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照顾,使临终患者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增强的照护过程。
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照护
1.临终时限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将临终定于病人已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者;日本以病人只有2个月至6个月存活时间为终末阶段;英国以预后2年或不到1年为临终期;其他不少国家倾向于以垂危病人住院治疗至死亡、平均17.5天为标准;我国不少学者提出:当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估计存活时间为2至3个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时即属于临终阶段,并指出对晚期癌症病人,只要出现生命体征和代谢方面的紊乱即可开始实施临终护理。
每个人的临终阶段可因疾病因素、医疗情况、照护状况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长短不同。
2.临终老人的生理变化
当老人走向生命最后一个阶段时,身体都会发生一些转变,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会有同样的变化,有些症状可能不出现,也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
(1)面容、视力、语言、听力方面的改变 临终老人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松弛,双颊无力,随着呼吸的起伏面部肌肉呈现鼓起和凹陷;视力逐渐消失,会本能地转向光亮方向,双眼半睁开,目光呆滞,死亡来临时,瞳孔固定,逐渐散大;语言表达逐渐困难、混乱或失去理智,最终失去表达能力;听力保存时间最长,是最后失去的生理感觉。
(2)皮肤、肌肉方面的改变 皮肤会变得苍白、发紫、温度下降;全身肌肉松弛,张力丧失,对刺激失去反应能力。
(3)意识改变 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各种反射和痛觉逐渐消失。
(4)呼吸系统改变 呼吸功能减退,呼吸不规律,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变浅、变慢,不能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伴有痰鸣音。
(5)循环系统改变 桡动脉的跳动可先快而不规则,接着搏动逐渐减弱消失,在桡动脉搏动消失的同时,心尖部还有短暂微弱的心跳,当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后,皮肤上会出现尸斑。
(6)胃肠和泌尿系统改变 出现呃逆、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肠蠕动减弱、膀胱膨胀而出现便秘和尿潴留体征,由于肛门和膀胱括约肌松弛,出现大小便失禁。
2.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每个人接受死亡的心理状态,依个人道德观、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家庭情况及修养等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库柏勒罗斯的临终过程理论,临终者面对死亡一般可经历以下五个心理认知过程:
(1)否认期 当人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时,为使自己避开现实的压迫感,表现出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否认是人对应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缓冲心理应激的一种方式,可以提供老人和家人一段准备面对死亡的时间,但持续过长的否认不利于接受合适的治疗。否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2)愤怒期 当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会感到不公平,有挫折感、无助感等,表现为多疑、愤怒、怨恨、妒忌,常把自己的情绪发泄给他人,或表现为对医疗、照护的不满。此期易与照护人员发生争吵。
(3)讨价还价期 已接受临终事实,愤怒的情绪暂时中止,为了延长生命,又开始关注自己的病情并抱有希望,积极配合治疗。
(4)抑郁期 感到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正向死亡临近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情绪低落,沉默、悲伤哭泣,希望有亲人陪伴。
(5)接受期 此时对即将面临的死亡已经有所准备,精神与身体均极度疲劳,情感减退且很平静,开始处理一切未完的事宜。
了解老人面临死亡的心理过程有助于做好心理护理,但临终者心理过程并非每个人都经历上述五种过程,也并非每一个阶段只出现一次或都按此顺序发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接受期,有的可能只经历某些阶段,或在某两个阶段间往返,也可能出现此模式的五种情绪状态之外的情形。人的性别、气质、性格、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信仰的不同,面临死亡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过程。
三、临终老人护理
1.维持老人舒适
提供合适的环境,有条件的家庭最好为临终老人安排一间单独的卧室;条件不允许者,可安置一张周围空间较宽裕的床。卧室内设置应有利于老人活动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的实施。维持病人良好、舒适的体位,定期翻身,更换体位,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勤换衣裤,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要注意保持老人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疼痛是癌症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的症状,应注意认真观察每次疼痛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协助医护人员把握好用药的时间,以有效控制疼痛。
体温不升,肢端冷者用热水袋保暖。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季温度以20~22℃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及时清理呕吐物、引流物及大小便,以保持室内空气无异味。
2.增进食欲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以增进食欲。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便于老人吞咽。必要时采用鼻饲法,保证营养供给。同时观察老人有无腹胀、腹泻及有无便秘等情况。做好口腔护理,每日至少2次。每次进食后都应协助进行漱口,不能漱口者进行口腔护理。
3.改善呼吸功能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神志清醒者,采用半卧位,扩大胸腔容量,改善呼吸困难。昏迷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咽部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视呼吸困难程度给予吸氧,纠正缺氧状态,改善呼吸功能。
4.减轻感、知觉改变带来的影响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有一定的保暖设施、适当的照明,避免临终老人视觉模糊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及时用湿纱布拭去眼部分泌物,如老人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由于听力常为最后消失的感觉,护理中应避免在老人周围窃窃私语,以免增加老人的焦虑。可采用触摸等非语言交流方式,配合温和的语调、清晰的语言交谈,使临终者感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并不孤独。
5.做好心理护理
照护者要用真诚、关心的态度,认真倾听老人述说,以示理解,要经常在老人身边陪伴,满足老人的需要。当老人愤怒时,不要把老人不满的情绪错认为是针对自己的,不要告诉老人“不应该这样做”或“不应该那样说”,而要允许老人发泄愤怒、宣泄情绪,并格外注意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老人情绪忧郁时,积极疏导,与老人坦城沟通,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各种要求。
6.做好老人生命体征的观察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色泽和温度、大小便情况等,根据医护人员的嘱咐定期测量并记录。发现老人情况恶化,应及时通知家人,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
四、尸体料理
死后约半小时尸体皮肤开始产生紫色斑点,2~4小时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形成瘀斑,出现尸斑;死亡后,尸体温度会渐渐下降,约6~8小时降至与室温相同,出现尸冷;6~8小时后肢体逐渐变硬,出现尸僵,于死后12~16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后开始减弱,肌肉逐渐变软,称尸僵缓解;然后尸体逐渐腐败。死后尸体的变化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略有不同。尸体料理时间应在死僵出现之前进行。
(一)目的
使尸体清洁、姿势良好,维护老人尊严,满足丧亲者的心理需求。
(二)准备工作
1.征询工作
在医生开具死亡证明后,征询家属意见,尊重老人遗愿及家庭的要求,与家人商讨后,进行尸体料理。
2.物品准备
棉球、纱布、寿衣、寿被、剪刀、胶布、镊子及皮肤清洁用物品等,必要时准备隔离衣、手套、消毒液等。
3.照护者准备
衣帽整洁,戴好口罩,调整好心态。
(三)操作程序
1.与家属沟通
征得家属同意,撤去有关的治疗用物(仪器、吸氧管、输液管、导尿管等)。
2.清洁尸体
放平床头,把尸体仰卧,从头至足部清洁,去除胶布痕迹等,如有伤口则更换好敷料。
3.填塞腔道
为保持尸体清洁,避免口、鼻、肛门及阴道等腔道流液,将干棉球塞于鼻、口、肛门、阴道等腔道口,棉球不能外露。
4.更衣、梳头
按老人或家人的要求穿好自备的寿衣,梳好头发,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
5.清理用物
协助家属整理遗物,消毒床单位,整理物品及房间,洗手。
(四)注意事项
(1)护理员必须在医生开具死亡证明和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尸体料理。
(2)老人死亡后应及时进行尸体料理,以免进入死僵期而不便操作。
(3)尸体料理时态度严肃认真,死亡是自然过程,不恐惧和惊慌,对家属表示同情、安慰和尊重。
(4)身体腔道填塞前要与家属说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