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4400000019

第19章 翻云覆雨

该称帝了

阿弥陀佛光明明丽快甚,绝殊无极,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而为诸佛光明之王,故号……超日月光佛。其光明所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大阿弥陀经》

当北伐军节节胜利时,集庆宫殿的修缮工作也已全面完工了。

大臣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逼朱元璋登基。而朱元璋故作矜持地几次三番作秀表演之后,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原本属于他的帝位。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最为“明”亮的一天,朱元璋在集庆南郊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明,改元洪武,改应天为南京。

过程简单概述如下:先是祭祀,分三步走。

第一步:祭祀天神。礼仪官将猪、牛、羊等牲畜同时置于祭坛上,用燔烧柴火进行熏烤,让弥漫的气味升到天上去,告之天神。

第二步:宣读祭文。

第三步:祭祀地神。朱元璋走向祭台,上香祷告,行三叩九拜之礼,敬拜地神。

其次是接受百官朝贺,朱元璋宣读即位诏书后,文武百官欢呼雀跃,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后是分封。这个是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东西。毕竟大家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毕竟大家一直劝朱元璋早点登基,等的也是这一瞬间的到来。封妻荫子,荣华富贵,也不枉风里来雨里去、上刀山下火海这么多年了。

结果分封马王后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封李善长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宜国公。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信国公。封常遇春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鄂国公。其余文武百官,皆加官晋爵。总之,一句话:皆大欢喜。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有疑问了,怎么百官前三甲没有大谋士刘基的大名呢?其实,不光前三甲没有他的大名,前十名、前二十名也没有他的大名。因为他得到的封号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兼御史台御史中丞。

刘基屡献妙计,屡建奇功,特别是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个一生中最大的对手PK时,如何不是他的“苦肉计”、“反间计”、“攻城计”、“攻心计”,及时数次在关键时刻解救朱元璋于危急之时,恐怕朱元璋很难渡过那段阴霾期。而朱元璋也不是一个恩将仇报的人,他之所以“雪藏”刘基,那是有原因的。

原来,朱元璋在称帝前,令他头疼的事就是丞相的人选。不是说手下无能,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丞相人选,而是人才太多,他难以抉择,难以取舍。李善长和刘基都是朱元璋认定丞相的不二人选。于是乎,接着李善长和刘基之间的PK大战就上演了。首先来看各自的优势。

李善长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还是在朱元璋“单飞”时,就追随了朱元璋,并且在攻打集庆这一路上,充分发挥了“第一谋士”不可或缺的作用。后来朱元璋手下谋士越来越多时,李善长“退居二线”,在后勤服务这一块又成功顶起一片天。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公开场合表示,李善长就是他的“萧何”。

刘基拥有反客为主的优势。是啊,朱元璋之所以对刘基亲密有加,一是自己耳闻,二是朱升的强烈推荐,得刘伯温如得诸葛孔明,如鱼得水。因此,朱元璋才不惜来了个三请刘基。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刘基也没有令朱元璋失望。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第一军师”的地位。见证了数次神奇之后,朱元璋在公开场合公然强调,刘基比张良不差分毫。

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对此,朱元璋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之奈何?

感叹归感叹,朱元璋决定对李刘二人进行考试。谁能胜出,丞相之位就由谁来当。

主考官自然非朱元璋本人莫属了。考试地点:集庆的烟雨楼。考试题目:随机而定。

当然,接到通知的李善长和刘基自然很快往烟雨楼赶,到了烟雨楼,才发现“主考官”朱元璋并不在。两人只好静候朱元璋的到来。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朱元璋的踪影。为了打破这难熬的寂寞,李善长和刘基开始闲聊。

“先向先生贺喜了。” 李善长一出口就语出惊人。

“何喜之有?”刘基自然知道李善长话中有话。

“如何朝中上下都知道您要迁升丞相之位了,不道喜,难道还要道忧啊?”

“那都是空穴来风吧,无论资历和功劳,还是威望,都是先生鹤立鸡群,高出我等许多,应该是我向先生道喜才对啊!”

OK,两人对话到此结束,“躲在”暗处的朱元璋这时现身了。他不公开地宣布,第一关自我辩论才艺大比拼,两人平分秋色,再度难解难分。接下来,上演“必答”比赛。

“这个莫愁湖以前属于宋国,后来属于元朝,现在归于我,也不知道以后将归于谁。元朝的得失在哪里,怎么好好的,一下就变成这样子了呢?”

“元朝之失主要在于失去了民心。”刘基第一个站出来回答,接着以两个关键词对自己的话进行了解析。第一个关键词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第二个关键词是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善长的回答是:“元朝之失主要在于气数。”关键词:因成就了果,果决定了因。解析如下:历朝历代都皆有气数,这是无法逆转的,是天命。暴君死,新君立,如今元朝气数已尽,是主公这条真龙天子上台的时候了。

对话戛然而止,必答结果后,朱元璋不动声色,嘴上也不露声色,但心里早已有了声色,结果立见。刘基把朱元璋现在所拥有的功绩比喻成“民意使然”,因此,元朝灭亡是偶然的。而李善长却奉承朱元璋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因此元朝灭亡是必然的。

一个偶然一个必然,一个淡化了朱元璋的功绩,一个神化了朱元璋的人生。一个直话直说,一个实话巧说。

结果胜负立分,朱元璋最终决定立李善长为丞相。但又怕刘基有意见,又主动找到刘伯温,表达了想封他为御史大夫的想法。然而,出乎朱元璋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安慰”却被刘基拒绝了,理由是:才疏识浅,不胜其职。

几番推托,最后刘基才屈任御史中丞之职。当然,刘伯温心里早已萌生了隐退的想法。是啊,历朝历代,功高震主都是个危险的信号。与其到时受猜忌,受荼毒,不如及早退身。“等徐达等北伐军凯旋的那一天,就是我归隐山林的那一天。”刘基如是盘算着。

败得如此不可思议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徐达率大军攻克了通州,终于等来了直捣大都的好时机,终极目标就在眼前,终极胜利就在眼前,无限喜悦埋在心中。

大都拥有三大绝对优势:一是城坚,二是军众,三是粮多。可以说长期坚守的三个必要条件和要素都具备。因此,徐达和常遇春做好了打艰苦战的准备。然而,当徐达带领北伐军来到大都城下时,却发现城门大开,城上一个士兵也没有。

“莫非是空城计?”徐达马上派人前去打探,这一探不要紧,探出的结果,这的确是一座空城。原来,听说北伐军来了,元顺帝充分发挥不羞遁走的匈奴精神,来了个左手文武百官,右手一家老小,进行了“跑得快”。

元顺帝这一跑,便跑到了上都(今开平,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到这里依然做他的皇帝,国号依然为元,史称北元。

元顺帝这一逃,也宣告了元朝正式灭亡。当然,如果你认为万里长征就此结束,徐达和常遇春就可以凯旋、班师回朝,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北伐军来说,占领了大都固然可喜可贺,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对于他们来,真正和元军的决战才拉开序幕。作为全国性政权的元朝虽然正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不过他的残余力量似乎还没做好向历史谢幕的准备。因为元顺帝走了,元朝末代名将王保保出彩的时候到了,也是他该出场和亮相的时候了。

当然,在PK前,还是先看看元朝的情况吧。话说腐败无能的元朝在全国各地发生革命起义后,内部也因为争权夺利而终日不得安宁,在外忧内患下,元朝政权已如风雨飘摇的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倒塌。当然,虽然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朝自元世祖忽必烈始,曾经辉煌过,曾经风光过,曾经统治中原长达近百年,先后历经十一个皇帝。因此,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元朝政府却不乏良将出现。譬如说脱脱丞相就是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典型。但是,这个时候身为名相也无济于事,最终脱脱不是死于革命军之手,而是死于自己政权内部同胞的“弹劾”下。不能不说这是件极为悲惨的事。而在随后镇压小明王、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时,元军成全了红巾军,红巾军也成全了元军。就在围剿与反围剿、争斗与反争斗中,练就了刘福通的铮铮铁骨,也使元军“四大天王”脱颖而出。

这四大天王分别是: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和张良弼。而这四大天王之首察罕帖木儿还有一个汉文名字就叫王保保,他在狙击刘福通孤注一掷三管齐下北伐中利剑出鞘,逆境扬帆,最终打败了红巾军主力,收复了山西、陕西等地。一时间成了元朝的宠臣。考虑到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和张良弼三人后来发挥的作用太小,根本没能给明军造成威胁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不妨先来简单看一下横刀立马,竭尽全力想力挽狂澜于即倒的王保保的个人简介。

王保保原名:察罕帖木儿。

家庭背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成了元朝的脊梁。

职务:元帅。

地盘:山西,甘肃。

拥有兵力:十万大军。

王保保的存在,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排除”掉,随时都有可能会引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最终徐达和常遇春决定马上拔刺。

于是乎,一场强强对话,一场超级PK就这样上演了。

为了能顺利打败王保保,徐达和常遇春来了个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徐达部挺进漳德,从南路进攻山西。常遇春南下保定,从北路进攻山西。而徐达和常遇春约定的会师地点是太原,目标是全歼王保保。

而王保保显然不是鱼腩,他早已睁着一双慧眼,静候朱军的到来。很快,徐达率领北路军的急先锋汤和就出现在了他的视野范围内。汤和好不容易当一回先锋,自然想抢在有着“应急先锋”美誉的常遇春前面,立一回头功。

结果汤和忘了徐达对他的叮嘱,而是选择了就近原则,大举进攻泽州。

殊不知王保保早已“恭候”他多时,因此当汤和率往泽州的大军刚走到山西韩店,就遭到了王保保部下的“十面埋伏”。这场面只有当年的韩信知道,项羽见识过,此时的汤和再见识时,也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溃逃。

结果元军告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远遁千里之外的元顺帝那里。他一听,心里叹道:“看来,关键时刻还有一个人能顶得住。”想到这里,一向懦弱的元顺帝,一边马上派人来了个“千里送信”给王保保,另一边团结能团结的力量,聚集能聚集的兵力,从居庸关浩浩荡荡出发,目标只有一个,收复大都,打败徐达的北伐军。

王保保听说元顺帝要和他来个双管齐下,收复大都,顿时豪情满怀,壮志凌云,马上率倾巢之兵力,直奔大都而来。目的也只有一个,和元顺帝胜利会师大都。

元顺帝和王保保弈出新招后,徐达马上也根据形势来了个“求变”,攻打王保保的军事重镇太原。

大都以前是革命军梦寐以求的想要攻克的地方,现在好不容易把这个梦想成功实现,王保保用倾巢之兵去攻,徐达不去相救,按理说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相符啊!然而,徐达有他的想法。大都固然重要,但太原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都是一座坚城,坚城之所以叫坚城,如果我想坚守,你一时半会儿就拿不下。再次,大都是一座废城。我只是刚刚到城里转了一圈,全当旅游观光,既没有安家,我大明朝政也不在城里。如果你非要,丢给你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咱再卷土重来就是。总之,一句话:大都丢得起。再来看看太原。太原是王保保老革命根据地,王保保的大家小家都安在这里,是一切的政务中心,粮草供给,兵器加工厂,后勤服务中心。王保保如果失去了太原,就会一无所有。总之,一句话,太原伤不起。

既然伤不起,王保保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头是岸”——半路回师。

而徐达等的就是王保保的去而复返。按照徐达的设计是,设好伏,等着王保保的大军往“火炕”里掉。然而,徐达率先头部队刚刚到太原边,根本来不及做任何事情,王保保带着他的十万雄师已经回来了。见此,徐达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铁骑,果然不是一般的快。

也正是因为这样,徐达和王保保在太原城第一次面对面时,双方显得很平和,既没有上前叙话,说一些“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客套话,也没有马上进行你死我活的PK战。其实,两人都在犹豫。徐达的犹豫原因有二:一是他的主力军还没有来,此时贸然进攻,非但没有必胜的把握,相反有遭蹂躏的危险;二是王保保的铁骑有着“天下第一魔鬼兵团”之称,还没有跟他正式交过锋,或多或少有点恐惧。

而王保保的犹豫原因同样有二:一是他火急火燎地连夜赶来,已是一支疲惫之师,在不知朱军虚实的情况下,当然不敢贸然进军了;二是徐达有着战神之称,他早已有耳闻,第一次面对面,有惺惺相惜之感,有高深莫测之虚,有静观其变之意。

就这样,两人相遇后,就这样大眼儿瞪小眼儿,都没有开打之意,都没有说话之闲,最后双方竟然默契地友好和平相处。

就在徐达和王保保眉目传情之际,常遇春也没有闲着,他绕到王保保身后,一直在寻找王保保的“命门”所在地,工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三天时,常遇春兴奋地对徐达说:“我找到了王保保的‘命门’了,咱们可以开打了。”

“不知道我看的,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徐达一脸平静地说,“你先不用说,咱们写在手上吧。”于是两人写好后,再摊开手掌时,大笑起来,但见两人的手掌心都写着两个同样的字:夜袭。

计谋定好,当晚,一切准备妥当的徐达和常遇春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王保保的“快乐大本营”出发了。此时王保保的骑兵们正睡得香,他们不会料到,灾难就此降临。因此,当火光冲天,喊声大震时,王保保的士兵们要么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脑袋已搬家了;要么知道了是怎么回事,想要跳出火坑,却怎么也跳不出来;要么即使跳出了火坑,也是伤残了。

王保保的铁骑已经没有上马的机会了,铁骑的威力和神奇也就自然无法施展了。失败已无可挽回,王保保这时,充分发挥了“钻山豹”的精神和风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跑。而常遇春一直盯着的人就是王保保,见他跑了,自然选择了追。最终王保保在亲信士兵的护卫下,跑出百里之后,才甩掉了常遇春这个“鬼难缠”的追击。

而王保保身后的十万大军却没有那么幸运了,结果除去死去的四万人,其余六万或伤或残或逃或散或遁,总之,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常遇春的绝唱

随着王保保的十万铁骑的烟消云散,山西也改朝换代了,成了徐达手中的“责任田”。这个时候,战神徐达依然没有小富即安,他要到陕西去“信天游”一下。

留守陕西的不是元军的嫡系部队,而是大军阀李思齐和张良弼等人。结果这一次,徐达采取招安和武力逼供双管齐下的做法再收奇效,很快山西就成了徐达的另一块“后花园”。至此,中原已基本上姓“朱”了,唯独东北还姓“元”。

这个时候的元顺帝在心血来潮之后,听闻王保保惨败的消息后,吓得重新退回了关外。这个时候,歼灭元顺帝成了徐达北伐军的终极目标,只要消灭了元顺帝,那么就意味着北伐全面胜利。

常遇春这次变成了主帅,这对于一直充当“应急先锋”的他来说是破天荒的头一次,然而也是最后一次。不知道是不是造化弄人,这次征战也成了常遇春的人生绝唱。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和副帅李文忠带领一万骑兵及八万步兵再度开始了神奇之旅。一路乏善可陈,把战绩和战果呈上吧。先击败元将江文清,攻占了锦州;接着又击败元丞相也速,夺下全宁;再接着击败元军并擒获元朝丞相脱火赤,拿下大兴州。此时,北元最后堡垒上都就在眼前!

元顺帝听说常遇春就要打到上都来了,再度发挥脚长跑得快的优势,带上银两,带上老婆,带上孩子,连夜逃到了应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元顺帝叹道:“山高皇帝远,这下你总不可能追我追到这荒蛮之地来吧!”

然而,对此,常遇春的回答是:“一切皆有可能。”

他说到做到,一连追击几十里,收获颇多:诛灭了宗王庆生和平章鼎珠,俘虏了万余蒙古兵。最后回来也不忘顺手牵羊,带回了三千马匹和五万头牛。

然而,就在回师途经柳州时,正值不惑之年的常遇春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死因不详,疑似突发性中风。

当然,常遇春在逝世前,还尽自己最后的职责,把副将李文忠叫到身边,进行“临终托孤”,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了。

而李文忠强忍着悲伤,马上派人快马加鞭一边向大都的徐达报丧,一边南下向千里之外的朱元璋报丧。

半个月后,朱元璋接到了噩耗,做了两件事。一是悲伤。悲伤到了什么程度呢?四个字:泪流成河。二是厚葬。朱元璋亲自祭奠常遇春,赐葬钟山原。三是封谥。赠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后有颂诗如下:

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

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王保保的反击

就在常遇春大胜而死之后,王保保却大难不死。虽然十万铁骑灰飞烟灭,王保保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沧海桑田,什么叫心痛欲死,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什么叫造化弄人。但是他毕竟是个名将,是个猛将,是个不服输的战将,因此,他很快走出失利的阴影,重新组织了人马,卷土重来。

而这时,徐达又派遣部将张温往甘肃进军,并且很快攻下了兰州等地。王保保于是把反击的目标盯在了张温身上。这一次他精心部署,祭出了惯以成名的撒手锏——围点打援。一方面大张旗鼓,做出佯攻兰州的态势,以吸引朱军主力来救援。另一方面把主力部队埋伏在定西,策略是伏击。

果然,张温听说王保保大兵压境,马上向各地朱军发出了求救信。结果就在附近打游击的明将于光,接到求救信后,火急火燎便往兰州赶,很快就进入了元军的“伏击区”,结果来了个全军覆灭。

被王保保围点打援成功后,兰州守将张温一边流下了伤心的泪,一边痛定思痛,决心痛击王保保,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然而,如何打败王保保呢?冥思苦想的张温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出奇制胜。他组织了一支只有三千人组成的敢死队,是夜,开始了他们的“斩首行动”。结果他的奇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大获全胜的元军都在军营里把酒言欢,相互庆贺,这个时候从天而降的明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四处火光冲天,喊声如雷时,元军只剩下溃逃的份儿了。就这样,兰州之围被张温一招力挽狂澜之举成功破解了。

面对王保保的咄咄逼人,远在集庆的朱元璋知道后,马上召开了一次军事扩大会议,并且很快制定出应急方案,具体来说是三步走:一是围魏救赵。命徐达不再救援兰州,而是自潼关出西安直接进攻王保保的后防重地定西,逼使王保保回军;二是擒贼擒王。对于已逃到应昌的元顺帝,采取继续追击的办法,命顶替常遇春的左副将军李文忠自居庸关出关,经沙漠地带追击元顺帝;三是声东击西。为了牵制和彻底消灭元军残余势力,朱元璋还派出大将金朝兴和汪兴祖等人佯攻山西、河北等地。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三步走”很快收到了奇效,首先传来佳音的便是“声东击西”这一路军,作为佯攻,作为疑兵之用的金朝兴和汪兴祖,两人一个攻下了胜州,一个攻下了朔州。接着传来佳音的是“擒贼擒王”的李文忠,他出居庸关后也是一路畅通无阻,直逼应昌的元顺帝的老巢所在地而去。

而接下来徐达和王保保的PK才是重中之重。徐达和王保保前两次PK中,第一次王保保出奇制胜(打败了先锋汤和部队),第二次徐达出奇完胜(在太原一举击溃了王保保十万嫡系铁骑)。那么,这第三次交锋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徐达能出奇制胜吗?

徐达没有思考这些的时间,因为王保保听说徐达抵达定西后,马上放弃了对兰州的围攻,而是转而直奔徐达而来,下面就来看这场绝代双骄的终极PK。

时间:洪武三年(公元1670年)三月二十九日。

地点:定西附近的沈儿峪。

人物:王保保和徐达。

兵种:徐达的明军属于“突击队”,王保保的元军属于“阻击队”。

兵力:各为10万人左右,旗鼓相当。

PK进程:当裁判一声哨响,吹响了比赛的序幕后,早已磨刀霍霍的元军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可是当他们冲到一半时,突然停下了向前的脚步,而是像被使了定身法般齐生生地站住了。因为他们惊奇地发现,明军根本就不配合他们的行动,一个都没有动。不动那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很忙,在忙什么呢?

忙建筑。又是建营寨,又是修房子,忙得不亦乐乎,大有安居乐业之气势。

看来徐达是有备而来,准备跟我打持久战啊!原本准备速战速决的王保保这时发出了这样无奈的感慨。是啊,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明军不支持不配合,双方的决斗就此搁下。

一周后,徐达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对此,徐达马上派人到王保保那里报喜。别人报喜要钱,他报喜要命。别人报喜选择在大白天,他们却选择在漆黑的夜里,别人报喜最多只要几个人,他报喜却要好几百人。这几百报喜的人一到王保保军营干起的就是杀人放火的勾当。王保保岂容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一挥手,大军倾巢而出,要把这些报喜人变成报喜鸟。然而,这些报喜的人个个身轻如燕,眼看你要动真格了,在一阵扯呼声中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王保保被气了一回,马上加强了军营的防备和警戒工作,以防止明军再来骚扰。然而,令王保保想不到的是,明军显然不是吓大的,他马上又来了个去而复返。当然,这一次对早有防备的敌营并没有来个亲密的“靠近”,而是来了个友好地“接近”。到了元营外围,他们裹足不前了,并且心有灵犀一点通地马上上道具——呐叭、锣鼓、口哨等东西,接着开始了他们的午夜音乐演唱会。

这演唱会美则美矣,但连锁反应就是听了的人就会着魔,一着魔带来的后果是兴奋,兴奋带来的结果是睡不着,睡不着意味着失眠,失眠意味着精力不济,精力不济意味着到了白天还想再睡五百年。眼看士兵们晚上听了这毛骨悚然的音乐会后,白天个个无精打采,酣睡如泥。这时,王保保只有发出这样的感慨来:哥听的不是音乐,是寂寞。因为寂寞,所以他自然想要这音乐会立即消失。然而,人家演唱是在你外围,等你从军营出动人马赶来“砸场子”时,人家早已溜之大吉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此,明军很快把午夜音乐演唱会改为全天音乐演唱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直播。我唱,你听。你追,我跑。你停,我返。你返,我唱。我唱,你听。你追,我跑……就这样周而复始,明军的“戏班子”和元军进行着这样的“躲猫猫”游戏。当然,明军之所以这样有恃无恐,唯一的依靠就是身后有坚强的壁垒——营寨和防御设施。元军不敢轻易到壁垒前去碰壁。

音乐无止尽,娱乐无极限,王保保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折磨,决定再来个以牙还牙,他精挑细选出了一支由一千人组成的敢死队,找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选择了一条荒无人烟的羊肠小道,对明军进行袭击,目是只有四个字:出奇制胜。

然而,徐达早就料到了元军定然会有反击之举,因此早早严阵以待,在那里以逸待劳。因此,当元军一千人突然从暗处杀出时,徐达和明军一点也不惊慌和紧张。相反,而是马上组织人马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千人敢死队,唯一能取胜的方式就是以快制快,出奇制胜。然而,明军以快制快,成功抵挡住元军的“惊天一袭”后,接下来便是明军“全力一击”的时候了。结果没有悬念,一千人相对于十万明军来说,太少了,少得不够塞牙缝,最后这一千支敢死队都成了“赶尸队”。

反击失败后,王保保还在心有余悸时,明军却在上演他的演唱会。最后,王保保选择了无奈地接受现实,对演唱会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不闻不问,不管不提,不看不听……结果却是做不到又如何,只能咬着牙,默默品尝这些痛苦的煎熬啊!一句话:元军大本营从此无人入睡。据说元军以后见面的招呼词都是:今天你睡了吗?

时间定格在四月七日的深夜,这天晚上明军的音乐演唱会突然消失了。元军大声欢呼。

然而,与士兵的庆幸相比,王保保的眉头却紧锁着,他明白,不用感谢明军,也不用感谢谁,明军不需要感谢,他们不搞演唱会,是要展开军事行动了。此时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静期。于是乎,王保保马上下达了一级备战令:加强警戒,准备作战。

可以说王保保具有一名良将的先天条件:勇敢、果断、敏锐、判断力强、侦察力强、战斗力强。然而,他不会料到,此时的元军已被明军的演唱会唱晕了头,因此,王保保一级备战令下达各营后,实行起来却变了样。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营除了派出一两个老弱病残幼“执勤”外,其余士兵都选择了“酣头大睡”。是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喝香拥香不如睡得香。

夜已深,月光如水;夜已深,寂静如墨;夜已深,元军酣睡如猪;夜已深,明军却在行动。乘着月色,明军很快来到了元军大本营,然后按照战前部署,直奔元军的中路大军而去。

此时的元兵酣睡如泥,很多人不明不白就到阎王那里报道去了。而那些被火光和血腥惊醒的元军面对这样的变故,想要起来组织抵抗,无奈一来身子软弱如泥,连站起来都困难,更别说拿起武器打仗了;二来勉强站起来想要硬扛的人,却哪里是如狼似虎的明军的对手。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较量,过程毫无波折,结果毫无悬念,共俘获元剡王、元济王及文武大臣二千余人,士兵接近了九万人,王保保重新组织的十万大军几乎消耗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王保保在无法力挽狂澜的时候,依然选择了“不羞遁”,带着老婆、儿子一路向北狂逃。结果逃到黄河边上后,再也无路可逃。

没有船,如何渡河?王保保就是王保保,选择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先是杀战马,把温饱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去砍树木。最后做成了简陋的木筏。一家人趴在木筏上,在黄河上来了个“漂流”,漂流的过程很惊险,但结果是好的,王保保一家人安然无恙地抵达对岸。

过了河,王保保怔怔地望着对岸。来时,风光无限,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英气风发;去时,狼狈至极,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只剩孤家寡人。来时,雄心万丈;去时,心痛若死。来时鸟惊心,去时花溅泪。来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良久,一颗硕大晶莹的泪珠从王保保的眼眶里掉落下来,接着第二颗、第三颗……

斩草要除根

当王保保在内蒙古大草原“兜风”时,他的老板元顺帝和他同病相怜,在广阔的沙漠里“兜风”。原来李文忠出居庸关后,一路势如破竹,先是打败了元太尉蛮子,接着击溃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最后直捣元顺帝所“窝居”的老巢应昌。

元顺帝本想躲在沙漠成一统,但面对明军接二连三的光顾,他也急了,这一急,就病倒了。这一病,就一病不起。元顺帝是不愿再从应昌搬家的,从大都搬到上都,又从上都逃到应昌,他体会到了什么叫沧海桑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是物非,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体会到了天堂到地狱的转变。是啊,在上都住的是金銮宝殿,吃的是山珍海味,玩的是花天酒地。而到了这漠北,住的是寒宫陋室,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冰冷卧榻。

先苦后甜,那叫奋斗人生,先甜后苦,那叫痛不欲生。因此,当李文忠连接打败他派出的最后的阻击力量时,元顺帝知道,连应昌这个寒宫也待不下去了。是的,他下一步只能再逃离。可是,天下之大,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中原是真真切切回不去了,只有向更北更偏僻更荒凉的漠北逃去了,只能……或许这样逃下去的结果,结局只有两个:一是成为野人,一是成为欧洲人。元顺帝不想成为野人,更不想成为欧洲人,他选择了第三种人——死人。

元顺帝是可怜的,他也算是有骨气的,最终选择了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在李文忠的大军到来时,他来了个死去元知万事空。

可怜的元顺帝,他的追悼会还没来得及开,李文忠却不期而至,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在忙于办丧事,根本来不及逃跑,结果,这些属于典型的酒囊饭袋的王公大臣们被李文忠来了个一窝端,这其中还包括元顺帝的大小老婆和最为优生的孙子买的里八刺。

只有元顺帝的儿子爱酞识理达腊脚下功夫厉害,就在大家束手就缚时,他却一个人跑了。这一跑相当于万里马拉松比赛,直接跑到了内蒙古,找到了暂时在和林栖身的王保保。

据说爱酞识理达腊见到王保保后,抱着他就是不放手,流下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泪水,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爹。王保保先是一惊,半晌才回了一句:你叫的不是爹,是寂寞吧!

爱酞识理达腊恢复精气神时,马上组建了临时政府,史称“北元”。他任命王保保为丞相,任命也速、哈喇章、纳哈出等将军,一边摇旗呐喊元朝的残余势力迅速向他靠拢,一边负隅据守,并且不定点打击明军。

也正是因为这样,就在爱酞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再续旧情时,朱元璋也没有闲着,他再次召开军事扩大会议,制定了歼灭爱酞识理达腊和王保保的终极方案,是啊,斩草不除根,终究是祸害。因此,在明军“斩首”行动成功后,我们姑且把这次军事行动叫“斩草”行动吧。

斩草行动为分兵三路:

第一路:中路军。统帅:徐达。职务:魏国公。新封号:征虏大将军。兵力:五万。出发地:雁门关。目的地:和林。战略:诱攻。概述:这一路军看似是明军的主力部队,但实现上是以徐达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元军的主力与他进行决战,而给第二路军创造机会和条件。

第二路:左路军。统帅:李文忠。职务:曹国公。新封号:左副将军。兵力:五万。出发地:居庸关。目的地:和林。战略:主攻。概述:这一路军才是这次国事行动的重中之重。自从常遇春死后,年轻的李文忠接过了常遇春手中的帅印,并且很快挑起了重任,在漠北接连打败元军,并且逼使元顺帝“气死”,老巢应昌被拿下等,功不可没。这一次,朱元璋便将对王保保的最后一击交给了李文忠。在徐达军队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一方面可以切断元军归路,二来与徐达夹击元军。

第三路:右路军。统帅:冯国胜。职务:宋国公。新封号:右副将军。兵力:五万。出发地:金兰。目的地:甘肃。战略:佯攻。概述:冯国胜出击甘肃,没有硬性任务规定,只需采取打游击的战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功牵制元军,当用疑兵之用,给徐达、李文忠与王保保大决战创造良好的条件。

弱者回首就变强

一切部署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朱元璋吹响发动总攻的集结号这一天了。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一声令下,三路大军按既定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对元军余孽的“斩草”行动。

首先我们来看中路徐达的大军。徐达这次派出的先锋是“后起之秀”蓝玉,副先锋为汤和(鉴于上次的惨败,这次能当副先锋已经很不错了)。职务为督都的蓝玉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神奇之旅。

一个星期后,蓝玉在野马川(今蒙古克鲁伦河)和王保保的骑兵来了个约会。两军交战勇者胜,结果,蓝玉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打得王保保的骑兵只有溃逃的份儿。

蓝玉毕竟嫩了点儿,他没有料到这是王保保的诱敌之计,选择了继续追击。结果是一路风雨一路阳光,打得王保保的骑兵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连胜了几场,蓝玉不禁纳闷了,久闻王保保乃是元军第一名将,怎么会如此不经打啊!思来想去,他一边追击,一边马上把军情向总指挥徐达进行了汇报。徐达在和王保保的第三回合交战中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十万人征战,数百人还。这一战之后,徐达改变了对王保保的看法,以前认为王保保是条龙,此时认为他只不过是一条虫罢了。因此,当蓝玉把军情汇报到他这里时,他想也没有想就进行了回答,三个字:继续追。

他不但叫蓝玉追,自己带着主力部队也进行追。就这样,明军很快深入了漠北腹地。图穷匕见,一直等到明军主力军全部到了伏击地点杭爱岭北后,沉默良久的王保保现身了,他大手一挥,剽悍的骑兵四面八方出现了,把明军围成了个铁笼。

因为长途跋涉的追击,明军到此时,已是筋疲力尽。此时面对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的元军铁骑,很快溃不成军,一万余人的脑袋就此搬了家,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面对王保保的围歼,明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关键时刻战神徐达充分显示出一员名将的良好素质。士兵乱了,徐达没有乱;士兵慌了,徐达没有慌,他立即下达了“就地固守”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这样,明军由慌乱的突围变成冷静的防守后,效果果然看得见,成功抵挡住了元军铁骑的围攻。双方进入僵持战后,徐达这才选择了有节奏有顺序的撤军,成功撤到安全区后,徐达没有选择“一溃千里”,而是就地安营扎寨,并且修建了防御的军事堡垒,从而抵挡住了王保保铁骑的追击。就这样,徐达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度过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期,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给了自己卷土重来的机会。

总之一句话,徐达的中路部队因疏忽大意,让老练的王保保看家法宝“围点打援”战略的阴谋再次得逞,明军损军数万,两个字:失利。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左路大军李文忠的部队。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时,迎战他的是北元新政权的太师蛮子和哈喇。这个时候的蛮子和哈喇对李文忠采取的策略也是一样的,诱敌深入。一交战,元军便节节败退,面对溃败的敌军,李文忠也选择了乘胜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追上了元军。他原本以为此时的元军已到了强弩之末,一击便会彻底崩溃。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错了。这时的元军回头却来了个大变样:弱者回首就变强。

元军回首反击之时,明军惊奇地发现,他们非但没有一点儿颓唐之色,相反如早上刚升起的太阳,个个生龙活虎,一瞬间变强了,变得强大无比。

李文忠见元军越来越多,心里暗叫道:中计了。然后也果断做出决断,不选择马上逃,而是选择了徐达一样的战术,亲自率领部队与元军交锋。也就是这个决定,李文忠挽救了左路的元军,结果不但成功抵挡住了元军,而且还歼敌数千人,虽然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损失近万明军,但好歹凭着勇猛击溃了元军。

元军眼看他们精心设计的计谋居然没能彻底打败明军,被不要命的明军吓破了胆,于是选择了逃。是啊,打不起,咱还躲不起吗!而这时依李文忠的脾气是要追的,但他却没有选择追。一来前方的凶险未知,再追下去伤不起啊!二来粮草不够了,再追下去伤得起,也饿不起啊!三来中路军徐达失利的消息已传来,再追下去,伤得起,饿得起,也耗不起啊!

因此,当元军撤军时,李文忠也选择了撤军。就这样,双方握手言和。

一句话:李文忠凭着果断、勇猛和顽强,这一路军算是勉强和元军打成了平手。

一败一平后,接下来第三路右路大军冯国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啊,冯国胜这一右路军本来只是做陪衬的,但在前两路大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他接过了打击元军的重担。要彻底打败元军已是不可能,关键是他能否为明军争回一点儿颜面呢?

奇男子诞生记

冯国胜派出的先锋是傅友德,这个以前默默无闻的大将,似乎格外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不经意间便成就了“奇男子”的美誉。

其实冯国胜叫他带领着五千精兵当先锋,本来也是“投石问路”之举,但傅友德这一块石头投得比较大,直接投向了西凉(今甘肃武威)。

一块石头落地,西凉被他砸出一个缺口,西门守将失刺罕也被“砸断了手”,很快弃城而逃。傅友德砸下的第一块砖收到奇效后,并没有松手,而是选择了砸第二块砖,这块砖砸向了永昌(今属甘肃),结果这一块砖砸下去,效果也是非同凡响,守永昌的元太尉朵儿只巴的额头被砸破了,他只好抱着头弃城逃跑了。按理说一般人都会见好就收,但傅友德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手中现在握住的不是砖,而是定时炸弹。因此,他很快又砸出了第三块砖。这一块砖砸向了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效果还是看得见,林山守将元朝平章管著显然被砸晕,居然忘了逃。结果被傅友德逮了个正着。

傅友傅砸出三块惊天动地的砖头后,很快砸出了响亮的名声,疯子傅友德的绰号不胫而走。冯国胜马上又对他增添了一些新的“砖块”供他使用。而这时甘肃的元军被砸碎了心,一听到傅友德的名字就两脚打战。这就是蝴蝶效应产生的连锁反应。

元军越是害怕,傅友德越是如影相随,他很快又挥起了第四块砖,这一块砖砸向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结果守将伯颜帖木儿还没等砖头落下,便举起了双手,别砸了,俺服了你了,俺跟你走还不成么?

“砖神”就这样诞生了。从此,傅友德砸砖砸上瘾了,接着第五砖又砸向了别笃山口,结果这一砖下去,砸碎了数万元军的头颅,砸得元军守将岐王朵儿心惊肉跳,藏身在马腹下面才逃得一命。之后,傅友德第六块砖砸向了瓜州(今甘肃安西),结果还是那个结果,砸得元军找不着北,只有溃逃的份儿。

最后,傅友德手中的砖居然无处可砸了,因为凡是他所到之所,元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最后,无奈之下,傅友德选择了班师回朝。

傅友德六块砖头,砖不虚发,砖砖见血,砖砖封喉,砖砖成了传奇。虽然朱元璋的“斩草”行动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而且还损失了数万人马,但无论如何,凭着“奇男子”傅友德的神奇表现,冯国胜这一路军的胜利,还是为朱元璋挽回了颜面。多年以后,回想这次“斩草”行动,朱元璋仍然唏嘘不已。后来,他对镇守在北方边疆的儿子晋王和燕王教诲道:“我打了一生的仗,从没有吃过大的败仗,但北伐却对我印象最深,我没料想到会轻许了诸将的请求,深入沙漠,以致大败于和林。这是我轻信无谋,致战死将士数万,想来令人心痛不已啊!”此后,朱元璋也不敢再贸然派兵进入沙漠追击北元军。北元军也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对中原虽然有“贼心”,却没有“贼胆”。为此,朱元璋还采取了招安的政策,但结果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对王保保,朱元璋给出了高官厚禄,最后王保保还是不为所动。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越神往,后来,当元末四天王之一的李思齐投降后,朱元璋还派李思齐对王保保进行了最后的劝降。

结果李思齐到来后,王保保热情招待,但规定只叙旧情,而不谈军事。结果李思齐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是忍不住对王保保进行了劝降。结果王保保大怒,马上送客。

出于礼貌,王保保还是派一个将领带着骑兵把他送到了百里之外的塞下。离别时,李思齐说: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那将领说:“是啊,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聚,我家主帅说,请将军留下一物做永久纪念。”李思齐一怔,问道:“可惜我这次来得匆忙,没带可留之物啊!”“你身上件件都是宝,随便留一样就行了。”将领说着,顿了顿,接着道:“请留下一只手臂吧!”

说是“请”,其实,这时的骑兵个个拔刀相向,如果李思齐不答应,留下的就不是手臂,而是人头了。李思齐见状,长叹一声,闭上双眼,挥剑猛然砍下了自己的左臂,交给了他们。

李思齐因为失血过多,回到中原不久便死了。

但朱元璋却对王保保更加敬重。后来,在一次宴会上,谈起北疆征战之事,朱元璋来了个“煮酒论奇男”。结果在群臣中,常遇春得票最多,理由是常遇春征战数十年,从未尝过败绩。

然而,朱元璋却出人意料地把奇男子的称号给了王保保,理由是:我能让常遇春做我的臣属,却不能叫王保保归顺于我,我能征服天下所有对手,却不能彻底征服王保保。

朱元璋既崇拜这个不可征服的对手,又因为这个可怕的对手的存在而头痛,最后没办法,朱元璋只好出台妥协政策:搁浅争议,共同开拓沙漠地带。

只是朱元璋不会料到,这一搁浅居然搁浅了十年。十年后,朱元璋才彻底征服北元,也成就了“沙漠之狐”蓝玉,这是后话。

同类推荐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图说世界名人: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传奇一生,究竟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是的,这才是乔布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财富: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法复制的苹果神话,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懈可击的经营理念,他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思维,他给世人留下了无往不胜的人生启示……
  •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图说世界名人: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介绍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热门推荐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TFBOYS之释爱

    TFBOYS之释爱

    释爱?释放最真诚的爱?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 TFBOYS之星心相恋

    TFBOYS之星心相恋

    三个普通的女孩与三个阳光帅气的男生相恋,他们不顾社会与家庭的反对义无反顾的青春浪漫的故事
  • 梦里知身是客

    梦里知身是客

    苏颜:“过去的我们都放下吧,珍惜眼前人”寻寻:“我忘不了他,我现在去找他,他还会在等我吗”小雅:“我只想来到有你的城市”美亚:“那天我走了大半个城市,对你的爱也走完了“
  •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本书有三警告:1.警告没胆量的!!2.警告心脏病患者!!3.警告心理素质差的!!传奇的校园经历,是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诡异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解密,诡异的校园结束后,墓地风云又开启了新的历程,国宝?错,那是阴器!九个奇异的古字又是一场神秘的风波。
  • 第一萌宠

    第一萌宠

    竹雨落叶的力作《第一萌宠》他,绝对的腹黑,但又绝对的怀旧,不然,就不会对他的初恋念念不忘。她,绝对的坚强,但又绝对的娇萌,不然,就不会让他几天不见,就心肝难燥。他说:“雁过拔毛,兽走留皮!来了,急什么回去?!”她说:“我不要,你轻点,你坏蛋!”
  • 夜临谣

    夜临谣

    谣声咄咄,万物撼;谣声颤颤,妖鬼散;谣声凄凄,人间淅淅;谣声若绝音......那便是她已不在这世间了......她不为善,不为恶,她只有怜悯和宽容。她亦不善,亦不恶,她的眼里只是冷漠。她是平凡的人类,也是魔界王者的重生体。她拥有再造魔界的力量,却因重重原因陷入危机。仙、魔、灵、人四界混乱,她是如何化解危机再创魔界霸业,领导族人抵抗黑暗势力。她就是传奇---魔界公主夜临。
  • 皇叔,靠边站

    皇叔,靠边站

    皇室风云,阴谋阳谋不断,她只能装疯卖傻暗地里预备潜逃的路线,却不料终是被人盯上。她伪装成小鹿,可怜兮兮地望着那个被全天下视为神般的男人。耳边传来低沉的轻笑声:“把我吃干净抹嘴就想溜?”“那是一次意外啊…”“意外啊?可我还想要这个意外!”
  • 总裁之为希求得存亡之望

    总裁之为希求得存亡之望

    对于她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儿,找工作依然是最平常,也是最头疼的一件事,而面对各种面试官的各种问题,逻辑奇葩的她自然也被PASS,PASS……PASS……就连她的国民好蓝颜兼房东都摇了摇头地说她无望了,不如早早地到隔壁大酒店刷盘子好了,把房租交了再说……而她的命运却在寻求一颗舍利子时发生了改变,她寄托了生命的舍利子却已经落到了他的手上,那个曾经被她救了一命的人的手上!“你想要舍利子??为什么??活命????”“好啊,我答应给你,不过我有条件…………”“跟我结婚…………”“给我生孩子…………”“自己选吧………………”
  •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虚无,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一场又一场的任务,攻克堡垒,拔掉据点,占领城市;队友一个一个倒下,亲人一个一个失去,信心一次又一次破灭,战争!带来的血与恨,摧残着人们。彼此的猜疑,互相的信任,永远的伙伴---拿起枪支,继续你的战争,没有命令,不许撤退!-----本书读者群614305791,欢迎加入提出意见交流,群内不定期开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