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3200000028

第28章 仁宗朝的政治——“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6)

这时英宗正在患病,由仁宗皇后曹氏以皇太后身份权同处分军国大事,并垂帘听政。对曹太后而言,英宗之立并非出自她的本意,加上其权力欲很强,一心想仿仁宗初即位时刘太后垂帘独掌朝政的故事。但此时的英宗年龄已三十二岁,与当年年仅十三岁的仁宗不可同日而语,因而一开始就与英宗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仁宗死后七日,曹太后才传遗诏命英宗嗣帝位,即为表现之一。当时部分朝臣尤其是宫中宦官,倾向曹太后,也有废立之议。英宗本来身体就不好,遇此情景,便“忧疑得疾”,言语多乖错,往往触忤太后,“两宫遂成隙”。不过,司马光、欧阳修、富弼、韩琦等大臣,皆坚定地站在英宗一边,他们纷纷上书太后,进行调停,以防止对英宗的废黜,其中,宰相韩琦甚至“出危言”道:“臣等只在外见得官家,内中保护,全在太后。若官家有失照管,太后亦未安稳。”无形中对太后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太后闻言大惊道:“相公是何言!自家更切用心。”于是韩琦语带双关地说:“太后照管,则众人自然照管矣。”韩琦与太后的一段对话,吓得“同列为缩颈流汗”,以为太过分,但韩琦却认为:“不如此不得。”治平元年五月,英宗病情有所好转,曹太后虽表示要还政,但迟迟不见行动。于是宰相韩琦演出了戏剧性的一幕,据《长编》卷二〇一,治平元年五月戊申条载:韩琦久欲太后罢东殿垂帘,尝一日取十余事并以禀上,上裁决如流,悉皆允当。琦退,与同列相贺,因谓曾公亮等曰:“昭陵复土,琦即合求退……琦当于帘前先白太后,请一乡郡,须公等赞成之。”……于是诣东殿,覆奏上所裁决十余事,太后每事称善。同列既退,琦独留,遂白太后,如向与公亮等言。太后曰:“相公安可求退?老身合居深宫,却每日在此,甚非得已,且容老身先退。”琦……因再拜称贺,且言台谏亦有章疏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太后遽起,琦厉声命仪鸾司撤帘,帘既落,犹于御屏微见太后衣也。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也有类似记载:仁庙至和初暴得疾。时皇嗣未建,中外大恐,及既康复,小大交章,而仁庙慨然悟。大臣于是共白天子,以韩魏公厚重,可属大事,请召之,除枢密使……因力请建立。于是制诏以英宗自团练使为皇子……仁庙登遐,英宗即位,以悲伤得疾……而慈圣光献曹后因垂帘视事者久之。

魏公度上疾瘳矣……丐归政天子。后许矣,未坚也。一旦,魏公袖诏书帘前曰:“皇太后圣德光大,顷许复辟。今书诏在是,请付外施行。”后未及答,即顾左右曰:“撒帘。”后乃还宫。

至此,英宗始亲政。作为妥协的产物,数日后,下诏:“皇太后(令)称圣旨,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其有所须,内侍录圣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仍然为太后保留了巨大的特权。即使如此,英宗听政二十余日后,太后仍然留占着“御宝”不放,至有谏官上书太后,提出“宜戒职掌之吏,速归御用之宝,不可缓也”的请求。

在撤帘、还政事件的后面,还有一些余波。一是蔡襄被罢去三司使出知杭州,那是因为英宗自濮邸立为皇子时,据说近臣中有异议,英宗怀疑是蔡襄,尽管韩琦和另一宰相曾公亮等人百般为他救解,但总不能使英宗释疑。二是原来与韩琦政见相同的富弼,这时却与韩琦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据《长编》卷二〇一,治平元年五月戊申条载:“嘉佑初,琦与富弼同相,或中书有疑事,往往私与枢密院谋之。自弼使枢密,非得旨令两府合议者,琦未尝询于弼也,弼颇不怿。及太后还政,遽撤东殿帘帷,弼大惊,谓人曰:‘弼备位辅佐,他事固不敢预闻,此事韩公独不能与弼共之耶?’或以咎琦,琦曰:‘此事当时出太后意,安可显言于众。’弼自是怨琦益深。”如果联想到富弼后来对王安石变法的疯狂破坏,其政治品质确实存在着大的问题,有人言其为北宋一代名臣,恐怕有点名不副实。

英宗亲政以后,韩琦、曾公亮等奏请议尊奉濮安懿王典礼。治平二年(1065)四月,诏礼官及待制以上合议。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司马光以为,“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濮安懿王于仁宗为兄,于英宗“宜称皇伯而不名”,此议由翰林学士王珪奏上。翰林学士范镇,天章阁待制、吕夷简之子吕公着皆同光议。又有人提议,可称濮安懿王为“皇伯考”,但立即遭人否定,以为:“真宗以太祖为皇伯考,非可加于濮王也。”以宰相韩琦、曾公亮,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概为首的中书,却不同意司马光、王珪的建议,奏称:“按《仪礼》,‘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及案令文与《五服年月敕》并云:‘为人后者,为其所后父母斩衰三年。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齐衰期,即出继之子于所继、所生父母,皆称父母。’……今王珪等议称皇伯,于典礼未见明据,请下尚书省,集三省、御史台官议奏。”他们原以为,官员们一定会迎合宰执的意见。

英宗也想称生父为皇考,故下诏令朝士集议。但曹太后不满中书的建议,“出手书切责韩琦等以不当议称皇考,而琦等奏太后以珪等议称皇伯为无稽”。于是环绕“濮议”,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以权御史中丞贾黯为首的台谏官,他们既有曹太后的支持,更是一致站在司马光、王珪等人一边,对欧阳修等宰执所提主张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吕诲,前后十一奏,请英宗依王珪等议,早定濮安懿王追崇典礼,但英宗拒不作出答复。于是吕诲再联合侍御史范纯仁、监察御史里行吕大防合奏道:伏见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朝论骇闻,天下失望。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哀、桓之失,既难施于圣朝;褒、犹之奸,固难逃于公论。当属吏议,以安众意。至如宰臣韩琦,初不深虑,固欲饰非,傅会其辞,诖误上听……公亮及概,备位政府,受国厚恩,苟且依违,未尝辨正,此而不责,谁执其咎?

在奏疏中甚至出现了“豺狼当路,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等十分激烈的用词。但欧阳修等人也不甘示弱,上札子自辩云:

按《开元开宝礼》、国朝《五服年月》、《丧服令》,皆云:“为人后者,为其所生父齐衰不杖期。”盖以恩莫重于所生,故父母之名不可改;义莫重于所继,故宁抑而降其服。此圣人所制之礼,着于《六经》,以为万世法者,是中书之议所据依也。若所谓称皇伯者,考于《六经》无之,方今国朝见行典礼及律令皆无之,自三代之后,秦、汉以来,诸帝由藩邸入继大统者,亦皆无之,可谓无稽之臆说矣。

由于英宗实私中书之议,所以对凡是主张称“皇伯”的台谏官和其他大臣,多借故将他们罢去。治平二年八月,同知谏院蔡抗罢为知制诰兼判国子监。

九月,权御史中丞贾黯罢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知陈州。十月,司马光罢知谏院,为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此后,吕诲等仍论奏不已,中书则屡加反驳,双方相持不下,形同水火。韩琦等宰执无法,只得稍作退让,请曹太后下手书,命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后,英宗称之为亲。同时下英宗手诏,谓“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诏如前”云云。反对者知道太后和皇帝的这两个手诏,皆为欧阳修草撰,掀起了更大的反对声浪。吕诲等又奏:“今有此命,始末相戾,群情震骇,重以疑惑……若不归罪首议之人,天下疑惑,莫之能解。”意为太后手诏,纯属欧阳修等人私撰,要求对他们议罪。范仲淹次子纯仁更是上疏直言:“且三代以来,未尝有母后诏令施于朝廷者……自此权臣欲为非常之事,则必假母后之诏令以行其志,往往出于逼胁,而天下卒不知事由权臣。”直指韩琦等人为权臣。韩琦大觉不堪,对同僚说:“琦与希文,恩如兄弟,视纯仁如子侄,乃忍如此相攻乎?”足见双方争论的激烈程度。英宗无法,下诏罢群臣濮议,濮安懿王典礼以曹太后手书为准。又罢去吕诲、范纯仁、吕大防三人谏职,让他们分别出知州县。

北宋诸帝中,英宗的操守可称楷模。他生活节俭,不喜爱玩好之物。在其父濮安郡王死时,以所服玩物分诸子,英宗将自己所分得的一份“悉以与王府旧人既葬而辞去者”。被嗣为皇子时,他告诫管理旧居的官员道:“谨守吾舍,上有适嗣,吾归矣。”表现出了一颗平常之心。他待人谦恭,即位后,每命近臣,皆称官而不称名,大臣以为不妥,他说:“朕虽宫中命小臣,亦未尝以名也。”宋朝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娶帝女者,“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换言之,作为帝女的媳妇与婆婆在礼节上须处于同一辈分。病中的英宗对此非常反感,他对其子赵顼说:“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可惜英宗在位仅四年,初则与太后不和,继则因“濮议”而造成朝臣纷争,相互攻讦,加之健康状况一直不好,所以虽有改变“积贫积弱”的愿望,但终归无所作为。

同类推荐
  • 阳关小道

    阳关小道

    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走我的阳关小道。你有你的春秋大梦。我有我的无尽春梦。
  •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母后姓阴名丽华。当初,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求学时,曾见到朝廷的执金吾,在街上出巡时的威仪,非常羡慕,感叹道:“任宦当做执金吾。”又一次,在去新野姐夫邓晨家中时,恰巧遇见了一位貌美的少女,名叫阴丽华。刘秀惊为仙女下凡,不禁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 三陆传说

    三陆传说

    多人,多视角,不言情,不穿越,不种田,不动辄飙古文,不动辄闪瞎人眼的体质,也不会百战百胜,没主角,所有人都不一定活到最后。
  • 皇途腾

    皇途腾

    涉世未深的林江意外被召唤至一个陌生世界,这里犹如古代。在禁制着清语者的清虚之境中林江得到了一个神秘戒指,他“悲惨”的命运由此开始。
  • 光影大帝之名将传奇

    光影大帝之名将传奇

    他,身世扑朔,天赋异禀,在挚友的帮助下平步青云,却因一场席卷整个大陆的战争而陷入了人生最痛苦的抉择中。他,将门虎子,地位尊崇,无意中陷入了阴谋漩涡而被皇帝迫害,无奈只得转投他国,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一朝大仇得报。两个命运迥异的男人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走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热门推荐
  • 强者战线

    强者战线

    神秘莫测的火影系统——忍者。吃了便不能游泳的恶魔果实——航海家。高科技产物的铁血战士系统——狩猎者。召唤死灵军团OR黑魔法——异能者。御剑飞行灵宠拉风的修真系统——修真者。体内怎么多一个灵魂?——重生者。试试你的运气,送你一个金手指,欢迎来到强者世界!
  • 重生仙官系统

    重生仙官系统

    为官一任,聚一地之官运,官运可通神!令狐县令: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县令亦可傲王侯!令狐钦差:你死不死我不知道,我查秦王,秦王死了,我查太子,太子也死了,如今你一个小小的宰相……令狐宰相:“此蛮夷入侵,国临危难,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臣……”“宰相不必多言!国不可一日无卿,传朕御诏,立三皇子为储君,朕御驾亲征!”令狐天帝登高望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仙界养马官令狐:“今日仙界执行限骑令,仙帝的儿子触犯,就是犯了天条,犯了天条,就该……?”左右:“贬落凡尘!”仙帝大儿子面无人色:“我再也不骑天马了……”“这已经不是骑不骑天马的问题了,左右来啊,治他一个扰乱仙界交通的罪责!”宇宙大神官登临世间至高神座,俯视众生:信我者,得永生!
  •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首推秦始皇。他功勋卓著、饱受争议;他“奋六世之余烈”,剪灭群雄,一统天下;尔后,又北逐匈奴,南取百越,拓展大一统帝国的疆土。他锐意改革,统一文字,规范货币和度量衡,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废除分封制,把秦国原有的郡县制推向全天下,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政建制。他推崇法家,依法治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封建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这套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历史,有的制度经过改革后,沿用至今。他的雄才大略令人惊叹!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把祖宗或父辈创立的基业发扬光大,做到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则难上加难,秦始皇做到了,因此,他无愧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 强化魔方

    强化魔方

    因魔方而存在的世界,创世神的阴谋,大地上耸立这七十二坐高塔,失去记忆的穿越者,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前任弑神者王革,因一坨屎重新归来,成为一个骨头架子的他,还能成为众神的梦魇吗?
  • tfboys我愿伴你一生一世

    tfboys我愿伴你一生一世

    女主宁含宣和她的闺蜜许倩、柳梦莹暑假在重庆游玩时遇见了tfboys,作为好好学生从不追星的她们竟······凯——宣,不要走,我愿为了你,放弃我25岁的约定。。。源———倩,我们有缘,就一定会相遇,别走。。。玺——莹,如果我说我爱你,你会走吗?(作者是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呐~如果说与其他小说有什么相似。。或者一样的地方,请不要说我抄袭。。谢谢。。另外作者笔名洛依,乱入作品了的就是。。依)
  • 帝国总裁宠妻成瘾

    帝国总裁宠妻成瘾

    记者:“夏先生,请问您是怎么一步步把安小姐拐走的?”夏先生:“勾勾指头!”记者:“那您是怎么处理您身边的莺莺燕燕?听说之前安小姐为此很是苦恼!”夏先生:“扔进狮子坑!”安樱蕊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惨的人,被这个腹黑的男人算计结婚不说,还要和他斗智斗勇。就连生个小豆丁,都要被某人骗了研究无数种姿势……
  • 御界无双

    御界无双

    从平凡的世界里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从恐怖的世界上走到巅峰。
  • 仙界之路

    仙界之路

    看一位落魄少年在逆境之中,不畏艰苦,勇敢斗争,用自己的智慧描绘出一幅令人震撼的仙界风云,成为世人所崇拜的英雄。
  • 逆仙世界

    逆仙世界

    修行的世界弱肉强食,想要生存便要狠,便要逆骨铮铮。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只求问心无愧,宁负天下不负卿。人若负我,杀尽天下人。天若负我,我就只手遮天,搅你个天翻地覆。此乃逆仙之世界也。
  • 帝尊武神

    帝尊武神

    他是一位出生于大家族的少爷,他本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个世界给了他许多的冷漠,就连他的父亲也将他逐出家门,他的一些弟弟们也任意的欺瞵于他。在他被逐出家门的那一刻,他知道唯有变强才能让他的命运改变,在这个世界,实力是决定一切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