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2600000004

第4章

【人生智慧】

死读书,读死书。为读书而读书,读的只是死书,就算能倒背如流,也未必真有什么价值,书呆子难免变成老学究。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再丰富也是有限的,怎能与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相提并论呢?古人不是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是需要你去读懂它、了解它。在五彩的世界中吸收宇宙的精华、充实自己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是一张无弦的大琴,只有妙悟之人才能掌握其中的玄机,也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玄机,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奏出美妙悠扬的人生乐章!

诗思野兴出于自然

【原文】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译文】

送别的灞陵桥上会使人诗兴勃发,刚刚低声吟罢,丛林山峰就已经变得诗意盎然。镜湖曲江的水边充满自然的情趣,独自漫步到那里,就会感到山水交映令人陶醉。

【人生智慧】

诗情画意,需要情与景的交融,它在情与景的交汇、心灵与自然的撞击中产生。以情观景则动人,景中有情则动心。单纯的自然蕴含诗情却无法发露,期待着人的解读。心灵没有外物的感动撞击也不会产生诗情。

灞陵诗思既出于天然,又来自内心,送别之地,杨柳依依,千山万水含情脉脉,文思泉涌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须矫情;镜湖曲边生机盎然,独步而往,山川含笑,水映人心,自然之趣油然而生,何需半点做作?自然的无穷魅力需要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去解读,诗情画意出于天然又在心头。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原文】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长明之灯。

【译文】

只凭一时的意气和兴致做事的人,会随时开始也会随时停止,怎么会是永不后退的法轮呢?只从感情认识出发去领悟道理的人,就会时而领悟又时而迷惑,终究不能成为永远光明的智慧之灯。

【人生智慧】

人若想成为进学的不退之轮或者智慧的常明之灯,就必须不受意兴、情识这些感性的东西打扰。因为感性是个不忠诚的谋士,尽管它有一挥而就的才思,指点江山的魄力,但它也常常把你引上邪径,有时甚至不等开花结果就干脆弃你而去。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毕毕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热。可见热情不及理智来得长远。

从求学问道的角度来看,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持之以恒”四个字,而要做到这四个字就必须保持理智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感情用事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文】

做学问的人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一份洒脱从容的人生情怀。如果只一味是克制自己,过着压抑清苦的生活,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只剩下秋天的肃杀萧瑟而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怎么能够滋育万物的生长呢?

【人生智慧】

做学问是件清苦的工作,它需要为学者具有坚忍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学问的目的是使人痛苦,真正的学问应该使人感到快乐,应该融入生命的规律,融入人的性情。做学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快乐的,没有感性的辅佐,任何一种学问都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有兢兢业业的治学之心,却没有潇洒超脱,是纯粹的书虫,他的学问无法融于社会,无法化为现实的力量。既能不失学者的严谨刻苦,又能保持一种率性洒脱的心态,才不会陷入治学的死角,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原文】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译文】

做学问的人应该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如果在提高道德修养时,却在乎自己名声事业,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一定不会深入内心体悟其中真意。

【人生智慧】

读书如果只是为了附庸风雅,那么就失去了读书的真正价值;如果只是把它拿来当作换取“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的敲门砖,那读书就变成了可耻的事。如此读书又怎么能够心无旁骛、学有所得呢?名利之心确实比修学更有诱惑力,就像野草总是比庄稼更容易生长,只有清除这些杂念,知识与道德的良田才可能免于荒芜枯萎;吟咏之乐总是要比著书立说更吸引人,但这只能算是对文学的一种爱好,而不是钻研。

一个真正的学者把知识看得高于一切,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唯有收拾精神,并归一路,才能取得精深的造诣。

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读书却不能研习领悟圣贤的真理,就会变成专事写字的仆佣;做官却不能爱民如子,就如同衣冠楚楚的强盗;讲求学问而不重视实践,就像口头念经不悟禅心的和尚;建功立业却不想广积功德,就像盛开的鲜花转眼就会凋谢。

【人生智慧】

读书讲究悟性,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死记硬背不但起不到读书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思想僵化,毫无创造力可言。从政者爱民如子是其本分,为民谋福利是其义务,但如果居高位而不为民谋利,他不只没有功绩,对社会还会有负价值,巧取豪夺的贪官比强盗更加可恶,其带给人民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讲学之人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只一味地空口白话,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同样,一个成功人士,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为支撑,成功一样如同昙花一现,不会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胸次玲珑触物会心

【原文】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译文】

鸟叫虫鸣无非是大自然传递心声的方式;花红草绿无非是阐明天道的文章。做学问的人心灵要纯净,胸怀要磊落,这样接触任何事物都能够心领神会。

【人生智慧】

天地自然中处处充满物先机趣,只有心灵通透光明,才能对它们真正的心领神会。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美妙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向我们诉说,用她秀丽的山川、辽阔的大地,用她周而复始的运转,传达着它每一秒的喜怒哀乐。每一朵鲜花都是大地的微笑,每一声莺啼都是天空的歌唱。最伟大的作家是最好的读者和听众,他最能读懂自然的语言,并把它转述给世人。世界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歌,学者和世人都需要最通脱的心灵才能心领神会,为之动容、慨叹。

拙意无限巧象含衰

【原文】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译文】

文章质实才能有长进,道义拙朴真诚才能修成,一个拙字有着无限的意味在其中。像桃花源中的狗吠,桑榆间的鸡鸣,何等的淳朴自然。至于寒潭中的月影,古树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肃杀的气象。

【人生智慧】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谓物极必反,看似笨拙的事物未必真的笨拙。因为拙并不等于笨,它是一种对人工的驱除,对自然的顺应。“拙”是一种质朴,一种真诚,而质朴和真诚是最能打动别人的。

最好的文章不是镂金锉玉的堆砌,堆砌的东西只是乍看上去精致,却没有能打动人的真情实感;做学问也是一样,读书没有窍门,勤奋扎实看似是最笨的方法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出于真,出于诚,出于自然和质朴,就会营造出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虽然让人很受用,但却也常常会弄巧成拙。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有云水趣

【原文】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译文】

修身养性追求真理,要有像木石一般冷静坚定的意志,如果一旦有了对世俗羡慕的念头,就会落入充满欲望的境地;救助苍生治理国家,要有行云流水般淡泊的情怀,如果一旦有贪恋富贵荣华之心,就会陷入充满危机的深渊。

【人生智慧】

古人进德修道讲求专心静心,俗话说“东看老鸹,西看燕”,终究难成什么气候。“具木石心”,始终专一坚定,矢志不渝,才能学有所成。

物欲是引诱心思离开道德学问的毒蛇。无论是古之为官,还是今时当政,保持淡泊的名利之心,不为财富权力所惑,两袖清风才能把人做得更为高妙。更何况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残酷的政治旋涡中,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首异处。

因此,为学不受欲所侵,当政不为利所导,才能身处云水逍遥之处,尽得生活真趣。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品德是随着气量的宽宏而提升的,而人的气量则是随着人的见识的增长而更为宽宏的。所以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品德获得提升,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量变得更宽宏;而要想使自己的气量更加宽宏,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各方面的见识。

【人生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大海般宽阔的胸襟,就要有融汇百川的度量。道德之舟的提升需要有大海般宽广的胸襟,而宽广的胸襟是不断吸纳宇宙知识的结果。无知的人因为别人犯一个错误而莫名惊诧,知识渊博的人却知道每个人都很无知。圣人都有包容天下的度量,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很难体味到道德的真意。度量更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大器的标志,小肚鸡肠的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呢。

有了高深的学问待人接物才有远大眼光,眼光远大做事就不会发生谬误,处世也就不会有过与不及的缺憾。因此,想成大事必须要有大量,要有大量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丰富。“德随量进,量由识长”就是这个道理。

外伤易医心障难除

【原文】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

放纵情欲的毛病能够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不好医治;人事物力的障碍可以消除,但义理和品德上的障碍却难以消除。

【人生智慧】

“外伤易医,内伤难治。”外在看得见的东西总是好处理的,可人内心看不见的想法就难以琢磨了。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做人无法通情达理,是因为心中有个自以为是的魔障。对待外界的障碍,只要用心就能扫除,心中魔障却有太多的内应深藏于思想,使你难以对它大动干戈。

做人处事不能固执己见,只凭经验和教条做事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障碍不除就会影响到你的办事效率和人际关系。而要驱除它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因为它长于你的内心深处,一碰就会痛彻心扉,只有自己痛下狠心才能将其连根拔起。

我见害心聪明障道

【原文】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译文】

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之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人生智慧】

名利、欲望、声色的诱惑虽大,但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这些外物便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说戕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有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人的偏执和狂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法偏私狂妄的人往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而听不进任何违逆的言论。这样的人如果当权,往往会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仅行事全凭一己之喜好,而且心胸狭隘、顽固不化,没有容人之量。试想,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本身邪妄的想法荼毒至此时,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变质吗?

物出天然意适无事

【原文】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雕琢,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

心中偶然领悟的意境就是一个最佳的境界,事物是天然形成才能显出真正的机趣,如果刻意增加一点人工修饰,情趣就减少了。白居易说:“无事可想时心情最舒畅,自然吹来的微风才最清爽。”他的话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人生智慧】

天然的美才是真美,不假雕饰才能意趣天成。写诗作赋也是一样,灵感来时要抓得住,若只一味闭门造车,堆砌藻饰,即使满眼繁华,也难免缺乏生气。而诗人的风流高雅,在于他能读懂平淡的生活,每一缕空气都使他感到新鲜,每一次太阳升起在他眼里都与昨天不同。那些每日故作赏花弹琴、咬文嚼字的人,只能证明自身的庸俗和诗意的匮乏。

美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到身边,又会在不期然时离去,如果只是埋头苦读,或忙于雕琢,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手舞足蹈心融神洽

【原文】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文】

真正会读书的人,要读到手舞足蹈心领神会时,才不会陷入文字的陷阱;真正会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物我相容时;才不会拘泥于事物表面的现象。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梁漱溟最得孟子真传。这里不是说他学问好,而是说他有骨气。梁漱溟之与冯友兰,好比鲁迅之与胡适,不是一个档次。人得自然之道,当然浩淼如星空,浩瀚如海洋,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从这里来的。
热门推荐
  • 倾城幽雪

    倾城幽雪

    暮雪山庄庄主林子穆的外孙女林幽雪,她倾城之色,武艺冠绝天下。她出身豪门,身世却颇为传奇。她离家出走,只为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
  • 夫人已更换,唐少请上线

    夫人已更换,唐少请上线

    有人曾问我,他和她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其实并没有。我只是想让唐和慕知道,现在的单双双并非以前的Alice,而我也只是想让单双双知道,现在的唐慕,也并非只有一面。嗯?什么?你问我谁?哦,我是比亲妈还亲的后妈。【PS,前科累累夫人已更换,唐少速来!】
  • 遮天圣魔

    遮天圣魔

    “我活过来了,囡囡你在哪,你...还记得我吗?”上穷碧落下黄泉,横纵烟云九十州,只为寻到你。我名夜雨,他们叫我圣魔,最爱的她叫我雨公子。
  • 总裁父子二选一

    总裁父子二选一

    好不容易逃离了前任的魔爪,却又落入另一个陷阱之中…
  • 总裁的偷心小猫

    总裁的偷心小猫

    “江廷轩,求求你,放过我吧。”安小雅噙着泪水苦苦哀求着。“放了你?那三年前是谁先抛弃了我?”江廷轩深邃的眼眸里透露着满满的仇恨。一纸契约,她变成了他的贴身女佣。他是富可敌国的总裁,有着貌美如花的未婚妻。百般折磨,只为报复三年前她的不忠。
  • 异世闯天涯

    异世闯天涯

    失恋的李云帆车祸穿越了,莫名奇妙的婚约,被人看不起的天分,本想好好研究研究武学的他,又被人陷害了,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异世江湖,他要闯一闯?
  • 帝尊狂妃:废材大少爷

    帝尊狂妃:废材大少爷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超级特工,一朝穿越到灵玄大陆灵国将军府的大少爷,整天花天酒地,实属纨绔子弟。一朝遇上鬼王,“未曾想鬼王居然喜欢我。”“小野猫,你昨晚在床上不是这么说的!”“滚!”“是要像昨晚一样滚床单吗?”“滚你妹的!”一路虐渣一路宠(本文超级宠!!!宠到爆!!!)不要被简介迷惑了,女主是女的!!!
  • 月似你的眼

    月似你的眼

    一个女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她有多爱你的。爱和恨都取决于那个对她影响最深的男人。
  • 彩云英豪录

    彩云英豪录

    19世纪初中国大地处处硝烟,遍地战火.中国好儿女在乱世中奋起边陲云南在千年中很少遭受战火的洗礼,在19世纪初期和中期,云南人民遭受了无尽的战火战火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北伐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抗日战争。云南人民奉献了自己的财政,自己的儿女。更有无数老幼妇孺用双手修筑的滇缅公路,空中健儿血筑驼峰。抗日战争中无数云南健儿血洒疆场,谱写着无数的悲壮的历史。我的故事从美丽神奇的云南开始,完结于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谨以此文献给传奇的云南人民
  • 天才少女穿越古代

    天才少女穿越古代

    她,被人们公认为“天才少女”。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科学家。她,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千金小姐。她,就是————林忆浅。这是我写的第一本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