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2600000016

第16章

其实做人可以不必忙碌一生,只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何不淡泊些,腾出时间和精力把心思用在充实精神修养上,细细品尝人生况味呢!

天地之趣闲静者得

【原文】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

花舞轻风的摇曳之姿,月映皓雪的空明皎洁,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成为这美妙境界的主宰;河水涨落、树木荣枯,竹之青瘦、石之消长,只有有闲情逸致之人才能领略掌握。

【人生智慧】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需要有一颗清静的心才能体会,唯有虚怀若谷才能聆听到自然界的动听语言,也只有心灵通透的人才能品味出自然界的真味。“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需要有一双悠闲的双眼才能发现,身心忙碌的人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又哪里有时间去关注与生存无多大关联的水木竹石的变化呢?

其实,清静悠闲与否只在你的内心,只要不把生存当作生活,日子就会过得轻松许多。不必非得置身山林,也无须远离红尘,只一颗闲淡之心与一双善睐双眸足矣。你要知山水乐趣,还须自作山水,在生活中制造自然、发现美。没有闲淡自然与山水同化之心,又怎能品得其中真味。

山居清洒入尘赘旒

【原文】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译文】

隐居在深山中心胸清新洒脱,接触任何事物都会产生美好的遐想;看见闲云缥缈、野鹤高飞的自由自在,就会生出超越凡俗的念头。遇到山谷间的涧水和清泉,就会产生洗涤心灵的想法;抚摸苍老的松树和傲寒的梅花,会增添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节操;与沙鸥麋鹿为伴,所有的心机就会立刻被遗忘。一旦再回到尘世,无论任何事物都不再和我有关,即使这个身体也会觉得是多余的。

【人生智慧】

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因为山水万物是人们无言的老师。它不仅可以包容你,更能以自己的超脱、高洁、浑融濡染我们,它使你的心不是停留在道理的表面,而是融入生命之中。在山林之中穿行,在泉野之间出没,结庐在翠崖之上,放吟于幽谷之中,可以摆脱杂念烦恼,何等的逍遥自在。

环境能够造就人心,在现代社会,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使人们迷失了自我,在人与人的争斗中久了难免会沾染上许多不好的习气;而现代人若在大自然中陶冶惯了,和自然万物朝夕相处,自有一派道骨仙风的气度,即使重返世俗生活,也会多了一片超然物外的心境。

闲行芳草兀坐落花

【原文】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译文】

兴致不期而至的时候,脱了鞋在草地上闲行漫步,野鸟也忘了被捕捉的危险飞到身边作伴;当景色与心灵互相融合,在落红飞花之下披着衣裳独自静坐,白云也会静静地停留在头上不忍飘去。

【人生智慧】

闲行芳草间,有野鸟为伴;兀坐落花下,对白云无语。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鱼都蕴含着至理奥妙、无限玄机。当你厌倦了争斗,厌倦了功名利禄,看透了世情冷暖,到大自然中来吧,这里有滋养你生命的一切。大自然是宽怀伟大的,她能包容你的一切缺点,不会嫌恶你身上的世俗之气,更不会像世人一样将你遗弃。

身处大自然中体会心性跟天地之气的相通,感应天人合一,使身心和万物浑然一体,陶醉在云鸟相伴的忘我境界之中。也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放松自我、心旷神怡,获得心灵的安宁。

降魔先降自心驭横先驭此气

【原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正道的障碍,就必须先降伏自己受外物干扰的心,内心的邪念一旦去除了,其他的障碍就起不了作用;要想控制不顺理的外物,就必须先控制容易浮躁的情绪,情绪一旦控制了,其他外来的横逆就无法侵入。

【人生智慧】

某品牌饮料的广告词说“心是最大的战场”,人类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人每天所面临的诸多事物,都在挑拨隐藏在自己心中的邪念,考验着人的修养。所以,修身养性功夫不够的人,很容易就受到外物的干扰而心生邪念。如果能战胜自己,克制心中的邪念,那么外来的一切横逆便无法对自己造成影响,并能成为你成功的强劲助力。

换言之,人平常就要调理心性,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遇事才能沉着应变。否则内心不平静,情绪就会随外物之干扰而波动,不仅伤神,而且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任何帮助。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原文】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译文】

当别人富贵时,我仍坚守仁德之心,当别人拥有高官厚禄时,我仍坚守节义之道,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本来就不会为富贵名利所束缚。人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命运,思想意志若专注于某一方面,意气感情自必为之转移,所以有才德的君子绝不会受制于命运。

【人生智慧】

《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君子立身于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常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才德,更重要的是他能安贫乐道,不贪不义之财,不慕高官厚禄——正如孔子的门生颜回,生活清苦,却能乐在其中,虽然“一箪食,一瓢饮”,但是“回也不改其乐”。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的境界又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呢?

由此可见,一个人但求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诱惑,则无论处境如何都能身心安乐。

君子无祸必谨冥冥

【原文】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眼睛看不清的症状;肾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耳朵听不清的症状——疾病虽然产生于人们所看不见的脏器,但症状必然发作在人们都能注意的地方。所以,正人君子想不在人们看得到的地方犯错,就必须在看不到的细微之处也不犯过。

【人生智慧】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犯案,即使别人不晓得,但逃得过良知的谴责吗?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件:有一名歹徒利用假日潜入银行偷窃,他在顺利窃取了巨款之后,将钱分装两袋拿走。隔天银行发现钱被偷了,赶紧报警处理。警方追查好些天,仍然毫无头绪,后来竟在一次临检中侦破此案。原来,歹徒在拎着袋子逃离现场时,因为紧张而不慎在地下道口掉落了一袋赃款。该不该回去找寻赃款?歹徒犹豫了好久,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地下道口。当歹徒四下张望之际,一辆巡逻的警车恰好经过,觉得此人形迹可疑,于是下车盘问。歹徒做贼心虚,以为警察是来缉拿自己归案的,便不打自招,这件银行劫案就这么侦破了。

所以,一个人的存心不可不慎,尤其要慎独,在何时何地都不犯过失。

心无其心物本一物

【原文】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

人心如果不产生私欲妄念,又何必要去观察心性呢?佛家说:“观心,反而是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将其整齐划一呢?”庄子说:“物我齐一的,实际是把本来同属一体的东西给分割开了。”

【人生智慧】

心无其心,并非说心是不存在的,而是告诉人们心中本来空无一物,世人无须自寻烦恼。物本一物,也并不是说物只有一个,而是告诉人们万物本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分得太清。人应该超然通脱,无牵无挂,而修身观心只证明了你对于名和理的执着。人与万物本为一体,有意去使它们平等化,恰恰证明了你认为它们是不平等的。

一个心性明澈的人不必去修身观心,于你而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心障,失去本心。一个物我合一的人也无须鼓吹众生平等,那样只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上去,从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天全欲淡人生至境

【原文】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绵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乡野的农人村夫,跟他们谈论黄鸡白酒这些粗茶淡饭时,他们会显得欣喜愉快,而如果问到山珍海味就不知道了;跟他们谈论棉袍布衣这些保暖之物时,他们会显得开心快乐,而如果问到一些锦衣华服就不明白了。因为他们保全了自己的天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境界。

【人生智慧】

纯真,因为纯朴所以天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生活的清淡纯朴,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天然的心。他们虽不能用鼎食衮服之礼来招待你,却能倾其所有把最好的留给你享用。这份真诚是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人们体会不到的。

也正是因为纯朴惯了,见得少、知道得少,所以欲望就少。鸡食谷而弃珠,是出于天性,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生活简单的人,天性纯朴自然,他们也同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这些在现代文明熏染下的自以为聪明的人们,天性被逐渐磨蚀殆尽,原本简单的生活被复杂化了,因此为生活所累是必然的事!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

【原文】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欹器只要装满了水就会翻倒,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宁愿一无所有,也不与人争夺;日常生活宁可稍有缺欠,也不会过分要求完美。

【人生智慧】

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这就像成熟的稻穗因为弯垂所以能耐疾风,而挺直的麦秆则无法抵挡风力。由此观之,做人如果不懂得谦让,就算无意与人相争,他人也会视你为对手,随时可能对你展开攻势。

再者,如果不保有虚怀若谷的心态,自然就会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往往给人态度骄狂的印象。而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杂念,又不愿接纳别人善意的建议,就会成为蛮横不讲理的狂人,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嫉恨,陷自己于险境。

畏恶有善路显善存恶根

【原文】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如果做了坏事还怕被人知道,可说他仍保有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如果做了善事就急于让人知道,可说他在行善的同时已经种下了伪善的恶根。

【人生智慧】

孟子说性善,荀子谈性恶,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其实,人性中并存着善与恶。换言之,除非良知已经泯灭,否则任何人都有羞耻心,在做了坏事之后,都会感到良心不安,唯恐被人知道,这点畏惧之心便是羞耻之心。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

而一个人犯了错,如果能真心改过迁善,就可以逃出罪恶之渊,重获新生。相对于此,有的人借着行善以遂私欲,这种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利己,那张伪善的面孔一旦被人撕开,面目将何等狰狞啊!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原文】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译文】

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说错了一句,众多的指责就会接连而至;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但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躁多言,宁可韬光养晦,也绝不自作聪明。

【人生智慧】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人喜欢借着贬损他人来抬高自己,甚至去放大别人的缺点,这与妒忌、害怕他人胜过自己的心态有关,同时还具有浓厚的自我炫耀意味。

换言之,人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与他人较劲,所以,当别人有了不错的表现,就很难真诚地去夸赞对方,还认为如果换成自己可能做得更好。而一旦别人失策了,幸灾乐祸并落井下石者大有人在,攻诘责难的声浪此起彼落,原本只是小小错误都被渲染成严重失误。上述的情节,随时在我们生活周遭上演,尤其在工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劝诫有才德的君子要“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原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

一个人的气度要恢宏广阔,但不可以流于狂放不羁;心思要缜密周到,但不可以太繁杂琐碎;生活趣味要高雅恬静,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节操要严谨而光明磊落,但不可以偏激刚烈。

【人生智慧】

人们常为了求好心切而在不知不觉中失之偏颇,要展现落落大方的气度,却让人留下狂放不羁的印象;为让失误减至最低,却导致流程过于繁杂琐碎;追求高雅恬静的生活趣味,却过于枯燥单调而与社会生活脱节;谨守节操却遭人诟病为偏激刚烈。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许多人都曾感叹,明明已尽最大努力来做好工作,结果却不受肯定,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同类推荐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热门推荐
  • 心里的影子

    心里的影子

    一个人,两颗心,一个人身边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影子,是你控制着自己的影子,还是最终让影子把你吞噬。
  • 宫廷政变

    宫廷政变

    本书讲述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宫廷变化,内容包括:大唐的丧门星朱全忠陈桥兵变刘聪弑兄篡位等。
  • 流香随影

    流香随影

    流香,随影,花家的正牌小姐和贴身丫鬟,十八年来,如影相随,情同姐妹,可谁知,十八年前,老天早已在她们身上下了一道咒,谪出,庶出,本就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天意,人意,有谁能猜得透?又有谁,能违抗命运的安排……香水世家之花府和林府,上辈人积下的恩怨情仇,让后辈的年轻人,要怎么演绎这炼狱与人间……
  • 画仙志

    画仙志

    为保清白跳井而亡,再醒来却发现自己并非行走奈何桥,而是魂魄被困画中。浑浑噩噩多年,有懵懂书生撞入旧宅,拿走了她藏身的那幅画。之后,她慢慢发现当年自己被恶霸欺凌的真正原因。她想要复仇,可在这时候发现自己的老父仍旧活在世上,却在仇人手下讨生活。一时间,她陷入了两难之地。当她沉溺于复仇的泥淖之中时,一个和尚出现了,将她的生活从此彻底改变……PS: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 教你活到100岁

    教你活到100岁

    人们常说:名老中医最懂得养生保健。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里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宝贵的养生之道。作者自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三十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医养生学,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了三条主线六个方面的中医养生重点,即动养与静养、食养与药养、养“先天”与养“后天”。这是一部难得的实用中医养生读本,也是为当今老龄化社会所做出的一份贡献,相信广大读者,尤其是中老年及养生爱好者们必能从中获益良多,争当百岁人。
  • 终极系列之世界王者

    终极系列之世界王者

    她,一个谜一样的女子,他,一个风一般的少年,当冷面的她遇上了只弹琴不谈情的他,究竟会发生什么?是水星撞地球?还是老鼠遇上猫?敬请期待吧!
  • 穿越之妃你不可

    穿越之妃你不可

    倒霉的女主萧雨在一次游泳中不幸穿越到被架空的朝代……温情王爷:今生只娶你一人……邪魅王爷:一定会让你心甘情愿的嫁给本王!飞鹰堡主:只要你愿意,我会为你打造一座比西王府更豪华的家!腹黑男“本座怎么死,你没机会看!你的生死却在本座的掌控中……”(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主要收录了不吸烟或少吸烟、少吃口香糖、计算机缓更新、集约使用物品、不乱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烟头、不乱焚烧秸秆、不在野外烧荒、燃烧物品要慎重、不随地取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内容。
  • 不悔2006

    不悔2006

    少年出走,和女团小姐姐们之间发生的二三事……
  • 我拿青春赌你明天

    我拿青春赌你明天

    “嘿,你是哪个年纪的?帮我一个忙行不行?你别走啊!”“我认识你,你是高一五班的小霸王,抱歉我对你不感兴趣。”男生满脸黑线的看着,已经走远的女生心想,我在学校就这么出名?“唉。”男生叹了口气,“你肯定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说完男生仰头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