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自己我能行
有一位初二的女同学,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文和数学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多次英语考试中,却考得很差。于是她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英语,她的家人也说她就是英语学不好。每次上英语课的时候她就感到心烦,并且容易打瞌睡。每天做作业时,她总是把英语作业拖到最后做,甚至有时还不做。因为她觉得做了也没有用。
后来,她来到咨询室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和她一起分析了英语考试失败的原因:一是基础没学好;二是读英语的时间没有其他同学多;三是英语题目做的少;四是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怕学英语。
针对上面四个原因,心理咨询师首先启发她要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过去学不好是有原因的,只要原因解决了,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在辅导时,心理咨询师让她反复大声地说:“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只要我能找出原因,方法得当,坚持努力,我就一定会学好英语。”然后,他们还一起制订了赶学英语的计划,建议她一边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一边挤出时间补习基础,同时每天适当地加大阅读和做英语习题的量。她高兴地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并按计划尝试行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的英语成绩大幅度上升,期末英语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全班第三名。
在同学们的学习历程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却希望有一种走捷径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后来居上。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进取精神大减,直至自暴自弃。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别人的鼓励,同时,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紧张时,可以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心情烦躁时,可以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心灰意冷时,可以默念“我行、我行、我行”;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如果有题目一时不会做,你可以这样想:我做不出的,别人也做不出;别人做得出的,我也做得出;但我做得出的,别人不一定能做得出。
再次,当我们信心不足的时候,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多交流,把心里话、苦衷都倾诉出来,这样会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他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改变我们信心不足的状态。
最后,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有20个单词没有背下来”“这类题我总是找不到解题思路”等,越是这样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我们应该这样告诉自己:“多背几遍我就能记住了”“这次知道错在哪里,下次做这类数学题的时候就有经验了”等。
——浙江省文科状元刘思思
不罢休的斯帕拉捷
斯帕拉捷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就是个善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要问个为什么,弄不明白决不罢休。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他和小朋友们去野外玩,飞来飞去的蝙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想:为什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能灵活地飞行,却不会撞到其他物体呢?难道它有会发光的眼睛吗?他对蝙蝠这种特殊的本领百思不得其解,便决定做试验,印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斯帕拉捷捉了一只蝙蝠,用一块厚布蒙住它的眼睛,然后把它放了,想看一看它在夜间怎么飞,会不会撞到东西上。可是,被蒙住眼睛的蝙蝠照样在夜空中自由地飞行,遇到障碍物照样能躲开,就和眼睛没有被蒙上东西一样。斯帕拉捷想: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看东西,那么,它到底是靠什么来辨明方向的呢?是鼻子还是翅膀?斯帕拉捷越来越感兴趣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不管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上,还是把它的翅膀涂黑,都没能影响蝙蝠的飞行。这一下,斯帕拉捷更加奇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实在摸不着头脑,想就此罢休,但转念一想:不行,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到底,不弄明白决不罢休。最后他决定再做一次试验。他把蝙蝠的耳朵堵上,这一次,被堵上耳朵的蝙蝠果然四处碰壁,简直寸步难行。他想: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呢?便又捉了几只蝙蝠反复观察,结果完全一样。答案终于找到了,他高兴极了,原来,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声音来辨别方向的。
许多年以后,人们在斯帕拉捷试验的基础上证明了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夜间导航的。因此,科学家受到启发,发明了超声波,制造了许多超声波仪器。这一切,应首先归功于斯帕拉捷的发现。斯帕拉捷从小就善于思考,努力挖掘,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决不罢休。他就是凭着这种精神,证明了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夜间导航的。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意思是说不仅要知道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一个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反过来,你还能做出来吗?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书上的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这样是学不好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会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题、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地理解它们,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的大忙。
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
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以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云南省高考状元张彩霞
离终点只差一英里
1950年,世界著名的女游泳运动员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为是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
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一次创造纪录。1952年深秋,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海面上浓雾重重。查德威克在海里已经游了整整16个小时,她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嘴唇冻得发紫,身上不停地打着寒战。
放眼望去,前方笼罩着浓浓的大雾,望不见一丝海岸的影子。只有几个朋友,在一条随行的小艇上陪伴着她。终于,查德威克觉得自己坚持不住了,她向朋友们请求道:“我不行了,快把我拉上来吧。”
艇上的朋友不停地劝她说:“只有一英里远了,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到加利福尼亚海岸了。”可是,浓雾遮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看不见海岸,还以为朋友在骗她。她再三请求着:“请把我拖上来吧。”朋友没有办法,只好把她拉上了小艇,而这时,她离终点真的只有一英里远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冻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这样说道:“如果我当时能看到海岸,我就一定能坚持游到终点。可是大雾使我看不到方向,感觉不到希望的存在。”
查德威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大雾打败了她吗?如果不是她失去了到达终点的信心,再大的雾又能怎样呢?
后来,查德威克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明白了,最大的敌人不是雾,而是自己的内心。于是两个月后,她再次横渡英吉利海峡。天气依然寒冷,海水依然刺骨,海面上依然笼罩着浓浓的大雾,但她知道加利福尼亚海岸就在前方。于是,她奋力地游着,不停地向前。这一次,她成功了!
很多同学在经历了多次考试的失败之后,往往失去了信心,甚至误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当你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在学习中自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态,我想说的是:一定要保持你的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使你保持对学习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记得在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物理只考了72分,而同班同学满分的比比皆是。在理科生中,物理不好,是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了。记得当时一连几天,我都垂头丧气,后来物理老师找我谈话,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他鼓励我、帮我重新树立起自信心的情景。也正是这种信心,使我重新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高二下学期,我在全市的物理竞赛中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成绩如何,名次如何,信心是不可丧失的。每次考试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的努力程度,其他各种因素多少会发生作用,如试题类型是否是你的长项,你的情绪问题,你的精神状态,老师批阅试卷的精确率等。所以,一两次失误只能作为鞭策和提醒,千万不可以给自己背上包袱,以致失去自信,从而,成为真正的失败者。总之,摆好心理的天平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北京大学邓志伟
遇到困难要冷静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很小的时候,司马光就十分喜爱读书。10岁时已差不多读遍了家里的藏书,每天除了必需的吃饭、睡觉以及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外,他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埋头看书学习。
8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热得出奇,在屋中坐着已是汗流浃背。天气太热,学什么东西也是学不进去的。老师怕司马光热出病来,就对他说:“孩子,别读了。到外边树荫下去坐会儿吧。”
司马光放下手中的书本,高高兴兴地跑出家门,去找他的小伙伴们了。孩子们很快就约出来了,不一会儿,十几个小家伙就出现在司马光家的花园里。他们奔跑着,叫喊着,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炎热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半个时辰以后,玩耍的孩子们感到有些疲倦,于是他们停止了追逐嬉戏,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有的肚子饿了的想吃东西,渴了的就在井边喝凉水。其中一个脸上最脏的孩子热坏了,站起身就朝那口盛水的缸跑去。可是缸太高了,他又太矮了。于是,他搬来一块石头,踩了上去。可是还是够不着缸里的水。他用双手扒住缸沿,爬了上去;整个人就扒在缸沿上。又伸出双手往下捧水洗脸。不料缸太滑,他“啊”地大叫一声就头朝下栽进了缸里。
正在休息的小伙伴们听到喊声,知道事情不妙,马上向水缸跑过去。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当他们赶到缸边的时候,小伙伴已经掉到缸里了。他们吓得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们慌忙搬来石头,站上去,往上拉小伙伴的腿。可他们毕竟力气太小,而且也抓不牢,怎么拉也拉不上来。水缸中的小伙伴双脚乱踢地挣扎着,一串串的气泡从水中冒出。眼看缸里的孩子有生命危险,孩子们都吓坏了。他们有的呆呆地站着,有的放声大哭,有的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有人掉到缸里去啦!”
司马光站在那儿,脑筋飞快地转着:往上拉,不行;去喊大人,来不及;自己下到缸里,恐怕也上不来。他往四周打量,当他看到墙角的一块大石头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有了,“只要把缸砸破人就有救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搬起石头,又飞快地跑到水缸边,举起石头,用力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响,水缸破了一个大口子,水从缸中一下流了出来,缸里的水很快流尽了。
大家赶忙上前,把小伙伴拉了出来。这时,他已经气息微弱,如果再耽误一小会儿,可能就活不成了。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够表现得沉着冷静,并且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最后救出了小伙伴。
同学们在考试中最怕的是什么?恐怕大多数同学会回答最怕看到难题了。那么,遇到难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面对难题不必紧张,应该告诉自己有不会做的题目很正常,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满分,而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如果情绪极度紧张时,我们可以全身放松,多次做深而均匀的呼吸,呼吸时大脑最好排除其他杂念,反复有节奏地呼吸,这样可以快速地恢复心理平衡。
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难题时,我们要暗示自己“即使这道题失分了,我依然可以成功的”“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也未必会做”等,这样,暂时不能解决的难题就不会引起负面情绪了,从而不会影响后面的答题。
再次,我们要积极地寻找解题思路。难题所涉及的往往是我们平时学习中最主要、最重要,也是老师最强调的那部分知识、技能,所以解难题的技巧是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如先用“直觉”最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中寻找思路;你也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进行尝试;如果这样还不行,你还可以从你脑中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中逐一搜索,找到可能的解题思路。难题一定要在简单的题做完以后再做,当几个难题存在时,要凭直觉先做比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