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3100000018

第18章 阿喜上学(1)

金山人物系列之一前言:清末,金山(早年华侨对北美洛基山一带的统称)唐人街几乎清一色的男人群里,开始出现了少数几个年轻女子。她们漂洋过海来到金山,或为人妻,或为人婢,后来由于各样的因缘际遇,进入了当地的公立学堂,与白人的孩子们一起接受教育。在大英帝国体制下的教育系统里,她们遭遇了另外一种窘迫——那是与她们生来就熟稔的贫穷不完全相似的窘迫。她们被众多的敌人包围,诸如肤色,诸如性别,诸如年龄。她们的故事,与同时代许多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她们就轻而易举地被人淡忘了。连她们的后代回忆起她们时,也是一脸茫然。我的主人公阿喜,便是那几个少女中的一个。

阿喜搬了一张小板凳,坐到窗前那一块太阳光斑里锁扣眼。阿喜手里的这件衣裳极小,摊开来只有她两个手掌大。三个扣眼,个个小得像米粒。广东巷尾李记杂货铺的阿昌叔新添了一个男仔,这个月十一号喝满月酒,这衣裳就是阿妈备下的礼。阿妈新近着急上火得了烂眼病,两个眼睛肿得如同面团上戳出的两个窟窿,锁扣眼的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阿喜手里。

窗外嘎地一声响,把阿喜惊得颤了一颤,针险些扎了手指。阿喜抬头看了一眼,是一只红肚皮的鸟,踮着脚尖站在树枝上探头探脑地朝屋里张望。花已经落尽了,有花的时候,鸟藏在花里是看不见的。墙上的皇历被阿爸翻到了三月初四那一页。三月初四在天底下哪个角落都该是春天,春天里哪里都有花儿树儿和鸟儿。只是咸水埠(早年华侨对温哥华的俗称)的花儿鸟儿和开平乡下的不一样。咸水埠的鸟儿好看倒是好看,却叫得鸭公似的,仿佛被人掐了脖子,实在是难听。咸水埠的花儿一串串一团团,云雾似的,只是不禁开,一阵风过就没了。阿弟告诉她,这洋花儿有个名字,叫樱花,是东洋人带过来的树种。开平乡下的花都是日常的名字,鸡蛋花、牵牛花、芭蕉、狗尾,没那么粉嫩,倒是结结实实地开个一年半载的。

“阿喜,去阁楼把剃头剪子拿下来。”阿妈说。

阿妈正坐在屋角的那张藤椅上换裹脚布。阿妈的那个角落很暗。阿妈五岁就裹了脚,阿妈闭着眼睛也能把那些长长的布条一个结也不缠地解下来,裹回去。阿妈换下来的裹脚布在地上死蛇似地盘成一团,空气里飞腾起一股汗酸味。阿喜抽了抽鼻子,放下手里的衣裳,朝阁楼走去。

阿喜来咸水埠才半个月,还来不及跟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熟稔起来。她只知道家里有上下两层楼,上层住着自家的人,下层分成前后两片,前面是阿爸的中药铺,后面空出一个房间,搭了三张格子铺,住了六个房客。在楼上阿爸阿妈的那个房间里,沿着那把折了一条腿的梯子爬上去,可以爬到屋顶上一个鸽子笼似的阁楼。她想问阿妈剃头剪子放在阁楼的什么地方,可是她不敢。她知道阿妈会飞给她一个什么样的眼神。阿妈的那些眼神从最暗的角落里飞出来,也像磨得雪亮的猪刀,扎得她浑身都是洞眼。她知道她活该。她只有用沉默做成一件厚棉袄,牢牢地裹在身上,才不叫那刀子伤着。

阿喜刚刚爬了一级梯子,就听见有人在楼下咚咚地敲门。今天阿爸盘货备货,药铺关半天门。敲门声很响亮,手掌拍在门板上发出嗡嗡的回响。阿爸的药碾子吱的一声停了下来。

“耳朵塞了狗屎了?”

虽然屋里住了十一口人,五个家人,六个房客,阿喜却明白,阿爸的这句话,是单单讲给她一个人听的。她爬下楼梯,瞬间把剃头剪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慌慌地跑下楼去开门。

就在那艘载着她漂洋过海的“日本天皇号”轮船抵埠的第二天,阿妈把她从睡梦中叫醒,告诉她阿久死了。当时她便猜到,她在金山的日子,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了。

她和阿久定亲的事,阿人(开平方言:祖母)是到了接聘礼那天才告诉她的。那阵子林家的大儿子阿久的大哥阿元从金山回来,常到家里看阿人。回回都不是空手来的,有时是一只鹅,有时是一块花洋布,有时是一挑狗肉。林家住在上河村,阿喜家住在下河村,中间隔了一条河。阿喜不认识林家的人,只听村里人说林家的两个儿子,阿元和阿久,都在咸水埠揾钱。阿元回乡,是来接大儿子去金山的。阿喜见阿元来自己家里,关起门来和阿人叽叽咕咕地说话,只当是金山的阿爸阿妈托阿元捎信来,直到有一天四个脚夫抬了两个沉甸甸的蒙了红布的箩筐来到家中,才知道家里已经把自己许给了阿久。

阿喜虽然没见过阿久,却见过阿久的照片。阿久的照片是在咸水埠唐人街的照相铺里照的。照片里阿久坐在一张当作道具的梨木太师椅上,穿着一件带着折痕的仿绸长袍,高颧骨,矮鼻梁,粗粝的脸上带着一丝急切而隐忍的微笑。阿喜不敢多看,只匆匆扫过一眼,觉得说不出是好看还是难看。不过阿喜用不着说——没人问过阿喜的看法。

直到上了去金山的轮船,阿喜还不知道,阿久那件仿绸长袍覆盖着的两条腿中,有一条是一根木棍——阿久年轻时在菲沙河谷修铁路的时候,被炸药炸飞了一条腿。阿喜也不知道,阿久今年四十一,比自己大了整整二十七岁。

阿喜不知道,阿妈却是知道的。阿妈什么都知道。

半年前,阿久那条断腿收口的地方,突然长了一个疖子,就到阿爸的药铺买药饼。阿久在等阿爸调药饼的空隙里,和阿爸说起他想讨一房女人。唐人街的男人,谁不想讨一房女人?阿爸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并没当一回事。阿妈坐在阿爸旁边补阿弟的裤子,阿妈的心里却咚地落进了一块石子——阿妈动了心。

阿妈动心,是因为阿妈已经九年没见着阿喜了。阿妈去金山跟阿爸团圆的时候,阿喜才五岁。阿妈在咸水埠住了九年了,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八岁,一个六岁,都在见风就长的年纪上。夜晚睡上一觉,早上起床就比昨天长高了一截。见风长的不仅是弟弟,还有官府的过埠人头税,先是五十个洋元,后来长到了一百。等阿爸终于攒足了一百个洋元,准备接阿喜过埠的时候,它却又长到了五百。五百洋元,那得阿爸一小秤一小秤地称出多少帖药,才能攒够啊。阿爸没了指望,就不攒了,说一个女仔,反正是要嫁人的,来不来金山都是别家的人,算了。

阿爸没见过阿喜。阿爸回乡娶阿妈,阿妈怀着阿喜的时候,阿爸就坐船走了。阿爸走得急,是因为阿爸要快点回金山揾钱,好给阿妈攒过埠的税银。五年后阿妈来了金山,阿爸偶尔也会想起留在开平乡下的阿喜。想归想,阿爸的想跟阿妈的想是不一样的。阿妈是用奶水把阿喜喂大的。阿妈的奶汁喂进了阿喜的小嘴,在阿喜的肚皮里化成了一根看不见的细绳子,一牵一牵地总扯着阿妈的心。

所以那天,当阿久抓了药饼走后,阿妈就对阿爸说:“要不,托李记的阿昌去林家说个媒,把咱家阿喜娶过来?阿久的哥阿元下月回开平,正好下定。”

起先阿爸是不情愿的,阿爸嫌阿久比自己还大一岁。可是阿爸经不起阿妈三番五次地磨,阿爸就松了口。

阿妈的话不是随口说的。就在阿久跟阿爸讨药饼的时候,阿妈已经飞快地把这件事想过了几个来回。阿久虽然缺条腿,阿久的脑子一点也不缺。阿久跟他阿哥在城西城东开了两家肉铺子,尽管只有几年光景,生意却比阿爸开了十几年的药铺强了许多。唐人街的男人想女人时,只能去番摊馆(赌馆)隔壁那间蒙了一块厚窗帘的黑屋子里,花三五个毫子跟那种女人寻一盏茶工夫的快活。可是阿久想女人,却是要正正经经地讨一房妻室的。阿久兄弟两个,兜里是踏踏实实地藏了一沓子钱的——那是两笔五百个洋元啊,一笔是让阿元回去接儿子过埠的,另一笔是叫阿久风风光光地娶个女人的。阿久若肯替阿喜付这笔过埠税,阿妈就能见着分别九年的女儿了。

阿妈的算盘算得再精,也没能算得过天意。谁能想到一个疖子,竟能要了阿久的命呢?不知贴了多少副药饼,喝了多少剂汤药,阿久腿上的疖子迟迟不愈,最后烂遍了全身。阿久死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块好肉。

阿喜从阁楼跑下来,看见阿爸正从药碾子上跳下。

阿爸的药碾子是个大铁臼,中间那个坑是放药材的。阿爸碾药的时候,双手套在从梁上挂下来的吊环上,两只脚踩在一个铁滚子上,来回推碾着滚子走,身子荡来荡去,荡得像面饼阿公手里的软面团。药材在石滚子底下哼哼唧唧地碎裂了,一屋都是辛苦味。

阿爸扯下绕在脖子上的辫子,满地找鞋,一脸是汗,远远看过去,额头脑门上像抹了一层青晃晃的猪油。阿喜想打一盆水给阿爸擦脸,阿爸顾不上。阿爸的眉心蹙成一个乱线团,光着脚匆匆地往楼上跑去。一边跑,一边叮嘱阿喜:“要是他,就说我没在。”

阿喜知道阿爸嘴里的那个他,是阿久的大哥阿元。

阿喜抵埠的头几天,林家没来人——都在忙着办阿久的丧事。阿久一落土,阿元就来了。

阿爸早就知道阿元会来。阿爸已经备下了好酒好烟。阿爸平日自己抽烟,是用鸡蛋和集市上的红番(印第安人)换来的土烟卷,可是阿爸却买了五包三五牌洋烟,专门给阿元抽。阿元来的时候,阿爸脸上堆满了笑,说话的声气里仿佛给抽走了筋骨,只剩了一摊水似的烂肉。阿爸的笑脸是用来抵挡阿元的丑话的。阿爸的笑脸是棉花,阿元的丑话是钉子。再厚的棉花,也挡不住一颗哪怕秃了头的钉子。

果真,两根洋烟之后,阿元的丑话终于说出来了。

“你家那个女仔,命怎么这么硬,生生把我家阿久克走了。”

阿爸没有说话。阿爸的笑潮水似的落了下去,露出底下一片荒滩。

阿妈停下手里的针线,哼了一声,说你家阿久还没到我家问名(提亲)的时候,就得病了,怨不得别人。

阿爸重重地咳了一声,喝道:“男人说话,没有女人插嘴的地方。”

阿妈不吭声了。可是阿妈没说完的话还在肚子里翻腾着,满屋都是咕咕的声响。

“聘礼和买舟的钱就不说了,谁叫阿久命衰呢?可是过埠费,那是我兄弟两个一个毫子一个毫子捏出水来才攒下的,总得还吧?”

阿爸吸了半根的烟卷在阿爸的指间一动不动地呆了很久,一坨烟灰落到地上,把地砸了个坑。

“你就是扒了我黄永寿的皮拿到圩上去卖,也卖不了五百个洋元。”阿爸说。

“你别和我哭穷,你好歹有这个药铺,还有房租呢。”

阿妈听了这话,像被雷公掴了一掌,身子晃了一晃,要跌跤,却没跌,撑着椅背站住了。

“阿元你乌贼膏子蒙了心,算计我一家人这口饭食。我们找会馆(指当地的中华会馆)的人做个中直判一判,阿喜是你们林家要带过来的,不关我们黄家的事。没叫你们林家养她一辈子就算便宜你了,还敢问我们要过埠费?”

这次阿爸就没有呵斥阿妈住嘴。阿爸的嘴唇抖了好久,也没抖出一句话来。

阿元不看阿爸,也不看阿妈,直直地走出了门。走到门口,又丢下一句话:

“十天,我宽限你十天。”

阿元走后,阿爸蹲在地上,一根接一根地抽了很久的烟,脸上泥菩萨似的没有一丝动静。阿妈端了一杯茶,送到阿爸嘴边叫阿爸喝。阿爸抓过杯子一把朝阿妈掼去。

“我什么命呢,听了你的衰话。”

阿妈的脸上烫出了一条红虫子。阿妈捂着虫子一声不吭。阿喜知道阿妈在哭。这是阿妈的哭法,阿妈哭起来就是这样一声不吭。

今天就是第十天。

敲门声一下接一下,越来越响。

阿喜走到门口的时候,脚步突然慢了下来。阿喜实在不情愿开门。躲一刻是一刻。那回她躲在“日本天皇号”船舱里,不就把阿久躲过去了吗?

“踩着雷公大佬的春古蛋(睾丸)了?”在鱼厂做夜班的房客刚睡着就被吵醒了,扯着嗓门大吼起来。

阿喜躲不过去,只好去开门。

门才开了一条缝,缝里就塞进了一只莱克亨母鸡,通身雪白,尾翼上稍稍有几片杂毛,鸡脚上捆着一根红绳。鸡躺在地上扇着翅膀,发出咯咯的傻笑。

“给你阿爸。一个月下二十五六个蛋,是只聚宝盆呢。”

门缝里跨进了一只脚。阿喜不用抬头,就知道来的果真是那个阿元。前次他来,穿的就是这双鞋子。黑猪皮,两接头,鞋尖上蹭掉了一块皮。

“我阿爸后院养了三笼鸡,什么种没有?用不着你送。”

阿喜是想这么说的,可是阿喜却没有说出口。阿喜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阿元进屋,自己坐下了,点了一根烟,不着急说话。阿喜只觉得身上一阵刺痒,就知道阿元在打量她。阿喜今天换了件衣裳,是阿妈的。阿喜自己的衣裳穿脏了,洗了晒在院里的竹竿上。阿妈的衣裳是件半新的斜襟布褂,石青色的,襟上袖口包了一圈灰色的滚边,老是老气了些,腰身却剪裁得很是细瘦。阿喜这几个月长了些身个,竟把阿妈的布褂撑满了。

“想睇戏吗?”

阿喜愣了一愣,半晌才明白过来阿元在问她。想是想的。从前在乡下的时候,镇里演琼花戏,阿人和她走几十里路都是要去的。可是她不能告诉阿元她想。

于是她摇了摇头。

“星洲(新加坡)来的红玉剧团,南洋红领衔主演的白娘子,你不想看?”

阿喜依旧摇了摇头。

“你阿爸呢?”

“出去了。”

“去哪里?”

“不晓得。”

“什么时候返来?”

“不晓得。”

阿元踢了踢阿爸留在药碾子旁边的鞋子,嘿嘿地笑了起来。

“我知道他哪儿也没去,就在楼上。你叫他下来,告诉他我不是来问他要钱的,我另外有事找他。是好事。”

阿元说“好事”的时候,很深地看了阿喜一眼。

同类推荐
  • 气味

    气味

    本书为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雷默新近创作的《气味》《我们》《芝兰桥轶事》《我们的背叛》《药》等十三部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多已经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主要写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富有人文关怀,是宁波近些年为数不多的高质量纯文学小说,可读性强。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江南的陶镇是一个古老的城镇。陶家是这里辉煌几代、富甲一方的大户。这日,陶家喜气洋洋,正准备迎接在外经商的老爷回家过六十大寿。不料,迎回来的却是老爷的无头尸和陶家人从未谋面的老爷在外新娶的五姨太。陶家从此人心惶惶。对于老爷的死,陶家的姨太太们和大少爷又喜又怕。喜的是,治家严苛的老爷死了,平时做的那些违背家规的丑事就不会暴露,终于可以躲过轻则钉刺、重则投井的处罚;怕的是,新来的五姨太似乎知道每个人的秘密,还知道陶家一个关于财宝的秘密。自从五姨太进了陶家,怪事接连发生……就在陶家人互相倾轧、乱成一团之时,死去的陶老爷回来了……
  • 梼杌萃编

    梼杌萃编

    《梼杌萃编》又名《宦海钟》,以反面人物贾端甫为中心,细腻地再现了晚清官场、仕林和工商业者腐朽淫糜、放荡庸俗的生活,无情地暴露了清末官场商场的黑暗与腐败。
  • 酒乡

    酒乡

    或许是因为作者们本来就扎根在火热的生活之中,对祖国和家乡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感受颇多,激情如海浪般常在心底潜涌回旋,对底层平民的渴望、烦恼、欢欣、愁郁、牢骚、俗语熟得不能再熟,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积弊与不公有着切肤之痛,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乎,他们在公务繁忙之余,琐事缠身之闲,不能不挑灯伏案,或以诗,或以文,倾泻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心中绵延不断的炽烈情思。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凤逆

    重生之凤逆

    她贵为尚书嫡女,一心辅佐心爱之人登基,岂料他穿上皇袍之后,第一个圣旨竟是将她这个正妃贬为通房?!家和富贵,姐妹情深,姨娘疼爱,原来的幸福竟是错觉?!原来她竟然从一开始就是一枚铺路的棋子...可惜为时已晚...她发誓,来世只愿做恶鬼,把她们欠她的债,一一讨还!再次睁眼,曾经的单纯已被仇恨替代。她微微一笑,用自己的计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算计天下人!可是,这样蛇蝎心肠的她,为什么会被那个自称“废材”的妖孽王爷,说非她不娶呢?“王爷,我不喜欢你”“那就爱我吧”“......”宫廷斗争重生宅斗
  • 诶捡到一个霸道总裁

    诶捡到一个霸道总裁

    她一次意外在路上捡到他,也许是见色起意居然荒唐地把他带回了家....她自以为完美防御却在他的毫无作为下溃不成军。什么?异能人?在她的步步紧逼之下只收到这么一个雷人回答,除此之外毫无回应。谁信啊?虽然好像是有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了
  • 江湖神医

    江湖神医

    蔺晨这个师弟啊,长得好看,弹琴好看,走路说话的模样也是好看的。所以蔺晨才被他吃得死死的,这辈子就围着欧阳少恭和飞流两人转。
  • 医女惑古代

    医女惑古代

    牵扯不断,理还乱,前世的轮回,今生的注定!什么?她穿过来就是因为那个魔王的威胁,必须在今生给他儿子一个公道?什么?还不止他儿子一个?还有一大堆的欠债人?什么?你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姓甚名谁?
  • 友缘

    友缘

    雨涵一直没有朋友,后来认识了安雅轩,当知道安雅轩是自己以前的好朋友的指示来陷害她,尹蓝溪一次次的欺负她,不过,后来,尹蓝溪改邪归正,她们也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 天使你就从了我吧

    天使你就从了我吧

    “既然注定我们不能在一起。所以,谢谢你,把我深埋在心中,如果换了是我,我想我也会这么做,永远在你身边做朋友,永远都能够,看见你!”两情相悦,却要被身份和意外分隔两边,只能把对方藏在心里默默相守,只记得对方就是自己的天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命运之眼

    快穿之命运之眼

    根本没有选择——神明大人的征召你敢不从么!世上人口何止千千万,世界又何止千千万,你不合了还有别人替代你就可以乖乖去死了……作为‘神使’的神经病开始了拯救世界的路——话说这系统帮手也太弱了吧……最后沦落到要她自己来拐带高等智能啊!+++++++++++++++++++++++++++【警告】这是本中二小说,真的中二——作者脑子被伪哲学吃了【警告】这是本中二小说,真的中二——作者脑子被伪哲学吃了【警告】这是本中二小说,真的中二——作者脑子被伪哲学吃了
  • 总裁情缘:天降猫咪天使

    总裁情缘:天降猫咪天使

    十四岁那年,她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他莫名的想要留下她,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她幻化成的女孩,她有一双黝黑毫无杂质的眸子,她喜欢傻笑着叫他“小熙”,她告诉他:“我喜欢你。”他一怔,问她什么是喜欢,她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突然认真的望着他,诉说着她的喜欢……她十八岁,他为他们举办了一场蓝色的盛大婚礼,因为她说她喜欢他眼睛的颜色。她挽着哥哥的手走着长长的水蓝色地毯,却在快要到他身边时笑嘻嘻的扑了上去……
  • 黑色钱途

    黑色钱途

    亲眼看到父母惨死,于是无依无靠的我被送去了福利院,没想到福利院隐藏着个天大的秘密!院长不但组织孤儿们当扒还有个乞丐帮!我该怎么生存?
  • 俗神

    俗神

    一个普通的铁匠之子,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却有着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