栅”牌子。后来,乔家栅名气大了,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了它的连锁店或联营店。近年来,市场经济活跃,人们走南闯北,把技艺带到四面八方。于是,北京有了;“重庆毛肚火锅”,上海有了“天津大麻花”,南昌有了“新疆烤羊肉串”。不过,这些名气颇响的小吃,不再是“土生土长”的了。更有甚者,一种小吃有了名气之后,千万里之外的地方迅即会出现它的复制品。如兰州牛肉拉面,新疆烤羊肉串之类的小吃,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有人还煞有介事地戴顶小白帽或小花帽,以示其“正宗”。此类行为虽不免有“李鬼”之嫌,却也显示出地方风味小吃的名牌效应。

有的小吃则以创制人的姓氏开头。四川有许多名小吃,如重庆的“鲁抄手”、“关抄手”,成都的:“龙抄手”、“吴抄手”;汤圆名店则有“郭汤圆”、“赖汤圆”。青海的风味小吃更是如此。如“殷凉粉”,由一姓殷的老人经营;“余酿皮”由一余姓人经营;“韩甜醅”由一韩姓人经营。此外,还有“李羊头”、“李醪糟”、“王面片”、“孟大豆”、“朱糖儿”、“刘粽子”等等。这些小吃名一看就明白。但有的则颇令人费解,如“王客娃刀把”,你就不能像看“杨胖子家卤肉”那样望文生义了。“王客娃刀把”系由一位王姓陕西人经营的白面蒸馍。西宁方言将外来经商的客人呼为“客娃”,白面蒸馍呼为“刀把”。你如果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话,那么再看看“羊肠冶家”,这又该作何解呢?其实,只要将词序调换一下,就好理解了:“冶家羊肠”,即由一冶姓人经营的羊肠。所谓“羊肠”,是先一日将羊肠洗净,装入以椒盐葱姜等为佐料的豆面,然后煮好,放到火担上,挑到市场出售。先让顾客喝一口热羊肠汤,再切一碗豆面肠,最后盛一碗萝卜丁稍子的热汤切面。

小吃以姓氏冠名,就形成了一种“品牌”,不但顾客信任它,别人也不能随便模仿它。要用它的招牌,得先征得主人的允许。如重庆的“吴抄手”,由曾奎、辜骏两人合办。他们都不是吴姓,怎么称“吴抄手”呢?原来,抗日战争时期,曾、辜两人想合开个饮食店以谋生计,但又怕小吃没名气无人光顾。听说成都青石桥“吴抄手”有特色,鸡汁汤,皮薄肉嫩,味道好,便前去商谈。他们征得青石桥吴抄手主人的允许,这才在重庆办起了“吴抄手”店。可以说,重庆“吴抄手”是成都“吴抄手”的延伸与扩展,类似今天的连锁店。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上述青海“殷凉粉”,由于老殷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而旧时技艺一般是“传男不传女”,所以老殷去世后,“殷凉粉”也就失传。“殷凉粉”是西宁的名小吃。这种凉粉色泽嫩黄,柔长不断,软硬适度,老少咸宜。老殷生前每日只卖两坨,顾客云集,不一会儿,凉粉便销售一空。据说,“殷凉粉”制作有秘法。遗憾的是,老殷去世后,“殷凉粉”的制作秘法未能传世。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分国记事的历史名才。该书以诸侯国为单位叙述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在《国语解叙》中也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与《左传》是姊妹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议论精辟、独具史识的国别史。它通过对话的形式阐发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霸枪录

    霸枪录

    天地莽莽,九州殇殇,唯有霸者,万古流芳!杨昊天,神秘霸者血脉,天之骄子,却因一条怪虫,改变命运。修为不前,遭受白眼,家族遭屠……热血男儿岂退缩,直教天公亦该色!寻霸枪,遇神兽,修习四象霸枪诀,脱胎换骨!征战沙场,立不世功勋,九州英雄尽臣服!
  • 我的欧巴:凯源玺

    我的欧巴:凯源玺

    在这个小鲜肉横行霸道,老腊肉顽强生存的时代里,三个少年令我动容,懵懂的爱恋,我们情窦初开,我们情深义重...
  • 血溅三界之王

    血溅三界之王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年你还是在阳光烂漫的日子下的少年,那一身血色染尽的衣裳,能让我记得所有不朽的天空。多年后再次相遇。“娘子~”“谁是你娘子啊!!放手!!”“怎么每次都质疑我是不是你的相公呢?难道前两天娘子还没有测验够吗。那我们。。。”将白瓷打捞抱起,走向床榻,说道:“我不介意一直和你天荒地老。”半路冒出的相公,收了一个小正太,收了一个冷脸侍卫。“白末生,你我注定不能相见。”
  • 帝国契约

    帝国契约

    弹指间天地风云变色,动念处一切灰飞烟灭。红尘中淡看缘来缘去,菩提树轮回花谢花开。微尘溅地乾坤动,十丈人间鬼神惊!这一切,都只在……
  • 法医的爱情之旅

    法医的爱情之旅

    “我一定要找到爸爸的死因”张芷芸仰望着天说道。她变卖了家产考上了大学做了警局的法医实习生,遇到了左氏集团的年轻总裁,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寻因之路跌宕起伏,和总裁的爱情之间,她到底是选择亲情还是爱情。“张芷芸,你必须是我的”他紧握住她,容不得她半点动弹……法医的爱情之旅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小爱情(每周六更~)
  • 王俊凯之时光剥蚀的爱恋

    王俊凯之时光剥蚀的爱恋

    在一个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的都城里,一个很帅气很帅气很帅气的,很帅气的男神遇上了娇小妻………………
  • 妃假不可

    妃假不可

    华丽丽地穿越后,成了个市井里卖猪肉的小老百姓。因为“太善良”,她‘伟大’地陈桃代李,在月老庙前退出状元夫人之位,当了个世子妃。成吧,她受够了人家堂堂世子只爱刻木头的怪癖......她走了,他却霸道将她拉回,邪笑道:“我的假妃,往哪逃......”
  •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

    本套书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作品集,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书法、剧本等各类作品,该书是一部中国微型小说的百科全书。艺术特征非常显著,他的评论题目,同样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蕴藏着极其深刻而丰厚的人生哲理。该书为小小说。
  • 鬼校诡记

    鬼校诡记

    中考落榜的我和王东,意外的接到一份通知书。却没想到,这份通知书带给我和王东,却是一场又一场的恐慌求学之旅。直到如今,那个传说还一直有人在流传……诡访夜,尸身裂,一张血贴,万般怨,千年棺,血虫念,亡魂索命,千般孽。
  • 超级教师的冷酷女友

    超级教师的冷酷女友

    他登上了皇位,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他娶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一杯毒酒,了却她的余生。灵魂一朝穿越至现代,她仍然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金钱,权利是她的象征。然而,她只是一个大学生,可是她却拥有了两个人的记忆,被深爱之人背叛、遗弃的她,还能在这新新社会中遇到那个能够打开她心扉的人吗?聪慧如她,在这陌生的时代能否混得风生水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