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1400000034

第34章 下篇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1)

一、打开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主动表示愿当科学、教育的“总后勤部长”。他选择教育战线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在1977年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恢复高考,一是推倒“两个估计”,成功地带动了全局的拨乱反正。

1.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复出前夕,同王震、邓力群谈话。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目光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还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8月4日,教育部向国务院报送1977年招生工作的意见,仍沿用“文化大革命”中“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但也提出了要“重视文化程度”,文化考查“采取口试、笔试等多种形式进行,提倡开卷考试,独立完成。”

在当年8月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首先呼吁恢复高考。邓小平肯定这个意见。可是,当时已是8月,当年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呢?教育部长刘西尧说:如果招考工作推迟半年举行,还来得及。邓小平当机立断,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于8月13日起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会上发生了激烈争论。由于教育部门个别领导受“两个凡是”的束缚,不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怕否定“两个估计”,触犯“两个凡是”,对邓小平的正确主张抱犹豫、观望的态度。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又一次陷入困境。

9月19日,邓小平发表讲话。针对会上的激烈争论,再次重申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他说:“为什么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十八岁到二十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好。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关于招生条件,邓小平说:“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会议决定: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教育部在邓小平指导下拟订的招生工作文件。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断十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终于恢复。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社论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中小学教育,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一件大事。”“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自愿报名。”社论指出:“为了保证招生质量,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文化考试,是考查学生政治理论、文化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择优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一定要抓好。”

恢复高考制度得到全国上下的热烈拥护。当时,因高校正规招生停止了十年,积压的符合报考条件的青年、学生达3000余万人。1977年冬,全国有570万青年报名参加了考试。全国高校共招收新生27.3万人。1978年,高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有610万考生参加。秋季又有30.2万名新生跨进大学校门。

恢复高考制度,影响巨大,它不单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一个重大胜利,而且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2.推倒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

从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推倒“两个估计”。

所谓“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两个估计”是1971年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里作出的。它成为沉重的精神枷锁,压得广大教师和知识分子透不过气来。推倒“两个估计”,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关键。邓小平亲自抓这件事,成为全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对十七年和知识分子做出重要估计。他说:关于十七年,主导方面是红线。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大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自己培养的,特别是前十几年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还说: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总之,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他明确指示:对“两个估计”必须马上组织写作力量进行彻底批判。

9月19日,邓小平再次找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指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对这个《纪要》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限。《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他批评教育部领导行动迟缓,指出:教育部要思想解放,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

教育部党组即决定由李琦(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挂帅,组织写作班子起草批判“两个估计”的文章。在起草过程中,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刘西尧主持五次党组扩大会进行讨论。胡乔木对文章的每一稿都审阅修改。

在文稿起草过程中,发现了被“四人帮”封锁的毛泽东在1971年全教会期间重要指示的记录。胡乔木修改文稿时,在引录毛泽东指示精神的前后,各加了一段话,使文章显得极其庄重,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全文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这里,我们受权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郑重地宣告:就在一九七一年夏季“四人帮”把十七年抹得一团漆黑的时候,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针锋相对地批驳了他们的谬论。毛主席指示的精神是:(一)十七年的估价不要讲得过分。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执行了错误的路线,不是大多数人,是一少部分人。

(二)多数知识分子还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执行封、资、修路线的还是少数人。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还是认得的,就是爱面子,当人的面不认,背地还是认的,只不过有资产阶级思想,过后还是要认的。

(三)高教六十条。总的还是有它对的地方嘛,难道没有一点对的地方吗,错误的要批,批它错误的东西。

毛主席还说:人家是教师,还要尊重他嘛。一讲不对就批评,哪能都讲对呀,讲不对没关系,讲错了没关系,大家共同研究,怎么能一下子都讲对,不可能嘛。

毛主席的指示是多么好啊!这就是毛主席关于教育战线形势和知识分子状况的根本估计。非常明显,毛主席的估计和“四人帮”的“估计”完全对立,这种对立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尖锐斗争的反映。我们要高举毛主席的旗帜,就必须大力宣传毛主席的估计,彻底粉碎“四人帮”的反革命“估计”。

11月13日,胡乔木作了重要修改的稿子印出,送华国锋、邓小平审阅。14日,胡乔木又作了多处修改,印出11月15日“最后定稿”。华国锋表示不再看了,邓小平又审阅一遍,于17日批示:此稿可以发。

《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一文就在1977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1版上刊登出来。《红旗》杂志、《人民教育》同时刊载,新华社同日发通稿。人民出版社当月出版了单行本,书中还附录了人民日报记者写的《“两个估计”是怎么炮制出来的?》。

《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揭露了“四人帮”对毛泽东指示的封锁和篡改,批判了“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的罪行,驳倒了“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恢复了毛泽东关于教育工作估计的本来面目,砸掉了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

3.教育战线的突破带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发表后,不单教育战线掀起了批判“两个估计”的热潮,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其他各条战线也都结合自身的情况,掀起了深入揭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的进程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文艺战线最先响应。197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编辑部邀请茅盾、刘白羽、张光年、谢冰心和吕骥、蔡若虹、李季、冯牧等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批判“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及所谓“黑八论”(“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11月25日,《人民日报》以《坚决推倒、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为题加编者按报道这次座谈会,并发表了茅盾、刘白羽的发言。参加座谈会的同志指出:“文艺黑线专政”论是“四人帮”全盘否定毛主席革命路线在文艺战线的主导地位,为他们篡党夺权阴谋服务的理论支柱;“文艺黑线专政”论完全歪曲“文化大革命”前文艺战线的实际,篡改文艺战线的斗争历史,否定十七年革命文艺的成就;我们的革命文艺队伍是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队伍,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考验,“四人帮”对文艺队伍的诬蔑和诽谤必须推倒;只有砸碎“文艺黑线专政”论这个沉重的精神枷锁,肃清它的流毒,毛主席的“双百”方针才能得到贯彻。

接着,《解放军文艺》编辑部召开驻京部队部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揭露林彪勾结江青炮制“文艺黑线专政”论的阴谋。12月28日至30日,《人民文学》编辑部举行“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到会140多人。茅盾、夏衍、林默涵等20多人发言,宣读了卧病中的郭沫若的书面发言。周扬就怎样评价30年代文艺、“文革”前十七年的文艺等问题发言,抓住要害,集中而有力地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

1978年1月上旬,北京图书馆开放了一批“文化大革命”时的禁书。4月,文化部召开揭批“四人帮”的万人大会,为受迫害的文艺工作者平反昭雪。5月27日至6月5日,中国文联召开三届三次扩大会议,进一步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恢复了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协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和中国舞蹈协会等五个文艺协会。7月,《文艺报》复刊。所有这些对推动文艺战线的进一步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全面复苏起了积极作用。

最早活跃在文坛的是诗歌。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被人们广为传诵。曾被宣判“死刑”的话剧很快复活。揭露“四人帮”丑恶嘴脸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话剧舞台,缅怀与歌颂老革命家的《丹心谱》、《曙光》、《陈毅出山》等深受欢迎;上海工人创作和演出的《于无声处》,歌颂了天安门事件,为拨乱反正制造了舆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七场话剧《报春花》则开了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新生面;一批被“四人帮”打入冷宫的优秀戏剧如《洪湖赤卫队》、《八一风暴》、《豹子湾的战斗》等也重见天日。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以崭新的姿态敏锐地反映生活,喊出时代的声音。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和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其杰出代表。

同类推荐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以王阳明的著作和现代解读为基础,针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苦闷、烦躁、矛盾等问题,给出了一张张神奇药方。阳明心学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生命的束缚一经挣脱,精彩随之而来。学习阳明心学,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顺利,再没有任何事情能干扰你。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唐伯虎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为人风流倜傥、幽默诙谐、不拘礼数、有花不完的银子,画幅画就能赚到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然而,这只是指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真实的唐伯虎并非如此!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蛮荒仙国

    蛮荒仙国

    亿万蛮荒,仙国林立,一名来自偏远南荒的少年,凭什么能够在强者林立的世界中支手遮天?一道血玉麒麟纹身,有着什么样的神秘来历?又或者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且让我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抽空再分手吧

    抽空再分手吧

    “我们离婚吧!”“好。”就这么简单,宣告一段失败的婚姻结束。刘禹恒应该庆幸所谓的妻子如此的通情达理,应该有多快就多快的结束这段婚姻,可是,为什么他愈来愈被这位下堂妻吸引?辛舒语更应该庆幸,两年的婚姻生活如同噩梦一般,爱一个人她用尽了全力,既然得不到那就得舍弃,可是,为什么他对自己这下堂妻愈来愈好?他真不是东西,身边的女人一个个接踵而来;她早就拱手相让,不爱我,放了你。那离婚吧!好,抽空再去。什么时候才得空啊?一星期、一个月、一年还是……
  •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她,天之骄女,却在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修为,沦为废物。她,暗夜杀神,却在被人围杀的那一刻,莫名穿越。身份替换,她从杀手变成了废物。废物?怎么可能?!云墨表示抗议。就算她答应,她大陆第一剑修的便宜徒儿不答应!她威震大陆的四大魔宠不答应!她英俊潇洒神勇威武的老公……“额……亲爱的,冷静点!没人说我是废物,用不着灭口啊!”……【女强一对一,精彩爽文,你值得拥有!】
  • 夜光之恶魔琥珀

    夜光之恶魔琥珀

    奥维辛50年,经历了那次世纪大战,那次爆发把所有生命都毁灭了。多年后的地球,二块恶魔琥珀,很偶然地被人类捡起,简单的处理,却培育了恶魔的生命体。唤醒了恶魔的心脏。一年后,历史就要被改写。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过去的战士,光明已经逝去,仿佛没有办法再改变即将发生的事。让恶魔们没有预料到,先古的人虽然已经死去。先古灵魂却没有消失,在一切到来时,在这里的远古灵魂会选定“光明者”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当有人灵魂和过去的灵魂共通的时候,他将获得一年的灵魂锻炼,从而挑战现实的恶魔,带领正义走向光明。当琥珀面世的时候,夜就暗了。谁来带来光明?
  • 穿越之意乱情迷

    穿越之意乱情迷

    可怕的梦魇,让她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辈子,你就跟着我了,哪儿也不能去,谁也伤害不了你。”这是一个男人的承诺。她不会强求什么,给她一点关怀和照顾,她就会把心给你的人。“我不想走。”“由不得你不走,马上给我滚……。”为什么这个男人突然翻脸,一个玩物般随脚踢开……柳青瑶啊柳青瑶,你到底该怎么办?你不曾想过自己会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而且还是一个古人,一个没心没肺的王爷……谁该爱谁不该爱,她不知道,她知道的,只是这些男人,都想要占有自己的身体而已,他们,只是痴迷她的身体,没有爱!
  • 万卷帝尊

    万卷帝尊

    气者,万物之灵。气出丹田,过天灵,行涌泉,终归于始,是为练气。元气液化,奔涌如箭,是为元力。元力生香,无形无质,是为元灵。纯元大陆,灵元为尊。十万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人族为何出现,古族又如何消失?万族林立的偌大世界,十万年来竟无一破空……这是最恐怖的年代,也是最幸福的年代。
  • 长斋青灯

    长斋青灯

    谁道旧息不思量,谁记初息今难忘,也曾年少,也曾痴狂。
  • 时控天地

    时控天地

    他是天赋非凡,他出身大家族,他曾被寄予厚望,但那天后一切都变了。命运将他打入地狱,他便将从地狱回来。
  • 腹黑少女:蓝色魔法恋

    腹黑少女:蓝色魔法恋

    “喂,杀了我吧。”他幽暗深邃的眸子里充满悲伤,“我活的好累,每天都能看到别人的生死。甚至看到我最重要的人会死去,我都阻止不了这一切。”“你可是想清楚了?”他抬眼。“嗯。”他抬起握着长剑的手臂说道:“想要称王,就不能心软。”话音刚落,他手中的长剑也应声挥了下去……一个表面邪恶内心却很温柔的他,一个表面冷漠内心腹黑的他,还有一个表面无情内心善良的他,被称作三大‘魔鬼王子’。三人一直处于上一秒还在互相掐架下一秒又互相帮助的状态,在巫师猖狂时期,他们能否保护好他们的‘小魔女’呢?
  • 寻玉缘

    寻玉缘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他和她或许会和所有的冤家一样,吵吵闹闹着走到一起。然而任务中横生的意外,却将他们推进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皇权,战争,阴谋,权术,原本萌芽的爱情遭遇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