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1400000020

第20章 中篇1976—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1)

一、从整顿转为“批邓”

在邓小平对全面整顿作出部署,各方面的整顿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展开的关键时刻,清华大学刘冰(党委常务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惠宪钧(党委副书记)、柳一安(党委副书记、工宣队负责人之一)、吕方正(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四人于10月7日联名写了一封信,抬头是:“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信中揭露迟群、谢静宜在清华大学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揭发迟群在中共十大和四届全国人大后,由于没有当上中央委员和部长而发泄对毛主席、周总理的不满,以至公开攻击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等事实。这封信经教育部副部长李琦交给胡乔木,胡乔木于10月13日夜间送到邓小平处。当时邓小平不在家,由秘书王瑞林收下。两个月前,邓小平曾把刘冰等四人8月13日写给“小平同志转呈主席”反映迟群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方面问题的信转呈毛泽东。这次当然也照转不误。当时,教育领域的整顿正要全面展开,希望此信有助于解决清华大学的问题,并推动教育整顿。

刘冰等四位负责同志给毛泽东写信,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请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转呈,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想到,邓小平转呈刘冰等人的信引起毛泽东极大的不快。

10月19日晚上,毛泽东在会见马里共和国国家元首特拉奥雷的夫人等客人后,同陪同会见的李先念谈话,对邓小平转呈刘冰等人的信进行严厉批评。毛泽东说: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过小平转。小平偏袒刘冰。

毛泽东把刘冰等人的来信,清华大学所涉及的问题,同对自己的态度联系起来,问题的严重性非同一般。政治的天平此时完全倾向迟群、谢静宜那一边,刘冰等人被认定“反毛”,而“小平偏袒刘冰”,真是罪莫大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当然不单由转信这一件事引起。事实上,当邓小平主持1975年整顿,涉及批评、否定“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些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特别是涉及批评、否定“文化大革命”以来文化、教育、科技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毛泽东内心已有不满。借题发挥,用小事情做大文章,是毛泽东进行政治斗争常用的办法。这回,他是用批评刘冰等人来信这种方式,把对邓小平主持整顿、否定“文革”的不满表而出之。

同时,也不能排除引发重大事件的一些偶然因素。就我们现在所知,在刘冰等四人的信到达毛泽东案头之前,至少有两件事对毛泽东的心态和判断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一,9月27日,毛泽东的侄儿毛远新同他谈了一些对邓小平主持整顿不满的话。

其时,毛远新已经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三个要职。毛远新是烈士遗孤。他在新疆监狱中出生,后来父母都惨遭杀害。1975年9月30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2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以陈锡联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于28日前往乌鲁木齐参加庆祝活动,毛远新为中央代表团副团长之一。他于9月27日到北京,即去看望伯父毛泽东。毛远新谈了辽宁省的情况,谈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说了一些对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整顿不满的话。毛远新把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说自己感到社会上有股风,就是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是肯定还是否定,成绩是七个指头还是错误是七个指头,有分歧。毛远新的这些极富挑拨性的话,使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其二,毛泽东对《科学院汇报提纲》不满。

《科学院汇报提纲》经9月26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后,胡乔木等又修改了一遍。9月28日成稿后,邓小平即送毛泽东审阅。在胡耀邦主持起草的《汇报提纲》第一稿中,就引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所据版本是1969年国家科委编印的小册子《毛主席论科学技术工作》,注明的出处是:“毛泽东:《在听取科学技术规划汇报时的谈话》,1963年12月。”以后几个稿子一直保留。10月13日前后,毛泽东同邓小平谈看了《汇报提纲》后的意见。10月14日,邓小平向胡乔木讲了毛泽东同他谈话的情况。邓小平告诉胡乔木,主席讲他不记得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科学院汇报提纲有一些不赞成的意见。邓对毛说,请主席把稿子退给我们修改吧,但还没有退回来。

刘冰等人的来信于10月14日转达毛泽东的案头之时,正好是在毛泽东听过毛远新的谈论、对“文革”态度问题特别敏感、又刚看过《科学院汇报提纲》颇为不满之际,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刘冰等人的信、对邓小平转信的行动,作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过于严厉的批评,自有其逻辑的必然。对于1975年整顿,当然是极大的不幸。

不过,这时毛泽东对邓小平还是“一批二保”,立足于帮。

毛泽东在10月19日关于刘冰等人来信的谈话中,还特别关照:你们告小平注意,不要上当。

10月下旬和11月1日,毛泽东还两次亲自找邓小平谈话,批评、劝勉。

这时,邓小平一面坚持工作,一面传达、贯彻毛泽东的批评。10月23日,邓小平根据毛泽东19日的意见,主持召集六人会议。参加者为李先念、汪东兴、吴德、谢静宜、迟群。邓小平和李先念、汪东兴传达了毛泽东对清华大学刘冰等来信和邓小平转信的批评。经初步讨论,会议一致认为毛泽东的指示非常重要,并就如何贯彻提出两个方案:(1)召集清华大学党委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其中毛泽东对邓小平、江青批评的内容不传达。毛泽东指示传达后展开辩论。(2)以刘冰等的两封信为主要内容,放手发动群众在全校开展大辩论。先是党委常委扩大会,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体工军宣传队、各系革委会主任,之后再扩大到全校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由吴德到清华大学说明情况,迟群主持会议。10月底或11月初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还建议向中央政治局原原本本地传达毛泽东的指示。27日,邓小平和李先念、吴德、汪东兴联名向毛泽东书面报告六人会议情况。毛泽东表示同意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其中主席对邓小平、江青批评的内容不传达”下面画线批示“对”。

10月31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张便笺,提出:“我有事需要向主席当面谈谈并取得主席的指示和教诲。明(1)日下午或晚上都可以。如蒙许可,请随时通知。”11月1日晚上,毛泽东召见邓小平。毛当面批评了邓为刘冰转信的事。邓问毛,他主持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怎样,毛说:对。

邓小平仍然主持中央工作,10月25日晚讨论《关于十年规划几个问题的汇报要点》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乃至11月中下旬讨论对“文化大革命”评价、批评邓小平本人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还是邓小平主持的。

形势的进一步逆转,是在毛远新11月2日向毛泽东再进谗言以后。

毛远新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后回到北京。11月2日上午,又在毛泽东面前大谈对形势的看法,歪曲事实,攻击邓小平。

毛远新继续向他的伯父鼓吹他在9月27日谈话时已经说过的对整个形势的看法。再一次尖锐地提出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他说:今年以来,在省里工作,感觉到有一股风,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怎么看?主流,支流,三七开还是倒三七,肯定还是否定,成绩是七个指头还是错误是七个指头,有分歧。(2)批林批孔运动怎么看,主流,支流。似乎迟群、小谢讲了批走后门的错话,干扰,就不讲批林批孔的成绩了。口头上也说两句,但阴暗面讲得一大堆。(3)刘少奇、林彪的路线还需不需要继续批,刘少奇的路线似乎也不大提了。毛远新总括他的看法:“对文化大革命,有一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

毛远新又谈论对1975年工作的看法。不仅否定各方面经过初步整顿取得的成绩,而且认为1975年整顿路线有问题。他说:工业现代化主要强调加强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但工交战线主要矛盾是什么?农业、财贸战线也有类似问题。教育革命主流、成绩是什么?文艺革命主流、支流怎么看?等等。毛远新把问题归结到路线,说:“总之,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路线,批判了十七年中各条战线的修正主义路线,还应该不应该坚持下去。”

毛远新还就落实干部政策谈了看法,说:当前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主席的干部政策,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干部教育,有正确的态度,应该感谢革命群众对自己的帮助教育。

在对整个形势非议之后,毛远新直接谈他对邓小平的看法,进行恶意诽谤。

毛远新说: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有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今年以来,没有听他讲过怎样学习理论,怎样批《水浒》,怎样批修正主义。还说:“三项指示为纲”,其实只剩下一项指示,即生产上去。毛远新把问题提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外面担心中央,怕出反复。”

在这里,毛远新尖锐地提出,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很成问题,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所执行的路线、方针同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路线、方针是完全对立的,根本的分歧是: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工作重点是搞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还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毛泽东同意毛远新的这些看法,并由此谈到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

毛泽东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下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毛泽东让毛远新看清华大学刘冰等人8月和10月先后写的两封信,并把关于刘冰来信谈话的记录稿念给毛远新听。两人边读边议。经过情况,毛远新作了如下记录:主席让我看清华两封信和影印件。

主席:“刘冰是副校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主席念:“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

我说:“这是要害。”

主席点头:“是。”

主席念:“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小平转。你们告小平注意,不要上当,小平偏袒刘冰。”并重复“小平偏袒刘冰”。

我说:“这也是要害?”

主席点头:“对。”

毛泽东要毛远新:你找小平、锡联、东兴谈一下,把你的意见全讲,开门见山,不要吞吞吐吐。你要帮助他(指小平同志)提高。

就这样,毛泽东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在政治局内的一个小范围里开会批评邓小平,毛远新参加并唱主角。

11月2日上午毛泽东同毛远新的谈话,是毛泽东从支持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改变为批评邓小平以至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一个转折点。从这次谈话之后,毛远新成了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江青当时已被毛泽东明令“不要打电话”,“不要来看我”,立即利用亲属关系,把毛远新拉到自己一边,企图通过他竭力对毛泽东施加影响,并操纵政治局。

二、“批邓”的升级和邓小平的抵制

1.政治局四人会议开始“批邓”

11月2日晚,毛远新找邓小平、陈锡联、汪东兴开会。这次中央政治局内的四人小会,可以看做在中央内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开端。

在这次会上,毛远新有恃无恐,对邓小平1975年主持工作期间的形势进行攻击和诬蔑,否定整顿取得的成绩。

邓小平立即针锋相对进行答辩,理直气壮地讲了自己的意见。

邓小平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想一想,你的描述,中央整个是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而且是在所有领域里都没有执行主席的路线,说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搞了个修正主义路线,这个话不好说。邓小平还对自己这一段的主要工作和讲话作了简略的回顾,说:我是从今年3月中央9号文件后开始抓工作,主持中央工作是7月。9号文件以后是什么路线,我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什么路线,可以考虑嘛,上我的账要从9号文件开始算起。从9号文件以后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这可以想想嘛。对9号文件以后的评价,远新同志的看法是不同的。是好是坏,实践可以证明。邓小平列举了从3月份以来做了哪些工作和讲了哪些话。并说,昨天(1号)晚上,我问了主席,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怎样,主席说:对。

毛泽东在11月1日同邓小平谈话时明确肯定邓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一段的方针、政策是对的,可是,对于11月2日晚上邓小平同毛远新的这一场争论,却又站到了毛远新的一边。在听取毛远新关于会议情况汇报时说:你没有精神准备,但他也没有料到,顶了起来。你有理,顺着不好,顶了他,这就叫帮助。可见,毛泽东从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个根本点上着眼,对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不能容忍的。

2.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总的评价

11月3日,毛泽东听取了毛远新关于2日晚四人会上与邓小平争论的情况汇报。在赞扬毛远新“顶了他”、“有理”的同时,也认为小平同志开始转弯了,态度很好。

同类推荐
  •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本书根据时间的顺序,以郭子仪的成长历程和唐朝的形势变化以及他保卫大唐的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很多郭子仪在生活或者在军队中的典型事迹,讲述了郭子仪的一生。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记录了爱因斯坦这位天才科学家不凡的一生,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他对于物理学的飞跃式贡献就是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这一理论至今仍令科学界获益良多。
  • 李嘉诚大全集(超值金版)

    李嘉诚大全集(超值金版)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的财富2008年虽然缩水仍超过200亿美元,他仍然是华人首富!他17岁就荣升为业务部经理;他在困苦环境下仍然坚持苦读;他22岁创建长江塑胶厂,以“长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鸿鹄之志;他作为企业主,每天工作16小时,一直到七十几岁;他为求企业发展,远赴西方偷师学艺;他为抢得市场先机,整日操劳,不眠不休;他始终坚持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的原则;他以小博大,兵不血刃拿下英资控股公司,让华人扬眉吐气,被世人称为“超人……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之巧夺君心

    凤舞九天之巧夺君心

    她,华剑山庄的大小姐,对护国大将军一见倾心。从此,掷笔持剑为他,斩发断情为他,浴血奋战只为他,看似遥不可及的距离就这样被她一个纤弱女子一点一点走完了。他,轩辕王朝的大将军,冷峻淡漠,对女人不屑一顾,可却对这个女子,慢慢有了动容之色。眼底一丝波澜因她,心底一片柔软因她,痛彻心扉也因她,仿若冰山般坚硬冷酷的心就这样被她的柔情和温暖一点一点融化了。
  • 神灵纪

    神灵纪

    主角被逼与未成年少女孕子,还莫名其妙和她拜堂成亲。虽然入了洞房,却没有怀上孩子……他只想保住自己今后的骨肉而已,顺便能和这个未成年美少女厮守下去……一段传奇便这样开始。这里是幻灵时代,拥有全新的修仙模式!且看一个少年如何立足六界,问鼎神灵之路。修为等级:聚灵、修灵、灵师、生灵、通灵、半仙、灵仙、灵尊、灵神□□□□□□□□□□□□□□□□□□□□□□□□□□□□本书QQ群:35269852(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收藏一下,点击左边)
  • 应你一世漂泊

    应你一世漂泊

    生活永远不止眼前的狗血这句话总在桐若雨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父母出意外,高贵身世浮出水面,男人陪在自己身边……偶像剧一样的情节,让她无所适从。曾经说道,我们所有的心痛,都是自己把刀子刺向心脏的,即便你不情愿,都会不自觉的这么做。时间让该亲近的人变得越来越疏离,即便是那句苍白无力的“我等你”也换不来最开始的感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在漂流瓶嫁到东北做你妻

    爱在漂流瓶嫁到东北做你妻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八零后女孩,美丽,才气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夸张。在她大学毕业那年,曾经和她海誓山盟的男友离奇的背叛了她,奇缘又降临在她身上,在一次无意间玩的漂流瓶,她认识了现在的他。他有着离奇的人生经历,她的出现,他认为是上天赐给他最珍贵的礼物。最终她决定他就是她的归属,为了他她从南到北的穿梭。最后她为了他离开了父母,从南方嫁到了北方,做了他的媳妇,一个地道的东北媳妇。
  • 唯生只宠爱你一人

    唯生只宠爱你一人

    “老公,谢谢你这么宠我!不管我做什么你都支持我,还暗地里保护我,我爱你。”“傻瓜,我不宠你宠谁啊?我这一生只宠爱你一个人!”
  • 江山笑

    江山笑

    江山笑,凤吟清歌扶至尊。百鸟朝凰修仙侣。一曲绝唱冲九霄,而今谁忆盛世谣?江山无主扬名时,天下豪杰尽折腰。世事纷乱流云散,美人出世如花笑。六朝纷纷棋局扰,乾坤寞寞英雄号。天地人和分有定,试看人间烽消。
  • 只有一个她

    只有一个她

    小镇少女夏木乔只身一人来到自己向往的城市--晋城。满腔热血的她来到晋城之后发现这里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现实是那么的残酷,直到遇见了他,白言述。在努力的最后,夏木乔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迷茫…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你真的那么平凡吗
  •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本书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读诸葛亮的一生,对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大战、空城计、斩马谡、六出祁山等大事件都有精辟的分析,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既讲故事也分析规律,并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古为今用,总结出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 王源我们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王源我们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闺蜜反目成仇?敌人化敌为友?神马玩意的狗血的剧情?
  • 我想静静:第四爱

    我想静静:第四爱

    祁静感觉自己越来越老了,现在就是年轻人的天下,看着他们闹,觉得像自己这样岁数的越来越没市场。好的,其实不怪他们,是自己剩女剩到没人要的地步。加上自己又是个女攻,觉得找到未来自己要过一辈子的人更是难上加难。终于找到空挡给自己放了个假,一个小女攻给自己介绍了一个本市的受,对方把那个手夸得天花乱坠,可是谁又知道那个受其实是乡非还是中二病呢,网上总归不可信。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