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6800000030

第30章 近现当代时期(7)

作为多情诗人的徐志摩,其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和美(胡适之说)。他渴望自由、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在情感上,他不但有才貌双全、娴熟端庄、擅长理家,且系民国初政坛风云人物张君劢之妹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后来又爱上了绝代佳人、文理双全的林徽因;再后来又因为林而与张离婚(当时张的心里痛苦得很,却还是理智地同意了)。眼见林已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订婚(在这里林有“闪”了徐之嫌,原说等他离婚后就嫁给他,谁知他真离了时,她又另投了梁门;难怪被徐抛弃后的张还在关心徐,所以并不怪陆而怪林),他又转而追求名门之后、民国名媛、美艳惊人、多才多艺、有“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的有夫之妇陆小曼;迫得陆离婚后改嫁于他,但由于种种原因,婚后他却发现并不是很理想,便常写信向知心朋友胡适、凌叔华等倾诉,心里仍系念着林徽因。可是不管怎么说,他自始至终都真爱着她们,她们也自始至终都真爱着他。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漂亮、有才、多情的女性,是徐才子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另据一些传记作者说法,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还与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一段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始终未留一字痕迹。)

之后,林徽因与徐志摩还一直保持着这种“比真正的爱情少一点点,比纯粹的友情又多一点点”的特殊关系。直到林、梁已经结合,当遇有一些苦恼时,林还给徐写信,徐因而对她也一直心存着幻想。徐诗人写给林才女的那首有名的《偶然》一诗(见文首所引),这是他对她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也是世俗所以难理解的一种纯情。林徽因本身也是一位优秀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的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而徐还为她修改诗作,给以发表,并美誉之。林后来也给徐写过一首《别丢掉》:“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1923年春,由徐志摩和胡适等人发起、领导的“新月社”在北平成立,林徽因与父亲前往参加并祝贺之。此后,林经常与表姐等参加新月社俱乐部的文学、游艺活动。1924年,印度诗坛泰斗泰戈尔来华访问,在日坛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他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时报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须发银白的)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为庆祝泰戈尔六十四岁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饰公主齐德拉、徐饰爱神玛达那。演出前,林扮做一古装少女恋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组织的这场演出活动。老泰在京期间,还由林、徐等陪同,前往拜会了末代皇帝溥仪等人。不久林徽因便携夫梁思成往美国留学去了,让徐志摩好生怅惘。

1930年,正随梁思成任教于东北大学的林徽因病情加重。徐志摩亲到沈阳,劝她回北平治病。林在北平治疗期间,徐又时时去看望、宽慰她。1931年11月,林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徐为听她的学术报告,从南京乘飞机赶来,途中遇雨触山身亡。“叹君风度比行云,来也飘飘,去也飘飘;嗟我哀歌吊诗魂,风何凄凄,雨何凄凄!”林徽因、梁思成得悉,非常悲痛,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来悼念他。梁思成与金岳霖等还赶到徐志摩的遇难地,处理其后事。同月,由林等主持,在北平为徐举行追悼活动。12月林又发表散文《悼志摩》等。(张幼仪和陆小曼亦均写来了感人肺腑的挽联。陆后来还曾整理出版过徐的几本著作,在家里张挂徐的画像,并每天供奉鲜花、水果,为徐四季素服,还给他扫墓;张亦坚持抚养她与徐的孩子,并直到为徐的父母送终后才迟迟另嫁,后来又在台湾出版了徐的全集,在晚年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即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说不定我最爱他。”)林还把梁从徐遇难地捡回来的一块飞机残骸挂在自己床头多年。

至于林徽因最终的丈夫梁思成,他俩早在1918年林尚十四岁时就见过面,林、梁两家是世交。只是当时彼此年纪都小,并未产生火花。在经过与徐志摩的那段苦恋之后,林徽因做了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父亲为她定的这桩婚事,嫁给梁思成。林、梁二人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双双游学欧美多年,主攻建筑设计。(梁启超毕竟是梁启超!要不是他出主意让两个年轻人一同出国,而仍由着林成天在徐之新月社里走动,不知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因为梁大师正是徐才子的恩师,他是深知自己的学生的。为了儿子好,其实也是为了大家好,他还写信劝徐“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徐虽一改尊师之道,回信顶撞,但也只得作罢,这才转而追求陆小曼。而徐、陆婚礼的证婚人,也是这位梁大师,并再次对他旁敲侧击、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

林徽因少女时随赴欧考察的父亲游历西方,卜居伦敦期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便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建筑。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正是因为林喜欢建筑学而跟着学建筑的。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他们情感沟通的基础。1928年,他们在渥太华中国总领事馆(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举行了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共同热爱的建筑事业,在几所高校教学、到全国各地考察、一起设计国徽图案,夫唱妇随,志同道合,互相促进,贡献卓著。

1955年林徽因过早病逝,梁思成痛苦万分。直到七年后,由于失林而长期孤独凄苦的他,身体状况很不好,还要照顾已年逾八旬的岳母(林徽因的母亲),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很需要一个伴侣,重新组织一个家庭,这才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的工作人员,也是林、梁夫妇多年的学生、朋友与同事林洙(生于1928年,小他二十七岁)结了婚。与梁结婚后,林洙陪他共同度过了十年动乱的苦难岁月,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安慰。梁思成去世后,她还整理其遗作,编辑了《梁思成文集》,并写了大量回忆纪念梁、林的文章。

金岳霖老夫子对林徽因独特的爱,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是一个终生充满童趣、率真可爱、潇洒飘逸、聪明幽默、淡泊名利的好老头,“越名教而任自然”。如果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是炽热多情的文学之爱(歌德式)、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是平静真切的科学之爱(居里式),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则是深厚理性的哲学之爱(柏拉图式)。金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着自己的感情,静静地爱了林一生。他终生未娶,一直环绕着林(此外,金岳霖前后尚有过两段短时便夭折的情缘)。

金岳霖认识林徽因,还是好友徐志摩介绍的。从一开始,他就认定徐、林之恋不会有好结局的。但在徐飞机失事之后,他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林,一生逐“林”而居,林搬到哪里他也跟到哪里,前院后院总要挨在一起。在清华园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其座上常客。他们的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便毗邻而居。金对林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林两人吵架或有什么意见不一,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仲裁。

关键是,就像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一样,梁思成于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很宽容、大度、磊落,坦然处之。而且,对这个明明知道毫无结果,仍长年对自己一往情深、完全是精神恋爱的人,内心丰富、情感充沛如大才女、大美女林徽因者,岂能无动于衷?所以,她的心里其实也是爱着金的。但是,他们就这样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纯洁的关系。可见,那个年代的人,品格是多么高尚!内心是多么纯正!不但感情丰沛,而且富有理性。两者具备其中一者就不简单了,而林、徐、梁、金四位前辈能两者兼具。纵使像徐这样被一般人视为风流才子、感情泛滥者,其实他的为人还是很光明、正派的,否则何以有那么多人赞美他、那么多女人(甚至被他伤害过的)始终爱他?(据说徐志摩、陆小曼新婚时,张幼仪的妹妹还去道贺。)网上有个朋友说得非常传神,那个年代的人“文明到了骨子里”。可看看我们今天的人,能具备其中一者的都很少见,遑论两者!

据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三十年代林徽因住在北平总布胡同时,金岳霖就住在后院,但另有家门出入。1932年的一天,梁思成从外面搞古建筑调查回来(那时徐志摩已死),林就哭丧着脸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冷静地想了一夜,认为金比自己优秀,决定成全他们。当林把这番话带给金时,金却说,看来梁是真正爱你的,我选择退出。此后三人便一直是好朋友。“我知道老金(金岳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徽因也是个诚实的人”,梁这样对第二任夫人说。但在后来的年月里,金就更加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逐“林”而居了,乃至“离开了梁家就跟丢了魂似的”(金岳霖自己的话)。

1955年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金岳霖是治丧委员会十三位成员之一。金很悲哀,他说自己的眼泪许多日也没有停过。他给林的挽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直到林死后多年,有一天金在北京饭店设宴,邀了一些至交好友,一开席,他便先宣布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时,举座不免为他的痴情而感叹、唏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岳霖竟以“极赞欲何词”来评价林徽因,并深情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而金于九十岁高龄去世时,又是林、梁的两个孩子给他送终。连金生命的最后十年,也是和他们家一起度过的,他们都叫他“金爸”。

大国总理半个世纪的美好姻缘——周恩来与邓颖超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邓颖超晚年对周恩来说

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创建人之一。字翔宇,曾用名伍豪、飞飞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周恩来1917年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1927年先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1931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32年和朱德一起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批判左倾冒险主义;会后仍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参加三人指挥小组。同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促成事变和平解决。抗战期间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抗战胜利后,1945年与毛泽东一起参加重庆谈判;翌年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首席代表。同年国民政府撕毁政协决议,返回延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参加领导了解放战争(包括三大战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国务院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1954年倡导国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1年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坚持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保护了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费尽心血。1972年患重病后,仍坚持工作。

邓颖超(1904—1992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1913—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到广州,与周恩来结婚。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当选全国妇联第一至第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1975年、1978年当选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颖超和周恩来相识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直到1923年他们才确定了关系,1925年正式结婚。从相识到结婚,整整经过了六年时间。此后直到周1976年逝世,两人美好的婚姻坚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相识五十七年,确定关系五十三年,结婚五十一年)。所以当周逝世时,联合国曾下半旗为他致哀。当时的联合国负责人说:“除了周恩来,你们还曾见到哪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一生中只有一个妻子吗?”何况这个妻子并非是美女,而周本人却是中外政坛闻名的美男子;更何况这个妻子还没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来。

对于他们的结合,英国人迪克·威尔逊在其《周恩来传》中写道:这是“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人斯诺则说:“周夫人为她的丈夫的生活分担艰险和忧患,由同窗读书起始始终保持笃深的感情。她的温文有礼和朴素直爽,加上爱国和革命的热忱,深得全国人民的爱戴。”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文化历史之谜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文化历史之谜

    本书选取各个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最有研究价值、最富探索意义和最被广泛关注的文化历史之谜,分为古墓疑云、迷失之地、人物秘闻、传奇文物和千古悬案五篇,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科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汲取众家学说,以一种全新的探索视角来研究历史,客观、科学地分析其成因、特点,力求给读者提供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再现残缺、消失的历史往事和古老文明。另外,为了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与趣味横生的文字交相辉映,一一展示人类历史上的风俗习惯、血脉联系、荣辱伪善等,不但弥补了,单纯文字说明过于抽象的缺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世界历史的钥匙,从新的角度正确了解和认清历史。
  • 朝野之间

    朝野之间

    本人一直有个心愿,想写一部架空历史小说。正史太过庄重,野史太过随意。不想只写宫斗,阴气过重;不想只写权谋,纯为烧脑;不想只写江湖,不接地气;不想只写战争,血腥难抑。只想以随性笔法,写意风格,画一个架空历史画卷,有宫庭、有朝堂、有江湖、有市井。融合激烈宫斗、朝堂权谋、江胡恩仇、人生坎坷与一书。有浓浓亲情、缠绵爱情、铮铮友情、忠肝义胆,更有相忘于江湖。可惜心有余,力却不知是否足,还望读友支持,先在此处落几滴浊泪,谢过——
  • 喜嫁:摄政王妃爱搬翘

    喜嫁:摄政王妃爱搬翘

    一道圣旨让宁芷颜从太师府嫡小姐一夜之间变成摄政王府的茶水丫头,而且还是身负间谍重任的茶水丫头“王爷,请喝茶”第一杯茶里面加了巴豆,当场被识破;第二杯茶里换成了无色无味的断肠草,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杯在当事人的建议下换成了千金难买的见血封喉……
  • 三国之凤雏涅盘

    三国之凤雏涅盘

    逝水长江,淘尽英雄,怎堪壮志未酬,是非成败,青山依旧,慨叹夕阳几度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可安天下,水镜一语,却落得三分归晋,五胡乱华;魏武挥鞭,破乌桓处胡虏胆裂,孔明入世,却落得赤壁功篑,华容泣血!可叹曹操雄才一世,怎料罗本演义,背负千载骂名!何为正统,何为叛逆,不过是成王败寇!书友群:62080829欢迎大大们前来指教,红尘恭候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傀儡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傀儡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
热门推荐
  • 第101次的错过:大神,快来

    第101次的错过:大神,快来

    “谁来帮我清了这三人,我就以身相许。”“过来。”“干嘛?”“不是说好的以身相许?”“为什么想要娶我?”“谁买了我,我就跟了谁,并且生死相随。”新书《隐婚百分百:总裁,请深爱》已发,欢迎收藏包养,么么哒~
  • 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箴言

    本书从曾国藩大量的家书、日记、笔记和文章中,进行认真遴选,辑录了二百多条箴言警句,这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一代“中兴之臣”说过哪些有见地的话,更能够让您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有所帮助。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但愿您在读了他的一句句精彩的箴言之后,掩卷而思,产生如醍醐灌顶般的真切而美好的感受。
  • 地狱签约杀手

    地狱签约杀手

    对意外脱出死亡轮回之人,地狱高层极为不满,唐二黑光荣的和地狱最高首脑与一群地狱典狱长签下了卖身合同,从此不得不游走四方,开始他的杀手之路。菠萝完本作品:<神雕战神>,<入侵武侠世界>,<位面炮灰急救站>,<位面投资大鳄>,正更新作品《位面捣蛋王》,希望大家多多订阅支持。
  • 霸道男神溺宠傲娇妻

    霸道男神溺宠傲娇妻

    他帅气,冷酷,霸道,却独宠她;她可爱,迷糊忘事,却只记得他。当公主遇见王子,世界将更加美当傲娇萌妻遇见冷酷男神,世界将更加幸福??
  • TFBOYS之坎坷的幸福之路

    TFBOYS之坎坷的幸福之路

    TFBOYS和三个富家千金偶遇了,然后相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还有三个人在想办法暗中拆散他们,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呢,车祸、失忆、癌症、飞机失联到底还有多少在等着他们,让我们敬请期待。
  • 歌乐成囚

    歌乐成囚

    凰女风华绝代一舞倾城,帝王风流倜傥玩世不恭。他说来世定长久,她言续生愿为囚。-倘若我们还有来世,我愿金缕为笼,歌乐成囚-
  • 傲娇总裁我来了:么么哒!

    傲娇总裁我来了:么么哒!

    她乃是一国公主,被父亲逼婚,心有不满,决定去找自己暗恋多年的男神......某一天,某个男人房间里突然出现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一秒钟之后,那个女人被扔了出来,蓝佳佳得意的笑了笑,跑进去,对着里面的那个男人说,“阿泽,她都胸是不是没我大,我们来吧!”【此文非常宠,更新稳定,大伙放心入坑】
  • 乱世红颜:花随落

    乱世红颜:花随落

    现穿古言情小说女主许愿成功穿越到了古代遇见了男主和各种男配over
  •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小儿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小儿不仅给家庭生活增添情趣,也是家庭、国家、民族的幸福与希望。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治疗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效果,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儿科常见疾病诊治》一书,目的在于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奴役时代

    奴役时代

    这苍天,无法无天,这苍天,罪恶滔天,你斗不过,你一直都斗不过,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凡人呢?可是有一种人,他的骨子里就刻着一个字,战,即使到了最后,他也要战,这到底是宿命,还是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