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7900000005

第5章 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顾颉刚论《诗经》,曾说过一句看似极端的话:“一首诗文只要传诵得普遍了,对于作者和本事的传说一定失了真相。”这个道理也许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用在佛教、用在禅宗身上却是一点不差的。

禅宗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对佛教只要稍有了解的人都能说得出:达摩老祖一苇渡江,来到中国传法,他老人家就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爷。那么,达摩的师承又是哪里呢?这似乎也是过于简单的问题:佛陀有一次说法,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拈起一枝花来微笑,听众们全都莫名其妙,只有迦叶发出了会心的一笑。佛陀于是说:迦叶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我这个禅的法门已经传给他了。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个动人的故事广为人知,就在这一笑之间,禅法初传。

但是,如果负责任地来说,这两个故事全靠不住。

达摩的故事很符合传说一贯的发展脉络:越靠后的记载就越详细、越神异,搞得后来一些严肃的学者甚至开始怀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达摩这样一个人物。汤用彤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很大的考证功夫,得出一个被学者们广为信服的结论:达摩其人确实是有的,只是他的那些身世、经历大多都是不靠谱的。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达摩确实是一位外来的和尚,但他带来的并不是禅宗。事实上,印度佛教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叫做禅宗的宗派,虽然禅这个概念确实是从印度来的。印度佛教里所谓的禅,是一种修炼的方式,大体上就是静坐冥想,而这种修炼方式也不是佛家的独创,而是在佛陀以前一直就有的,是为印度的许多宗教门派通用的,其经典上的源头很可能就是婆罗门《吠陀》经典里的瑜伽,考古发现的源头还要更早。《吠陀》相关典籍里提到修炼瑜伽的八个步骤,其中之一就是禅那,简称为禅。

一说瑜伽,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健身房里还经常在教瑜伽的,虽然性质上和几千年前的瑜伽已经不大一样了,但大概还能看到几分远祖的影子。

原本,瑜伽一词的一个主要意思是“枷”或“驾”,是指驾驭牛马、制服牛马的情欲,由此引申出“联系”、“合一”的意思,中国人译经的时候最早曾把瑜伽翻译成“相应”。瑜伽施之于人,一是指苦行,二是指静坐冥想,也就是禅定。这两种瑜伽路线佛陀都曾走过,苦行走不通,这才改修禅定,也就是说,所谓禅定、瑜伽,都是佛教从古代的印度社会继承下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独创。

禅定能在印度流行,据说是有特定的地理原因的。早期的地理决定论者认为,印度地处热带,吃饭不大让人发愁,在树上摘个大果子就可以充饥,不像温带和寒带的人那样需要辛苦劳作,再加上天热,所以印度人最喜欢待着不动,于是就诞生出来瑜伽、冥想这类精神产物。至于婆罗门和佛教的关系,佛教可以说是对婆罗门的一场革命——在当时当地,婆罗门才是“正信”。然而,就像再颠覆式的革命也很难把传统彻彻底底地推翻一样,佛教也大量吸纳了婆罗门的传统,禅定就是其中之一。达摩确实把禅定带进了中国,所谓壁观、面壁,其实就是坐禅,也就是修炼瑜伽。

所以,达摩带来的禅和禅宗意义上的禅完全是两码事。当然,达摩练的瑜伽和张惠兰的瑜伽也是大不一样的,至少在目的上,一个是为了终极真理,一个是为了强身健体。

禅,在达摩那里只是一种静坐冥想的修炼方法,那么,他所修炼的教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只有一部经书,就是四卷本的《楞伽经》。达摩很直率地告诉大家:别的经都不必念了,就一门心思念这部《楞伽经》就好。

既然达摩一系主推《楞伽经》,这一派也就被人成为楞伽宗。也有人认为楞伽宗的说法不太妥当,不过我们这里就不作深究了。

达摩传法,把《楞伽经》传给了慧可,慧可又往下传,传到弘忍是第五代,弘忍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禅宗五祖,后来北方渐宗的神秀和南方顿宗的慧能就都是出自弘忍门下。一般认为,就是在弘忍这个时代,禅宗作为一个宗派才正式形成。

弘忍之前的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楞伽师时代。治《楞伽经》的和尚被称为楞伽师,唐代有人编了一部《楞伽师资记》,记载楞伽师的传承谱系,把达摩定位第二代,而第一代的开山人物则是《楞伽经》的一位译者求那跋陀罗。

《楞伽师资记》,这个书名很有意思,“师资”这个词我们现在还很常用,比如说某高校师资力量雄厚,而这个词却是源于《老子》的。《老子》里有一篇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句话很难解读,但《楞伽师资记》的作者无疑把师和资分别理解为老师和学生,所以顾名思义,《楞伽师资记》说的是楞伽师的师徒传承谱系。如果用追溯的眼光来看,可以说该书讲了很多禅宗孕育期的师承系统。令人见怪不怪的是,这本书里的谱系和其他经典里的记载多有出入,调和论者对此也经常感到无能为力了——毕竟,就算一部佛经的核心思想可以被不同的读者作出不同的解读,但如果甲书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乙书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孙子,这可怎么调和呢?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两者只可能都错,却不可能都对。

从禅宗谱系来看,说禅宗思想源于《楞伽经》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到了慧能这一代,从《坛经》的记载来看,似乎《楞伽经》的痕迹淡了不少,却有好几处郑重地把《金刚经》抬了出来。比如,说慧能当初就是因为偶然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里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有所悟,从此踏上求法修佛之路的。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般若系统的经典,梳理从达摩以来的脉络,涅槃一系的《涅槃经》也渐渐地发挥着影响。到了慧能这里,楞伽传统、般若传统和涅槃传统一起开花结果,当然,中国本土的儒家与道家传统占的比重也一点不少,这些都会在后文慢慢道来的。

我已经成佛了,就看你的了!

最后要说的是,慧能的禅法应该算是佛门万千法门中迅速成佛的第一捷径,我的介绍也会格外的通俗易懂,所以我估计大家看完以后,一百个人里大约能有三十人可以立地成佛了,另外那七十人再多看两遍应该也能成佛。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大街上、超市里,你身边来来往往的全是活生生的佛,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

当然,由于比大家起步早,我现在已经是佛了。——嗯,自己说自己是佛好像不是回事,要不这样吧,我自己没说,这是我的朋友南山逸士说的,听他的名号就很有信誉,佛教里有个南山律宗,还有个号称“南宗正脉”的广西南山寺,好像和他都有渊源。当然,即便南山逸士矢口否认,说他从没有说过好熊已经成佛这种话,那我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虽然他嘴上没说,但心里已经说了。我们之间的交流正是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那么,如果你问我这个佛比你们人类多些什么本事,我会不打诳语地说: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翻江倒海、撒豆成兵、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这些事我成佛之前不会,现在还是一样不会。但如果你坚持要请一尊按我的相貌用黄铜打造的纯金佛像供起来,我也不会反对,等你有了什么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遭遇,就当是我的保佑好了。

但是,如果你还穷追不舍,问我如果失了业,还被工头儿拖欠工资搞得回不了家,这时候我会怎么办?唉,我也一样会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被城管追,被流氓打,唯一和凡夫俗子不同的是:我不会怨天尤人、哭天抢地,而是在心理上一切如常,既没怨恨,也没追求。

在这里,所谓佛,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位。好比我在慧能门下修行,某一天突然顿悟,慧能老师一考核,我顺利通过了,我这就获得了佛的学位,可以毕业了。

当然,并不是说一旦毕业就永远是佛,毕业之后还要小心护持才行,就像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一连几年不再接触英语,当初的学业很容易便荒废了。

《坛经》之成佛说白了其实基本上就是这样,要紧的是:第一,没有什么几百万年的累世修行;第二,没有社会问题,只有心理问题。

所以,禅宗也被称作“人间佛教”,因为它和佛教原本的宗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佛陀当初的一个核心宗旨是:世间一切都是苦。所以佛教的许多义理和辨析都是要说明世界为什么全是苦的,是不值得留恋的,快乐则是短暂而虚幻的。僧侣们发出雪莱一样的深切呐喊:“苦难啊,苦难,这广阔的世界里,处处碰到你!”

苦难了,又如何?小说《名利场》的结尾,此前名利场上种种血淋淋的争斗忽然有了一个豁然的评语:“唉,虚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边有谁是真正的快乐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如果佛陀复生,应当会以赞许的微笑对萨克雷说:“孩子,你已经悟道了。”

世界和人生只是戏台幻境,我们必须要看明白这一点,就如同做梦的人需要在梦中参透自己是在做梦——这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佛法的指导。苦海呀,无论其中上演着怎样的悲欢离合,还是脱离了最好。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寮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禀承,说此《坛经》。

开篇是讲《坛经》的缘起。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法授戒,韶州市长韦据让慧能的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以使慧能的宗旨可以在以后代代相传的时候有个依据。

但是,事情才一开始,就难免令人起疑:许多人都知道,禅宗不是讲究“不立文字”么?为什么韦据和法海他们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一个会议纪要呢?——这事情越想就越让人觉得矛盾:如果我要学禅,该不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读了,那么,按照“不立文字”的标准来衡量,我显然是在缘木求鱼,可如果不读《坛经》,只是找个老师来接受口传心授,我又怎么知道老师教的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在慧能之后,尤其到了宋代,禅宗的文字越来越多,像著名的那些《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五灯会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少写,很反讽的是,如果不是借助于这些文字,我们又该从哪里来了解禅宗呢?

铃木大拙曾经作过一个很诡辩式的调和之论:“不立文字”当然是对的,但是,要理解“不立文字”,就必然需要很多文字。

铃木前辈这个说法当初真把我给唬住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可以说:戒酒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酒的意义,就需要喝很多酒;或者,戒色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色的意义,就需要荒淫无度?!

这道理细想一想倒也不错:只有酗过酒的人才知道酒的危害,只有纵欲过度的人才更容易体会到“女人不过如此”的真理。是的,对于一个爱吃苹果的人来说,戒掉苹果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狂吃苹果以至于吃伤,下半辈子只要一想起苹果就立刻呕吐。——骇人的是,这个逻辑曾经真的成为某些佛门宗派的修行理论。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立文字”,那语言要不要立?假如唐朝时候就有录音、录像设备,慧能会不会拒绝呢?

——如果这问题不是我问的,而是别人来问我的,我会按照禅宗历代祖师打机锋的风格这样回答:“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诗意一些地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高深莫测地伸出一根食指。但既然问题是我自己问的,还是老实一些,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好了。汤用彤曾举了四个例子来证实“禅宗史传之妄”,首先就把所谓“秘密相传,不立文字”给击破了,更推测说是慧能一系的后学们给自己争正统,因为慧能是文盲,这才量身定做了这个“不立文字”的传说。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仅仅按照慧能的一贯教导来看,所谓“不立文字”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不写文字或不留文字,而是不拘泥于文字、不执著于文字。我们现在有个常用的成语叫“一知半解”,这就是从禅宗来的,原话是“一知二解”,意思是说拘泥于文字的知解琐碎而肤浅,不好不好。

所以呢,韦据让法海作的会议纪要可以记、也可以不记,大家可以读、也可以不读,读的时候也犯不上死较真(像我这样)。

我自己恰好像是一个反面典型,但是,如果不是这样较真的话,恐怕又想不通这个“不该较真”的道理,也会把“不立文字”作简单的字面理解了。

这是不是很辨证呢?是不是很像《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呢?《坛经》成书的过程是不是也像是传说中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被关尹逼着而写下五千言呢?——这些问题如果汇总起来,如果再追问一步,就很容易变成这样一个新问题:这到底还是佛教么?!

的确,这样一想,禅宗的确不像佛教。麻天祥有过这样一个论断:“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译,而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辨证思维。”一言以蔽之,则是:“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

这说法有些过激,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禅宗的佛学传统,而这些佛学传统有些又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一些流行思想,但麻先生这么说也不是全无道理。话说回来,关于“不立文字”《坛经》明确载有慧能的观点——慧能说:“有些人提倡不立文字,真要这样的话人就别说话好了,因为说话也就是在使用文字嘛。”看来“不立文字”居然是这位禅宗祖师爷明确反对的,呵呵,那我就放心大胆地写下去了。

对“不立文字”还有一种解释,这是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说的——慧能一系的禅宗真正宗风大振就是在马祖道一的时候。马祖说:“我们禅宗人士但凡说点儿什么,走的都是提婆老前辈的路线。”

提婆是谁呢?他是一位印度高僧,是大宗师龙树的高徒。这师徒俩都是学问精深、能言善辩的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出击,寻找各种所谓“外道”去辩论,当然,这些外道也包括佛教内部的不同宗派。印度的宗教界历来都有辩难的传统,比我们中国的百家争鸣还要热闹和激烈得多。他们不但互相著书立说攻击对手,还常常短兵相接、当场较量。理越辩越明,所以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都那么发达。当时的情形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世界一样,无数山头、无数宗派,高手行迹遍天下,半年之间连败多少派的宗师,挑了多少个山头,正邪不两立,一战定输赢,等等等等……反正你把武侠小说里的练功和决斗替换成修行和辩论就行了。

龙树这一辈子,雪山访名师,龙宫得宝藏(这都是真的),遍阅经典,加之天资极高,出世之后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震当世。提婆本来也是个高手,久闻龙树大名,找上门去要和龙树单挑,结果发现龙树高出自己太多,于是便拜在了龙树门下。

这位提婆潜心学艺,进境一日千里,这一天听说某地佛教衰弱、外道盛行,就向师父请命,要下山去荡平外道。龙树知道敌人势大,高手如云,对徒弟不大放心,但看徒弟执意要去,也不好挫了他的热情。于是,龙树先把提婆留了几天,在这几天里龙树施展各派武功与提婆过招,眼看着无论是少林金刚指还是武当太极剑都收拾提婆不下,这才放心让提婆下山。

提婆这一去,就好像张无忌现身光明顶,六大派无论多少高手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这只是提婆战斗生涯的开始,在辩论一途上,他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龙树的杀伤力更大,所过之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提婆就算著书,也全是进手招数,像什么《破华山气宗》、《破大理一阳指》、《破全真剑法》……这就有点儿奇怪了,一般人著书都是有破有立,就算破敌无数的龙树也多有自己的立论,而提婆却只破不立,就像一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侠把各门各派的武功都破了一个遍,却从来没有创立过自己的独门武功,也不开山立派。提婆的一生就遵循着这样的两大原则,一是“只破不立”,二是“不立自宗”。

话说回来,马祖道一所谓的走提婆老前辈的路线,说的就是这个“只破不立”,也就是说,禅宗讲“不立文字”,这个“立”是和“破”相对而言的那个“立”。大家都知道禅宗有着多如牛毛的机锋棒喝,还有烧佛像的、骂佛祖的,这种种稀奇古怪的招式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破”。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弟子佛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不作“立”论,却常以荒谬怪诞的方式来“破”掉弟子们的错误认识。——这就是“不立文字”的马祖版解释。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都是慧能的徒子徒孙们搞出来的,慧能讲话还是规规矩矩、有破有立,说的大多都是能让普通人听懂的话。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热门推荐
  • 狂步天下

    狂步天下

    十年前经历灭门惨案,却遇到天大机缘…十年后三尺青锋横扫,修仙一途无止境…人比人心机丛生强大万分,天比天宽阔无边何处尽头?不入仙途凡为安,一入仙途必为峰!且看一十三少年,追寻仙途尽头的故事…且看那仙途尽头,凡人不可为知的秘密…
  • 竹马钢琴师III

    竹马钢琴师III

    为了能与她喜爱的男生并肩而立,拥有她梦寐以求的爱情。杨初末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她面对许多阻力和坎坷,但正是因为如此,她开始成长,变得坚强和勇敢。并且收获了世人羡慕的美好爱情。也许坏的爱情,会让人沮丧,令人心伤,但好的爱情教会你成长,让你变得勇敢、自信、闪闪发亮。总会有好的爱情。杨初末、慕流年,他们就是这样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来自天上

    恶魔来自天上

    三千世界不过一粒尘沙!一粒尘沙亦有翻手为云的时刻!
  • 寻找前世之旅:安笙谣

    寻找前世之旅:安笙谣

    当飞鸟和小希的孩子——安安出现,又一次的前世今生之谜开启。撒那特思的担忧、司音的出现、飞鸟的顾虑,纷纷道出了这个女孩迷一般的前世和扑朔迷离的命运。曾经,她与他相遇。后来,为了她,他什么都可以舍弃。如今,转生轮回后他与她重逢。他一如既往被她吸引,而她却同上万年前那般放不下那个男子……当一切呈现,所有的真相破解,上古的秘密也将揭晓,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归宿?错过了那么多次深深爱着自己的他,安安又是否能力挽狂澜?
  • 阳明战纪

    阳明战纪

    我命由己不由天!天不容我,我便封天!天不佑我,我就重开一片天!最后的天神——九天神母女娲后人秦阳明,且看他如何战天斗地、翱翔九天、踏平三界!成就一代元神至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忆惜醉红尘

    忆惜醉红尘

    【炫指】是创客新推出的网游,将打怪和跳舞集为一体,颇受广大玩家好评。这两年,各式游戏层出不穷,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钱。游戏不外乎玩的是人物,人物不外乎穿装备,有钱的穿好装备,没钱的穿新手装,而【炫指】的装备用钱买的绚丽,免费的也赏心悦目,无疑成为玩家的最爱。伊贝诺一项喜欢打游戏,在游戏里已经投了不少钱。虽然伊家家大业大并不缺这点钱,但是小财迷伊贝诺终于不舍得再乱投钱了,毕竟不论花多少,那也是钱啊!!!【炫指】一出,伊贝诺一看,不花钱还好玩的游戏,得,小伊同学喜欢!合适的人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相遇。互相般配的人也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牵手百年。喜欢网游的小宝贝儿们戳戳戳进来~~
  • 腹黑剑帝

    腹黑剑帝

    宅男穿越,剑扫天下!###########小说宅男穿越崇武世界,心底的无数槽点爆棚~~努力吧骚年,过着一边在内心吐槽,一边提升实力的充实生活!求收藏求包养求妹子拥抱,新书各种求各种需要!!
  • 尸体派对之救赎

    尸体派对之救赎

    简介世以子:幸夫桑,谢谢你略次救我,虽然你人有时很严厉,但我感觉很是安心,很温柔……步美:有你在,一定能带大家逃离这里,但请你不要总自己一人承担所有的罪恶……结衣老师:袁同学,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但请你一定不要迷失自我。刻命:或许你说的对,在这里能救赎我们的,是我们自己坚定的意志。七星:你是这个派对最大的变数,也是所有人唯一的希望,不论是对生者还是对死者……幸子:大哥哥,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因为我……最喜欢大哥哥了!我叫袁幸夫,意外的进入了这个名叫《尸体派对》的游戏世界,开始了寻找一个不存在的trueend惊悚冒险,也开始了对我自己的救赎。
  • TFBOYS:乱世佳人

    TFBOYS:乱世佳人

    上海,远近皆知的大都市。如今也笼罩在黑暗中。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中日于上海激战三个月,上海沦陷.战后,原先繁华的闸北、南市市面受到严重破坏,华界基本沦为贫民区。一段情缘在乱世中展开,无怨无悔。
  • 史上最强奶爸

    史上最强奶爸

    叶秋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泡尿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竟然直接把自己给尿穿越了...穿越也就罢了,最起码世界都一样,不过魂穿让叶秋表示自己有点接受不了!这比女人还特毛“漂亮”的伪娘是自己?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毛平白无故的突然多出一个萌娃来?还管自己叫“粑粑...”?还有一个时不时就跳出来和他做对,想重新换个宿主的“金手指”奶妈...欢迎入群:31228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