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6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以前,荀子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位大儒的形象。《史记》中说:“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卷121《儒林列传》),可见汉朝人是把荀子当做大儒的,《史记》将他与孟子合传,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汉代,荀子备受尊崇,汉儒董仲舒对荀子就很佩服,“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当时人甚至认为“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刘向《校书序录》),这种评价是非常高的。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提出“夫天道、自然也”的论点,与荀子的“天行有常”的观点是一致的,荀子对王充的影响是显然的。其实,在汉以前的秦代,荀子的思想就已被部分地实施了。他的弟子李斯,韩非等人的法家学说,是可以从《荀子》那里看到影子的。

荀子在汉代的影响还不仅限于止,戴德的《大戴礼记》和戴圣的《小戴礼记》中有许多内容是直接从《荀子》中摘录的。著名的《毛诗》的作者是荀子的弟子,而另一位治《诗》的韩婴在说《诗》时,也颇多采用《荀子》的见解。

在汉代,《荀子》一书第一次得到整理。传至汉代,《荀子》尚存有三百余篇,刘向删除重复,定为32篇,这是《荀子》的第一个定本。所以刘向在《荀子》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向校雠中秘书,定著《荀卿子》三十二篇,传之至今,向亦卿之功臣哉!”

到了唐代,人们对荀子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减。唐代的著名儒学大师、诗人韩愈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即《读〈荀子〉》。在这篇文章中,韩愈说:“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有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指孟子)雄(指扬雄)之间乎”、“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显然,韩愈对荀子是不很赞成的,他的“大醇而小疵”的评价,虽还算客气,但足以动摇荀子大儒的地位。加之韩愈影响,荀子在后代颇受非议。韩愈在他的另一篇重要著作《原道》中,对荀子的评价还不如《读荀子》的评价,说他“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把他排斥在儒家道统之外。韩愈所排列的道统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而另一位唐朝人杨倞在元和年间是这样评论荀子的:“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为痛心疾首也。故孟轲阐其前,荀卿振其后,观其立言指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拨乱兴理,易于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这个评价与韩愈的迥然不同,荀子不仅继承了孔子,而且其立言陈理也非同凡响。杨倞在评价《荀子》一书时说“又其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非徒诸子之言也”。很显然荀子在唐代还有许多尊崇者。

杨倞不仅高度评价荀子,还亲自为《荀子》一书作注。杨倞认为,同样是孔门传人,孟荀之书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这是不公正的:“倞以末宦之暇,颇窥篇籍,窃感炎黄之风,未洽于圣代,谓荀孟有功于时政,尤所耽慕。而孟子有赵氏章句,汉氏亦尝立博士,传习不绝,故今之君子多好其书。独《荀子》未有注解,亦复编简烂脱,传写谬误”。于是,他为《荀子》作注,并对《荀子》加以整理。杨倞的注是《荀子》一书的第一部注,虽然杨倞作注时说“非敢传示将来”,但事实表明其注足以传之后世。清人钱大昕说:“世所传唯杨倞注本”。与刘向一样,叙述《荀子》的流传,杨倞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在唐代的思想界,荀子的思想也是有影响的。文学家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天是一大物,不能赏功罚祸,人间的功祸全是人自己所为,“功者自功,祸者自祸”。这与荀子的观点十分相近,柳宗元是直接从《荀子》中接受这些看法的,因为他对《荀子》一书十分熟悉。他在《封建论》这篇名文中论“君”时说:“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由是君长政生焉”。由此可见,柳宗元受荀子思想影响是很深的。

到了宋代,荀子颇遭非议,其书也受到牵连,宋代的理学家对荀子是不满意的,程颐认为“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以性为恶,不见圣贤”,“圣人之道,至卿不传”(《二程全书》)。文学家苏轼在《荀卿论》中说:“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于是他得出结论:荀子的为人必定是“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程、苏之说显然集中表现在对荀子性恶论的不满和否定上,这与当时孟子地位的上升及其学说的被接受有关,宋人已存门户之见,不能客观看待问题。

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对荀子同样是不满的,但他对荀子的评价还有些实际内容。如他认为:荀子之说“全是申韩,观《成相》一篇可知”。朱熹的观点虽然失之偏颇,但也有些道理,显然他是认真研究过《荀子》的。

《荀子》一书在宋代出版过多次。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兵部员外郎吕夏卿校刊过一次,这就是“北宋大字本”。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唐仲友根据吕氏本,重刊于台州,这就是“台州本”。当时另一位叫钱佃的人在江西刊印了《荀子》,这个本子世称“江西漕司本”。

明朝人对荀子褒贬不一,了解荀子的人也不多。黄佐在《南雍志》卷18中说:“荀况之书,以性为恶,以理为伪,其言曰:‘一之于性情则两失之矣,一之于礼乐则得之矣’。人惟性善,故可以用礼乐,不然其如礼乐何矣?其言戾矣!”黄佐是明后期有影响的学者,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荀子不被这些人看中,主要是程朱理学深入人心的结果。

在明代极力推崇荀子的是李贽,他说荀子与孟子都具有良好的才质,而荀子“其文更雄杰,用之更通达而不迂”(《藏书》卷32《德业巨儒》)。李贽是明代卓尔不群的思想家,他的意见当时多为一家之说,但颇能切中要害,他对荀子的评价就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明代的散文家归有光对《荀子》的评价是“务当于文辞,引物联类,蔓衍夸多,故其间不能无疵。至其精造,则孟子不能过也”。归有光的评价有褒有贬,虽是论书,实则论人。

清代对《荀子》的关注,比以往历代都要突出,从事于《荀子》研究的人非常之多,其中较著名的如惠栋、卢文弨、郝懿行、王念孙,俞樾等,都是当时的大学者。清人对《荀子》的重视,既是由于注经之风使然,也与理学未有新的发展有关。

总的说来,《荀子》作为一部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无论是受批评,还是受推崇,都绝非偶然,而是与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在一起的。孔孟之学愈受尊崇,《荀子》所遭非议也越多。而李贽能标立新说,极力推重《荀子》,也是明末新思想泛滥的一种反映。

荀子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当做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备受颂扬,虽然其学说被歪曲,但荀子的名声却是大大提高了,他的著作也得以广泛普及。

《荀子》问世以来,载着荀子的思想走过了两千多年。其间荣之者有之,辱之者有之,荣之者无益于其书,辱之者无损于其书,但都证明了一点:《荀子》及其作者没有被后世忘记,是有影响的。

同类推荐
  •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提案,填不完的报表,赶不完的进度,参加不完的各种聚会……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你会不会有一点担心:我会不会在无尽的忙碌中不小心弄丢了自己?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九霄天帝

    九霄天帝

    九天十地,是普通修炼者所崇尚的最高界限,只要向上能突破那最高的九重天,向下能洞透那最深的十层狱,就会被贯以“九霄天帝”与“十狱地皇”的至尊称谓!盛夏,本是来自相隔于九天十地之间无数凡尘浩宇中的一个不知名小子,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得遇一册知悉天上地下的登天录异宝,自此才知天外有天,大道无形。于是苦苦修行,走出一条不平凡的登仙路。
  • 一世医恋

    一世医恋

    当现代的西医穿越到古代能做什么?把脉不会,针灸不懂,中草药更是一头雾水,难道一无是处?当独立的女医生遇到多疑的落魄贵公子,医术成为了连接他们的纽带,但当爱情遭遇阴谋,他们还能继续携手相伴吗?
  •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好,在唐宋时期是国家的鼎盛时期,也是诗词歌颂的繁盛时期。
  • 我们终于走远了

    我们终于走远了

    初恋都是用来回忆的,但是我不甘心它只是一个回忆,一个悲痛的回忆。久别重逢,我本想只说一句你好再见,但是我却问了句你好吗。
  • 种芋法

    种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续轮回

    梦续轮回

    在太阳系中,有一颗湛蓝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生活着一群叫做龙的传人,相比与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种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创造了许多的传奇;而现在,有一个传奇将由这个民族中的一人开启,将由他完成这场轮回的使命。。。。。。。
  • 春雨润物

    春雨润物

    有一些地方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记忆,闭了眼,才会忘却,才会想起,才会发觉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与幸福。
  • 王俊凯如梦令

    王俊凯如梦令

    高考之后,易浔以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名号被很好的大学录取。她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新邻居竟然就是她的师兄!而且是那一届的全国高考状元……简直和她哥一样厉害!但是新邻居貌似不太好相处……在相处中,易浔渐渐开始变化。她开始发现他的好,开始依赖,开始想念……开始喜欢。然而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怀疑,挫折。分分合合。加油吧,易浔。『注:本书中的三只不是明星』
  • 木棉花开了

    木棉花开了

    (两岸文学PK大赛)(这是继《山楂树之恋》后,又一部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犹如那灾难后重生未染尘世的初生婴儿。)——谨以此书献给为我们成长呕心沥血的老师们,祝你们教师节快乐!“十年浩劫”之后的春天,尽管日子还是那样的贫穷,而对于刚刚进入师范学校附中这群少男少女来说,过去的灾难对于曾经年幼无知的他们来说只是一场懆懆憧憧的恶梦,而梦醒之后仍然是美好的早晨,灿烂的阳光,愉快的心情,而当恢复高考后,知识的渴求又成为这代人的理想与追求,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在这空前绝后的知识狂潮中,考大学成为他们人生的头顶大事,让他们这代人千军万马挤上这人生的第一道独木桥,在这贫穷而又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年代,他们从无知无忧无虑的少年在知识的培育下不断锐变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孕育他们朦胧的情感,就像那早春山上初开的木棉花,是那样的娇艳美丽。
  • 帝天之巅

    帝天之巅

    天命十把索,一锁一乾坤。他,是被命运锁住的男人,但他要逆天!且看易星天外点星、镜中蜕凡,以十脉之力踏立帝天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