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4100000017

第17章 《左传》中的战争(1)

(第一节 )《左传》所记战争的数量

《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却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实况。春秋时期的人们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要详细反映春秋时期的历史面貌,必然离不开对战争的记载与描述。《左传》对当时各种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是历史上其他史书所不能企及的。清人吴闿生《左传微》评曰:“左氏诸大战,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其实不止是大战,许多小战役的描写也是如此。作者所描写的斗争之复杂、场面之壮阔、人物之生动,使得描写战争的许多篇章,均可作战争小说或是准战争小说来读。

《左传》全书中共记录了四百九十二起战争,加上《春秋》经上有记而《左传》无记的三十九起,经传合记大小战争五百三十一起。在二百六十年左右的历史中发生如此众多的战事,可见春秋时期战争的频繁。《左传》中写得较详细的大战有十四次,兹列表于下,可以使读者对《左传》的战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左传》十四次大战一览表

序号\时间\名称\交战国\主帅\起因\结局

1\桓公五年(前707)\繻葛之战\周王朝郑国\周:桓王亲征郑:郑庄公\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周王以诸侯伐郑。\周王败,郑祝聃射王中肩。

2\庄公十年(前684)\长勺之战\齐国鲁国\齐:未详鲁:庄公、曹刿\齐为公子纠之故伐鲁。\鲁胜,齐败。

3\僖公十五年(前645)\韩原之战\秦国晋国\秦:穆公晋:惠公\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秦胜晋败,秦获晋惠公。

4\僖公二十二年(前638)\泓之战楚国宋国\楚:未详宋:襄公\宋伐郑,楚伐宋以救郑。\楚胜,宋败,宋襄公伤股而亡。

5\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城濮之战\晋国楚国\晋:郤縠将中军,后改为先轸。楚:令尹子玉。楚围宋,晋为释宋围伐曹、卫,楚救曹、卫,遂与晋战。\晋胜,楚败,楚令尹子玉自杀。晋文公称霸。

6\僖公三十三年(前627)\殽之战秦国晋国\秦:孟明、西乞、白乙丙。晋:先轸。\秦军袭郑,晋师伏击秦军。\秦败晋胜,获秦三帅。

7\文公十二年(前615)\河曲之战\秦国晋国\秦:康公晋:赵盾将中军\秦为报文公七年令狐之役败于晋之仇,故伐晋。\晋先胜,寻转胜为败。

8\文公十六年(前611)\灭庸之役\秦楚联军\庸国楚:庄王庸:未详\庸人乘楚大饥,帅群蛮以叛,故楚伐庸。\楚灭庸。

9\宣公十二年(前597)\邲之战\晋国楚国\晋:荀林父将中军楚:庄王亲战,沈尹将中军,子重左军,子反右军。\郑亲附晋国,故楚围郑,晋师救郑。\楚胜,晋败。楚庄王成就霸业。

10\成公二年(前589)\鞌之战\齐国晋国\齐:顷公晋:郤克将中军\齐伐鲁围龙,卫侵齐,齐报复,鲁、卫乞师于晋。\晋胜齐败,齐顷公险些被擒。

11\成公十六(前575)\鄢陵之战\晋国楚国\晋:厉公亲战,栾书将中军。楚:共王亲战,子反将中军。\郑人叛晋,晋、卫伐郑,楚人救郑。\楚败,子反自杀。

12\襄公十八年(前555)\平阴之役\晋率诸侯围齐\晋:平公,荀偃。齐:灵公。\齐伐鲁之北鄙,晋率鲁、宋、卫、郑等国围齐。\晋胜、齐败。

13\定公四年(前506)\柏举之战\吴国楚国\吴:吴王阖庐、夫王。楚:令尹子常,左司马戌。\楚申公巫臣、伍员逃吴,为吴伐楚。\楚败吴胜,吴人攻入郢都。

14\哀公十一年(前484)\艾陵之战\鲁国齐国\鲁:哀公;吴王夫差。齐:国书将中军。\春,齐师伐鲁,五月,鲁会吴伐齐。\齐败鲁胜,鲁获齐国书。

表上列了十四次大战,有葛之战、长勺之战、韩原之战、泓之战、城濮之战、殽之战、河曲之战、灭庸之役、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平阴之役、柏举之战、艾陵之战。讲到《左传》的战争,我们说有“五大战役”、“六大战役”,所谓“五大战役”是指:城濮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柏举之战;有时候说“六大战役”,则再加上“殽之战”;有时候说“七大战役”再加上“韩原之战”。我们讲《左传》战争时都会讲到这些著名的战役。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十四次大战,是根据战争的规模和作者记载的详细程度来定的。有一些战争没列入,是因为作者记载得比较简单,而历史上未必就是小战役。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多么频繁,几乎每年就有两次战争。就所列的十四次大战来看,有的是每年都发生。战争如此频繁,它给百姓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也就可以理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的分量。

(第二节 )《左传》的战争思想

《左传》记载和描写了如此众多的战争,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思想。今天,我们回头来总结《左传》中的战争思想时,仍可以感受到其中闪耀着朴素的军事唯物主义思想和军事辩证法。

一、战争的本质观

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春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复杂,军事冲突频繁发生。所以,战争成为国家最大的政治之一。《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便代表了作者对于战争在国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战争。自春秋初期周王朝廷的至尊地位衰落之后,争当盟主(即霸主)成为列国之间斗争的主要内容。从《左传》所记的几百次战争来看,大吞小、强凌弱的战争不在少数。但是,绝大部分的战争尤其是十几次大战,无不为争霸而起,为争霸而战。僖公二十五年,秦穆公在韩原打败了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国的阴饴甥认为秦国能使“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战争还未开始,晋国的先轸便清楚地意识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所以城濮之战,晋文公“一战而霸”,成为后代崇霸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见,战争作为争霸政治的主要手段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之中是非常明确的。在上一节所列的十四次大战之中,晋、楚之间,齐、晋之间的多次战争,都是霸主争夺的战争,战争的胜败,常常是霸权消长与霸主易位的标志。

襄公二十七年,晋、楚等国经过多年的争霸战争,终于握手言和,在宋国向戌的奔走撮合之下召开了弭兵大会。虽然如此,大国对于战争的看法并没有改变,各国对于保持自己的武力以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认识仍然是十分明确的。宋国的子罕的一番话,很能代表这种思想意识: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襄公二十七年)

晋、楚大国,威逼小国臣服靠的是武力,是战争。战争使小国上下和睦以事奉大国,因此才得以生存。天生五材,兵不可废。兵之设,在于威慑越轨者,宣扬文德。圣人靠战争兴起,乱人靠战争除掉。所以历代的兴废存亡,无不由战争来决定。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自从有了阶级以来,战争就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对于历史的发展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子罕的这番话,反映了《左传》作者对战争的历史作用的认识。事实正是如此。弭兵大会,只是使晋、楚之间暂时停止了战争。但是,弭兵是不会长久的。弭兵大会之后,齐、鲁之间,吴、楚之间,仍然硝烟不断,证明作者战争思想的正确。

战争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消灭战争,这是对战争本质观的另一种认识。邲之战后,楚庄王打败了晋军,奠定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却反对筑“京观”以炫耀武功,并且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已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楚庄王的话意思很清楚,战争并不是目的;武之七德之中,禁暴、戢兵,就是指消弭战争。只有实现了这个前提,才能达到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的目的。“筑武军京观”以炫耀武功,不符合“武之七德”的精神,所以楚庄王只是祭祀河神、修建先君宗庙以报告战绩,便班师回朝。楚庄王对“武之七德”的论述,说明到了春秋中叶,人们对于战争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战争虽然可以夺取霸主的宝座,但是,靠着穷兵黩武并不能巩固自己霸主的地位。楚庄王在位时虽然连年征战,但是在奠定其霸主地位的邲之战打出了“止戈为武”的大旗,说明他的确不同于一般的霸主。他既能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又具有深邃的政治眼光。

二、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

《左传》作者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状况。正如晋、楚邲之战前晋国的士会所说: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

德、刑、政、事、典、礼六事,是对战争取胜所必需的国内政治清明的具体要求,包括政治、刑赏、典则、工商、经济、礼义等多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也就是政通人和者胜,政治贤明的国家是不可敌御的。《左传》的这种战争思想,体现在多次的大战描写之中。在第三章谈到《左传》的民本思想时我们已经提到,作者特意在晋楚城濮之战前概述晋文公如何发愤图强、治国强兵情况,如何采纳子犯、先轸的意见,以礼、义、信教民,使国内安定,上下团结,奠定了战胜楚国的基础。楚庄王自从克庸之后,经过十三个年头的励精图治,付出了艰苦而长期的心血,才有邲之战的胜利。同样的例子还有如昭公三十年楚子西对吴王阖庐的评价:“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吴国国内团结,君臣同仇敌忾,是以柏举之战,吴军长驱直入,直捣郢都。

相反的,卫懿公使鹤乘轩,玩物丧志,以至国人离心,结果在狄人入侵之时,无人愿意参战,终致亡国灭身。吴王夫差,与乃父大相径庭,只知享乐腐化:“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所以楚国的子西预言:吴国“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果然不出子西所料,不过二十余年,吴为越国所灭。

诚如前所举士会之论,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有德”。“有德”者胜。在楚庄王论“武有七德”时可以看到这种思想,这也是作者经常强调的战争思想之一。晋文公“退避三舍”以实现诺言,是“有德”。楚庄王问鼎之轻重,听了王孙满“在德不在鼎”的一番话后,震动极大,于是致力于一系列以德服诸侯的行动:灭陈复陈,伐郑复郑,争取许多诸侯小国的支持。战后又拒绝筑武军京观以显示仁德。“有德”指导着他的一生的行事。有德者胜,还可以从韩原之战秦晋双方鲜明的对比中显示出来。晋惠公背施、幸灾、贪爱、怒邻、食言、违德,一连串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其失尽人心,再加上君臣不和(这也是晋惠公“无德”的结果),韩原之战一败涂地。反之,秦穆公多次助晋,施行仁义,在道义上占了优势,因此获得了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只要把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惠公诸人一加比较,左氏的思想倾向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三、民的作用与民心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在第三章已论及,民本思想是《左传》重要的思想倾向之一。民本思想在战争中的表现,则是民的作用与民心的向背,成为战争胜负、霸业兴替的决定力量。作者在大量的战争描写尤其是对战争胜负的背景叙述之中力图揭示这样的真理:得民而战者胜。

同类推荐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在这里,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段奇缘,又或是一处半壁残垣,一处古墓深山,他们都是中华五千年瑰丽诗篇的组成部分,在为世人呈现奇趣剧目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难以道清说明的历史谜题。时人皆知,越是悠远的历史脉络,越是广大的土地山河,因为难以处处照看,细细研究,所以才越发显得像谜一样,令人观之心生乐趣,想要拆解其中疑窦。中国的历史就是如此害羞,不轻易揭开自己的层层面纱,叫人想要探个究竟。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热门推荐
  • 风俗源流的故事

    风俗源流的故事

    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异世华族三部曲

    异世华族三部曲

    世人无罪,因我怀壁降其罪;异阳降世,悲苦传情天帝生;仙道人魔,纵横驰骋屠天下;神旨传承,异阳艰途多烦忧;儿女情长,万物问道皆其中;我意乾坤,诛仙屠魔平三界;虚空破碎,毁灭创世运我生;我欲随心,虚空异阳天地游;万物皆生道,万物皆有情,世间即有道,问神、仙有几何?道:乃一种思想,悲苦传情,意境顿生,苦渡劫难,后事颇丰……
  • 盟定今生约

    盟定今生约

    前世,屠魔是她的天命,即使不顾一切,也要守护这片安宁。他,阴差阳错地失去她,被离去记忆,只在梦中有她模糊的身影。今生,她生于异世,是某人的相守,还是命中注定?再次来到这个世界,寻着前生的脚步,再次走上屠魔的道路。她有他熟悉的陌生,他是她躲不开的缘分。今生今世,我要守护你到天荒地老,不离不弃。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盟定今生约,共谱月下曲!
  •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 绝色风华:腹黑召唤师

    绝色风华:腹黑召唤师

    绝世杀手风华,穿越发现自己变成了女扮男装的王府弃子后,从此废柴变纨绔!管你天才废柴蠢材,看不上的通通揍,看上宝贝的全都抢过来。不服?打到你服!比魔法?她是全系魔法师。拼斗气?她是第一战神。大军压境想要人多欺负人少?勾勾手指,瞬间出现大批魔兽军团,那个、其实我的本职是召唤师。天地苍穹动,风云迭起时,都道是男儿当风流天下,这世间,我自风华无双。(群号:329813140)
  • 你是爱情结的痂

    你是爱情结的痂

    她是医学天才,男友和闺蜜结婚那天,她被判有期徒刑,然后爸爸也死于非命。法庭上,那个神秘男人对着法官说:“孤男寡女,当然是做能做的事。”他帮她获得自由,她给他想要的东西,各取所需而已。为了还爸爸清白,她被迫假装小三堂哥的女朋友,却不想阴差阳错被神秘男人拿下。一个为了得到,一个为了躲避,两个智商上棋逢对手的人机关算尽,却算不到爱情早已根深蒂固。是谁丢了身,是谁失了心?璀璨的婚姻里,她以为自己是他的朱砂痣是他的白月光,却不曾想,他早就往前走了,就自己还傻傻地留在原地,还以为回得到过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道问源之不平的世界

    修道问源之不平的世界

    这里有欢笑,这里有悲泣,闻道,知道,见道,得道,人生如戏,红尘练心,上天做神、下地做人。选择了无形手的入道,却又厌倦了这利来利往,厌倦了这资本的压榨,厌倦了这不平的世界,踏上不断追寻永恒国度之路。。。。。
  • 美人轻狂

    美人轻狂

    穿越成被逼嫁含恨而终的公主,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休驸马。既然这天下本来就该是她的,她又怎会拱手让给别人?她是皇室唯一血脉,那便由她来当这个皇帝。什么?说她是废物?那且看看这天下在她手中如何壮大!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本书收录了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崔莺莺、上官婉儿、李清照等23位历代才女,向读者述说她们悲剧的一生。她们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但她们薄命居多,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么?掩卷深思,她们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而归结到一起,则是因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逃不出世俗的魔掌,经不起男人的摧残与折磨,最后只能香消玉殒。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