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9500000017

第17章

竺可桢对学生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和夙愿。使他深感痛苦的是,他的身体已不允许他继续这项自己所热爱和熟悉的科学研究了。他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他嘱咐学生说:“你把这方面的工作继续下去吧!”

因为,这是他的心愿。

5.科普事业的拓荒者

1973年10月,竺可桢住在北京医院。北京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隔着病房的玻璃窗向外望去,秋日的晴空一碧如洗,辽远的天际,一排排南归的雁行掠过长空,雁叫声声激起了竺可桢无限的遐思。

科学院不时有人来看望病中的竺可桢。地理研究所的代表来医院时,给竺可桢带来了他盼望已久的修订后再版的《物候学》。

《物候学》出版发行于1963年,它是竺可桢与学生宛敏渭合著的科普杰作。

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新书很快销售一空,被出版界称之为“既是一部物候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著作,又是一部富有实践价值的普及读物”。出版社决定再版后,竺可桢结合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又增写了“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以及“物候学与防止环境污染及三废利用”等章节。

捧着新版的《物候学》,竺可桢斜倚在病床上一页页轻轻地翻看,久病而显得苍白憔悴的面容难得地透出了红晕。

竺可桢自己也十分喜欢这本著作。不仅因为这是他和宛敏渭多年合作心血的结晶,不仅因为它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和喜爱,还因为这部著作体现了竺可桢多年以来从事科普创作的一贯追求:既向广大读者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好读实用。

书第一次出版后,竺可桢就收到许多来自山西、四川、广西、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等地读者的来信。信中有的要求购书,有的反映问题,有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读者来信给了竺可桢极大的鼓舞,正是在此基础上,竺可桢对《物候学》进行了修订。

竺可桢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喜悦心情:“……捧着修订后再版的《物候学》,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仿佛见到了自己久别的孩子……”

《物候学》这部著作在竺可桢去世后又多次再版,而且在港澳和海外发行。1986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普读物的最高奖。

授予这部著作最高奖,是因为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竺可桢科普作品的突出特点:题材来自实际,材料来自科研,内容充实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富有文学色彩。

竺可桢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从他把从事科学研究当做自己毕生事业的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的工作。竺可桢说:“为什么需要更多人知道科学呢?近代科学的进步如此迅速,已经使门外汉高深莫测,望洋兴叹。惟其如此,人民大众尤其不能不具有科学常识。如卫生常识、电气常识等等,对于宇宙的常识,也应该人人具有。”

竺可桢一生写了很多科普文章,内容涉及地理、气象、气候、物候、科学史、农业、海洋、医药卫生、航空、天文及自然的保护和改造。竺可桢锲而不舍,向愚昧无知宣战,孜孜不倦地宣传介绍科学知识,为此而殚精竭虑。

1926年,湖广大旱,农田荒芜,民不聊生。而那些政府官员却忙着在公署衙门里大设祭坛,向龙王祈雨。竺可桢当时在上海,看到这些情形,忧愤交加,撰写了《论祈雨禁屠与旱灾》,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上。

文章开门见山地写道:本年(1926年)自入春以来,长江、黄河的下游,以及东北沿海一带,雨量极其稀少。于是各省政府当局纷纷把向老天爷求雨、要求百姓禁止屠宰牲畜家禽作为当前抗旱救灾的唯一办法。

这样的愚民政策,若是在欧美各国,必定会被国民所不齿,为舆论所不容。而在我国,却司空见惯。如今是科学昌明的时代,这样愚弄人民,对外令别国耻笑,对内则使广大国民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所以,确实有必要使广大民众了解旱灾的由来及其对付灾害的方法。对待旱涝灾害,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保护森林,种植草木,兴修水利,广设气象台站。

竺可桢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论述了雨的形成及变化规律,介绍了温度、气压、洋流以及太阳黑子与日光辐射对气候的影响。说明旱灾的形成是各种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了解这些,而只是一味盲目地祈雨,是多么愚昧无知、误国误民啊!

竺可桢这篇写于20年代的文章,不仅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有关旱涝灾害形成的科学知识,而且对统治阶级的愚昧顽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1933年发表在《国风》半月刊上的《说云》,是竺可桢著名的科普佳作。

《说云》全文不到四千字,从云的形成,云的类型,云与雨的关系以及云之美这四个方面清晰透辟地介绍了气象学中有关云的知识。其中还包括对全球雨量状况,干旱形成的原因,云量与日照的关系的介绍。文章科学信息的容量很大。

这篇文章行文十分优美,富有诗意,堪称科普作品中的“美文”。

在“云的类型”一段中,竺可桢用简约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卷云、积云和层云这三种常见的云。他写道:

“卷云极细极薄,若薄幕,若马尾,或若丝之纤维……每现之于风暴之先。“积云……有如重楼叠阁者,有如菌伞凌虚者,又如群峰环列者,谚云:‘夏日多奇峰’即谓此也。“层云作片状,近地者即谓之雾,现于朝暮之际,冬日较多,但鲜有降雨者,登高山见云海,殆皆是类云也。”

在“云之美”一段中,竺可桢用诗人般的语言,赞美了云雾的美丽,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地球上之纯粹美丽也者唯云雾而已。他若禽鸟花卉之美者,人欲得而饲养之、栽培之,甚至欲悬之于衣襟,囚之于樊笼。山水之美者,人欲建屋其中而享受之;山石之美者,人欲价购而以储之;若西施、王嫱之美,人则欲得之以藏娇于金屋……至于云雾之美者,人鲜欲据之为己有……且云霞之美,无论贫、富、智、愚、贤、不肖,均可赏览。地无分南北,时无论冬夏,举目四望,常可见似曾相识之白云,冉冉而来,其形其色,岂特朝暮不同,抑且顷刻千变。其来也,不需一文之值,其去也,虽万金之巨、帝王之威,莫能稍留。”

竺可桢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写云,不仅仅是在写神奇的自然景观,他分明是在抒写一个科学家自由而广阔的精神世界,分明是在倾诉他对自己所钟爱的气象事业一往情深的痴迷。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身兼科学院各部门20多个领导职务,同时还坚持科学研究,他的繁忙可想而知。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日子里,竺可桢仍把写作科普作品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他在这时期科普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他先后发表和未来得及发表的科普作品有60余篇,其中,写于60年代的《向沙漠进军》,是他这时期优秀科普作品中的代表作。

《向沙漠进军》是竺可桢为新中国青少年撰写的科普作品《变沙漠为绿洲》中的一节。

这篇作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科学而准确地说明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它埋没我们的园地,掩盖我们的屋宇,摧毁我们的森林。沙漠进攻的战线开展得非常广泛,合起来可达地球上全部大陆面积的十分之一。所以人类对沙漠的战争是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战争”。

接着,他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实例,说明沙漠的形成是由于滥砍滥伐,放火烧山,人类战争等原因。“风沙吹起,尘埃蔽天,白昼变黑夜,人烟萧条”,触目惊心的描写使人深感征服沙漠的迫切和必要。

接着,竺可桢形象地说明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是风与沙,而人们在对付它的时候,要以水为武器,以种植草地和培护森林为盾牌。

竺可桢还以自己亲身考察沙漠时的经历为例,科学地阐释了鸣沙声音的形成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

作品最后介绍了新中国成立10年来我国西部六省治沙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启发人们利用沙漠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日光为人类造福。

《向沙漠进军》至今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范文,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从这里开始记住了竺可桢这个名字。

在北京动物园对面,有一座天文馆。这是我国很长时间里唯一的、设备先进的普及天文知识的场所。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这里接受了关于天文知识的启蒙教育,可有谁知道,为了筹建这个天文馆,竺可桢付出了多少心血!新中国成立伊始的50年代,是竺可桢首先倡议在北京修建天文馆;这个倡议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后,他参与了天文馆建设的始终。作为中德友好学会会长,他在访问民主德国期间,亲自为天文馆选购仪器设备,从天文馆的开馆到布展他都一一过问。

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遗址,在竺可桢的极力主张下,被开辟为永久性的人类历史展览馆。

竺可桢还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筹建委员会的委员,为了这个向广大人民群众及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博物馆早一天建成及展出,竺可桢竭尽全力,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

茫茫荒原,荆棘遍地,满目荒凉。是拓荒者烧荒的野火,映亮了寥廓的天宇。

竺可桢毕其一生的心血,在科学的原野上拓荒。他的身后,留下了他用科学知识耕耘过的土地,播下了文明和希望的种子。

6.在最后的日子里

随着“文革”的延续,社会动乱进一步加剧。失去了保健和锻炼条件的竺可桢,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他有时需要到位于三里河的中国科学院机关去处理事务。机关办公室在二楼,每次为了上这一层楼梯,竺可桢需要休息两三次,还会累出一头虚汗。

在家里阅读,一上午只能坚持一个半小时。他的呼吸机能日渐衰竭,呼吸能力只有普通人的七分之五,肺活量只及常人的三分之一,稍一活动,就气喘不已。他自嘲地说自己现在已经是“手无缚纸之力”了。

即使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仍以极大的毅力,尽可能地参加一些外事活动,以期广泛地联系更多的海外科学家。

当时,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两国关系日益正常化。一批又一批美籍华裔科学家在离开中国几十年后返回故里观光省亲。中美科学家之间又有了学术交流,这是竺可桢盼望已久的事情。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回来了,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回来了,早年与竺可桢同船赴美的好朋友赵元任回来了。每次,竺可桢都是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协副主席的身份参加接待工作。尽管他的身体已十分衰弱,但他还是振作精神,全力以赴。

竺可桢特别关心那些他早年的故旧和学生,希望能更多地向他们介绍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需要,希望他们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毕竟,“文革”是中国历史的非正常时期。在那些浊浪排空、阴云密布的日子里,竺可桢坚贞刚直、明辨是非,显示了一个科学家实事求是的一贯品性和高尚人格。

同类推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书立方4-传奇女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的生平事迹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功与过,成与败,善与恶……讲述一代女皇的生命历程,一个女人的真实苦乐人生。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山本五十六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热门推荐
  •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嫡女风华:一品庶妃

    红鸾锦帐中,她仰首喝下他亲手送上的毒酒。合卺同心,没想到却是一杯断命酒。痴心错付,含恨而终。当凤眸再次睁开,她是涅槃重生的凤凰。惊才艳绝,锋芒毕露,这世间再没有什么能够被她放在眼下。“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上一世,他来不及解释,她已死。重生之后,她不再相信感情,面对他的深情缱绻,温柔爱意,她漠然冷笑,“王爷,别和我谈感情,谈感情伤钱伤身!”上一世,她活的隐忍窝囊,为求偏安一隅,隐匿一身的才华。这一世,她誓要将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用十里红妆,谱写一曲盛世风华。
  • 五味爱情之盛珉学院

    五味爱情之盛珉学院

    盛珉学院,一个富翁或者学习超超级好的人才能进入的学院,在这个神奇的学院里有着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爱情女主与男主发生的故事很多下面就请大家进入书的云海里
  • 斗破苍穹之再续巅峰

    斗破苍穹之再续巅峰

    四年沉睡,一朝初醒,再续巅峰。萧炎强势回归,无上巅峰后续再次掀起波澜。作者备注:请重新关注《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 EXO致美丽的你第二部

    EXO致美丽的你第二部

    《致美丽的你》的第二部,请没看第一部的移步看第一部,《致美丽的你》第一部网址:http://www.*****.com/?partlist/327643.html『注:此文转载文,原作者夕槿,已经过夕槿欧尼的同意。』
  • 超级导演

    超级导演

    看一个落魄的学生如何成为叱咤娱乐圈的超级导演。看一个无权无势的“普二代”如何成为耀眼的明星。要一个外人眼中的败家子如何变成年轻一辈的偶像。美人计,潜规则,金钱攻势……神马都是浮云。我是超级导演,我是极品演员。我还是我,我还在路上。
  • 送葬者之生化时代

    送葬者之生化时代

    在生化危机爆发后60年,在内部战乱与不明怪物---死体的侵扰下。人类终于在意大利的古都罗马发现了防御性堡垒“巨木”,由于第一棵巨木诞生于罗马,所以国名定名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国家通过高超的科技,几乎兼并了欧洲的所有国家,而皇族内部的危机正在孕育着,一切的目标就是争夺传说中可以解救人类,选出真正的人类之王的神器——金色巨木。而一场场关于金色巨木的战争,被名为空位战争。群雄之中有一些人,他们被称为送葬者,背负着诅咒般的银瞳和令人嫌恶的异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在动乱之中的帝国中杀戮死体,在生化时代中维护着地方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索要的仅仅是一片乐土,而非王权与霸权。他们埋葬了一个个黑暗的生化时代,永远。
  • 南北墓记

    南北墓记

    一段珠峰探险,一次天象异变,一次险象环生,一个重大发现,珠峰上究竟有什么是古墓还是天外来客,长白山昆仑秦岭与其有何联系,神秘火山与其是何关系……
  • 异形裂变

    异形裂变

    渺小的特警,外出执行任务,却遭遇袭击,除了他们两个人以外,队友全部丧命。接着被秘密押送到生化试验室,当做试验小白鼠,结果变得不人不鬼,成为“异形人”,虽然如此,但是他也获得了新的能力,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爱恨情仇的故事,为我们展现“最可爱的人”艰辛旅程,最终探究军人的终极意义。
  •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王子VS神秘公主

    霸道王子VS神秘公主

    她是隐藏世家的神秘公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而她却从不在意这些,多年之后隐藏身份回国找他失散多年的弟弟;他是四大家族首位的继承人,是一位不喜欢女人的霸道王子,而他们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而在之后她出了意外,失忆了,他后悔莫及,最后他们会不会在一起呢?那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