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7200000001

第1章 “哈密文库”序

杨镰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哈密,是我的第二故乡。

1968年,一批知青从北京来到新疆哈密,其中就有我。我们来到天山北坡的松树塘军马场开始了新的生活。1981年,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取,回到久别的北京。回北京后我一直怅然若失,总觉得将什么重要的东西遗失在了新疆。最终我明白了:我将青春岁月留在了新疆哈密,留在了军马场。新疆哈密,就是我们的青春寄放地!

哈密位于新疆与中原的衔接部位。弘扬哈密历史文化,对今后进一步开发西部意义深远。途经哈密的“丝绸之路”,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双重通道。在历史上,哈密的和谐稳定,在西部以至全国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从近半个世纪之前在哈密做“牧马人”,到今天承担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新疆绿洲文明”国情调研,新疆哈密都是我的起点与立足点。“哈密文库”的编辑出版,将引领我们与哈密同步走向新的征程。

在清代,东来西往的人来到哈密,都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淳朴的民情民心所感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并且在新疆与中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首题为《抵哈密》的诗,写出了诗人对哈密的第一印象:期盼已久,他终于亲眼见到了哈密的名胜———“九龙树”,品尝了哈密瓜,并留下“铁梗千年柳,金盘五色瓜”的诗句。同时,对哈密绿洲城镇“水木自清华”的丰饶、安定的生存环境,无比向往。

近年来,我多次在哈密做考察,与关心历史文化的哈密友人同行,前往四堡、艾斯克霞尔、星星峡、沁城、白杨河、瞭墩、南湖、吐火罗要塞、庙儿沟、七角井等地,在欣欣向荣的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伊吾找回青春的记忆。实际上,这已经是提前在阅读着“哈密文库”主编与作者们对美好家园的解读,与他们共同进入了清新的语境和倾心的感悟。

在“哈密文库”总编辑梅涛的具体安排下,前往沁城与庙儿沟,以及抵达七角井的考察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去沁城以及庙儿沟,我向往已久。

黄田庙儿沟,是佛教文明在西域延续时间最长的教区,这里与白杨河虽然相距较远,但都在天山南坡,建筑主要是土坯结构,所以使用时代应该比白杨河晚,大约在隋唐以后。

群山环抱的沁城,则是清代始建的新疆第一城,第一批聚落地、垦殖之区,是进入西域的支撑点。

沁城最后的城墙(仅仅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还有些许,而乡镇的马路就是依据老城墙的走向铺设的),城内的泉水地(仍然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泉)、安居的街道,以及老户人家家中的器物(犁、马槽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城外林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林带就是新的“沁城之墙”。沁城乡一副乡长是沁城的“形象代言人”。她的家族在沁城有十几代了,是最老的居民(原住民),可惜她的家谱毁于“文化大革命”。在她家中看到不少随意存放的物件,居然有银锭和观音山庙的地砖。在院落之中看看,仿佛走进了历史:那个“二牛抬杠”的铁犁,那有两个“耳朵”的巨大马槽(“耳朵”是嵌入木桩的马蹄铁,原来是用来拴牛马的),都像是民俗博物馆的藏品。留存在家庭的院落之中,等于在展示一部形象化的家谱。目前,这些物品已经不具备实用的价值,但在它们陪伴之下,随时使人回忆起沁城始建城垣的岁月。

沁城,是清代统一西域的起点,是哈密第一城。据《中国经营西域史》载,沁城建城于雍正三年(1725年),至今有二百八九十年了。在沁城,我们仿佛走进了清代的立体历史。离沁城不远,是观音山,从沁城开始,有一个烽燧“带”,一直通向上马崖,这曾是东天山清军的命脉。

在《清实录》中,关于哈密沁城的记录,都是国家重大事件,其中有沁城的开发状况、驻军人数、粮食产量等。清军进入西域,就是沿沁城、巴里坤、奇台、乌鲁木齐,一个一个由天山屏蔽的替换性的支撑点(屯田地、牧马地)到达伊犁的。而沁城、伊吾下马崖等地的居民,至今仍然对国家、区域的稳定和谐,抱有真诚的信心。在沁城,我们走访了包括那位女副乡长家庭的四五个家庭,当地居民的善良、勤劳使我们深受感动。在下马崖,我们在哈萨克族定居点与牧民长辈做了交谈,他们知道伊吾军马场,多年来游牧于天山,但对后代教育的关注,不亚于城镇的居民。

在总结历史的同时,真实反映各族普通居民的向往与追求,都将是“哈密文库”的主题,我与广大读者共同期待“哈密文库”早日出版,成为广大读者认识新疆与哈密的桥梁。我相信,“哈密文库”有关地方历史文化的内容,必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真情关注。

三年前,我曾住在哈密宾馆,那里环境相当好,安静、整洁,特别是门外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清爽、挺拔、壮观,陪伴着行人。晚上出来散步,在同行者的指引下,获悉那些古树竟然是“左公柳”。

“左公柳”,是当年左宗棠出征塞外,命令部属从陕西到新疆,沿驿站与古道种植的杨柳,“左公柳”成为西行的路线图。在当时还有这样一首诗传遍西部: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从晚清到民国,“丝绸之路”沿途庇护行人的柳树成了一道风景线,成了中原与新疆的衔接点,勾起了行旅之人的乡思,而且成了忠实的“旅伴”。有道路,就有柳树,在漫长的西行途中,绿树一线相连,化解了行人的孤独与寂寞。晚清、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的“西行记”写到哈密,都写到了路旁的柳树,提及与古道并行的柳树与左宗棠的关系。

从陕西到达乌鲁木齐途中,左宗棠大军曾栽种了五百万至七百万株树木。西行旅人和沿途居民将这些“官柳”统称“左公柳”,而哈密是“左公柳”成活率最高的地区。

据1934年夏《申报》报道,在前往哈密的驿路上,为保护柳树,曾专门立碑劝阻盗伐者:“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翦勿伐,左侯所植。”直至1947年,行人在从安西到星星峡的途中,亲眼见到十株老柳树,树上挂有木牌,写着“左文襄公手植”。这些树不一定是左宗棠亲手种植,但无疑是经历了饥馑、战乱,在当地居民保护下仅存的“左公柳”。

长期以来,西部战乱频仍,同时由于饥荒,由于生活艰难,到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驿站如红柳园、星星峡,以及“穷八站”“富八站”,沿途已经见不到连成一线的柳树。人们都说“左公柳”早已成为灰烬,主要是人为的。可是,在哈密市中心,“左公柳”仍然生机勃勃,成为新疆安定和谐的象征。望着古树,我为来到哈密而深感欣慰。原来哈密曾建有“左文襄公祠”,但与“九龙树”一同在马仲英企图攻占哈密时被破坏无遗。这保存至今的如同擎天柱一般的“左公柳”,无异于保护历史文化的巨大碑铭,成为人们热爱家园的象征。在从哈密西行的瞭墩古驿站,我们不仅见识了“驿站文化区”,而且见到了原生的“左公柳”林地,这就将历史文献之中的文字记载置于眼前。在林地漫步,仿佛走进一个多世纪前的为保卫新疆而不惜“舆榇出关”的左宗棠大军的队列……

仅存在哈密市区与古驿站的“左公柳”,就是哈密的奇迹。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关心、爱护,恐怕早就绝迹了。

哈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有着和谐、忠厚、诚恳的民风。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组织编纂“哈密文库”丛书,对于进一步激发这块土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产生持久的作用。作为忠实的读者,我们相信通过各位主编、作者、编辑、校对的共同努力,“哈密文库”一定会将哈密的历史文化根植在人们心间。关心哈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读者,将与“哈密文库”共同走进现代文化引领的哈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探险家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

同类推荐
  • 江山重庆奇迹之乡

    江山重庆奇迹之乡

    本书是一部展示重庆旅游文化特色及其对经济建设影响的专著,通过对直辖重庆地域文化内核的产生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阐述了重庆文化的壮美基调及其经济潜能。
  •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 阿坝州年鉴

    阿坝州年鉴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阿坝州巳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一年上一个十亿元台阶,今年预计将达到63亿元。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资源开发、环境条件等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极大改善。当前,阿坝发展巳经进入提速,增效的新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纵向比较,阿坝发展很快;横向比较,阿坝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还在扩大。对阿坝来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济的能力。推进阿坝民,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是《人文日本新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人文精神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每册突出一个人文主题,小题精作。其体现了学术前沿、专家功力;体现了中国学者透视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语言规范而不板滞,平易流畅,理、趣相得益彰,体例设置灵活生动,图文并茂,亲近阅读。对增进国人对异质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视野,提升跨文化平等对话的能力,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具有深远而悠长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张茉楠说

    张茉楠说

    经济就是财富的分配,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关于财富分配的博弈时刻都在发生,了解经济就是了解财富分配的趋势。在这本著作中,张茉楠教授指出了中国国内财富分配的格局,也提出了完善中国经济的建议,以及如何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动源。同时,张茉楠教授分析了欧美经济问题的本质,全球经济问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表现出的新趋势,并为中国经济指出了全球格局下的走向。读者可以从中看透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格局,洞悉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是一本视野广阔,分析透彻的战略性作品,是张茉楠教授最经典的著作。
  • 周德东全新力作:第七感

    周德东全新力作:第七感

    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力作!主人公碎花小鳄被迫来到一个古怪、诡异的学校——永远无声无息的209寝室、莫名其妙的同窗室友、不同寻常的冰镇可乐怎么喝都会中奖、只要出门就能看到的那辆出租车和那位表情猥琐的司机,所有的种种无不隐藏着惊世骇俗的秘密。是死神的诅咒,抑或是活人的阴谋?母女二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结局会是怎样?是什么堆积出难解的亲情仇恨?已经过世的父亲为什么会变身成为“电子父亲”?浪子的爱情究竟情归何处?“第七感”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还是蕴藏在何种情感中的不为人知的情结?
  • 假爱成真,首席的老婆

    假爱成真,首席的老婆

    为了摆脱一场政治联姻,他无视她和弟弟的暧昧不清,故意娶了她。在他的记忆中,他从来都没有碰过她,然而她却怀上了孩子。新婚,他喂她吃下堕胎药,而他却只是冷漠的看着她痛不欲生。终于,她等到了自己的一片阳光,他却对她百般追逐,痴缠不休。当她的心终究在他的霸道与温柔中沦陷时,他却因为初恋的事情,毫无情义的指责她:“为什么当初死的那个不是你。”因为这句话,她带着腹中的宝宝绝望的跳入滔滔江河之中……六年后,她带着女儿认祖归宗,然而却被拒之门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随身空间之:农家生活

    随身空间之:农家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就是一不留神就掉进浴缸里嘛!醒来时,可眼前这里是哪啊???不是充满消毒水,白白的医院??破草屋,风一吹就可以倒的?穿越>?还是个农家丫头?什么?还是被人嫌弃退婚了的退就退了,为毛还来个伤心过度,病了还真是极品中的极品还好还好,偶得了个随身空间。从此就地开始展开了农家的生活
  • 科学养护宠物犬

    科学养护宠物犬

    本书系统介绍了宠物犬的品种、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调教训练、鉴赏购买以及犬病防治等知识。
  • 黑道女皇巧遇霸道总裁

    黑道女皇巧遇霸道总裁

    “陌哥哥,你快点起来啦。”“陌哥哥,你昨天答应好我的,带我去玩的。”“陌哥哥,这个太难了,我不要学了。”“陌哥哥……陌哥哥”孤独紫陌苦笑:语儿,我是你的亲哥哥,你却不愿叫我一声哥哥。扣扣…“进来”帝临天慵懒的坐在沙发上,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桌面,“说”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字,却给人带来无穷的压力。“林诗语,十六年前,因孤独家族的仇家的报复,而流落在外六年,一次巧合被孤独紫陌找到,带回了本家,却一直不肯认祖归宗。”亚瑟紧张看着帝少,查到紫语小姐的资料少之又少。“嗯,出去。”帝临天眯了眯眼,微微勾起了嘴角:语儿,是你先惹上我的,你跑不掉的,你只能是我的。【群号:552617102了解小说最新内容哦!】
  • 天河至尊

    天河至尊

    半年前,江灿被逼逃出江家,父子分离。半年后,觉醒神秘石魂的江灿,融合天河武神记忆,强势崛起。天河之上,我为至尊。
  • 错嫁豪门:极品老公甩不掉

    错嫁豪门:极品老公甩不掉

    她曾发誓此生不入豪门,不嫁军官,谁料在相亲宴上遇见端着正经帽子的腹黑的他,从此,那个男人在她的视线里无孔不现,温柔备至,在她以为对方只是一名普通健身教练而倾心暗嫁时,他却摇身一变,成为S市上流名媛最炙手可热的丈夫人选,让她从此沦陷。
  • 向爱出发

    向爱出发

    不真实的姓名,扑朔迷离的身世,濒临绝望边缘的爱情。真正的真相,只有翻开最后一页才会知道。
  • 这个不得已的世界

    这个不得已的世界

    青春该做什么?处在这个时期的人没有一个能说得出来,每个人都在摸索,在黑暗里摸摸爬滚打,他们期待某天绕出这个圈子,到大路上去,一条光明的大路,但直到最后也找不到,他们只隐约感受到了自己的目标,就朝着那里去,摸着黑,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