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9600000022

第22章 “二十四史”的起点

余秋雨:从今天开始,我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文化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司马迁。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改变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人。是他,使每一个中国人成为“历史中人”。

中国有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史》,过去曾被集中装在檀香木的专门书柜里,既气派又堂皇。这套卷帙浩繁的史书所记朝代不一,编撰人员不同,却有相同的体制。这个体制的设计者,就是司马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二十四史》的总策划。

有了他这个起点,漫长的中国历史有了清晰而密集的脚印。这个全人类唯一没有湮灭和中断的古文明,也有了雄辩的佐证。但是,正当我们一次次为这种千年辉煌欢欣鼓舞的时候,会突然安静下来,像被秋天的凉水激了一下,使我们清醒,因为我们看到了整部历史总策划的身影,那是一个脸色苍白、身体衰弱的男人。

他以自己破残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了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

司马迁的《史记》写了十几年,如果再算上修改的时间,大概是二十年。他父亲是个太史令,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了,后来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二十岁就开始了考察,走了很多很多的路,就在他准备把考察和思考的结果一一写下来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场重大的人生灾祸。

这场灾祸让我们这些后人听起来十分痛心。但是,和一般模式不同的是,这场灾祸的制造者并不是一个卑鄙小人、阴毒昏君,而是另一个伟大人物,那就是汉武帝。

请注意,在历史上,伤害伟人的并不一定是恶人、小人,而很可能也是伟人。这是巨石与巨石的撞击,大潮与大浪的相遇,让我们在惊心动魄间目瞪口呆。汉武帝无疑开辟了重要的时代,以至于今天的中国人想起他也还会精神振奋。汉武帝年纪轻轻就登基了,他不能忍受前辈皇帝只能用汉族的一个一个的女子,以公主的身份与匈奴和亲的方式去换取北部边疆的和平。他觉得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很屈辱,而且事实上这样的和平也很脆弱。他想用武力来问一问,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另外的力量?因此他开始不断地打仗,在位五十四年,差不多打了五十年。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汉武帝实在是做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人类的一切大文明,都会遇到野蛮力量的围攻。最终胜利的,大多是野蛮。因此,真正的大文明必须选择最有效的防范措施。中华文明当时遇到的最大野蛮力量,就是匈奴。对匈奴,秦始皇的对付办法是筑长城,汉武帝的对付办法是战争。否则,匈奴一旦入主中原,很可能是文明的消解。后来匈奴被中华文明驱赶到西方去了,伟大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就与他们有关。你看,罗马文明,连带着希腊文明,就此灭亡了。因此,汉武帝功不可没。

那是个英雄的时代,开疆拓土,平定边境,凯歌和悲歌交织,锋芒和粗砺俱现。英雄时代的逻辑与平常时代是不太一样的,司马迁的悲剧也就是英雄时代的悲剧。

对于司马迁悲剧的具体情节,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我在《历史的母本》中也已经作过系统论述,今天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我只想说一说我对司马迁的总体评价――正是这个在油灯下天天埋首的“刑余之人”,规定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意识、历史责任、历史规范。他使我们所有的人,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谱。

王安安:我听到有一种说法,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历史”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人追求“不朽”靠的是“青史留名”,避免的是“遗臭万年”。

余秋雨:我很喜欢这种说法。不是“宗教的历史”,而是“历史的宗教”。历史被拟人化为一个生命,能看到一切、裁判一切、奖惩一切。这个历史,就具有亚宗教的人格力量。不错,历史在中国,不是太追求真实,而是追求着一种裁判和被裁判的权力。

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侠客游士、文人骚客,他们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脑袋后面有一枝巨大的史笔,会记述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枝史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历史,从正面来说,这枝史笔传达了一种有关人间正义的基本界限。

我想对大家提一个问题。也有人说,在司马迁之前,《春秋》和《尚书》其实都已经开辟了修史的传统,那么司马迁在这个传统当中,究竟有什么特殊地位?他对后来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有什么特殊意义,其中有没有负面意义?

王牧笛:我觉得司马迁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是一个史学体例的开创者。在他之前,孔子赋予了历史一种功能,就是“以史言志”,比如他写《春秋》,是把某种自己的志向和理念融入到历史的记录当中,分辨善、恶、褒、贬,判断是非。司马迁把孔子的功能追求规整化为一种结构性体例。

王安安:除了一个结构性的体例外,《史记》还创造了许多“原型”的人物,比如我们会说谁是“项羽式的人物”“刘邦式的人物”。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以人物为核心的写史的方式,影响深远。现在很多历史事件我们可能记得不那么清楚了,但是那些人物却留在了我们的文化记忆当中。

余秋雨:你们两位都说得很对。《春秋》,包括《尚书》,以一种大事记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史学理念”,但在“史学理念”之后还必须创造一个可以长久延续的“史学模式”。这个模式,就由司马迁创造出来了。理念是像云一样飘荡的东西,你可以仰望它的光彩,但是要完整地按照一定的格局和程序继承下来,必须有模式。不仅仅史学是这样,古今一切政治模式、商业模式都是如此。如果史学模式没创造出来,这代人按照这种方式写,那代人按照那种方式写,上下缺少可比性,这也就构不成历史气脉。气脉一散,文本历史和真实历史都会失魂落魄。世界其他一些古文明往往就出现了这个毛病,有一段历史有记录,有一段历史是传说,有一段历史是空白。相比之下,中国的史学模式实在不凡,这首先要归功于司马迁。

同时,不管是理念还是模式,它应该被广泛接受。它需要好读,需要在人们的心中产生强烈的可接受的效应,而且接受的范围必须超过史学界,超过少数精英阶层。这是因为,历史与每个人有关,这是它与哲学、艺术、科学不同的地方。正如安安所说,司马迁的《史记》通过创造“原型”人物的方式使历史具有了生动的形象性,代代都愿意读,于是模式具有了时间的下伸性。

裘小玉:秋雨老师,我们经常会说历史是公正客观的,可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司马迁个人的立场,或者说他自己的姿态、价值判断在《史记》里的强烈体现,这算不算客观?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点呢?比如说,写到“垓下之围”,英雄末路的项羽,唱起“力拔山兮气盖世”,与心爱的虞姬告别,最后的几百个壮士也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那么,是谁来目睹项羽临终前的一系列富有戏剧化的表现呢?司马迁没有告诉我们这个材料的来源,就把它写到《史记》里面,我们也把它当做事实接受了。这个传统延续到后面中国历史的书写当中,有怎样的影响呢?

余秋雨:你触及了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牵涉到了西方近代史学和中国古典史学之间的差别。为此,我要为中国古典史学讲几句话。

其一,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西方历史学家敢于担保自己的历史表述是彻底客观的,尽管他们经常会以彻底客观的面貌表现出来。

史料漫无边际,而且永远可以被挖掘。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几个朋友携带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回来大家的回忆已经很不相同,如果再过半年,彼此的印象就更加五花八门了。这还只是一次人数不多的小小郊游。如果一个各色人等参与的大事件,彼此利益各有冲突,互相观点各不相同,所见所闻又各有角度,大家在记述中都包含着大量的隐讳和夸张,又缺少当场对证和辩驳机制,时间一长,所谓“客观”的历史几乎无从谈起。这一点,二十世纪的法国新史学已经尖锐地指了出来,他们到后来只相信“心中的历史”,或者说,只相信历史在集体心理中的个别投影。这就是说,过去大量看起来“确证无疑”的历史,其实都有明确的主观立场,只不过在西方现代,都被科学主义的客观形态掩饰了。司马迁很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与当时流行的官场意志相比,已经比较客观了。他把官场不喜欢也不在意的那些群落,比如失败的英雄、孤独的侠客,和其他种种“边缘人物”也都一一写了进去,让我们看到了官场立场之外的世界。

其二,司马迁怎么知道项羽唱歌、’虞姬自杀的具体情景?司马迁其实有过不少考察,不仅有当时留下的文字资料,还包括大量的传闻,他还亲自到过那些地方。但是,他不像当代的历史学家,要用大量的注释来证明资料来源,中国历来没有这个传统。如果司马迁还在,你问他,他会告诉你当时是根据多少资料的集中对比才做出最后选择的,但他没有机会说明这一切,也不知道两千年后还有一些西方学流派的博士论文必须以注释来证明每一个观点的来源。

因此,司马迁的史学是一种“文学化的史学”,而不是“科学化的史学”。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但是,司马迁毕竟是在写史,因此他的文学又受到严格控制。例如,写到传说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说,彼此心照不宣。

过了几千年以后,我们年轻的读者才会对这样的传说产生了合理的疑问。司马迁其实没有消灭这些疑问,也没有消灭自己说法之外的其他可能性,这对于一个古代历史学家来说已经不错了。我们今天可以评判他的得失利弊,目的是为了我们今天写史,能够用更好或者更科学的方式。但是,从更宏观的历史悖论来看,我们现在的选择,真会比司马迁更好吗?其实我们没有这个信心。

萨琳娜:秋雨老师,您认为《史记》所确立的价值观念,对中国这个官本位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一种促进,还是有某种方面的制约呢?

余秋雨:司马迁的基本思维确实是“官本位”的。第一,他是一个史官,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知识分子”;第二,身处英雄的时代,使他对汉武帝的业绩由衷钦佩,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价值判断的主轴。

虽然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对司马迁有多大的抱怨,但是还是应该认识到官本位历史观的严重局限。当代学者太懒,只会顺着两千年前司马迁的观点来看历史而不知放开,一切都是朝廷博弈,权谋高下,名士沉浮,责任已经不在司马迁。看中国历史,包括今天写出的中国历史,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少而又少,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不留踪迹,连写“文革”也总是停留在“红墙”之内的政治升降,派别胜负,而完全无涉几亿民众的真实生活。官场、官场、官场,政治、政治、政治,这种取向,恐怕连司马迁的在天之灵也会频频摇头了。

同类推荐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识人之道”和“相人之法”两个篇章。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热门推荐
  • 电竞之富豪传奇

    电竞之富豪传奇

    我们的电竞,不能没有梦想!英雄联盟的时代里,冠军时代的来临!一条路,一个时代!一个属于我们的冠军时代!
  • 撒旦的恋人

    撒旦的恋人

    他,将她带离仇人的怀抱,却带来了另一个恶魔的牢笼。残忍地折磨、羞辱,只为牢牢地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然而倔强的霍羽诺,怎能甘愿屈服?面对强势的他她坚强以对,最后却一步一步失了身失了心,被逼上自我毁灭的边缘。早已爱上霍羽诺的他,面对她的恨意和逃避,又该如何拯救他的爱情?
  • tfboys之我不会离开你

    tfboys之我不会离开你

    一次美丽的邂逅六人的相遇,他们这些会擦出怎样爱的火花?他们的爱情是否会一帆风顺?还是会,遭遇重重挫折,结局在此这幸福的,还是悲伤的。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的不好并提建议
  • 韩娱之我和权志龙

    韩娱之我和权志龙

    那年,她来韩国旅游,阴差阳错的被星探发掘,事后她却没有依靠经纪公司,在自己的努力下火遍大江南北;谁知后来因为自己父亲劝她回美国,她不得不需要一家经纪公司来做幕后,很幸运YG看中了她,而志龙被她自身的光芒深深吸引,在这段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本文是写关于爆炸(以权志龙为主)的同人小说,讲述了当红女星朴敏聪与韩流时尚leader权志龙的爱情故事。第一次写,不喜勿喷,拒绝恶骂,左上角箭头不送(绝对不会弃文的!)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超凡特工

    超凡特工

    被植入特工记忆的王择天,他的能力也就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且看他如何轻松地获得美女与金钱,如何在玩乐中杀死仇人,如何称霸天下!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被动的接受上司的命令,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 TFBOYS源心不变

    TFBOYS源心不变

    本书讲的是三只与三个青春少女的坎坷的恋情,最后因为对彼此的爱,所以守护到底,如果你们喜欢,就请支持我哦!不喜欢的也表喷我,我会加油写的!
  • 假如爱你

    假如爱你

    女主和男主的狗血爱情故事希望女主成长成为一个理性的女人
  • 女神重生来爱我

    女神重生来爱我

    叼丝杨浩过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心中的女神却突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神,你这是闹哪样啊?俗说话: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
  • 霸道校草VS纯情丫头

    霸道校草VS纯情丫头

    “你到底想干嘛?”“我说了你是逃不了我的。”“哼,就凭你,别想困住我。”(男主心里):看来这小丫头还是这么固执,而且还不八卦,竟然不知道我堂堂大少爷,我看你有多能耐。“喂喂喂,我告诉你,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