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3200000029

第29章 神宗朝的政治与煕、丰年间的改革(1)

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英宗病重,“不能语,凡处分事皆笔于纸”。时皇子未立,朝野甚以为忧,在宰相韩琦多次奏请下,英宗同意立长子、颍王赵顼(1048-1085)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去世,赵顼继位,是为神宗,改明年为煕宁元年(1068)。八月,葬英宗于巩县皇陵,陵名永厚陵。

韩琦乃北宋着名大臣,曾与范仲淹等人一起积极参与“庆历新政”,后来长期在地方为守臣。随着庆历年间所出现的党争逐渐淡化,仁宗嘉佑元年(1056)七月,韩琦再次被召回朝廷,出任工部尚书、三司使,次月,进拜枢密使。嘉佑三年六月,代文彦博为相。韩琦辅相三朝,立两天子,自英宗朝起,遂专国柄。由于他遇事敢作敢为,颇受一些人的猜忌。神宗既立,台谏屡次上疏攻琦,以为君弱臣强,不利社稷,要求将他罢免。韩琦遂称疾求去,治平四年九月,出任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判相州。此后,韩琦思想渐趋保守。煕宁八年(1075)六月病卒,谥忠献。

仁宗朝后期,参知政事欧阳修与韩琦协力辅政,这位曾经参与过“庆历新政”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秉性耿直,疾恶如仇,遇事不苟合,尤其因为在“濮议”中坚持反对英宗称其生父为“皇伯”的立场,既得罪了曹太后,也得罪了众多官员,所以反对派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罪证”,“欲击去之”。神宗即位后,先由监察御史刘庠劾其上殿时“衰服下衣紫衣”,继则由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利用“许御史风闻言事”的特权,以捕风捉影的手法,劾欧阳修帷薄不谨。治平四年三月,彭思永等人虽以弹奏失实贬官,欧阳修也被罢去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刑部郎中知亳州。煕宁四年六月致仕,翌年八月病卒,谥文忠。

神宗刚即位时还只有二十岁,他年轻有为,血气方刚,在位十九年,力求实现富国强兵。在其前期,任用王安石为相,锐意改革,出现了煕宁年间的变法运动,史称“煕宁变法”。至其后期,变法虽停顿而不废,转而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并继续开展较大规模的拓边活动。改革和拓边虽然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暴露了某些弊病,甚至遭到严重挫折。由于变法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使仁宗以来时断时续的党争在新形势下变得更加尖锐和激烈,并一直影响到整个北宋后期的政局。

第一节 王安石和“煕宁变法”

一、“煕宁变法”的历史背景

神宗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北宋国家是一副“积贫积弱”的烂摊子,“三冗”更加严重。以军队人数来说,英宗治平末年有禁、厢军约一百十六万二千人,从表面上看,比仁宗庆历三年(1043)的养兵数少了十万余,但那时候北宋正处于对西夏用兵的时期,辽朝又趁机恫吓,农民起义也不断发生,军队人数必然要大幅度增加。而治平年间(1064-1067),国内外都相对显得平静,军队人数却仍然居高不下,足见冗兵之严重。

官员人数,也是直线上升,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3)是二万余人,嘉佑八年(1063),据司马光奏称,当时官员已是“十倍于国初之时”,可是到英宗治平年间,又增加到二万四千人。

冗费的增加也丝毫没有停步,以郊费为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为六百万,皇佑年间为一千二百万,至治平又增加到一千三百万。至于四五年间,连续两次因治仁宗、英宗之丧,起山陵,行丧仪,赐群臣,消耗财物更是惊人。这些都给宋朝财政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据《宋史·食货下一》记载:治平二年,内外收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余,支出一亿二千三十四万余,非常支出一千一百五十二万余,年赤字达到一千五百七十二万余。早在嘉佑八年(1063),据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司马光奏称,“切以国家用度素窘,复遭大丧,累世所藏,几乎扫地。传闻外州军官库无钱之处,或借贷民钱,以供赏给,一朝取办,逼以捶楚”。到煕宁之初,北宋“积贫”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庆历和议”签订以后,边境形势虽然有所稳定,但这并不反映北宋军事力量的加强,只是表明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在权衡和战两者的利弊以后,暂时不想对宋用兵而已,因此,治平末年,“积弱”的局面可谓丝毫没有改变。

总之,“煕宁变法”的历史背景,与“庆历新政”时期几乎没有两样,只是它多少吸取了“庆历新政”失败的教训,并显得更加有进行改革的迫切性而已。

二、王安石及其变法思想

煕宁年间(1068-1077)的变法运动是北宋中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政治改革之一,这次变法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是宋神宗,但提倡者和具体执行者则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因此,后人又将它称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江西抚州)人,字介甫,号半山,后来又封为荆国公,故人称王荆公。父亲王益,终官殿中丞、知韶州,是一个正八品朝官,属中下级官员,死时,王安石才十八岁。仁宗庆历二年(1042),二十二岁的王安石考取进士第四名,进入仕途。庆历七年,改知鄞县,他主持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出息还官,颇有政绩。后来又历官通判舒州、知常州、江东提刑。嘉佑三年(1058),入朝为度支判官,再迁知制诰。嘉佑八年八月,因母亲吴氏病故,辞官回江宁府(江苏南京)守丧,其间授徒讲学,后来拥护变法的龚原、陆佃、李定、蔡卞、李清臣等人都是王安石的学生,其中蔡卞还成了王安石之婿。在历史上,王安石具有多种身份:一是着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被人称为荆公新学,是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统治宋代思想界长达半个世纪以上,《三经新义》和《字说》是其代表作。二是文学家,他被后人公认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造诣很高,别树一帜,如《泊船瓜洲》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文字清新隽永、朴实自然,被人千古传唱。

但是,王安石最主要的身分,还是以一名政治改革家而广为人们所知。

作为一个政治改革家,他不仅具有坚定的信念,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王安石视富贵如浮云,易退难进。他在庆历三年殿试时,本是第一名,因仁宗嫌恶试卷中有“孺子其朋”一句,被换成第四名,但他根本不当一回事。

在英宗朝,朝廷多次要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熙宁三年(1070)冬天,王安石由参知政事拜相,官员纷纷上门祝贺,他借口尚未向皇帝谢恩,一律不见,而顾自在小阁中作诗,其中有一句诗云:“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也就是说,他尚未出任宰相,就已经作好了归隐的准备,后来他两次主动辞相,最后闲居金陵十年,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其次,王安石的生活十分俭朴,无声色之好。丁母忧居家时,一次有人送来一信,“见一人席地坐,露头瘦损,愕以为老兵”。不料那人拿到信拆开就看,送信人为之大怒,以为老兵不当擅拆主人之信。有人告诉他,这位就是舍人(知制诰),送信人不禁连声称赞:“好舍人、好舍人!”又据《邵氏闻见录》卷一一载: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女子?”

曰:“夫人令执事左右。”

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

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

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在宋代士大夫中,特别是身居执政以上的高官,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类似王安石的情况,据笔者所知,除了司马光及南宋时候大臣崔与之等少数人以外,可以说罕见其匹。复次,王安石学习非常勤奋,精神十分可嘉,史言他“性酷嗜书,虽寝食间,手不释卷,昼或宴居默坐,研究经旨”,对儒家学说的研究可谓孜孜不倦,心无旁骛,即使在接见客人时,也常因冥思苦索而走神,显得毫无笑容。他在知常州的某一日,与官员们一起参加宴会,有伶人演戏,他忽然大笑起来。大家感到奇怪,就重赏了那个伶人,以为他能使太守开颜。后来有人问王安石,那天为何发笑?王安石回答道:“畴日席上,偶思《咸》、《恒》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耳。”当然,王安石也并非完人,他最大的缺点是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拗相公”的谑称。另外,他惯于以人划线,而不善于化解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容易使自己陷于孤立,这就给后来的变法运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的王安石,他很早就有改革法度、富国强兵、压抑兼并的思想。仁宗皇佑五年(1053),三十三岁的王安石在通判舒州时,作有《兼并》诗一首云: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才。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稍后,他在《发廪》诗中又云:先王有经制,颁赉上所行。后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说明他后来所推行的一系列压抑兼并的变法措施很早就有所考虑,其出发点主要不是为了替国家掊克财富,而是要借政府的力量来摧残兼并,保障一般百姓的基本生活,以缓和社会矛盾。嘉佑五年(1060),他由江东提刑召还朝廷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时,已形成了系统的变法思想,这一年王安石向朝廷上了一篇奏疏,即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因全文长达近万字,故又称《万言书》。

在这个奏疏中,他提出改变法度,培养人才,以及理财、改革科举等一系列主张,大略谓:国家财力日以困穷,在于不知法度,朝廷法令虽多而严,在于不知改变法度以合先王之政。要改变法度,却遇到人才不足的问题。人才需要陶冶,就是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教之之道在于广设学校,使士皆习有用之学;养之之道在于厚其俸禄而约之以礼,裁之以刑;取之之道在于审其德行,因才而用之;任之之道在于久于其任,讲实绩而不讲资序。

王安石本来就以文章高雅、淡泊名利为世所重,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推荐他到朝中做官,都遭到他的婉拒。“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上《万言书》后,其中的改革主张虽然没有为仁宗所采纳,但是他的声名却更加远播,正如司马光后来给王安石的信中所说,当时王安石独负天下盛名三十余年,才高学富,难进易退,人们都认为只要王安石执政,“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英宗虽多次召他入京为官,但王安石借口患病而不肯赴任。王安石素与前宰相王旦之婿、韩亿之子维相友善,神宗在藩邸时,韩维为记室友参军,每讲说见称,则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神宗由是很想见其人,即位后,因曾公亮之荐,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治平四年(1067)九月,又擢为翰林学士。

煕宁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应召赴京师,神宗问他:“方今治,当何先?”王安石说:“择术为始。”退而再上札子,回答神宗所问“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的原因,札子首先分析了北宋开国以来的形势,肯定了加强皇权的某些措施,指出“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所造成的恶果。认为:“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寇敌昌炽之时,复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最后正告神宗:“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劝告神宗居安思危,利用时机,下定决心实行变法。

三、“煕宁变法”的内容

煕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从而揭开了由他领导的变法运动。应王安石奏请,宋廷建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制订和领导变法的机构,以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和王安石两人领其事,苏辙、程颢等皆为属官,并起用吕惠卿、章惇、曾布、李定、吕嘉问等年轻官员作为推行变法的骨干。煕宁三年初,判大名府韩琦认为:“条例司虽大臣所领,然止是定夺之所。今不关中书而径自行下,则是中书之外又有一中书也。”五月,遂罢归中书,改称中书条例司。十二月,王安石升任次相,当时虽然还有首相韩绛,但主要权力已在王安石手中,所以他直接领导了所有新法的制订、审议和颁布工作。

同类推荐
  • 山河忠义情

    山河忠义情

    乱世至,妖星降世。在生与死的边缘,爱恨情仇交织。生耶?死耶?一个现代人忽然来到了北宋末年,成了一个不受宠的皇子。是争权夺利,还是宁静淡泊。是逃避现实,还是力争求存。权利、钱财与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就是抉择,无论悔不悔都要继续走下去,而赵枢会如何选择呢?----------------------------------------------------------------------------兄弟们,清风新书开张,求推荐,求收藏……
  • 随便的世界

    随便的世界

    生前不曾抛头,死后何须留名。我们藏器于此身,隐匿于无形;我们路见不平,拔剑助之;不羁于形,但求本心;万物皆虚,万事皆允。我们是黑夜下的先行者,我们无处不在,却无人知我们在。其实我们没有名字,一定要说的话...请叫我们:探丸郎!
  • 梦回落花

    梦回落花

    大国崛起和缠绵爱情相结合,含有军事、政治、侦破、侠义等内容,自创诗词歌赋穿插其中
  • 历史常识悦读

    历史常识悦读

    收录了从“创世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历史常识,并配有大量插图,引领你走进历史的天空。从中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为人类记录着时代的交替与更新。从历史中可以获知我们的先人祖辈们的丰功伟绩和过锚褥失,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深记他们失败的教训。
  • 晋末英雄传

    晋末英雄传

    他是一代英雄,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热血拼打出自己的天下。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从容不迫,带领自己的兄弟勇往直前。他们前面的路虽然艰辛,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信念,有着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意志力。所以他们必定是胜利之军。
热门推荐
  • 上午咖啡下午茶

    上午咖啡下午茶

    刚大学毕业的关书扬在几场招聘会连连失败的情况下,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家咖啡店在招聘便带着受伤的小心灵和对未来的迷茫敲响了咖啡店的大门,从此便一步一步掉进了腹黑店长的甜蜜怀抱。片段:“店长,为什么我的晚班越来越多?”“不好吗?可以多得些加班费”“可是……可是这也太多了吧,我毕竟是个女生嘛,太晚回去不安全”丫的,一个月才22天班,你就给我安排了20天晚班,还让不让人活了。“没关系,我觉得你挺安全的”“……”“年轻人要学会勤劳,要肯干,你得向我学习,我不也天天晚班嘛”“……”“怎么不说话了?大不了我每天送你回家,行了吧?”“我能说不行吗?”“当然……不行”我怎么感觉我更不安全了……
  •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约。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彼时年少,便理所当然的认为你永远会在我的身旁可当一场踏上万里红妆路的远行终结再回首,灯火阑珊处,是否还能寻到那人?这一世殇华,究竟是谁错过了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祸世狂仙

    祸世狂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生绝脉的少年,意外获得一节神秘枯骨。于凡尘中崛起,杀出赫赫威名。祸是荣耀,唯我狂仙。
  • 佛说法集名数经

    佛说法集名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黎晨的暮色

    黎晨的暮色

    他说,他叫秦暮,暮色的暮。专属黎晨的暮色,若是没有黎晨,暮色再美也无人闻寻。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是我生命中所有的无价之宝。一场大梦,睡醒之后,暮色暖暖,黎晨还会。
  • 弥沙塞五分戒本

    弥沙塞五分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染的沙丘

    血染的沙丘

    虚妄的时空终将会破碎,邪恶的大门缓缓洞开,愤怒的魔神挥舞着强壮的手臂咆哮着:为什么门这么小?让我怎么出去!光明之神得意的笑,出你个头!这样我就可以偷懒一阵了。时光荏苒两万年……邪恶的魔神变得更加残暴,邪恶的大门终于被撞碎,而他面前的骑士高举着圣剑:你终于出来了,我等了你好久……
  • 火辣甜妻戏厉少:撩上瘾

    火辣甜妻戏厉少:撩上瘾

    重生一世,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却在他的怀里笑颜如花。他是Z国的商业帝王,全民男神。可是,在她眼里,他是恶魔,是撒旦,她避之不及。明明说好了互不相干,他却缠上了她。白天一脸禁欲,晚上如狼似虎,没办法,她只好放出萌娃一只。“粑粑,今天麻麻和窝睡好不好?”“还想不想要妹妹了?”“……想”“回去自己睡!”“……嗯”简单说:就是一个小白兔勇斗大灰狼,却被大灰狼吃干抹净的故事。又名《豪门绝恋:厉少宠妻无度》《99次反抗无效:甜妻乖乖被扑倒》
  • 成仙未晚

    成仙未晚

    前世勉强挨着路人甲的边,架不住这世有个元婴期的爹。浪费资源可耻,努力成为一名光明正大的纨绔才是正道!人能化神,亦可堕魔,妖亦如此。呃,那人妖呢?非典型性女配文!非典型性重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