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7900000030

第30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23)

【主治病征】主治神经疾病,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发烧。

手阳明大肠经络脉——偏历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偏历,距腕3寸,别行于手太阴肺经。它的别出分支,向上沿臂部,经肩穴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齿中,再别出分支,上行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主治病征】主治手臂痛,两眼红肿,鼻出血,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牙齿疼痛,咳嗽,喉痛。

手少阳三焦经络脉——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外关,距腕2寸,向外绕行臂部,上行注于胸中,别行合于手厥阴心包经。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

【主治病征】主治发烧,头痛,耳痛耳鸣,耳聋,两眼红肿,胁肋痛,手指疼痛,水肿,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

足太阳膀胱经络脉——飞扬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行络脉,穴名飞扬,距外踝7寸,别行于足少阴肾经。

【生理功能】疏经利窍,健筋利节。

【主治病征】主治头痛,目眩,鼻出血,腰背痛,痔疮,下肢麻木、浮肿。

足少阳胆经络脉——光明

足少阳胆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光明,距外踝5寸,别行于足厥阴肝经,向下络于足背。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明目。

【主治病征】主治膝痛,下肢麻木、浮肿,目痛,夜盲,乳房胀痛。

足阳明胃经络脉——丰隆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穴名丰隆,距外踝8寸,别行于足太阴脾经。它的别出分支,沿胫骨外缘上行络于头项部,会合各经之气,向下络于咽喉。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

【主治病征】主治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麻木、浮肿,癫痫,水肿,咳嗽。

足太阴络脉——公孙

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1寸,别行于足阳明胃经。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其气上逆则为霍乱。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健脾和胃。

【主治病征】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痢疾。

足少阴络脉——大钟

足少阴肾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大钟,在内踝后面,绕过足跟而别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它的别出分支,与少阴本经并行向上而至于心包下,向外贯穿腰脊。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理气止咳。

【主治病征】主治足跟疼痛,咳痰带血,憋气、哮喘,尿频尿急尿痛,腰脊强痛,视物模糊不清。

足厥阴肝经络脉——蠡沟

足厥阴肝经的别行络脉,穴名蠡沟,距内踝5寸,别行于足少阳胆经。它的别出分支,经过胫部上至睾丸,终结于阴茎。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理血止痛。

【主治病征】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肠疝气,尿频尿急尿痛,遗尿,下肢麻木、浮肿。

任脉之别络——尾翳

任脉的别行络脉,穴名尾翳(即鸠尾穴),在剑突下面,散布于腹中。

【生理功能】和胃降逆,宁心安神。

【主治病征】主治胸痛,腹胀,神经疾病。

督脉之别络——长强

督脉的别行络脉,穴名长强,依着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经,入而贯穿于脊骨中。

【生理功能】清热利湿,调理下焦。

【主治病征】主治泄泻,便血,痔疮,脱肛,腰痛,神经疾病。

脾之大络——大包

脾之大络,穴名大包,在渊腋穴下3寸,散布于胸胁部。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宽胸利膈。

【主治病征】主治胸胁痛,憋气、哮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第4节经外奇穴

奇穴在临床治疗上对某种病症有奇效,故称奇穴。奇穴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奇穴的特点是有固定位置、名称及操作方法,但分散至全身各部。因此按头颈部、躯部和四肢部来掌握奇穴的分布和位置。在奇穴中有的已经在经脉线上,但仍未归属经脉,如印堂、十七椎、阑尾穴、胆囊穴等。在应用上,可以单独使用,亦可和经穴配合使用。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发现了许多经外奇穴,为传统中医理论增加了新鲜的血液,特别是全息穴和全息理论的发现,为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疾病和保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头面部

(一)四神聪

【穴位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健脑祛风,镇静止痛,益智止脱。

【主治病征】头痛失眠、眩晕耳鸣、神经疾病,痫证,偏瘫、脑积水、弱智、脱肛、近视、夜啼。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二)鱼腰

【穴位位置】眉毛的正中心。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的分支。

【生理功能】祛风活血,明目止痛,平肝止痉。

【主治病征】目生云翳,双眼红肿,视物模糊不清,眼睑下垂,眼皮肌肉痉挛跳动,眉棱骨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三)上明

【穴位位置】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眶上动脉;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清热活血,明目止痛,疏风通络。

【主治病征】视神经萎缩,视物模糊,角膜白斑,目生云翳,双眼红肿。

【操作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按摩。

(四)球后

【穴位位置】眶下缘弧线外1/4折点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眼轮匝肌中,深部为眼肌;结状神经结和视神经,深层有眼神经。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瘀,明目止痛。

【主治病征】眼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五)印堂

【穴位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掣眉间肌中,两侧有额内动、静脉分支;布有来自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

【生理功能】泻热祛风,镇静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病征】头痛,眩晕,感冒,鼻出血,鼻流青涕,失眠,小儿惊风、抽搐,神经官能症。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六)太阳

【穴位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盘膜及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布有三叉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生理功能】泻热祛风,明目止痛,清头醒神。

【主治病征】感冒,头痛,眼病,面瘫,牙痛,眩晕。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七)鼻通

【穴位位置】在鼻子上,鼻唇沟上端尽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上唇方肌中;有面动、静脉分支;布有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及滑车下神经。

【生理功能】开塞通络,活血祛风,通利鼻窍。

【主治病征】鼻流青涕,鼻部疮疖,鼻塞不通。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八)金津、玉液

【穴位位置】在口内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布有舌下静脉,舌下神经,舌神经。

【生理功能】清热消肿,降逆止吐。止渴生津。

【主治病征】舌强,口疮,舌肿,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呕吐,糠尿病(糖尿病)。

【操作手法】手指缠绕纱布点压。

(九)夹承浆

【穴位位置】在下巴上,承浆穴旁开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口轮匝肌中;有面动脉分支;布有颏神经。

【生理功能】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疏散风寒。

【主治病征】牙龈肿痛,面颊浮肿,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三叉神经痛。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

(十)牵正

【穴位位置】耳垂前0.5~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咬肌中,皮下有腮腺;有咬肌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祛风通络,泻热止痛。

【主治病征】口舌生疮,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牙齿疼痛,散热清脑。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十一)翳明

【穴位位置】耳垂后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胸锁乳突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生理功能】安神镇静,祛风利窍,醒神明目。

【主治病征】眼病,近视,耳痛耳鸣,失眠,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十二)颈臂

【穴位位置】锁骨内1/3与2/3交界处直上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胸锁乳突肌;颈外侧动、静脉之分支;布有臂丛神经。

【生理功能】活血通络,祛风止痛,解痉止强。

【主治病征】上肢麻木和疼痛,上肢瘫痪。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躯干部

(一)百劳

【穴位位置】在颈部,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头夹肌中;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清肺利气,祛痰止喘,补阴清热。

【主治病征】咳嗽、憋气、哮喘,颈项疼痛,自汗,盗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阴虚内热,烦渴低烧。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崇骨

【穴位位置】第六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腰背盘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

【生理功能】清肺利气,祛痰止喘,解痉止挛。

【主治病征】咳嗽,憋气、哮喘,颈项强痛,疟疾。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三)定喘

【穴位位置】第7颈椎棘突旁5分。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最长肌中;有颈横动脉和颈深动脉分支;布有第七、第八颈神经后支。

【生理功能】平喘止咳,宣肺祛痰,利气止痉。

【主治病征】肺炎,肺结核,气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四)夹脊

【穴位位置】脊椎棘突两旁凹陷,距正中线约五分,各椎棘突下旁开。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横突间的韧带和肌肉中。因穴位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可以分三层。浅层为斜方肌、背阔肌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

【生理功能】通利关节,调理脏腑,平衡阴阳。

【主治病征】不同椎段的穴位治疗相应部位的病症。1-7椎的穴位治疗心血菅、呼吸、上肢疾病;7—12椎的穴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3—17椎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五)痞根

【穴位位置】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同类推荐
  • 每天美丽一点点

    每天美丽一点点

    该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方法科学,实用性强,是超重和爱美一族的好参谋,其中各种的“美人”计定能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让爱美的你美丽一辈子!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脑血栓防治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脑血栓防治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食物中药的发展史、如何运用简单方法鉴别食物中药的真伪优劣、现代研究所阐明的食物中药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及如何应用和保存食物中药;第二部分根据食物中药的来源和食用部位分为六大类,共介绍78种食物中药。
  • 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

    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

    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为中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营养配餐,提高中老年生活质量。
  • 健康自助宝典:危险老年·女性篇

    健康自助宝典:危险老年·女性篇

    这是一本“用”的书,而不是“读”的书,它会给你一个全方位的健康理念,进而改变你的命运。
热门推荐
  • 爱之神

    爱之神

    本文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偶然间相遇,并穿越到两千年前大秦朝,而后回到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爱情故事。面对天赐良缘,面对神的信物,他做如何选择?
  • 贵族蜜恋:恶少的拽丫头

    贵族蜜恋:恶少的拽丫头

    可恶的老头,还是我的亲爹吗!一声都不商量的就让我们转到这所学校,什么破地方,一群大少爷,本小姐可不怕你们,切,少来招惹我,不然有你们的好果子吃,尤其是你,这个霸道冷漠无情的小子!本小姐不爽,你最好靠边站!
  • 混道学生

    混道学生

    世界如此乱,我不混蛋谁混蛋?在这肉弱强食的时代,我不狠何以生存?一群青年学生的传奇。
  • 你好学长:我傲娇你养我

    你好学长:我傲娇你养我

    “内个,暖宝宝同学今天晚上点什么外卖啊?”“学长大大想吃什么呢?”“偷偷告诉你哦,学长大大我想吃你。”
  • 我的遭遇很离奇

    我的遭遇很离奇

    七月十五,人们都称呼今天为七月半,或者鬼节。我是不该在那一天和小贝一起作出那样的诅咒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由我亲自经历的故事,看着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小贝,我的心里一阵愧疚。这件事情要从头说起。(有恐怖,有盗墓,有异能,甚至还有穿越!)
  • 天才阴阳先生

    天才阴阳先生

    有时候还是会想起这个梦,虽然那些梦里我的装扮很古怪,或者是斩妖除魔的僵尸道长,或者是不停的追着一个女鬼,更或...
  • 苍穹之月

    苍穹之月

    如果胖也算是一种罪过的话,那么樊月大概已经算是罪不可恕了。樊月问:我以为你喜欢的是我,为什么不说清楚?某被樊月质问的男人无奈道:我以为你应该有自知之明,最起码,你出门前应该先照一照镜子。
  • 伐天榜

    伐天榜

    我以我的名字行走天下,创造自我,我说我是谁,我便是谁!我要登上这天,登上这伐天榜!我是关七!
  • 听南怀瑾讲《庄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

    本书以生动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述了《庄子》一书中的智慧,是作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庄子讲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全书分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七篇。
  • 枭于宇宙

    枭于宇宙

    鄙人初三狗,文笔各种渣,纯粹闲的无聊把自己的一篇渣作发上来,各位大神体谅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