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74300000020

第20章 众人熙熙,我独昏昏

“引语”

在本章里,老子从辩证法的原理认为,贵贱善恶、是非美丑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形成的,而且随环境的差异而变动。老子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自己的心态作了对比描述。它揭露社会上层追逐物欲的贪婪之态,并以相反的形象夸张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不仅仅是指老子本人,而是指一种有抱负、有期望的人。“众人”、“俗人”指社会上层。这些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说“我”是“愚人之心”,这当然是正话反说。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货利,而“我”却甘守淡泊朴素,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②,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

荒兮④,其未央⑤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⑥。

我⑦独泊⑧兮,其未兆⑨,沌沌兮⑩,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解”

①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②美之与恶:美,一本作善,恶作丑解。即美丑、善恶。

③畏:惧怕、畏惧。

④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⑤未央:未尽、未完。

⑥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⑦我:可以将此“我”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⑧泊:淡泊、恬静。

⑨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⑩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乘乘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有馀:有丰盛的财货。

?遗:不足的意思。

?愚人:纯朴、直率的状态。

?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顽似鄙:形容愚陋、笨拙。

?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名意为以守道为贵。

“译文”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

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

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深度剖析”

这一章是《道德经》一书的重点,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名言警句。这些警句作为一种思想,每一句话都对后来的世道人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作为一种理论,则对中国的政治也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虽然老子叙述的是自己的行为方式,但也未尝不是为天下人提供了一个生存之道,那就是保护自己生命和委曲求全。

在老子看来,善恶美丑贵贱是非,都是相对形成的,人们对于价值判断,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随着环境的差异而更改。世俗的价值判断极为混淆,众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触犯的。在这里,老子也说了一些牢骚话,使人感到愤世疾俗的意味,其中不乏深入的哲理。

接着,老子说明他在生活态度上,和世俗价值取向的不同:世俗的人,熙熙攘攘,纵情于声色货利;老子则甘守淡泊,但求精神的提升。在这里,老子还显示出和人群的疏离感。

宁愿栖守道德而寂寞一时,宁愿遵从大义而舍生一死,从古至今的例子很多,如文天祥就称得上是代表。

《十八史略》载: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否则只有一死,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句就是现在人们经常引用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的具体表现。达人所以能“观物外之外,思身后之身,”完全在于“仁义”二字,因此文天样在他的“衣带赞”中又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古代的舍身取义。有了这样的追求,生活上也就甘于淡泊了。

从本章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这样的人生哲理,如“委曲求全”、“好死不如赖活”等等,积极和消极的意义同时并存。至于有一些人真的去寻找老子所食的“母”,以成就神仙之身,恐怕就与老子的本意相去甚远了。

“案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孤竹国的国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国君让叔齐继位,叔齐谦让伯夷。伯夷认为父命难违,先逃走;叔齐不久也随之逃去。

二人听说周文王招贤纳士,便前往投奔。还没等他们到,文王就过世了,武王用车装着周文王的牌位东进伐纣。伯夷、叔齐上前拦马劝谏:“父死不葬,乃动干戈,可谓孝吗?以臣弑君,可谓仁吗?”旁边的人想杀他们。姜太公说:“此乃义人。”让手下扶持二人离去。武王灭商以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以臣犯君可耻,就立志不食周粟,到首阳山隐居起来,靠采薇为食维持生命。他们耻食周粟,最后饿死首阳山。

“饿死不食周粟”的故事由此而来。他们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穷潦倒,寂寞一时,但身后千百年来受到后人的敬仰,成为一段佳话。反之,如魏忠贤、严嵩、和珅等人,几乎个个都是依仗权势的佞幸奸臣,他们最后都落得身首异处,凄凉万古的悲惨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正直的人则有正直的原则。一个有操守,讲气节的人,宁可穷困也不依附权贵,因为那种阿谀奉承达官贵人的言行,和正直的人格水火不容。一个正直的人同样不会去违背公德,触犯国法,他的操守决定了他不会那样去做。正因为不依附权贵,又奉公守法,他就会安贫乐道,保持清白的人格。

“案例二”

清兵入关后,清朝的官员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明朝降臣,二是满族大臣,前者蓄发盘髻,后者则是剃发梳辫。每次入朝时,官员门各分两班站立,彼此相安无事,但不久,这一格局即被拍马者打破。

某日,明朝降臣孙之懈一改常貌,剃发梳辫上朝,本想跻身于满族大臣之列,以此来邀宠献媚,却因是他汉人而未被满族大臣们接纳;汉族大臣们又以他形貌装束一如满人,认为他不应位列汉族大臣之中。

孙之懈左右不讨好,恼羞成怒之余,就给顺治皇帝上了奏章,认为清朝允许明朝遗民保留原有的装束,只会损害清朝清帝的威仪。

顺治皇帝见奏,大为赞赏,遂发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厉的剃发令。

天下欲反清复明的志士见此闻此,无人不对孙之懈恨之入骨,不久,山东的一支义兵攻入淄川,杀了孙之懈全家,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拍手称快。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理解老子这番话的含意,也会受益匪浅。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意思是说,顺从与违背相差多远?美善与丑恶相差多远?按照老子的观点来说,应该相差不远。那么,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从顺从走向违背,从美善走向丑恶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可不畏”。

因此,只有做到对待嬉乐、美食、美景淡然处之;对于欲望所得,怅然若失、毫不动心;对于别人会自我炫耀的事情昏沉迷糊;在别人斤斤计较的时候一声不响;在别人都有所作为时冥顽不化。这才可以说是注重生命的根本,也就是道的情操,也才能真正做到保持自我,不入流俗。这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对我而言

    对我而言

    爱一个人便忍不住迷上那首白发吟:亲爱,我年已渐老白发如霜银光耀唯你永是我爱人永远美丽又温柔。。。
  • 二流侦探与猫

    二流侦探与猫

    我喜欢惊悚乐园,喜欢里面的人物,所以……来写了。二流侦探与猫,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 天晴梦云蓝

    天晴梦云蓝

    16岁那年,父母过世,她被过继到大姨家,从此她的人生开始改变。在大姨眼里她是挣得家产的工具,在姨夫的眼里她是巩固企业的棋子,在与她并无血缘的“哥哥”眼里她是要抢夺财产的敌人……渴望亲情、相信爱情的她会如何在这个家里生存。与并无血缘关系的“哥哥”朝夕相处,又会擦出什么别样的火花。欢喜冤家?青梅竹马?……
  • 深牢残卷

    深牢残卷

    王浩本是一个小公司的业务推销员,却因为一个意外来电而身陷大狱;万念俱灰的他却在狱中偶得一卷无名古籍,从此在暗无天日的深牢中默默崛起......且看一个匹夫如何坐拥千亿资产,成就一个商业帝国,在大浪淘沙中雄霸一方!
  • 阴阳之猎鬼师

    阴阳之猎鬼师

    我竟然是猎鬼师!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竟然是史上最强猎鬼师的转世!这都已经够了,但我却被突如其来的一个巫女给绑架了,他把我的能力给收了..............
  • 锣鼓铿锵

    锣鼓铿锵

    年过半百,总是回头看人生的足迹,从儿时到现在,从自己到亲人、同学、朋友,亲情与友情在童年的游戏玩耍中、在青少年的求学奋斗时、在中年的工作事业里,不断地增长、积淀,在思乡念旧的情感催生下,渐渐地开始发酵,慢慢地酝酿出了酒香。倒一杯这思乡念旧的酒,细细地品味。庆幸自己有过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天真率性,彻底地玩耍过。庆幸自己有贫寒而温暖的家庭,贫寒的是物质生活,温暖的是父母的慈爱、养育。
  • 邻家姐姐是鬼

    邻家姐姐是鬼

    爱鬼,恋鬼,认鬼,识鬼,化鬼,阳光下亦有鬼,在你身边,在你心中。马头墙,老宅院,紧闭的房门,是谁在屋中?少女的心纵使为鬼,也渴求着爱与被爱。可悲的是,人心,比鬼意,更可怕。
  • TFBOYS之魔性虐情

    TFBOYS之魔性虐情

    TFBOYS和S.M.H.的爱情已经在发酵
  • 昕照九方

    昕照九方

    本是天之骄子却爱得卑微,用寥寥一生,守护一个原本就很强大的人。即使对方不需要,也奋不顾身倾尽一切。本是少年侠客,快意江湖,却为一个人卷入诡秘的夺嫡之争。失去亲人,友人,一切,却只能用绝情来伪装自己。爱情本就是让人软弱的东西,却也让人成为人。你可曾想过他要是知道了真相,会如何?女子的语气满是悲伤。男子站在窗前,看天上孤月成弦,淡淡地说,不如何。不过内疚一场,伤痛一场,大醉一场,或许可能会消沉憔悴些,之后他还是那个人人称赞,意气风发的大侠。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可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可知

    “奴婢唤作玲珑,每天在这桃花树下学习识字罢了。”“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好名字,玲珑你以后每日午膳在这桃花树下等我教你识字可好”桃花树下初见,一眼即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