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遇到难题我们要学会放弃。但这里的“放弃”不是指再也不去想了,而是暂时性的放弃,我们可以等做完自己会做的题目并检查完后再去思考。如果我们一直在想那道题目,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让自己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完,或没有时间检查,使错误率较高。但如果我们就放弃那道题目不再去想,是不是有点可惜?可能你再思考一会儿就想出方法来了。
——重庆市中学教师周涛
只有柏拉图坚持到最后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拥有深邃的思想,为人又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
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300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刚上中学时,学科一下增加很多,难度也大大提升,有些同学一下子不适应,结果掉队了,这其中包括一些小学时的尖子生。小学时,我在一所普通小学,而初中班里的同学绝大多数出自名牌小学,开始我处于劣势地位。
我在初中高中期间,就采用交替法学习,而且效果一直比较好。所谓“交替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的轮番交替进行,即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呈上升趋势,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窜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轮换学习(包括做题)各门学科。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比如,总做一件事儿,无论是作为物质上的身体还是作为精神上的心理都会产生厌倦和抵触。然而顺应这一规律的正确方法就是不断地弃旧迎新。当然,新和旧是转换的,是相互取代的,新转化为旧,旧又变为新。
我在学习(包括做题)的时候,如果时间超过半小时,从来没有集中精力只学某一门学科,或只做某一门学科的题。也就是说,桌子上一定放着四五门学科的书,如果学习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我就安排学三到四门学科,每科的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一般情况下20分钟左右。
我在接受某一类新信息时,前半个小时最兴奋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超过30分钟即开始下降,如果这时候继续学下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然而,接下来换另一门新学科,大脑又处于最活跃最兴奋状态。以此下去,一个学习周期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一次学习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效果会非常差。
这样交替学习或做题可能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它会促使你各科均衡学习,齐头并进。我中学时曾参加多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各科成绩均衡,可能受益于此。我一直坚持这样学习,即便某一科明天一早就考试,前一天晚上我也不会改变计划,依旧轮番交替学习。长期坚持交替法学习,还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会使你不必考试前突击,其实你已经在天天“突击”备考了,而且各科均衡进行。它还会帮助你,改变考什么突击什么的不良学习习惯,避免总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走。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刘泽汀考试要有好心态
陈明是一名重点中学数学实验班的学生。在考入重点中学之前,他是一所大学附小的尖子生,小学六年一直都是班级的前两名,也是学校数学兴趣班的学生。
后来进入初中半年后,对初一的新知识吸收的不太好,考试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内心有些焦虑,尤其是看到同班同学成绩非常好,自己也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心理压力非常大,原以为是自己优势科目的数学,现在看来成了学习的包袱,在心理上也慢慢地开始放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升入初二以后,随着数学中几何证明题的加入,以及物理学习的开始,陈明对理科学习越来越反感,成绩也越来越差。最终在初三的选拔考试中失去了直升本校高中部的机会。
检测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考试,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只有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取得好成绩。
首先,要坚定解题的信心。一个好的解题者应该明白两点:一、解题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去解决的问题,学生永远无法逃避解题;二、你所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与解题的决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次,要激发解题的兴趣。浓厚的兴趣会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的成功率,而成功的解题又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解某一类问题实在缺乏兴趣而又必须面对时,可以从自己稍有兴趣的问题入手,让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喜悦,从而,逐步激发自己的解题兴趣。
最后,要稳定解题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即平静心。具有平静心的解题者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轻易地放弃努力,也不会因为一时的顺利而得意忘形。心存迅速解决问题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不能因此就一味地苦思冥想,应该能随时地跳出来,看一看自己到底卡在哪里,是不是还有什么“隐患”。
——河南省优秀教师王峰
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心态把握不好,有一些问题总是“想不通”。比如,有些同学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某一门学科。
其实,“学习”是自己的事。这句话同学们应该永远记住。作为父母或老师,只能帮助你学习,并不能代替你学习。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可能你并不喜欢你的任课老师,但你应该知道,如果因此而招致你不喜欢那门课,受害的只能是你自己。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是完全不可取的。
另外,对一门课学习不好,绝不意味着自己不聪明或不擅长这些,而是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将一门课学不好归结为不擅长,这完全是借口。虽然每个同学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优势与劣势之分,但在初高中学习阶段,知识的难度完全在大家的掌握之下。某门课,同学们学不好,可能是基础不好,也可能是方法不正确,但绝不是智力的因素。
——四川省高考状元徐远
康德的聚精会神法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冥想之中时,必定要将目光透过窗户向屋檐上方看,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风车杆尖端的一点,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
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著作。不过,这种方法的道理很简单,并不深奥。当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狭小了。这样,从视野外闯进来的分散精神的东西就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了。
康德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在学习中。比如,我们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选择一个点作为对象,如选择自己的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它便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
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兴奋。有一次,他参加当地举办的短跑接力赛。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参赛,再加上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热烈,还没有轮到他跑他就已经兴奋得不得了了。当轮到他接棒的时候,只见他从队友手中拿过接力棒,连头也没回,想也没想,立即快速地向前冲了出去。周围的观众爆发出一阵笑声,紧接着传来热烈的鼓掌声。听见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他的信心更足了,跑得速度也更快了。他风驰电掣般地跑到尽头才停下来。他抬头仔细一看才明白,原来刚才的鼓掌声和笑声并不是鼓励他而是讽刺他的。
因为他到达的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由于过度兴奋,他跑错了方向。
这个参加短跑的人之所以会跑错方向,就是因为他过度兴奋而没能在比赛过程中提高注意力,以致犯下了大错。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全神贯注、提高注意力,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全神贯注法。
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很多事情他都不会做好。要做到全神贯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个人的兴趣。如果对注意的对象没有兴趣,那么提高注意力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如果你不喜欢一部电视剧,那么无论这部电视剧怎样精彩你都不会留意,更不会耐心地看完。所以,如果想要做到全神贯注,就一定要培养对观察对象的兴趣。
其次,要学会抗干扰。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主要是因为有许多的干扰使我们无法做到精力集中。学会抗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进行练习。毛主席小时候为了练习抗干扰能力,曾经拿着一本书坐到村口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他无法读进去,因为村口总是人来人往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就可以做到对周围的干扰“充耳不闻”了。后来,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也能抽出时间来读书学习。
最后,保证充足的睡眠。一个人如果休息不好,就不会有精力保证注意,也就不会做好任何事情。特别是需要集中长时间注意力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其是在考试、竞技等特殊情况下,高质量的休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保障。
——吉林省优秀教师尹立杰王安与小麻雀
在美国企业界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华裔计算机名人王安博士。当初,他只是以600美元创业,可是到了现在,他的公司的年营业额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他吸取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教训”。
有一天,小王安一个人到他家附近的树林里玩。当他走到一棵大树下的时候,突然有个东西掉在了头上。他伸手一抓,感觉像是一个鸟巢,他怕鸟粪把自己身上刚穿的新衣服弄脏,便赶紧用手将鸟巢拨到了地上。
鸟巢落地后,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从里面滚了出来。王安非常喜欢小动物,看到那只小麻雀喜出望外,便小心翼翼地把小麻雀放回鸟巢,然后用手捧着带回了家。当他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想起妈妈曾经嘱咐过他,不经允许绝对不能将小动物带回家饲养。所以,他赶紧把小麻雀放在门口,然后跑到屋内,请求妈妈允许自己饲养小麻雀。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根本不同意,可是在小王安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当小王安兴高采烈地跑到门外去拿小麻雀的时候,却意外地看见一只猫正在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小麻雀却没有了。原来,就在小王安向妈妈请求的时候,小麻雀被那只猫吃掉了。这件事情让小王安伤心了好长时间,但是他也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就是这个教训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
小王安因为小麻雀被吃而得到了教训,那就是他应该在向妈妈求情的时候,多多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结果,他只是把重点放在了找妈妈说情上,却忽略了小麻雀的安全问题,由此导致了小麻雀被猫咪吃掉。这样的结果,就是小王安没有处理好注意力的广度。
注意力一般认为是聚焦于你所关注的某一点,精力在这一点上表现为高度集中状态。但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完全注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注意范围,全面、周密地考虑问题。
在战场上,如果一个指挥员只是看到了局部战场上的胜利就沾沾自喜,那结果很可能就是以惨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他只注重一点,却没有注意到更大范围的事情。同学们如果在注意一个对象的时候,能够让视野更开阔一些,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注意的范围更广呢?
首先,不孤立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其他事物紧密相连的。要想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看得更广,就必须把注意的对象放进它身处的系统中进行了解。例如,你想更好地了解金鱼的习性,就必须在了解金鱼习性的同时,最好也了解一下鲫鱼的习性,因为金鱼是从鲫鱼演化过来的,甚至还应该更好地了解一下其他淡水鱼类的生活习性。这样一来,你注意的广度就大大提高了,归纳比较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其次,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如果出去旅游,一定要记住,不要单纯地想着玩,还应该多多注意观察东西,然后记录下来,回家之后向你的朋友讲述。这样一来,你就会注意更多的东西,注意的视野自然也就会变得宽广。
最后,要善于学习。太阳每天都是新生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颖的,总有太多太多的领域我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领域,其他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要随时向他们学习或者请教。即使在乘坐公交汽车时,只要精神集中也会听到乘客们在谈论一些事情,他们谈论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你一直想知道却又无法知道的。所以,多与他人交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也是拓宽注意广度的关键。
——山东省优秀教师李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