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1100000020

第20章 艺术真实的含义及其演变

1 艺术真实的含义

什么是艺术真实呢?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界说。艺术真实就是要以形象反映生活的“真相”和“真义”(蔡仪主编《文学概论》);“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性”(十四院校编《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的真性(艺术真实),就是实际生活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形象化的集中反映”(刘叔成《艺术概论》)。这些定义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认为艺术真实是作品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当然对,可又丝毫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仅文学艺术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且,一切科学都要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文艺和科学都包含了对真理的追求,真理性这一点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作“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会把艺术真实和科学真理混为一谈,就不能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

举例来说,月亮,就它的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环绕地球一周要用27又三分之一天的时间,它本身无风、无云、无水,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实际上,诗人在吟咏月亮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从来就不是提示月亮的物理本质。中国古代的咏月诗多得不可胜数,可有哪一首咏月诗是表现月亮的物理本质的呢?李白的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如按月亮的固有本质去衡量,就只写出了月亮的表面现象,山月随人走,只是人的感觉,不是月亮自身的特点,所以这句诗,并没有提示什么月亮的本质,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是文学所必须有的艺术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艺术真实性,局限于认识论这单一的视角,显然是不够的。

在我看来,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又不只是认识。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作家投入自己的全部心理动作——感知、回忆、联想、情感、想象、理解,等等。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有形象,又有意念;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逼真……如果这种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所谓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所达到的“合理合情合意”的程度。

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逻辑,是指它可以被人理解的性质。正如上面所述,文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不是现实事件,而是文学事件,人们要求它“符合生活逻辑”,是以假定为前提的。既然是一种艺术假定,就不必经过考证与检验。这也就是说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艺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鲁迅)。尽管是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由于写得不合理,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也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尽管是一件生活中未有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提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联系、内在规律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

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狄德罗从他的“美在关系”的论点出发,认为艺术真实也在于关系中,在事物的整体中。他说:

在自然界中我们往往不能发觉事件之间的联系,同时由于我们不认识事物的整体,我们只在事实中看到命定的相随关系,而诗人却要在他的作品的整个结构中贯穿一个明显而容易觉察的联系。所以比起历史学家来,他的真实性虽少一些,而逼真性却多些。[法]狄德罗:《论戏剧诗》,见《狄德罗美学论文选》,15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狄德罗所说的历史家的“真实性”是指纪实性,他所说的“逼真性”则是艺术真实性。他认为艺术真实性在作品的整个结构的联系中,这是很有见地的。卢卡契也很强调“真实”与“联系”的关系:

艺术作品必须在正确的联系中和从比例正确的联系中,反映客观地限定了它所描写的那一部分生活的一切本质的客观规定性。它必须这样来反映这些规定性,使得人们在这部分生活之中由它出发就可以理解它和体验它,使得人们在这部分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匈牙利]卢卡契:《艺术与客观真实》,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433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艺术反映的客观性,建立在正确反映总联系的基础之上。因此,一个细节的正确性,与这样一个个别是否符合现实某个个别,是没有联系的。艺术作品的个别只要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一般过程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生活的正确反映,不管它是由艺术家在生活中观察到,还是运用艺术家的幻想从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出来的,都一样的。……个别如不是从联系出发直接地作为必要的因素而显现出来,那它作为艺术作品的因素就是偶然的,选择它作为个别就是任意的和主观的。……细节一开始就必须这样来选择和描写,即这种同整体的联系在它那里内在地起作用。同上书,436~437页。

尽管狄德罗、卢卡契都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艺术真实性问题,但他们所讲的从艺术作品的整体联系中来理解艺术真实永生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就是说,艺术真实的“合理”性质,不能从孤立的细节描写中去寻找。即使谈论细节也要从总体联系中进行分析,这才是合理的。例如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打喷嚏的细节,作者把它置放到俄国沙皇等级专制制度的整体联系中,小公务员仅仅是在将军的背后打了一个喷嚏,自觉“冒犯”了上等阶级,内心极度惶恐不安,终于自己吓死了自己。这打一个喷嚏的细节,尽管不无夸张,但人们觉得在那样一种社会的关系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从而达到了深刻的艺术真实。

“合理”是艺术形象的真实性的客观方面,是有客观标准的。那种认为在假定情境中的“合理”,无法用现实生活的逻辑加以衡量的说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理”即生活的规律,是从生活中来的。作家的作品写得“合理”,是因为他在生活中领悟了这个“理”,因此读者尽管面对着虚拟的生活画面,仍可以用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理”来加以衡量。

艺术真实性还有它的主观方面,因此它除了要求“合理”之外,还要“合情”和“合意”。在某种意义上,“合情”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艺术形象中的“理”不是直接说出的,主要以情感作为中介。“合理”必须与“合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达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性要求。

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人的感受、感情都是主观的东西,因人而异,对作家来说重要的是真切、真挚。感受的真切,感情的真挚,可以把看起来不真实的描写升华为真实。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实的,可第一句的描写客观地说就不真实。黄河之水是从巴颜喀拉山一路流出来的,并不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天上只下雨,从来不下河。然而对这样一种明明是不真实的描写却从未有人指出过,相反古今读者都觉得这样描写从艺术上说是可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在这里是写自己的真切的感受:你看,黄河之水从高原奔腾而来,水流湍急,巨浪滔天,一泻千里,使人觉得这河水似乎是从天而降。黄河的雄伟气魄被这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真切的感受把看起来不符合事实的描写变成真实的了。如果诗人不按自己的这种真切的感受去写,而是如实地写“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山谷流出来”,那么事实倒是事实,可那诗的意味也就全部丧失了。诗的意味一旦丧失,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也就丧失了。在李白这两句诗的后面还有这样两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表面看来,这样的描写也是不真实的。因为头发变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哪有一个白天之间就由“青丝”变成“白雪”了呢?但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一下就不难发现,原来李白是写人生短促的真切感受。特别当一个人被愁苦所压倒的时候,往往觉得在一天或一夜之间就变老了。这样感受是很真切的,因此,由这真切感受所引发出来的描写也是很真实的。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真挚的感情的作用就更大。真挚的感情往往可以把虚幻的东西升华为真实。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杜丽娘痴情,竟然死而复生。在实际生活中,死而复生的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可在《牡丹亭》中写来反倒是那样真实。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个“情”字。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的结尾,窦娥冤枉被判死刑。临刑前她对天发了三个愿:如果她是冤屈的,那么她死后就会出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楚州大旱三年的奇迹。果然她死后,这三个愿都灵验了,证明她的确是含冤受屈的。最后一幕还出现了窦娥的鬼魂,她托梦给她多年不见的、已做了大官的父亲,请他为她昭雪沉冤。三愿的灵验、鬼魂的出现,都是不可能的、虚幻的,而古今的读者、观众之所以乐于接受这个结尾,并认为它是符合艺术真实的,乃是由于其中贯穿了下层群众对昏庸官吏的强烈的愤怒之情、复仇之情,贯穿了作者对含冤受屈人们的真挚的同情。正是这两种感情的结合,使虚幻变为真实。

所谓“合意”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真诚意向、意愿、意念、理念。作者在生活中,只要善于体察,就常会有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反复多次,就会变成他主观的一种意向、意愿、意念、理念等。这种意向、意愿、意念和理念一旦与艺术形象相匹配,也可以产生一种艺术真实性。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离奇怪诞、不可理解的描写,初一读觉得不可理解,但是读者一旦明白了作者的用心,尤其明白作者那种真诚地想表达某种意向、意愿、意念和理念的时候,读者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它、相信它。《红楼梦》第十六回,鬼判持牌提索来捉秦钟,秦钟让宽限一下,鬼判不同意,就说:

“亏你还是读书人,岂不知俗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不比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表面看这不是鬼判的一派胡言吗?可你细细一想,这些光怪陆离的话,毕竟也是现实世界的投影,也是真实的。这不正说明作家真诚的意念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吗?不正说明作家的主观的意愿也可以使不可能的成为可能的吗?20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系列小说都是写主观理念的,如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等,由于这些理念是从他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悟到的,所以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尽管光怪陆离,但我们还是觉得那是真实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他的广为人知的小说《变形记》,推销员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甲虫,形态完全“虫化”,但心灵则仍然充满人性,这是很荒诞的,似乎是不真实的。但从艺术象征的角度看,作者是要表现他自己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感悟到的一个理念,那就是人的异化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的存在。在格里高尔变为甲虫之后,除妹妹之外,全家所有的人都厌恶他,觉得他妨碍了全家的生活,恨不得让他立刻死掉。人性的自私性、凶狠性真实地暴露出来。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一个甲虫,但他的心灵没有死,他仍然在极度艰难地坚持活下去,还在他妹妹给客人拉琴的时候充满爱怜之情。人性的高尚的一面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者的真诚使异化的理念和荒诞的故事展现出真实的人生。

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意向为什么可以使虚幻的东西变成真实的呢?关键在于这“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意向”可以使人联想到生活,关键在于“接受者并不是自觉地拿一个孤立的个别的经验去同艺术作品的一个孤立的个别组成部分相比较,而是在他所积累的总的经验基础上委身于艺术作品的总效果”[匈牙利]卢卡契:《艺术与客观真实》,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43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这样,某些具有真实品格的幻象就具有了艺术真实性。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虚幻的,却使人联想到地位卑下的人们向地位显赫的人发起了充满智慧与力量的抗争。蒲松龄笔下的鬼、狐是虚幻的,却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真挚的、忠贞的爱情与友谊。卡夫卡笔下的荒诞则让人联想起资本主义世界形形色色的荒诞。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就是指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合意的性质。它既包含客观的真理,又包含主观的真情和意向,是这两者的和谐的统一。

在文学创作中,要求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感情的统一,但有时这两者也会产生矛盾,情和理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是牵情就理还是牵理就情呢?在科学研究那里,当然是要尽可能排除感情的影响,让客观的真实充分地显示出来。譬如,人死不可复生就是一条铁的科学规律。如果有哪篇论文想证明死者可以复生,那他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走向迷信。可是在文学艺术这里,则应牵理就情。只要情真、意真,“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人可以变成甲虫,甲虫也有人的情感,人可以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红楼梦》写了封建贵族之家无可挽回的没落和崩溃,按“理”说,作者应该完全抱批判的态度,不应有丝毫的同情与惋惜。可曹雪芹偏偏不按“理”来写,而是按自己所特有的那种眷恋的怀旧的情绪来写,为封建贵族之家的崩溃唱起了挽歌。正是这种挽歌情调,使《红楼梦》所写的人、事、景、物,获得了一种特殊的韵味,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这句话总结了一条很重要的艺术规律。我们在谈论艺术真实性时,要充分考虑这条规律。对科学来说,在情和理之间,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而抛弃了情;对文学艺术来说,在情和理之间,它两者都要,它追求至情至理,但如果情与理之间发生了矛盾,它就要以情来制约、规范理,这就是科学发现与艺术真实的根本不同之处。

不难看出,我们过去把艺术真实性单纯地解释为“反映生活的正确程度”,“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性”,是单纯从哲学认识论看问题的结果。艺术真实性问题属于美学的领域,应该从美学角度提出,并作出美学的回答,才有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 艺术真实含义的演变

文学艺术是运动着的发展着的,不是僵死不变的。按黑格尔的看法,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根据艺术形象与理念吻合的程度,把文学艺术的演变描绘成这样:最初,理念还找不到一种完全相吻合的艺术形象,不能完全融为一体,理念与形象只能遥相呼应,或者是一种抽象的协调,这样最初的文艺是象征型的。进一步,理念与形象完全统一,完全吻合,即理念作为精神完全纳入形象的实际存在里,这样就产生了古典型的艺术。再进一步,理念完全成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它就丧失了古典型艺术的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的吻合,于是精神就离开外在的存在而退回到自身,于是就产生浪漫型的艺术。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照此规律运转。当然,黑格尔的“理念”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他把艺术看成运动的发展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就发展的轨迹看,中外文学艺术是按象征型——古典型(现实主义)——浪漫型(浪漫主义)——新象征型(现代主义)的路线发展的。

文学的演变使文学真实性的含义有不同的侧重点。

现实主义文学,如19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其特征是对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逼真的、不加粉饰、不加变动的描写。它要求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典型。它对真实性的要求侧重在“合理”方面,即所描写的形象,如人物形象,要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作家不能用自己的感情随便处置他笔下的人物的举止言谈、行为习惯,作家要完全尊重人物性格的逻辑和人物命运的轨迹。所以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真实性在“合理合情合意”中侧重于“合理”。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按人的情感、愿望和理想去感受和描写生活的文学倾向。主情、表情、重情是一般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它要求创造的艺术形象一般是意境形象。意境要表现具有生命力颤动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在这个艺术空间里必须有真感情。浪漫主义的真实性的要求侧重“合情”,即要合乎人的情感的逻辑。“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感的确也是有它的来龙去脉的。矫饰做作,故意捏造出来的情感,不可能营造出诗意的意境,当然也不可能有艺术真实。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真实性在“合理合情合意”中侧重“合情”。

现代主义文学情况很复杂,有多种不同的流派,总的说是对现代生活深感焦虑不安,觉得新的现实已不适合人的生存,于是转向内心,他们认为客观现实是表象,主观现实才是本质,才是“最高的真实”,这样,主观性和内向性是现代派文学的一大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观性中,与浪漫主义不同,不是注重情感,而是注重意向、意愿、意念、理念等,或者说它重视观念的表现。一般而言,现代主义注重营造的艺术形象是意象。意象就是意之象,是意向(意愿、意念、理念、观念)与形象这两者之间的匹配。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到一种观念,然后要将这种观念外化出来,寻找观念的“客观对应物”,1886年前期象征派在他们的宣言中写道:“象征主义的诗歌赋予观念以感情的外衣”,“一切具体的现象,仅仅作为感情的外象,用来代表与观念的联系”。后期象征主义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思想知觉化”的主张,即用“知觉来表现思想”,“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一般而言,现代主义的真实性侧重于“合意”的要求,即意念或观念的真实。这些意念或观念是从感受现实中提取出来的,当然有它的逻辑与根据,如能把意念或观念的逻辑充分表达出来,那么就不要求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在形态上的对应。就是说艺术形象的外部可以荒诞、变相、变形,只需意念或观念本身的内在根据的充分和逻辑的顺畅。所以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真实性侧重“合意”的要求。

总之,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其艺术形象的“合理合情合意”的性质。文学的演变导致真实性含义有不同的侧重。我们说“侧重”点不同,并不是说“侧重”点就是唯一的要求。实际上几乎所有文学的艺术真实性都要求“合理合情合意”,都要求客观的与主观的真实。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诗心如莲

    诗心如莲

    本书是诗集,分“幻影随心”“真迹如铭”“桃林杏苑”“心香一缕”和“雨湿尘埃”等辑。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
热门推荐
  • 女明星的异能保镖

    女明星的异能保镖

    一个任务,雷辰摇身变成美女明星的贴身保镖。当这位异能界的传奇进入娱乐圈,便坐怀歌声甜美的歌坛美女巨星,而被无数宅男奉为女神的影后柳紫烟,却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温顺的如一只小羊,任由他的摆布。素有清纯甜美之称,华夏千年一遇之美女凌小雨,身份却是异能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女……然而这时,雷辰受到一封来自华夏最美校花的表白信……
  •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风水(图文大百科超值珍藏版)》综合了传统中国各派风水理论,运用通俗明了的语言从住宅建筑结构、商铺选旺、事业、学业、爱情、健康、装饰、动植物风水等多个方而对日常生活中的风水问题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可谓是一本居家必备的百科全书。
  • 遗世藤仙

    遗世藤仙

    她是上古藤仙一族,但是因为受到上天的委托而无法飞升仙界,与其他仙人一样逍遥于天地之外,虽然责任很重大,但是她不畏困难,坚持以降妖除魔为己任,但是藤仙一族只剩下她一人,她又该何去何从。
  • 无心之传

    无心之传

    奇怪,怎麼就有這種怪美人?深情款款的城主她不愛,風流倜儻的王爺也不要,唯獨被那個從樹上掉下來的傻呆瓜給擄獲芳心。
  •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本书精心挑选了300多个妙趣横生的知识性小游戏,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自然、身边游戏、光的世界、声音、简单力学、电和磁、动植物等多个领域。全书旨在通过游戏让孩子享受其中的乐趣、掌握科学知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同时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记忆力。
  • 孩子怎样吃饭不生病

    孩子怎样吃饭不生病

    什么样的妈妈才是最合格的妈妈呢?能够让宝宝免遭生病之苦的妈妈,才是最合格的妈妈。“病从口入”,食物常常是疾病之源。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宝宝?尤其宝宝肠胃功能弱,免疫力低,又没有控制力、识别力、更容易因为吃进不适当的食物导致各种病症。妈妈们想要让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杂病不生吗?看看《孩子怎样吃饭不生病》吧!
  • 总裁的首席萌妻:诱拐七日

    总裁的首席萌妻:诱拐七日

    “易先生,要怎样形容你和荏苒小姐的关系?”易世微笑看着摄像机:“我的一世繁华只为她的一生荏苒。”
  • 岁月静好,生活波澜

    岁月静好,生活波澜

    琳的一次“多管闲事"改变了他的命运。一次相交不相识的俩人,走在了一起。一件信物,掀起浪潮。泽为找回丢失的信物。一次次的找上琳,却发现了一个秘密。从残忍无情到温柔体贴。却发现自己的心在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等回头发现却以......琳原本只是想安静的生活,默默地找回五年前的真像。发现自己身边何时有个”危险的人物“,想躲,却发现心......朋友的帮助和相互的喜悦,邻家大哥哥的照顾,鬼魅男子的骚扰。究竟谁才是真爱?五年前的真像是什么?谁才是真凶?五年后在见,错过的还会重来么?以前的人还会是从前的人么?谁还会在原地?谁又在等着谁?
  • 王者之炎

    王者之炎

    叶炎在给妈妈买生日礼物,无意中的买到了一串铁项链,继承了星神大帝的真传,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旅途。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最终成为世俗界的成功人士!星神大陆统治者。
  • 富足一生的金融课

    富足一生的金融课

    这是一部专业、实用的金融常识速查工具书,全面讲解了金融基础知识。小到对货币的了解、对利率的认识,大到对金融市场的观察、对金融的调控和监管,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均以简洁明了的模块化形式呈现。内容一目了然,讲解循序渐进,实用性、指导性、工具性兼具,有助于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快速掌握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