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6800000002

第2章 引子

先秦诸子的著作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荀子》就是有幸传诸后世的诸子著作之一。

《荀子》的作者是荀子。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荀、孙音近,故有此异),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大师,也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生卒年月现在已无法确知,后人的考证之说很多,概括起来,有公元前334——前236年、公元前314年——前217年等说法。不管哪一说,都表明荀子的寿命是很长的。

根据史书记载,荀子15岁就来到齐国游学,“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风俗通义》)。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处于兴盛时期,时贤名流汇聚,天下学者向往,淳于髠、田骈、慎到、环渊、宋钘之流均在此设坛立说。荀子在齐国生活了很久,有机会对各家学说加以学习研究,并曾直接拜宋钘为师,这为他确立自己的学说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85年前后,齐湣王灭宋而骄,大举兴师,“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湣王的作法,引起国人的反对,而学者们也向他直谏,齐湣王不从,于是稷下学宫的学者们纷纷离去,荀子也去了楚国。《盐铁论·论儒》中说:“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接子皆亡去,田骈如薛,孙卿适楚。”

公元前279年,即稷下学宫遭破坏的5年后,齐襄王掌政,他重整稷下学宫,使之再度兴盛,荀子重新回到齐国。此时,许多学者或老或亡,荀子成为最有影响的学者,并三次担任祭酒之职,《史记》载:“田骈之属皆己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史记》卷74《孟荀列传》)。

公元前266年之后,荀子曾一度到秦国游历考察,并与秦昭王、相国范睢进行过讨论。汉代刘向在《校书序录》中说:“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应侯指范睢。荀子与秦昭王、范睢的谈话内容见于《荀子》一书的《儒效》、《强国》两篇中。

荀子回到齐国后,时值齐王建在位,荀子因向齐相进言,遭到一些人的陷害,于是荀子再次离开齐国,投奔楚国春申君,担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令。刘向说:“齐人或谗孙卿,孙卿乃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校书序录》)。

在楚国,荀子同样遭到陷害。有人在春申君面前说:“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今与之百里地,楚其危乎!”于是荀子离开楚国,回到赵国。

在赵国期间,荀子曾与临武君、赵孝成王探讨过有关军事的一些问题,事见《荀子·议兵》,刘向也记载了这件事。这一时期,楚国春申君聘请荀子入楚,荀子不从,春申君又坚决邀请,于是荀子返回楚国并重新担任了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遇刺身亡,荀子遂废居兰陵。《史记·孟荀列传》云:“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子在兰陵“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死后葬在兰陵。

《荀子》一书原有322篇,初经刘向整理,删去重复的290篇,编定为32篇,并定名为《孙卿新书》。唐朝中叶,杨倞根据《孙卿新书》,对该书的篇章次序重新编排,分32篇为20卷,同时为其作注,并更名为《荀卿子》。我们今天看到的《荀子》,就是杨倞编定的。《荀子》之名最早见于《新唐书·艺文志》,这一名称被沿用下来。《荀子》一书绝大部分出自荀子自著,其中少数篇章为其弟子杂录和后人伪托。

《荀子》内容广泛,较全面地记载了荀子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各方面思想,对于研究荀子及其学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荀子学识渊博,对《易》、《礼》、《春秋》尤其有研究,是当时负有盛誉的学者。在他的思想中值得注意的是其天道观和性恶论。

荀子学说中的“天”,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具有神秘的色彩,这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天是主宰的思想很不一致。荀子在《天论》中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是不干涉人间事物的,“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一些变化如星坠等也与人世的吉凶无干,“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天既然如此,那么人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待它呢?一是顺应天,即顺应自然规律,不与天争职;二是制天,就是利用自然规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的制天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意义非常重大。他的天道观是唯物主义的,是古代认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荀子学说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性恶论,这是他学说的基础所在。在人性问题上,先秦时代有多种说法,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有人认为性无善无恶,有人认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人认为有的人性善而有的人性不善(见《孟子》《告子章句上》)。而荀子则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篇》)。为什么人性恶呢?因为人有欲望,“人生而有欲”(《礼论篇》)。有欲望就是有追求,追求不到,就出现纷争,“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礼论》)。“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荀子言性恶时,对孟子的“性善”说进行了驳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指善)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哉!”(《性恶》)人如果真的性善,那圣王和礼义又有什么用!荀子言性恶,目的在于说明“其善者伪也”,从而为其社会观中的“礼”建立基础。荀子的性恶说,在当时是不同凡响之论,但在后世则给荀子学说的传播带来了不利影响。

《荀子》很重视“礼”的作用,把礼推到极高的位置。对人来说,礼能制约人的恶的本性,使人向善,放弃争斗,“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礼论》),因而提出“礼者,养也”的观点。对国家来说,礼是兴存的保证,“立隆(指礼)以为极,而无下莫之能损益也……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礼论》)。荀子认为,礼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完善自我、协调人与人关系,实现理想社会的根本手段。因而,必须给以高度重视。

荀子的学说十分丰富,前面所叙数端,只不过是其学说中最重要的几点而己。他的学说是在与其他各家学说的辩难中确立起来的,是有感而作,有感而成。因而,荀子的思想吸取了先秦各家学说的精华,是集先秦思想之大成。要全面了解荀子的思想,应直接从书中体悟,故兹不赘述。

《荀子》一书,宋以后版本渐多,我们使用的是清光绪年间成书的王先谦《荀子集解》本。

同类推荐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

    本书反映了近几年国内外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吸收了国内外政策、理论领域出现的新提法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呈现的新特点,注意充实和更新内容,尽可能充分反映哲学的科学体系、丰富内容、时代特点和当代视野。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热门推荐
  • 健康药酒最养人

    健康药酒最养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更关注自身的健康与保养。药酒由于其对人体独特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药酒乐于被人接受,是因为它既没有饮用酒的辛辣呛口又没有汤剂之药味苦涩,较为平和适用。饮用药酒,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养生保健、美容润肤,还可以作为病后调理用药。所以,饮药酒变成一种养生时尚。药酒一次购买自己调配,即可长时间服用,省时省力。
  • 全球通史7:革命浪潮

    全球通史7:革命浪潮

    本书描述了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示了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内容包括:世纪初的欧亚、觉醒与争雄、革命风云。
  • 蒋介石在上海滩

    蒋介石在上海滩

    《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蒋介石在上海滩》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全书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蒋介石这位历史巨人在中国历史上,在上海滩的惊涛骇浪。
  • 灵武风云

    灵武风云

    死亡意味着重生…当生命重新来过,这个世界也就因此多了一位…神!==============================
  • 暴君之翻手为云

    暴君之翻手为云

    他残暴嗜血,屠万以立威;他戾气冲天,留恋裙带间!一代枭雄穿越到异界,他将何去何从?精彩夺目的战斗,搞笑无比的情节,还有暧昧异常的温馨。当然,最后也少不了血腥霸道的手段!看一代暴君如何翻云覆雨,玩转世界!
  • 情剑风扬

    情剑风扬

    情为何物?付小波,绰号黑虎。他是英雄城友爱路虎啸堂堂主的宝贝儿子。年少多金的他从小就非常的霸道外带一点点的阴险。在一次的偶遇下,遇上了正愁无处可去的方行之。就这样方行之被迫踏上了他传奇一生的第一步。
  • 花谢花开

    花谢花开

    已全面重新改写。敬请关注“作者其他作品”栏目。
  • 弃妃很嚣张

    弃妃很嚣张

    大婚之夜,芙蓉帐暖,新娘却成为了旁观者,看着新郎与其他女子上演着激情的戏码……是她太过自以为是吗?五年的相守,终究抵不过他心中的仇恨,抵不过皇权的诱惑。她说“南宫澈,不要让我恨你。”而他说“若是不能相爱,我宁愿你恨我,也许恨会比爱刻骨铭心。”残忍无情的伤害,她迫不得已的转身离开,在她离开的那刻,他知道她带走了他全部的感情,而他永远不会知道她带走的还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小生命……
  • 豪侠异剑志

    豪侠异剑志

    华夏五千年,英雄无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史籍记载,公元前秦始皇死于沙丘行宫,他的死亡留下一个解不开的谜。历史的车轮并不是我们看大的样子,只是有些人放弃了改变它,才形成了我们眼中的一切!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