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9800000026

第26章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9)

王先生是较早重视并参加汉字改革运动的语言学者之一。清末民初,有少数几位语言学者重视并参加了汉字改革运动。例如,劳乃宣提倡“简字”,黎锦熙参加制订“注音字母”,赵元任提出“国语罗马字”的原则。但是,汉字改革一向不被看作是语言学的课题。王先生在一九三八年写的《汉字改革》的“自序”中说:“汉字的优劣及改革后的结果,都属于语言学的范围。”这句话,奠定了汉字改革的学术地位。

他说:“汉字改革问题,在某一些观点上看来,乃是政治上的问题;我对于政治素来没有兴趣。似乎是不配来参加讨论的。不过,汉字改革的本身虽是一种政策,而汉字的优劣及改革后的结果,都属于语言学的范围。语言学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科学问题去讨论,阐明了改革与不改革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让政治家去讨论它应否实施。”

对于汉字改革,一向有赞成和反对的争论。王先生说,“无论赞成或反对,都把问题看得太简单”,“我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加以注意”。这是王先生给汉字改革运动敲的警钟。可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是继续犯简单化的毛病,不是简单地赞成,就是简单地反对。

王先生说:“赞成的就说中国人读了几年书还不会应用文字,以至文盲太多,如果改为拼音文字,文盲就可以消灭了,学习新文字只要一两个礼拜就会写会读了。反对的就说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结晶,我们不忍中国未亡而文字先亡,所以汉字有保存之必要。这种说法无论赞成或反对,都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没有把它的复杂性提示出来。因此大家都觉得事情容易办。其实,只要肯多费心想一想,就会觉得改革与不改革各有利弊,而利弊所关不仅在文字本身。所以这一个被别人说得很容易很简单的问题,一到我的手里便千头万绪,难于应付。我实在也只能做到将问题及具体事实作系统的叙述,注重提出问题而不在具体建议。”

王先生站在“语言学”的立场上来谈汉字改革,使中国的语文问题,从群众运动发展为学术研究,开拓了语文运动的新境界。由此,渐渐有人知道,语文运动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宣传,而是要重视科学性和客观性,使运动和学术结合起来。

王先生说:“在本书里,我固然没有替‘存文派’辩护,但也没有替改革派作积极的宣传。因为宣传的口气越多,科学的态度就越不够。凡是宣传,就不免对于不利的事实有所掩饰,同时对于有利的事实有所夸张。掩饰与夸张,都会失了科学的真理。我因为把这问题的政治方面撇开,不当它一种政治看待,自然也用不着掩饰与夸张。素来没有政治兴趣的人来谈汉字改革,其缺点在此,其优点也在此。”

这些话是在五十年前说的。“自序”末尾注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三日,王了一序于桂林”。看了这本书,我感到王先生的改革思想非常崇高、深入、真诚、恳切!可惜五十年来,在一次又一次的语文波涛大起大落中,王先生的话没有得到人们的认真倾听。

《汉字改革》是一本袖珍小册子,可是内容丰富,既有改革理论,又有具体方案。

他说,汉字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主要是能超时代和超方言。可是,读懂古书必须研究训诂;方音读书妨害语言统一。缺点主要是难认难写。“当今的急务是把全国的文化水准提高,是在于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现代文化灌输到每一个国民的脑子里。如果汉字是难学的,哪怕有一百个优点,也为功利派所排斥;如果有另一种文字比汉字更容易学习,哪怕有一百个缺点,也该为功利派所欢迎。”

谈到汉字与文盲,他说:“人们因为中国人的文化水准太低,就归罪于文盲太多;因为文盲太多,就归罪于汉字的难认难写。其实问题决不会是这样简单的。”在列举文盲众多有许多并非汉字的原因以后,他总结地说:“我们说了以上这一大段的话,无非要给汉字洗刷造成文盲的‘主犯’的罪名,并不想说它连‘从犯’的罪名也没有。”

他认为,汉字改革“有三个很大的难题”:“第一是历代书籍的处置问题”,“第二是语言的选择问题”,“第三是新旧交替的问题”。五十年代以来,只简化了部分汉字,改用了拼音字母,没有准备以“拼音文字”代替汉字,因此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还没有发生的机会。

关于“汉字改革的可能性”,他认为,“语言文字都是社会的产品,只有社会的大力量才能改造它们”。

他说:“没有五四运动,白话文的宣传将成为徒劳无功;若不是西洋思想不断地输入,白话文的势力也不会膨胀到现在这种程度。由汉字到拼音文字,比之由文言文到白话文更难成功,自然需要比五四时代更大的潮流,然后能促其实现。总之,汉字改革必须有整个的政治思想为后盾,否则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四五十年来的汉字改革运动都是不痛不痒的,这两年来的拉丁化运动竟能掀起颇大的波澜,这决不是偶然的事。我敢断说,将来新字如果有成功的一天,一定是因为某一个政党把它作为政策之一,而这一个政党已经取得政权的时候。”这个“断说”虽然还没有历史机会来加以证明,可是“政治决定改革”的规律,已经为“注音字母”产生于一九一一革命之后和“拼音字母”产生于一九四九革命之后所证实。

王先生着重地说:“不拘任何党派,都能与汉字改革的政策相容”,“语言文字的本身是中性的”。这几个句子都由王先生自己加上“密圈”,表示着重,叫人注意。特别是“语言文字本身是中性的”这句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性”就是“没有阶级性”“没有党派性”。这句话跟斯大林所说的“语言没有阶级性”意义相同,而比斯大林早了许多年。可惜的是,在没有平等思想的社会里,学者的诤言没有政客的狂言响亮,而“过早的真理不是真理”。当时没有人了解王先生这句话有万钧之力。

王先生说,“拼音字所引起的问题”有三个:一、方言问题;二、声调问题;三、音标的选择问题。这三个问题,在王先生参加制订并在一九五八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里,基本上都解决了。关于“改革的方案”,书中具体地谈论了:一、简体字,二、新形声字,三、唯声字与复音字,四、注音字母与注音汉字,五、自创的拼音字母,六、国语罗马字,七、区际罗马字与文言罗马字,八、中国语写法拉丁化,等等。然后他提出他自己的拟议方案:“类符新字”。他自己说,他“注重提出问题而不在具体建议”,不拘泥于某一方案,后来他也不再谈“类符新字”了。在全书的末尾,他说:“拼音文字如果真的要推行,欲速则不达,与其催产以致婴儿寿命不长,倒不如听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今天,多数人对“拼音文字”的看法是,与其有名而无实,不如无名而有实,这就是王先生“水到渠成”思想的延续。

五十年前王力先生写的《汉字改革》一书,虽然具体情况今天已经变化,可是其中许多论点仍有启发作用和指导价值。

王先生把他的书斋题名为“龙虫并雕斋”。这个斋名包含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我国学者大都重雕龙而轻雕虫,重研究而轻普及,重过去而轻未来。王先生纠正这种重古轻今的传统偏向,正是现代化的思想解放。

(《语文建设》,一九八六年第五期,事后略作增补)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吕叔湘先生近年来体力和精神慢慢地逐步衰退,最近在医院去世。这像是宇宙中的星星,在光和热经过长期散射之后,终于逐渐衰减而消逝了。我听到叔湘先生的噩耗之后,想起青年时候学到的一句格言:“人生的价值不在寿和富,而在光和热。”

叔湘先生的哥哥,有名的画家吕凤子先生,是我父亲的朋友,又是我两位姐姐的老师,所以我认识叔湘先生之前,在幼年就先认识凤子先生。叔湘先生比我大两岁,我跟他是常州中学(当时称江苏第五中学)的同学,他比我高一班。中学时候,我发现叔湘先生能背《诗经》,大为惊奇。这个印象一直深印在我的记忆中。中学时候我就非常钦佩他的学问和为人。

一九五五年我从上海调来北京文改会,有机会跟叔湘先生因文改工作而时时接触。在语文观点上,我跟他完全一致,在语文学术上,他是我的益友和良师。我常常在做一件工作之前,把我的想法向他陈述,他几乎每次都表示同意,并把他的意见补充我的设想之不足。我们二人可说是鱼水无间,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五十年代的《人民日报》上连载,我每期都仔细阅读,作为我的精神食粮。当时,有好多位有名人物都说,中文没有语法,跟英文不同。这种看法,在旧一代文学家中,是很普遍的。《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使文化界的语文认识焕然一新。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补充,也是一次文化的启蒙运动。

我一直注意学习叔湘先生写文章的文风。他的文章,清晰、简练而口语化,完全摆脱了文言的束缚,最值得我学习。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反对半文半白的新闻体,提倡口语文章化,文章口语化,主张书面语应当跟口头语合而为一,出口成章并不神秘。我认为,中小学的语文课应当就是普通话课。学好普通话就能写好白话文;好文章必须读出来能叫人听得懂,读出来听不懂的不是好文章。这些观点,我曾向叔湘先生在闲谈中陈述,都得到他微笑点头而同意。

叔湘先生有一次发表一篇短文,大意说,好多位社会著名人士,写文章谈到语文问题,其中有常识性的错误。例如,不知道“语”和“文”的分别,不知道“词”和“字”的分别,更不知道拼音应当分词连写。语言学和文字学的基础知识没有成为群众的常识,需要在文化人中间进行科普宣传。这是切中时弊的见解。今天我们每天看电视,就看到汉字使用的不规范,拼音分词连写的混乱。这不能说不是今天我国文化生活的缺点。我们纪念叔湘先生,应当像叔湘先生一样,提倡改正社会用字的不规范,改正拼音分词连写的混乱,使大众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一步。

古人评论人物常用“道德、文章”两事作为尺度。叔湘先生的文章和学识被语文学界奉为泰斗。他的道德和人格更是语文学界和一切知识分子的楷模。叔湘先生的高尚典范将永远留下美好的记忆于人间。

林汉达:大众化的教育家

林汉达先生(一九00—一九七二)是一位教育家、出版家和文字改革研究者。他一生做了许多工作,这里略谈如下几点:一、向传统教育挑战;二、参加扫盲工作;三、研究拼音文字;四、编写历史故事和提倡成语通俗化。

向传统教育挑战

一九四一年,林先生出版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向传统教育挑战》,一方面有批判地引进西方的教育学说,一方面向中国的传统教育提出强烈的挑战。他认为,要振兴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教育陈规。一种陈规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是把自己做学生时候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本《三字经》可以用一千年,这是“轮回教育”,这样的教育阻碍知识的更新。另一种陈规是“模式僵化”:教育方针、学程组织、课本内容、教法实施等,在在都有刻板的规定,不许越雷池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样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智慧创造力。

他淋漓尽致地批判了“镶金嵌玉的锄头”“小和尚念经”“熟读唐诗三百首”“填鸭子教育”“铁杵磨成绣花针”等传统教学法。他认为,“兴趣和努力”是不应当分割的,“兴趣生努力,努力生兴趣”。

他认为,要普及教育必须扫除文盲,而这又必须在根本改革社会制度之后才有可能。他把“扫盲”“普及教育”“语文改革”“出版事业”“社会发展”,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发表的教育理论,好像是针对着今天的教育实际问题,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参加扫盲工作

一九五二年,教育部成立“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林先生担任副主任。他满腔热忱、全力以赴,投身于大规模的扫盲工作。这一年,教育部公布《常用字表二千字》。一九五三年,扫盲委员会规定“扫盲标准”:一、干部和工人识两千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百—三百字的应用短文;二、农民识一千常用字(后来增加为一千五百),大体上能阅读通俗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不识字或识字数在五百字以下者为文盲,识五百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扫盲年龄为十四至四十岁,后来改为十二至四十五岁。这些标准到今天基本上还没有多大改变。

林先生进行扫盲,重视师资,亲自培训扫盲教师,亲自编写教材,从小学里抽调优秀教师担任扫盲教师。可是,正在他埋头工作的时候,形势大变。军队里冒出一种“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用冲刺式的突击方法,在极短时间内,识字几千,一时传为“奇迹”。于是,停止了扫盲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正在培训的教师下放农村,不许回归原校。这件事,林先生不以为然,但是力争无效。林先生曾对我说,这是他后来在一九五八年被划为“右派”的原因之一。军队里试验成功的速成识字法,向农村推广的时候,完全失败了。不久,“祁建华速成识字法”被人遗忘了。林先生也离开了扫盲工作,但是他始终认为扫盲是个重要问题,继续加以研究。

同类推荐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唐朝始于李渊618年建唐,止于天祐四年梁王朱温篡位,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而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鼎盛时期连中亚的沙漠地带都受其支配,中华民族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的美德以及他的言行。
  • 民国先生

    民国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热门推荐
  •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虽毁誉参半却止于宫廷内斗,于民休养生息,可谓“明主”。吕雉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她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事业,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吕雉封王诸吕是她临朝后犯下的最大错误。因为她的封王诸吕而使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一度极为紧张,最后引发出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虐杀戚夫人和刘如意,表现了吕雉的暴虐和不仁。吕雉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 最后的征战

    最后的征战

    末日来临,未来科技与神秘能量的对抗,种族之间的战争,因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即刻拉开了帷幕。人类最后的防御,即将破碎,为了生存,人类会赢吗?
  • 劈仙

    劈仙

    天山魔影乱,月下孤人癫!万里盖黑天,一掌怒劈仙!
  • 雪月连城

    雪月连城

    刚一出生就受到意外惊吓后的主人公拓跋连城少去一魄,他的世界和其他小朋友截然不同,听力视力异常,却因为不能说话就非常胆小也非常自卑。在遇到几乎是同病相怜的女主人明月翎以后,被对方美好的心灵感化,逆境中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他在寻找失踪父亲的路上,历经坎坷。颠沛流离的路途上的绝世孤独,路遇朋友帮助的手足之情,师傅教化的知遇之恩,名利迷惑的起伏沉沦,这一切,将弱小的草民逐渐变为绝世英雄。
  • 长生仙宫

    长生仙宫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是为求长生便学仙人般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视为过往云烟,斩尽俗缘以求长生,独立于人世间之外;是视人世间如苦海火屋,怜悯苍生之苦,愿入红尘,以己身渡苍生,为苍生求来世;还是走完人生之路不求长生不死不求来世但求今生无悔!
  • 忠孝勇烈奇女传

    忠孝勇烈奇女传

    木兰女年十四,孝心纯笃。亲衰而病,适军令至,女扮男妆,代父从征,十三年而回,无人知晓,又能居丧如礼,全命全真,岂非奇中奇人。虽然木有根本,水有源流,若不叙其祖宗何人,桑梓何处,何为忠孝,何为勇烈,则徒一木兰女也。
  • 混沌天医

    混沌天医

    神仙点了科技树,见了流氓不打怵!这里有神仙,有高科技,有医生,有权力,有思考,有帅哥,有美女。但是没有无原则的跪舔,没有种马似的后宫。我的主角是人,不是播种机。所以,想看后宫文的,请三思……
  • 网游之神临梦幻

    网游之神临梦幻

    方游说:自然女神,给我赐福吧!方游说:幸运女神,给我赐福吧!方游说:胜利女神,给我赐福吧!方游说:智慧女神,给我赐福吧!......众神之王说:孩子,我给你赐福吧!方游说:不稀罕!众神之王:......
  •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做事做人枕边书大全集(超值金版)》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职业织梦师

    职业织梦师

    他是一名织梦师,他可以随意进入别人的梦境和思绪窥探最深处的秘密,还可以编织一个梦境让人永久沉睡其中、杀人于无形。他从一出生就陷入一个诅咒,或生活死,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踏入那个不为认知的世界,与鬼相伴。尘封千年的古墓、镜仙的传说、五大阴阳世家的秘密、沉睡千年的弑神、长生不老的传说......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阴谋?爱情?步步惊心......在他选择进入古墓的那一刻,他的命运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