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2900000011

第11章 饮食诸方面(8)

有的小吃还因为与某种器具形状相似而得名。如山西人喜食的一种风味食品,名叫“莜面栲栳”。栲栳本是一种圆筒形器具,而这种用莜面制作的食品,因形状与之类似而借以名之。

有的风味小吃,则另有一番复杂的来历。山西太原的“清和元头脑”,便是如此。把“头脑”当做小吃的名称,大约始于元末至明初。《水浒传》中就有“赶碗头脑”的话。但那时的“头脑”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我们无从得知。太原的“头脑”,是清朝初年的傅山先生创制的。傅山字青主,医道很好,人称“仙医”,著有《傅氏女科》一书。傅山创制的“头脑”,成分有羊肉、羊髓、酒糟、煨面(炒过的面粉)、藕根、长山药,连同两味草药--黄芪和良姜,共计八宗,所以也叫“八珍汤”。吃“头脑”时,佐以腌韭,好像服药的引子。

“头脑”不仅是一种风味小吃,还是一种滋补剂。喝“头脑”一定是在早晨,越早越好。旧时的饭馆,都是在清晨挂灯笼卖“头脑”的。这对顾客来说,不但一饱口福,又有滋补之效,更兼早起活动,可谓一举三得。据说,这正是傅山发明“头脑”的主要用意。

傅山先生擅长书法,人称清朝初年“第一写家”。他给经营“头脑”的这家饭馆题了“清和元”三个大字的牌匾,三个大字的上边又写了“头脑杂割”一行四个小字,合起来念就是“头脑杂割清和元”。据民间传说,傅山以朱元璋(明朝)为正统,而对元朝和清朝,尤其是清朝的皇帝;始终持一种敌视的情绪,心里总是想宰割(杂割)他们的头。这就是把既无“头”,也无“脑”的小吃叫成“头脑”的原因,也是“清和元”命名的由来。

有的小吃,如果追根溯源,则又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如闽西连城出产的“红心地瓜干”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是一地道的“绿色食品”,深受人们喜爱。但制作“红心地瓜干”的原料甘薯,却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甘薯,福建人称“金薯”。现在,甘薯是福建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在明朝之前,福建并没有这种稳产、高产,而且经济价值很大的作物。明万历年间,长乐商人陈振龙,在吕宋。(菲律宾)发现一种种植容易、培育方便、产量很高的薯类,想把它引进祖国。但当时统治吕宋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严禁薯类外传。于是,陈振龙一面学习种植技术,一面寻找机会把薯种带回祖国。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农历五月下旬,经七天七夜海上航行,他终于把薯种带回福州,在郊区试种成功。翌年福建大旱,稻谷欠收,甘薯却获得丰收。农民们无不感谢陈振龙。陈去世后,人们在福州乌石山上建“先薯祠”来纪念他。今天,人们嚼着韧而香甜的红心地瓜干时,可别忘了引进甘薯的先人啊!

有的小吃,其创制过程则浸透着穷人的泪。四川成都有一种小吃叫“蛋烘糕”。它的发明创制就是如此。相传清代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住有一位姓师的老汉,在南河拉纤为生。这年锦江乏水,老汉拉船闪了腰杆,被迫退工回家。他年过半百方娶妻室,后得一子,一家三口,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一个风雪天,老两口夹着烘笼取暖,议论生计。这时母鸡咯咯叫唤,妻子忙去捡蛋,那知被五岁儿子抢先一步,捡了蛋立即打破倒入碗里,胡乱放些发面、红糖,用筷子搅拌,说是和隔壁小伙伴办“姑姑筵”。做母亲的气得扬手就打,小儿逃跑,踢翻了小铜锅;母亲追赶时不留神,一脚把铜锅踩扁了。顿时,小儿哭,大人叫,闹成一片。

师老汉赶忙过来劝慰妻儿。他抱着小儿烤烘笼,儿子还在啼哭。师老汉便顺手舀了一勺小儿办“姑姑筵”调的蛋汁,放在被踩扁的铜锅里,再吹旺炭火。他搁上铜锅,想烤个吃食哄小儿。儿子一吃,转啼为笑。师老汉灵机一动,又烤了几张,与妻子共尝,只觉香甜酥软,十分可口。接连几天,师老汉不断摸索加糖的分量,下面清的时机,用具的选择,积累了经验。当他把做出的蛋烘糕趁热送与邻居品尝时,众人无不拍手叫绝,都主张师老汉开个店子卖糕。大伙有钱的借钱,无钱的借桌凳。在左邻右舍的热情帮助下,师老汉很快办起了蛋烘糕店。以后,蛋烘糕经老百姓口口相传,成了成都的名小吃。

还有一些小吃,不仅让人一饱口福,如果目睹其制作过程,还让人一饱眼福;听其名称,则让人顺耳顺心,倍感亲切。如山西的“拨鱼儿”和“猫耳朵”,就属这类风味小吃。制作拨鱼儿时,左手托住盘子(盘里有配制好的面),右手拿一根铁筷子,筷子贴住盘边,对着汤锅,快速剔出两头尖、三寸长、状若小鱼儿的面条。操作时,出手如流星闪过,落点集中,入水有声。整个操作过程如同艺术表演,使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猫耳朵”的做法也很别致。把和好的面团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两寸左右为一截;以左手手指夹住一段面条,右手将掐下的蚕豆大小的面团置于左手掌心,用拇指一个一个地推成猫耳朵似的薄片,下锅煮熟即成。煮熟的猫耳朵玲珑晶莹,边缘微卷,中空而圆,外形美观。

1959年,太原的“晋阳居”饭店迁到北京,改名“晋阳饭店”,经营拨鱼儿、猫耳朵、刀削面等山西风味的面食品。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品尝后,啧啧称赞,在诗中把拨鱼儿、猫耳朵与熊掌、驼峰相提并论:“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

类似的风味小吃还有很多,如长沙火宫殿的“姊妹团子”,上海的“艾窝窝”,成都的“夫妻肺片”等,都是制作精美,取名温婉的著名小吃。当人们品尝这些小吃时,重要的不是果腹充饥,而是在悠闲轻松的心态中欣赏对依稀乡情的回味。

在众多的小吃中,臭豆腐似乎特别值得一提。“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确是中国民间传统小吃一绝。这种臭中带香的特异味道,令人们“逐臭而趋”,一尝为快。臭豆腐是用豆腐经专用卤水浸泡而成,用卤水中放有咸雪里蕻、鲜冬笋、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种原料浸制的臭豆腐,味道特别鲜美。臭豆腐的吃法有油炸、烘烤、清蒸等。旧时,制作并出售臭豆腐的是街头小贩。一副臭豆腐担子,往门前路边一放,一头是储放生臭豆腐原胚的笼格,另一头即为加工场:一笼灰烬微掩的炭火,上面是一方铁丝网栅,烘烤着两三块半个巴掌大小,一寸厚薄的灰白色臭豆腐。等臭豆腐两面烘烤得微黄,一股微微的焦香已弥漫四处。此时,早已围拢来的大人、孩子,急急递上两个铜板。小贩便取出一块,撒上细盐、红辣椒术、花椒粉,有的还用一支毛笔刷上点麻油,用一张纸片裹着递给食客。吃臭豆腐,不可狼吞虎咽,而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悠悠地享用。那种烫烫的、麻麻的、香香的味道,会让人终身难忘。

若论名气,大概是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为最。油炸臭豆腐是这里的名牌小吃。它是用黄豆为原料的水豆腐,经专用卤水浸泡,再以菜油炸焦,佐以麻油、辣酱。外焦微脆,内软味鲜是火宫殿臭豆腐的特色;我们很难拿上海城隍庙的臭豆腐与火宫殿的臭豆腐作质量或滋味方面的比较,但可以说“闻着臭,吃着香”是两地乃至全国各地臭豆腐的共同特点。那么,火宫殿的臭豆腐为什么名气更大些呢?原来,毛泽东年轻时常吃这里的臭豆腐,1958年4月12日,已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重返故乡,视察火宫殿时,特意品尝了油炸臭豆腐,并说:“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毛泽东也有嗜好。特定民俗文化圈内的人们不会因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而抛弃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文化传统。到“文化大革命”时,火宫殿的影壁上出现了两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样做,当然很荒谬。但事情发生在非常岁月、动乱年代,今天的人们回首往事,电只能淡淡一笑而已吧。

“过早”是武汉人用早餐的俗称。

武汉人过早的方式方便省时,早点的花样丰富且兼具南北风味。既有面窝、汤包、豆皮、油条、热干面、烧梅、馒头、糯米鸡、又有牛肉线粉、豆丝、水饺、汤圆、袱汁酒等,干稀兼备,味美可口。下面介绍几种武汉喜欢食用的常见品种。

面窝是用大米、黄豆为主料,经浸泡、混合、磨浆后,将米浆舀入一种中间凸,四周凹的特制圆铁勺内,连勺入油锅内炸熟即可食用的食品。这种食品,中心薄而酥脆,外缘厚而柔软,鲜香可口,营养丰富,风味别具。

武汉的热干面是人们“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和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中国的五大名面。据说,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有一天,他将卖剩的面条煮熟后凉在案头,不小心将麻油泼到面条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和在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晾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了麻油的熟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滤去水,放在碗里,加上作料后,立刻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李包顺口说“热干面”。过了几年,一个姓蔡的小老板后来居上,在满春路开设了一家专售热干面的馆子,生意长盛不衰。这个餐馆后来迁到汉口水塔对面,改名蔡林记热干面馆。现在,武汉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里大多有此品种。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主要食品。早年间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已在不少食店有售,但以老通城酒楼所制的三鲜豆皮最负盛各这里的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而且有猪心、猪肚、冬菇、王兰片、叉烧肉等,制馅十分讲究,煎制十分精细,成品油光闪亮,色黄味香。

洑汁酒是武汉喜欢的一种饮料。用熟糯米加酒曲发酵后,饮时再加入沸水和白糖即成袱汁酒,若加鸡蛋则称蛋酒,不加鸡蛋称清酒。袱汁酒在荆楚一带极为普及,可谓老少咸宜。武汉人过早,常常是一碗袱汁酒再加一两种点心配合食用。

天津人爱食用的画点小吃有“狗不理”包子、“石头门坎”素包、“桂发祥”什锦麻花、“耳朵眼”炸糕、“大福来”嗄巴菜、贴饽饽熬小鱼、“芝兰斋”糕干等,其中以“狗不理”包子最有盛名。

“狗不理”包子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清朝末年,乳名叫“狗不理”的高贵友只身进津,三年学成手艺,与人在南运河三岔口处合摆了一个包子摊。由于他苦心琢磨,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和水馅、用半发面制剂等独特方法,使所制包子外形美观、有咬劲、满口香,吸引了许多顾客,买卖日益兴隆,“狗不理”的乳名也与包子的美名一起不胫而走。据说,戊戌变法前后,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进京时,曾将“狗不理”包子献给慈禧。慈禧吃后,非常满意,传下旨意,让天津县为她送包子。如此一来,“狗不理”包子震动津门,声名愈噪,终以严格的选料、独特精细的制作和与众不同的风味居于天津美食之首。“狗不理”包子又分“猪肉馅”、“肉皮馅”、“三鲜馅”等品种。猪肉馅包子用料严谨,薄皮大馅,香美不腻,形似待放白菊,皮有咬劲,肉馅松软一兜油。肉皮馅包子肉皮软糯,鲜香不腻。三鲜馅包子馅料讲究,鲜味突出贡献,香醇可口。

天津小吃“狗不理”包子已享誉国内外,成为名吃。

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民间风味小吃。当然,这种小吃纯粹土生土长,自产自销。如北方的面食小吃,南方的米食小吃,最初都源于农家田地所产。除了主食派生的小吃,农家还根据当地特产,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小吃来。如江西宜春的农家小吃有米果、印饼、麻糍、红薯片、糖番薯、晒橙片、晒糖茄子、刀板豆花、米豆腐、冻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这些小吃,有的用糯米、粳米为原料,有的用红薯、芝麻、花生为原料,有的则以蔬菜为原料。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晒橙片”了。每年六月橙子长大了,里面又还没有长出“虾子”,就把它摘下来,刮去表面的一层青皮,用刀从中间切开,切成片状,再用剪刀剪成各种花样,有的像月亮、雪花,有的像鸳鸯、鸽子,更多的是各种花卉形状,剪好后的橙片会变黄,要用铜器装着去煮。待黄色褪去,变成白色,就捞出用沾水漂,反复拧干苦汁水,再用瓷盆装白糖水,让拧干的橙片去吸入糖水,再摆到另一瓷盘里晒干。晒干后就成了美味干果小吃。在宜丰农家,这种晒橙片是用作嫁女的陪嫁物或接待客人用的。

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小吃,每个人都能在关于家乡、关于童年记忆中捕捉到它的倩影,并由此引发一连串的回味与感慨。吃奶油蛋糕、巧克力长大的孩子,是难得有这种精神享受的。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本书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文化领域内顶尖专家在北大表述与传达关于“文化产业”主题精彩观点的文本形式。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冰山总裁独宠法医娇妻

    冰山总裁独宠法医娇妻

    因为法医这特殊职业,她成为大龄女青年,天天被逼相亲,被奚落。他,集团总裁,最具价值王老五,娶她报恩,但签下三年后离婚协议。他说:你身上有尸臭味。她说:你身上有铜臭味。旁人说:你们臭味相投,正好一对!
  • 禅宗杂毒海

    禅宗杂毒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清晨,湖中突然从天而降十二位俊美少年,不小心掉人湖中,然而又瞬间到陌小曦的面前,自称魔法界的魔法骑士。登堂入室守护在陌小曦的身边,又不知不觉的转入她的学校,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十二位少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女生的爱慕,可他们却偏偏只围绕陌小曦一人。从此,陌小曦就身陷‘美男花丛’中,烦恼和快乐无穷无尽……
  • 火神无心

    火神无心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小小少年,资质平庸,出身低微,自幼异体,原本平凡的一生却因为一件神器陷入阴谋当中,他要如何步步前行?上古神兽、上古神器、道术五行、阵法、逆转、美女?应有尽有,且看他如何演绎平而不凡的一生!PS:做为一个新手,最渴望的除了是读者的认可外,最重要的是进步,或许我写得真的很烂,但是我希望看过我的书的读者不吝给我评价一下,因为只有你们的意见,才是我进步的指引。谢谢大家!
  • 网游之转身爱上你

    网游之转身爱上你

    讲述女主陶素笺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在经历失恋后但仍保持着阳光般的对待生活,然后就在她喜欢的游戏中认识了一个人,并在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这个人,但这一段因网络发自内心的喜欢,却没来得及表白便葬死在现实中;面对那个男人的无情,陶素笺伤心欲绝却,而这时她的初恋归来满心地求合。不知陶素笺将怎样面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 追寻河庄那片云

    追寻河庄那片云

    《追寻河庄那片云》这本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日出东方,故事发生在民国后期,乡亲们不断努力却总是失败,主要体现群体间的大爱;第二部:光耀华夏,故事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乡亲们不断探求真理,即便失败也继续努力越挫越勇,主要体现家庭间的友爱;第三部:百舸争流,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乡亲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人成功后引导他人,走向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个体间的情爱。
  • 都市异能学院

    都市异能学院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战争再次延续,那些终结,开始在初始之地,而那些开始,终结在终结之地。“我已经、不会再战斗……”女巫的死让他意志消沉,而新的女巫终将出现,时光不给人答案,但时光的女巫会告诉你一切。大破坏后的世界燃起黎明的光芒,女巫的微笑不会长存,黎明之后,便是终章。这一切开始的城市,数个不同命运轨迹的人,看不见的宿命之线,源自不同的端点,却缠绕着指向同一边……
  • 不渝鸟

    不渝鸟

    我是喻琰......我要做天上的不渝鸟,和你至死不渝。我是苏启明.....我要做天上的启明星,看着你飞翔。她骄傲,放纵,可青春却给了她致命一击。划过天际的不渝鸟,能否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找到栖身的屋檐。在面对青春的抉择时,是贸然前进,还是背对而驰。不渝鸟,忠贞不渝。可尽头,陌路未寻。
  • 彭迪先全集

    彭迪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战时的日本经济、实用经济学大纲、新货币学讲话、世界经济史纲、经济思想史、货币信用论大纲等。
  • 半面妆

    半面妆

    有道是滚滚长江水,浪花淘尽英雄。今日小子要说的这一部书,乃是在风云际会,英雄迭出的年岁,老百姓水深火热之时,流传在民间的一部话本故事。其间杀伐争斗不歇,瞬间万变,精彩之至。金戈铁马,不敌儿女情长,而情深意重之时,又难违天数。有人立下大业,从此垂青不朽,也有人功败名裂,万劫不复。究竟谁是真英雄,乱世之中,谁主沉浮。且听小子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