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2600000003

第3章

【人生智慧】

灵感的触发来自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因此,文人墨客往往到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寻找灵感,闭门造车式的苦吟终难留下千古绝唱,且总有文思枯竭的一天。生活中也是如此,走入生活的死胡同而依然往里钻的人,最终难免因绝望而进入灵魂的死角。所谓机神触事,应物而发。大自然不会归于完全的空寂,一丛花谢后还有另外一丛花在那里等待,生生不息是自然界的规则。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不去违背它的规律,心中充满希望,人生是没有绝路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情绝妙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优美感人的音乐,可惜却被眼前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先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求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人生智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悟出真理。读书是为了让人能够明辨是非,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也不能断章取义地以偏概全,必须用心思考所学的道理是否合乎常理,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学习与思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心中灵巧,有一篇好文章;心内玲珑,有一部真鼓吹。事实上,人天生就具备了灵明的智慧,只不过受到外物所迷惑而封闭了。

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使其能够明心见性,从而能够扫除一切外来和内在的诱惑,取得心灵的升华。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对于物欲享乐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得来容易便轻易尝试,一旦放纵自己沾染非分的逸乐,就会像坠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对于义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就将和正义真理远隔千山了。

【人生智慧】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道德规范,尽管有人宽松有人严谨,但最低的限度总是要不伤己损人。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朋友之间邀约打牌消遣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沉迷,既熬夜又豪赌,则不仅伤身,还可能因此积欠巨额赌债。在现实生活里,为偿还赌债而作奸犯科、抛家弃子者大有人在。

至于义理方面的事,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绝对不可以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然而一般人多半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在遇到不合乎义理的事情时,每每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急人之难,以免遭受池鱼之殃。就此来看,那些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的人,实在令人敬佩!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因不屑于追求名望以博得别人的赞赏,往往不会树立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显露功名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人生智慧】

要区分实心木板和空心夹板,只要叩敲板面,就能立见分晓——空心夹板音高而杂,实心木板音低而笃实。同理可证,有真才实学的人行事通常比较低调,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能力,没多大本事的人则喜欢虚张声势,到处卖弄聪明。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

事实上,任何名声的建立,如果是靠刻意经营得来,很容易就会让人诟病为贪图虚名。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真正聪明的人不向人炫耀,他们但求尽其本分,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名逞能上。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做人不能自满,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来物欲的诱惑。

【人生智慧】

就像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一样,人如果自满,也同样无法再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这样一来,就等于阻断了自我超越之路,很难再有发展。

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为,如此将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善意的建议。而当行事发生偏差或错误时,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误导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连最基本的自我反省能力都丧失,就真正成为一个是非不明的人了。事实上,成功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在很多时候,旁人的提点或鼓励才是触发灵感或支持自己努力不懈的动力来源。正如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做人也应该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择其善者固守之。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虑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否认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一己之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人生智慧】

当自己的见解受到众人质疑时,有多少人仍然能够坚持到底?而坚持到底是否会被人指责为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呢?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两者形近而意殊,要如何取舍就全赖个人的智慧了。一般而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自己的见解合乎义理,而且是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不定,“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所以必须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一意孤行,掩耳不听众人的心声,而导致发生过错。到那个时候,非但得不到大家的谅解,还会落得被人奚落为专断独行的下场。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原文】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

从前的人说:“放着家中的金银财宝不用,却模仿乞儿拿着钵沿街行乞。”又说:“突然暴富的贫穷人家,去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财富,像是痴人说梦一样,其实哪户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前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不认识自己德行的人,后一句是用来告诫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两者都是做学问的人所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人生智慧】

妄自菲薄和自满自夸是两个极端,两者都不是为人处世所应秉持的态度。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丰厚与否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价,而物化扭曲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例如,当一辆进口轿车与自行车发生轻微擦撞,轿车被刮出一道痕迹时,一般人多会先浮现“自行车车主肯定付不起轿车的维修费了”的想法,正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被物化了,才会凭直觉认为:骑自行车的人物质条件一定不如开进口轿车的人。再者,假如骑自行车者理亏,内心就会更加强化“有钱就是大爷”的意识。如果一个人认为物质条件不如人就自认低人一等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懂得涵养德行的人,才会如此妄自菲薄。

而以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高人一等的人,也同样不懂得道德修养。两者都将价值观建立在财富之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良知。一个人不要自夸自己的长处,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和明德,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如佛家所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可惜,现在很多人既不自知也不自修。

理寂事寂心空境空

【原文】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译文】

道理如果归于空寂,那么一切事物也会归于空寂,但一味地抛弃事实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掉影子却要留下形体一样的荒谬;如果内心是空寂的,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一味地摆脱外在境遇却执着于原来的本心,就好像用聚集腥臭来赶走蚊蝇一样不切实际。

【人生智慧】

思想清醒道理才能明澈,所谓理寂则事寂,道理清楚了,凡事才能归于平静。唯有去掉内心的浮躁,远离物欲的驱使,去掉妄执的念头,心境空明,才能进入清静无为的状态。

然而,静是相对的,空也不是绝对的。追求真理固然没错,但如果抛开事实,却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影留形一样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进入空灵的静寂。心空境空,只要心空而硬要抛开外界环境的人,如同聚膻却蚋一样可笑。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依托,根本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当然会落得缘木求鱼式的可悲结局。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原文】

道是一件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

“道”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平常所吃的家常饭一样,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提高警觉。

【人生智慧】

“道”是一种最平常、人人皆可修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心向道,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随处都有道可寻,它就存在于人的四周。

同理,学问也是如此,并非读书写作才是学问,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常将“道”与“学问”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修得。殊不知,道与学问其实是人人所共有的,就像用心养花植树的园丁懂得花道、能领会品茗之乐的人懂得茶道一样,任何事物都自有其道,只要人们能够处处留心,即能得道。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人生智慧】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而那些自我夸耀,生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在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人生智慧】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此作者再提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例证都是在勉励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只要努力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作者也劝世人不要强求,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不如顺应自然,等时机到了自然能水到渠成、获得正果。

但人们多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令自己陷于痛苦和烦恼之中。求成心切却用心不专,用心良苦却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又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原文】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

禅宗说:“饥饿时就吃饭,困倦时就睡觉。”《诗旨》上说:“眼前的景色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将最高深的哲理蕴藏在极平凡的语言中,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刻意去做某件事,往往反而离它更远,而不苛求的人却会自然而然地接近它。

【人生智慧】

人生最智慧的哲理,往往出自最平凡的生活,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不经剪裁的自然诗语才是最别致的佳句。有了匠心便减了天机,何况匠心又常常词不达意,甚至背道而驰,反而越走越远,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又怎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不必刻意追求,欲求过甚,就难免招来失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劳心不伤神,反而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万物皆有因果,杞人何须忧天?只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开花结果。“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便是这个道理。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原文】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译文】

人们只懂得读有文字的书,而不知道读没有文字的书。只懂得弹有琴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琴弦的琴。如果只拘泥于对事物外形的理解和运用,而不能对其神韵心领神会,又哪里能够懂得琴与书中所蕴含的真正情趣呢?

同类推荐
  •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也名《劝忍百箴》,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我们今日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有两层难处。第一是材料问题:周秦的书,真的同伪的混在一处。就是真的,其中错别字又是很多。若没有做过清朝人叫做“汉学”的一步功夫。所搜的材料必有很多错误。第二是形式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庄子》的《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略》,均是平行的记述。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方人的哲学史。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热门推荐
  • 残镇

    残镇

    《残镇》以资本家常冀昌四代人的家族史折射了20世纪浦东的变迁史。常冀昌本是爱国抗日、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商人。解放后,常家的田地分了,商铺公私合营了。因为大儿子常明德在台湾,连累了一家老小,当京官的二儿子常明诚追于政治斗争的压力而自杀,上海的家业日趋衰落。小儿子常明义本应是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却摊上了一个不允许他做主下决断的年代。第三代常尧仁时来运转,遇到改革开放,重现祖父的辉煌,却因遇见了初恋情人姚芊铃走了一段弯路,成为常家从落寞走向辉煌,又从辉煌走向沉溺的主宰人物。
  • 霸道剑神

    霸道剑神

    一个曾经的天才,在走向末路之时,偶然获得一枚神秘令牌,这枚令牌……是一枚可以将多种截然不同的功法融合进化成一的令牌!功法进化!逐渐的成为一种……难以置信的新功法!……这是一段……热血的玄幻故事!浓浓的情,以及那沸腾的血液!本书不会断更,不定期连续爆发。群号:229667069
  • 明太宗宝训

    明太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发背对口治诀论

    发背对口治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攻克天津

    攻克天津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天才重生,废材大小姐

    天才重生,废材大小姐

    因为一块玉佩她穿越到了一个从来未有记载的大陆:玄武大陆,她是林家最宠爱的大小姐。他有着绝世无双的容貌。当他第一眼看见她时,便把她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 落传说

    落传说

    被覆灭的没落家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家族的最后传承者将将如何抉择,出卖灵魂获得力量?还是用血染红双瞳,最后的暗影又是谁,传说,落下了序幕,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 爱你的原因

    爱你的原因

    活泼开朗的女大学生,偶然结识花花美阔少,她的眼里从此只有他。她爱上了他,不因为家庭、地位,只因为是他。她的爱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而她依然坚守;可他的心却钟情于她的闺蜜。他对她的接近,只因为她的闺蜜。他的家族遭陷害落入危局,当所有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她还在他身边,陪着他度过难关。他心生感激,却始终无法把这份感激转变成爱,他的心里还是那个人。青春,我们有大把的时光选择,爱,是唯一温暖的存在。即便我不会爱你,可你依然在我身边,也许这就是我爱你的原因。陪伴与信任,悄悄偷走了我的心。
  • 算计娘子

    算计娘子

    杏花插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花心。繁华凋落,铅华洗褐,灯火阑珊处,可有人还在守候归期!夏凉在鞍马县落脚开酒馆!无意中得知俊知府身染奇怪的蛊毒,有意招小厮却招来个拽拽的大掌柜!都是大神招惹不得,女扮男装夹在中间的她真的无奈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重视角,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整体结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