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4400000011

第11章 路在脚下,如何延伸

枭雄的发迹史

既然朱元璋指名道姓地点张士诚的“将”,这里不妨来简单地看看这个有着“枭雄”之称的张士诚的个人档案。

姓名:张士诚。

乳名:张九四。

出生日期: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

出生地:泰州兴化白驹场(今属江苏省大丰市)。

家庭背景:贫苦的盐民之家。

家庭成员:除了父母,他还有三个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张士义(张士诚和三个弟弟的名字合起来就是“诚德信义”,佩服其父的才学啊)。

从事职业:少年时以“驾运盐纲船,兼业私贩”为业,长大后从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工作。

优点:不奸险,不虚伪,不小气,礼待读书人。

缺点:小农思想严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太重。

绰号:及时雨。

绰号缘由:因子承父业的关系,张士诚在青少年时,就做当地盐场的帮闲记账一类的杂差,很能损公肥私,凭关系让三个弟弟干上操舟运盐的营生,顺便走私贩盐。这性质与现在派出所所长让亲戚开歌舞厅、按脚房一样,不算什么大恶,却无“职业道德”可言。手中有了钱,张士诚却跟一般人不一样,别人是目空一切,而他却是仗义疏财,广结天下英豪之士,跟《水浒传》中的宋江有一比,也正是因为这样,颇得当地老百姓欢心,便有了“及时雨”的称号。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士诚后来被俘后自尽,葬于南京,缅怀者甚多。

点评:他不是良民,不是君子,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平庸的天才。

理由:拥有江浙这个中国最富裕的地方,革命之初,草根出身的张士诚勤政爱民,大力减轻税赋,让饱受战乱、苛政之苦的百姓过了一阵好日子,然而,他是个小富即安的人,随着他渐渐坐稳了割据东南的“吴王”位子,他便骄奢淫逸起来。建造了“香桐”和“芳惠”两座楼阁,专门安置四处搜罗来的美女,供他淫乐,如今此地就有“桐芳巷”。再比如“锦帆路”,当年是一条河,张士诚用锦绣丝绸做船帆,泛舟河上游玩,便有了现在这样一个路名。张士诚一心享乐,朝政交给了弟弟张士信。偏偏张士信和张士诚一个样,“性荒淫,务酒色”,虽然当着丞相,却无心公事。哥哥将朝政“承包”给他,他又“转包”给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三个文人。这三位每天醉心于舞文弄墨,也都不是干实事的料。于是自上而下,贪腐成风,最终张士诚败于朱元璋,也是势在必然。

革命经历: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商生涯。张士诚尽管因为贩卖私盐挣了些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但相对那些财大气粗的人便是小巫见大巫。同时因为地位低下,他也受不了少气。他经常贩盐到一些富人家,这些富家却为富不仁,没少凌辱了他。压价是小,不给钱的也大有人在。盐场弓手(管治安的)丘义就是欺侮老张最过分的一个,估计当日的情景就类似今天的城管欺压小贩吧。他有事没事就找张士诚当出气筒,有事没事就辱骂张士诚。刚开始,张士诚总是选择了忍让。后来见丘义变本加厉,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目中无人,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惹得张氏兄弟一怒之下,来了个“一窝端”。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年夏天,正值天下开始大乱,张士诚和他三个弟弟,以及一个名叫李伯升的好汉,率众起事,当时一伙人一共才十八位。起事时,他们并无远大理想,只是杀人泄愤而已。就这十几号人,先冲进盐场保安室把弓手丘义乱刀剁死,然后遍灭周围诸富人家,放火烧掉不少大宅院,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从举事的这一刻起,张士诚也宣布“经商生涯”正式结束。

第二阶段:创业生涯。张士诚不会料到,就是他一时愤起发起的十八条扁担起义,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当时盐场工厂生活极其艰辛,苦大仇深,见有人带头挑事,纷纷报名加入,共推张士诚为主,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接着,他又破兴化,占领重镇高邮,开始了他新的“创业生涯”。

第三阶段:皇帝生涯。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张士诚称诚王,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开始过称王称帝的生活。

第四阶段:监狱生涯。皇帝生涯虽然快活、快乐、快意、快慰,但也很“快速”。因为张士诚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树大招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4年),元朝的丞相脱脱亲自率百万大军来剿张士诚这个“匪”,并且在高邮把张士诚及他的革命军来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当时的张士诚就像做牢狱一样,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了,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皇帝是这么好当的吗?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张士诚也因此由皇帝生涯涉入“监狱生涯”。当然,好在他吉人天相,很快结束了非人的“监狱生涯”。脱脱想把张士诚当成典型来抓,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人算不如天算,正当脱脱一步一步向高邮城逼近,要完成他的“宏图大志”时,不料阴沟里翻了船,脊后中了朝中奸臣的“暗算”,元顺帝听信谗言后,当机立断,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并且要押往吐蕃进行“服役”。辛辛苦苦一辈子,一夜回到解放前,脱脱欲哭无泪,心中的愤怒欲罢不能。走到半路,他来了个“欲盖弥彰”,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终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马逃出高邮去了。

第五阶段:革命生涯。在“革命”形势不断发展下,张士诚很快东山再起。至正十六年,就在朱元璋率大军破釜沉舟进攻集庆一带时,张士诚也没闲着,他们迅速占领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两个重镇,从而在江东地区站稳了脚跟。而后,张士诚势力发展极为迅速,湖州、杭州、诸全(诸暨)、绍兴、宜兴、常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泗州全部被其占领。一波三折的张士诚很快进入了革命生涯。

投石问路

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革命的道路上浮浮沉沉,经历了风风雨雨后,都占据着强大的根据地,可谓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前行。两个都是后起之秀,两个又比邻而居。一个雄才大略,一个大略雄才。一个心怀天下,一个心忧天下……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的PK注定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概括起来,他们之间的PK又可以分为:试探期、实战期、生死期。首先来看试探期。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元璋决定本着就近原则,先拔出张士诚这颗钉后,在彼此不知根知底的情况下,他也没有马上贸然派兵出击,而是来了个“投石问路”。

这里不妨先来看看一个“投石问路”很经典的故事:有一个走江湖的相士,一日,忽蒙县官召见。见面时县官对他说:“坐在身旁的三人当中,有一位是我的夫人,其余是她的婢女。你若能指认哪一位是夫人,就可免你无罪。否则,你再在本县摆相命摊,我必将以‘妖言惑众罪’惩处你!”相士将衣饰发型一致、年龄相仿、同样面无表情的三位女子打量一眼,就对县官说:“这么简单的事,我徒弟都办得到!”他的徒弟应师父之命,将三位并排端坐的女孩子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看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他满脸迷茫地对相士说:“师父你没有教过我啊?”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的脑袋上,同时,顺手一指其中一位女子说:“这位就是夫人!”在场之人全部傻住了,没错,这人还真会看相。而真正的事实是:相士一巴掌拍在徒弟脑袋上时,师徒二人的模样颇为滑稽。少见世面的两个丫环忍不住掩口而笑。那位依然端坐、面无表情的女子当然是见过世面又有教养的夫人啦!

由此可见投石问路的重要性。如果这块“石”投得好的话,“路”马上就露出来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话说朱元璋想探路,方法当然不是“石头”,而是信笺。

信笺当然是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内容如下:“近闻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吴郡。昔隗嚣据天水以称雄,今足下据姑苏(今苏州)以自王,吾深为足下喜。吾与足下东西境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古人所贵,吾甚慕焉。自今以后,通使往来,毋惑于交构之言,以生边衅。”概括起来只有六个字:睦邻、安邻、富邻。

然而,当送信人杨宪把这封信送到张士诚手上,接下来演变成的是:展信、看信、撕信。撕完信后,陈述自己的理由是:“鼠辈朱元璋欺人太甚,笑我是隗嚣。我要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让他看看我究竟是谁!”

结果直接受害者是送信的杨宪,他被关押起来了。

结果,朱元璋的“投石问路”彻底触怒了张士诚,并发誓要与朱元璋势不两立。应该说这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来而不往非礼也,张士诚是个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人。随后,他也来了个“投石问路”,只不过和朱元璋投信相比,他投的是金银珠宝。是啊,他的地盘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财富。当然,他选择投的人不是朱元璋,而是徐达手下的将官陈保二。他要通过贿赂来挖朱元璋的墙脚。

事实证明,陈保二是人而不是神,所以面对从天而降的钱财,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很快便带了自己管制的一队人马,呼啦啦地投降了张士诚。

当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与朱元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士诚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用钱财换来了朱元璋手下一员大将。

双方的试探期就此结束,应该说这一阶段,张士诚利用自己占有的独特优势,取得了一点蝇营狗苟,虽然利小了点儿,但毕竟旗开得胜,无论是气势还是心态上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好了,试探期过后,接下来便是实战期了。

考虑到第一次“投石问路”取得了不错效果,张士诚马上来了第二次“投石问路”。这次问路的地方是镇江。也就是朱元璋千辛万苦打下来的集庆的靠山。张士诚和朱元璋的间接交接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张士诚亲自出马来镇江,朱元璋也不敢怠慢,他马上派徐达来了个面对面。结果张士诚是远道而来,摸着石头过河,而徐达却是以逸待劳。结果可想而知,徐达没有给张士诚一点面子,张士诚碰了一鼻子灰,灰头土脸地打道回府了。

第二次投石问路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但张士诚是执著的人,他永不言败。很快又来了第三次投石问路。这一次,他学乖了,没有再选择大的地方去,而是选择了并不起眼但却属于军事重地的宜兴。结果打了宜兴的守将耿君一个措手不及,耿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就在张士诚第三次投石问路成功时,朱元璋也没有坐等张士诚没完没了的骚扰。他也马上进行了第二次投石问路,派出手下的战神徐达对张士诚的常州发起了猛攻。这一招叫围魏救赵。果然,刚占领了宜兴,心情正不错的张士诚听到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他决定以牙还牙,马上派出了有着“战仙”之称的大将吕珍率数万大军去解常州之围。

争锋相对

战仙吕珍VS战神徐达,这是一场好较量,结果,事实证明,战神徐达明显胜出一筹。面对气势汹汹的吕珍,徐达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先是装着“惧怕”的样子,然后“兵败如山倒”地立即退军十八里,最后才停下来“喘气”。结果,吕珍自然不会让这“煮熟的鸭子飞了”,选择了猛追猛打。哪知徐达已在那里进行了设防。

吕珍一去,便中计了。结果,面对突然铺天盖地涌来的朱军,吕珍只有溃逃的份儿。至此,朱元璋的第二次投石问路取了决定性胜利。

与朱元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士诚,吕珍增援失败后,数万大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对此,张士诚来了第四次投石问路,当然,参考了前三次的效果,这次他依然决定采取“柔”的方式——写信。

内容是求和。他知道朱元璋必然还会派徐来围困常州,便放回拘押的杨宪,并派使者持他的亲笔信至应天求和。不同的是朱元璋是一封家书似的叙旧信,而张士诚的却是一封委曲求全的请求信。他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三个观点:一是自我谴责,二是请求谅解,三是罢兵休战。提出的条件是,一是送还杨宪,二是每年向朱元璋输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银三百斤。

当然,朱元璋是啥人,他自然知道这是张士诚的忽悠之计,于是将计就计,既然你愿意“进贡”,那好,就进贡得多点嘛!他把信一挥,对张士诚的使者说了自己的条件,需要把馈粮由二十万石增加到五十万石劳军,方可班师。

张士诚这一招求和其实只是缓兵之计,他遣还杨宪只是为了迷惑朱元璋,他提出条件只是为了诱惑朱元璋。他哪里会真的实现自己的“进贡”诺言呢?只是为自己的回防赢得时间罢了。果然,等使者把朱元璋的“条件”带到时,张士诚想都没有想就来了个直接拒绝。

这下没得谈了,朱元璋只好对张士诚说,对不起了,说完这句话,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便成了刀下鬼。然后又对张士诚说了第二句话,你要不服,咱们战场上见。于是乎,早已“待命”的徐达马上又挥师向常州进攻了。

当然,原本徐达以为,凭着他手下勇猛的士兵,拿下常州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他没有料到,常州城在张士诚和朱元璋进行“谈判”的这段时间内,又是增兵,又是加强防备军力和军事设施,总之,常州已经大变样了,不是开始的常州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热血沸腾的徐达第二次来到常州城下时,很快就被冷水泼醒。常州城的防守严密有序,几乎无懈可击。尽管徐达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但结果围攻了一个多月,不但常州城屹立不倒,而且手下还损了不少兵折了不少将。

攻打常州不仅关系到朱元璋的面子问题,还是朱张双方此消彼长的分水岭。眼看漫长的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徐达居然在常州城下寸步难行,再耗下去,一是面子耗不起,二是粮草耗不起,三是人力物力耗不起。对此朱元璋让徐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对他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是降职。下令降徐达半级,撤销徐达行军大将军一职,行代将军一职。徐达手下官级一律降一级。

二是写信。信的内容大致分三层意思:一是“解释”为什么要给他们降级降职处分;二是“陈述”攻打常州的重要战略意义;三是“希望”他们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戴罪立功,尽快拿下常州。

与此同时,朱元璋自己没有在集庆坐等“喜从天降”,而是马上奔赴军事前线——镇江,亲自到最前线坐镇指挥战斗。他知道常州城墙坚、粮足、兵多,单靠徐达的一味蛮攻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要想攻下常州,还得切断常州与外境的一切来往,让常州彻底孤立无援,从而达到“困”死的最终目标。于是乎,他马上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是派胡大海率精兵增援徐达;二是命常遇春分兵出击,断敌粮道。

面对朱元璋的出击,张士诚也不会坐视不管,他也对常州进行了几次增援,并且派出的是自己的另一个亲弟弟张士信去增援。然而张士信虽然骁勇,但却根本过不了外围更加骁勇的常遇春和胡大海这两个“双保险”的关。于是乎,双方就这样耗下去了。

这样耗下去的结果遭殃的是常州。没有外面的支持,常州的守城主帅吕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坐吃山空”,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只好带着兄弟们多次出城“打草谷”,但结果都被徐达迎头痛击,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没有粮,这仗还怎么打?这城还怎么守?到最后,城里居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杯具”。

吕珍眼看再也无力回天,再耗下去,这条老命也要丢了,没办法,他只好决定突围。于是乎,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带着百余亲信,组成了“敢死队”,结果出其不意,竟然侥幸突围成功。

常州城没了主心骨,这城是没法守了。因此,城里的士兵很快打开城门,热烈欢迎徐达进城。就这样,在第一回合实战中,朱元璋一举占领了张士诚的军事要地常州等地,大获全胜。

仁者无敌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诗人泰戈尔。

常州告捷,尽管朱元璋前后耗时近十个月,但巩固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张士诚部被逼退在太湖以东一带,是继续以“剩勇”追张士诚这个“穷寇”,还是另辟新的战场呢?

就在朱元璋陷入苦思时,冯国用出来帮他解忧了。他提出了两大方针,一是对东边的张士诚的下一步战略部署,八个字:搁浅争议,共同开发。并且直接教会了朱元璋一个关键词:狗逼急了会跳墙。解析:张士诚被我们拿下了常州等地,折损了亲弟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暂时自然不敢乱动。如果我们这时再对他进行猛攻,原本就属于“风吹两头倒”的他,被逼急了说不定投降元朝也未必可知。如果是这样,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啊,因此只需派好兵马对他进行严防即可。

二是选择转攻南边的元军战略方针,同样八个字:曲径通幽,纵深发展。解析:我们现在如果转而向南推进,可以挥师直指元兵所占的宁国、徽州、婺州、衢州等地。现在的元朝已成了强弩之末,此时派兵南进,一来缓解和张士诚的对立冲突,二来可以稳操胜券。

冯国用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朱元璋只有点头的份儿了。于是乎,朱元璋马上派徐达、常遇春率兵南下,前去攻取皖南的宁国。

徐达和常遇春满以为凭着他们两个在朱元璋手下“绝代双虎”的美名,一到宁国城,一定会迫使敌人望风而逃。事实上,宁国城守城元帅谢国玺听说朱军大兵压境,也是赶紧脚底抹油,拍拍屁股,带走了一车金银珠宝,不曾带走一个士兵。当真是士兵诚可贵,财产价更高。若为生命固,城池皆可抛。

然而,走了一个谢国玺,还有副帅别不华和杨仲实在。他们两个和谢国玺相反,是若为城池固,生命皆可抛。他们关闭城门拒不投降,进行了顽强的防御战。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有决心和勇气,一是宁国城“城小而坚”,属于易守难攻型;二是得益于城中还有一员猛将,有着“虎痴”之称的朱亮祖,此人能文能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因此,朱军的“应急先锋”常遇春很快就和朱亮祖上演了一场PK战。过程虽然很激烈,但结果却是以常遇春负伤告终。常遇春失利的原因是,他是带兵攻城,而朱亮祖却是站在城上看着他这个风景,然后选择了出其不意,突施暗箭,结果一箭射中了常遇春的左臂。当然,出乎朱亮祖意料之外的是,常遇春受伤后,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拔出箭,继续带兵进攻。虽然最终无功而返,但常遇春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猛,同时也对敌军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前线遇阻,朱元璋知道后,不敢怠慢,立即亲自出马赶赴一线督军。他到来后,马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自然是慰问受伤的常遇春和一线战士们;第二件事是参观,由于宁国城进不了,只能围着城在外面远远地观望;第三件是令所有士兵不要再攻城,而是改做一种叫“飞车”(前有数排竹片作屏障,上架云梯,可推着前进)的工具。

做完这三件事后,朱元璋大手一挥,说了句可以攻城了。顿时出现“前编竹为重蔽,数道并进攻之”的场面,士兵推着这种可遮挡飞箭、礌石的飞车,从四面八方攻城,效果自然看得见,很快就穿过了宁国城守军的密集防守,登墙入城了。这样一来,任凭守将别不华、杨仲实及朱亮祖“三剑客”本事再高,也无力回天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通了这一点,“三剑客”选择了逃走。但结果是,朱亮祖为了掩护别不华和杨仲实突围而被活捉。

听说朱亮祖被擒后,朱元璋对这位能把他手下“绝代双虎”之一的常遇春整饬,打得徐达也无计可施的朱亮祖很感兴趣。

然而,朱元璋一看到被绑得严严实实的朱亮祖心里就赞叹道:“长得比马还强壮,比马还俊俏,比马还威风,不愧为‘虎痴’啊!”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厉声道:“败军之将为何不拜啊?”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你不是苍天也不是我娘,我为什么要跪你?”朱亮祖昂首道。

“你不怕死?”朱元璋心里暗暗称奇,嘴里却试探地道。

“生又何欢,死又何惧?”朱亮祖大义凛然地道。

“你真想死?”

“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杀是刮,悉听尊便,何须多言!”

“既如此,来人哪,给我……”朱元璋叫道。亲兵们“会意”,一拥而上,推着朱亮祖就往外去动刑。

“你们这是干嘛,给我松绑……”说着朱元璋走下来,亲自为朱亮祖松绑。

“你这是干嘛,如果我还是不愿跟随你,并且乘机发难呢?你岂不是投鼠忌器,前功尽弃了。”朱亮祖被朱元璋的举动弄得有点莫名其妙。“你不会冒这个险,你不会把自己往绝路上逼。”朱元璋目光如炬,盯着朱亮祖,一字一句地道:“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

“士可杀不可辱!”

“士可忠不可愚!”朱元璋道,“元朝这样黑暗的政府,就要倒闭了,还值得你这样卖命吗?试想想,你们拼死拼活在前线,又得到了什么,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而那些高官坐在家里享清福,丰衣足食,安逸享受。这样的朝廷、这样的主子,你还打算愚忠下去吗?”

朱元璋的话句句说到了朱亮祖的心坎里去了,他原本以为被擒后必死无疑,因此对生不抱任何希望,只希望能死得痛痛快快,少受些折磨就行了。但朱元璋的一系列举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让他看到了一位求才若渴的贤主的光辉形象。我伤了他心爱的大将,他却能相逢一笑泯恩仇,这需要怎样的胸襟和气魄?这样的贤主才是自己要跟随的贤主啊……良久,朱亮祖终于说话了,没有直接点头答应归顺朱元璋,而是说了这样一句一语双关的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就这样,朱亮祖选择了易主朱元璋,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姓朱,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而朱亮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此死心塌地追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就是朱元璋,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神者无敌”的神话。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宁国一战,不但招降了朱亮祖,还得到了降军十余万、战马二千余匹,当真是得了将领又得兵。

针锋相对

然而,就在朱元璋风风火火地在宁国一带攻城拔寨时,他的“后院”却着火了。点火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老相识张士诚。

经过上一轮的试探期后,两人早已知根知底了。因此,也不用再藏着掖着,而是直接拿出真刀、真枪、真本事来面对面。因此,张士诚趁朱元璋全力进军宁国一带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张士诚进攻的主攻点是长兴。长兴之前是属于他的“固有领土”,后来被朱元璋以“购买”的方式强行占有了。现在他想夺回来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张士诚想重夺长兴,且不说朱元璋不答应,长兴的守将耿炳文也不答应。因此,两人就只有拳头下见真功夫了。结果张士诚和耿炳文大战一百个回合后,耿炳文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使出一招“回头马”,大败张士诚。

张士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灰溜溜地走后,朱元璋带着大军火急火燎地赶回来了。他原本是来救援长兴的,见张士诚走了,不喜反忧,如果我到外面一打,张士诚就来骚扰,那我不是防不胜防吗?与其被你攻,不如再给你点颜色瞧瞧,不然,你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然,你不知道你朱爷爷的本事。于是他马上派江淮分枢密院副使张鉴和佥院何文政率兵去进攻张士诚所拥有的另一座军事重镇——泰兴(在江苏)。

张士诚也没有坐视不管,立马派兵前去援救,但结果朱元璋早有提防,设下埋伏,大败援军,张士诚的大将杨文德等人也成了阶下囚。结果泰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很快被朱军攻破。

至此,张士诚一定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是啊,本来双方在有争议的相邻边疆达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协议,但因为自己一时耐不住寂寞,从而搅了局,弄得双方再度大动干戈,结果他继偷鸡不成反蚀米之后,又损失了一只“鸡”——泰兴。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呢?张士诚不满意,朱元璋也不满意。他觉得一个泰兴不足以起到完全震慑张士诚的作用,决定再来一票大的,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于是乎,马上派出俞通海等水军大将,带领水师从水路进攻张士诚在太湖中的马迹山。

俞通海也不是吃素的,他在进军途中,先是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降服了沿途把守的张士诚的部将钮津等人,从而得以“飞流直下”,如同天兵般出现在东洞庭山。

然而,此时张士诚的强大水师在吕珍的带领下,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因此,俞通海的水师还没看够东洞庭湖的美妙风景,立足未稳之时,吕珍带兵呼啸着杀了出来。面对震耳欲聋的杀声、喊声、锣鼓声,俞通海的水师们惊慌失措下,准备调转船头先“打道回府”再说。然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水军主帅俞通海突然刷地拔出身上佩剑,大声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此次好不容易才到达东洞庭湖,不是来‘一日还’的,是来打仗的。现在敌众我寡,我们是不能撤军的。我们一旦慌忙地撤兵,不但自乱了阵脚,而且也会给敌人可乘之机,这样一来,他们必定会全心全意集中所有的水上优势和力量来追击我们。如果他们再用烽火传告各险要处驻军来阻击我们,到时候前有追兵后有阻兵,我们岂不是进退无路,死路一条!与其这样自寻死路,不如放手一搏,现在就和他们决一死战,或许这样还有生的可能。”

说着,俞通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挺身而出,率先冲向敌阵。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敌人岂会让俞通海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用箭雨对他进行了招呼和问候。俞通海挥剑左挡右阻,舞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箭羽纷纷掉落在他身边的船沿或是河水中。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支漏网之箭穿过了他的“天女散花”剑阵,直奔他的面门而来。说时迟,那时快,俞通海突觉眼前寒光一闪,本能地正要低头时,突感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那支箭不偏不倚,正中了他右眼下面的颧骨。

按理说俞通海这个时候总该“歇歇”了,然而俞通海展现的却是另一种场景。他没有丝毫退缩,没有丝毫畏惧,依然挥旗号令,依然大无畏地冲向前……直到血流到快要干涸,力气撑到快要枯竭,人快要倒下时,这才不得不叫人给自己包扎了一下,然后又站到船头指挥战斗。

士兵们见俞通海这般勇猛、这般顽强、这般身先士卒,感动之下,进行了顽强反击,结果硬是顶住了铺天盖地而来的敌军。

两军对垒勇者胜,吕珍见俞通海这般不要命,本就已吓得心惊胆战,又见朱军个个如狼似虎,吓得更是面如土色。他哪里还敢再恋战,来了个“退一步海阔天空”。俞通海以自己的神奇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吕珍不会料到,他的退一步看似海阔天空,但也是孤独的一大步。因为朱元璋并没有善罢甘休。派俞通海的第一步任务基本完成后,马上来了个第二步,派赵继祖、郭天爵、吴良进攻张士诚的另一座军事要地江阴,以图拦腰斩断张士诚南北交通运输和来往的通道。

结果江阴在朱军的顽强攻势下,很快也以城破的方式告终。随后朱元璋又来了个第三步、第四步走,派缪大亨督兵攻取扬州,派徐达乘江阴大捷取常熟。

结果缪大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但破了扬州城,还得到了一员扬州守将,绰号“一片瓦”的骁将张明鉴,一万“青军”(张明鉴等人最开始在淮西进行革命时,以青布为号,故他所部也叫“青军”)归降,两千余匹马,还有数不胜数的财物,当真是赚得个盆满钵满。而徐达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也很快轻车熟路地拿下了常熟。

如果大家认为常熟是很容易攻打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常熟守将是张士诚的亲弟弟张士德。这个张士德文武双全,是张士诚的重要智囊团成员之一。然而,文武双全的张士德没料到朱元璋这么快就敢对他“动手”,结果在徐达到达眼前时,才匆忙应战,最终步三国时关羽的后尘,来了个大意失常熟。张士德穿的虽然是新鞋,但走的是关羽的老路,所以在常熟被徐达攻入,准备走“麦田”逃跑时,被朱军碰了个正着,结果成了阶下囚。

一句话:朱元璋是东边通亮西边亮通,西边开花东边花开。而张士诚则是左边失城右边失镇,前边失火后边失鱼。两人当真是悲喜两重天啊!

分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争霸,荥阳对峙时,项羽大骂刘邦不义,最后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开口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傻眼了。一个人连爹都不要了,你还能奈他何!其实是项羽健忘,他忘了在前不久那场战役中,刘邦被他打得落荒而逃时,为全力逃脱,竟然“推堕孝惠、鲁元(刘邦的一双儿女)车下”。儿女与父母连心,刘邦却如此心狠。为了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刘邦在和项羽的博弈中早就抱定了志在必得的信心,亲情不过是其中的筹码。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战场是展现他卓绝天才和艺术人生的“舞台”。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苏洵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然而他却输了,输在对方“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的笃定心理防线。输在自己“做人不够狠,做神不够仁”、首鼠两端、优柔寡断。他是一个英雄,却不是刘邦的对手。

然而刘邦却是朱元璋的超级偶像,朱元璋几乎什么都学当年的刘邦。因此,在对待“亲情逼宫”上,他显然吸取了经验,不再重走项羽仁义堕落之路。

言归正传,张士德被朱军生擒后,最惊喜的莫过于朱元璋了。是啊,一条这么大的鱼上钩,的确是意外之喜啊!最惊怒的莫过于张士诚了,是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弟弟成了阶下囚,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接下来,朱元璋和张士诚各自面对难题,朱元璋面对的难题是:杀还是不杀?张士诚面对的难题是:救还是不救?

答案也很快出炉,朱元璋是不杀,张士诚是不救。朱元璋不杀张士德的原因是想利用他钓张士诚这条大鱼。张士德不是你的弟弟吗,要想他活命,一个条件,除非你张士诚投降。张士诚不救的原因是,救不起。能力有限(对打一直处于劣势),爱莫能助。

一个不杀,一个不救,接下来只有一种方案可以选择了,那就是谈判。既然是谈判,自然是由“占理”的朱元璋提方案开条件了。朱元璋的条件当然很简单,一命换一命,要想获得张士德的自由身,除非你张士诚亲自来替换。当然,这个方案和条件显然是张士诚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对此,张士诚也提出了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条件和方案:非常3+1。即输粮十万石,布一万匹,一张永结联盟的合同书,外加一个人。

这个人虽然不是他张士诚本人,但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他便是朱元璋手下有着“三将”(猛将、悍将、爱将)之称的廖永安。原来枢密院事廖永安率领水师在太湖中配合着俞通海等部作战,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结果他一时兴起,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他如一把刀直插入敌人的心脏部位,结果对方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碰到了张士诚手下的“战魂”——吕珍。这个吕珍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他对廖永安说,既然你进来了,我那就成全你。结果说到做到,硬是凭着真刀真枪,直打得廖永安趴在地上为止。

鉴于廖永安在朱元璋手下的身份和地位,此时张士诚拿出来作为谈判的条件显然也是合情合理的。一将换一将,还加了三个附加条件,张士诚在谈判上可谓“诚至义尽”了,他满以为朱元璋应该很满意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朱元璋马上回了一句话:你这是白日做梦,你不要再痴心妄想!

张士诚见状,知道朱元璋铁了心肠,不放张士德,心中忍着痛,回了这样一句果断霸气的话:白日放歌须纵酒,白日做梦好还乡。

其实朱元璋做出这样的决定心里是在滴血的,毕竟廖永安是他很宠爱的大将之一,毕竟他从和州出发到集庆,一路走来,廖永安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革命军也颇有威信。此时不救他出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然而,朱元璋是无奈的,廖永安固然重要,但张士德更重要。他不仅是张士诚的亲弟弟,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张士诚南征北战的定海神针。大型战略方针几乎都是经过他的手研制出来的,他是张士诚的支柱。如果就这样换给了张士诚,那不是放虎归山,给自己以后徒增苦恼吗?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美好明天,他只好忍痛割爱,大义灭亲了。为此,朱元璋给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进行了大量财物赏赐,并且加官晋爵,连升三级。一是安了廖永安的心,二是为了安手下将士的心。

就这样谈判彻底破灭。既然谈不成,那就接着开打,两人的关系很快从地盘之争发展到不共戴天的血仇之争。

值得一提的是,廖永安是“身在张营心在朱”,他拒绝了张士诚无数次甜言蜜语的劝降,严刑拷打的逼降。誓将狱底坐穿也不投降。后来,在经过了八年暗无天日的铁窗生涯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而张士德也是个“威武不能屈”的人,他也抵抗住了朱元璋N次的劝降,最后在秘密写了一封信想方设法叫人送到了张士诚那里去后,他觉得自己再活着是对哥哥张士诚的一种累赘了,于是,他选择了以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匆匆的一生。

张士诚接到了张士德的遗书,泪如雨下,展开血书一看,但见里面只有带血的十二个字:投降元朝,忍辱负重,借壳发展。

这时的张士诚原本就屋漏偏逢连夜雨,被朱元璋痛击的时候,还得了南面的方国珍军阀的偷袭,已是焦头烂额。此时,张士德如同千里眼一样,这十二个字方针,给他在迷惘困惑中指明了方向。是啊,以前我在刚发迹的时候不是也靠和元朝拉近乎、忽悠元朝官兵从而积蓄力量,最终成为一方诸侯的吗?现在形势危险,“挂靠”元朝确实是以退为进的万全之策啊!想到这里,他马上召开手下文武重臣进行商量,结果得到了大家一致赞成。就这样,张士诚“投降”了元朝(有名无实,只是每年献粮草给元军迷惑他们罢了)。

元朝政府的高官受益匪浅,军功章里可以记上重重的一笔。而张士诚除了名誉受损外,获益也匪浅,他从此可以和元军及军阀方国珍部和平共处,而朱元璋也不敢再继续对他进行逼宫了。他得以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获得卷土重来的良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话诚不我欺也。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郑成功

    郑成功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仙剑梦影之惊虹初现

    仙剑梦影之惊虹初现

    天地无情,岁月沧桑。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人类历史掀开了修仙的一页。亲情,爱情,友情……都将由满腔热血来守护!风起吹仙袂,白骨覆秋霜。傲然一剑过,且笑世间荒。手握仙影剑,睥睨尘世间!以一己之力,绝仙灭魔,纵横天下!
  • 三生梦之浮生尽

    三生梦之浮生尽

    第一世他是上古遗神,世间最后一位神--夜渊,心怀六界众生。她是上古遗族一叶浮萍,懵懵懂懂不韵世事。百仙宴上他们相遇,她仰望他。喜欢他。当着众仙表白。他淡漠不予理会。她陪他呆在清冷无比的离恨天,陪他看昆仑山的雪。只要有他的地方就能看到她。他教她法术,对她微笑。她以为他爱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神魔之域大开,魔界之人来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地狱鬼妃

    地狱鬼妃

    豆蔻香天生灾星,人所过处,便是旱灾。她是第十九层地狱的“主人”,往来地府人间寻找可灌溉地狱之树的怨魂与腐尸。百年后的她,以鬼妃身份玩转后宫,玩儿美男,虐炮灰虐皇后虐渣渣……但是,这个法力无边又神秘的夫君是谁?男子一只手慢慢伸到豆蔻香吹弹可破的嫩脸处,轻轻弹了一弹:“本君要与你同枕共眠,然后生个小娃娃,生了小娃娃之后还要与你同枕共眠!唔——我娘子的身子真软,又香又软又能生娃娃!不错,本君……喜欢!”豆蔻香莞尔一笑:“你也不错,我喜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净瓶子】求关注
  • 权力交易真相:官场红颜

    权力交易真相:官场红颜

    女人、权力、官场是一个强劲的组合,幕后总是有太多的阴谋、情欲、爱恨等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笑靥之下,往往掩盖着虚伪与狡诈,潜伏着阴谋和暗算,商场之上,还会存留几多纯朴与真实?图谋不轨者没有丑恶之分,包藏祸心并不是那些面目可憎者的专利,有谁知道那些和善可亲之人会不会是笑里藏刀昵?那些含苞绽放的妖艳花朵,往往潜伏着致命的毒素与邪恶,有谁知道,就在如此霞色娇妍的景致背后,却也会隐藏着罪恶与血腥。
  • 星之天

    星之天

    尘世涛涛,弱水三千,诸事终浮华!人海茫茫,命运多舛,离人总伤别!在这浩瀚的星天里,是数不尽的星辰,道不完的故事!在这悠远的时空里,是剪不断的爱恨,理不清的恩仇!天道一念万物生,天道一念万物寂!微渺如尘的凡人,是天道的宠儿?还是命运的傀儡?亲情、爱情、友情,是宿命的阴谋?还是血与肉勾连?顺天而得的元魄,逆天而生的少年,是在命途里沉沦?还是在巨人的指缝间逆命而活?命的微光在此绽放……
  • 探索未知-趣说绿色化学

    探索未知-趣说绿色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异世之刺杀行动

    异世之刺杀行动

    龙啸大陆上的三座古老的神殿,在一次失误中,遗失了自己的护殿神器,其中刺客神殿派出A级成员暗杀,其余的神殿都排出成员,在夺回神器时,发生了意外.....
  • 穿越新时代之现代旅途

    穿越新时代之现代旅途

    初遇,他开车差点撞到她;第二次相遇,她,在教室当众被别人拉出教室,无视了他。在他看来,她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具’,却不知自己已经离不开她。在她看来,他不过是一个讨厌的‘恶魔’,却不知自己已经爱上了他。————直到喜欢上她————某少爷拉着她的手臂,把她掷在车门上:“你不是喜欢我吗?嗯?”还没等她说话,两片软绵绵的东西就盖在了她的唇上。……“我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某少爷狠狠地把某少女推入房间,然后用锁给锁起来。————直到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他把她紧紧抱住,却换来她一句:“请问,你是谁?”
  • 心理影响一生

    心理影响一生

    拥有健康、成功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而心理健康则是幸福之本。无论你多么强壮、多么富有、多么渊博、多么伟大,如果受到不良心理的困扰,你人生的幸福就会受到影响。而许多原本一无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拥有健康的心理,反而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 做不抱怨的女人

    做不抱怨的女人

    笨女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聪明的女人却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她们知道没有遇到好男人是因为自己还有待完善,她们知道灰姑娘碰上白马王子的几率只有1%,所以从不挑剔眼前的男人是否足够完美,她们会在丈夫面前撒娇,而不是整天像个机关枪一样扫个不停。在好心态的女人眼中,一切都是美丽的玫瑰色,她们爱惜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们也耍小性子,有泪也会流,这是她们的真性情而不是假小资,她们会为自己腾出一个假期去旅行,以清除内心的垃圾更好的面对生活,她从不被别人的看法影响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