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5600000011

第11章 精美肴选齿舌生香(9)

味美在皮

中国烹饪文化的奇妙,在许多方面是西方厨师无法想象的。比如动物原料之皮,我国厨师能巧夺天工,做出许多风味不同的珍奇、独特的口感来。有名的如杭州名菜“东坡肉”,那是宋代诗人苏东坡所发明的。做法是“慢着火,少着水”(见《食猪肉》诗),而多放酒,做好的菜肴,其皮色泽红润,香味浓厚,吃上一口,只觉得柔糯醇香,在齿舌间软滑如流,而风味就在那层猪皮上。倘用剥皮猪肉做“东坡肉”,那就毫无美味可言了。粤菜中的烤乳猪,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周代,是“周八珍”之一。广东厨师做这道菜时,乳猪皮酥、脆、嫩三味齐全,而肉嫩如豆腐,特色全在那层乳猪皮上。北魏《齐民要术》赞曰:“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非常也。”可见其之珍美。北京烤鸭也是如此,出炉之鸭,皮色金黄,口感脆爽,能干的厨师用利刃批鸭肉时,一只烤鸭能批下三百片。每一片都包括三个部分,即酥脆的鸭皮、香肥的皮下脂肪、爽嫩的鸭肉。裹入特制的薄饼中,夹入葱段,涂以甜酱方完成品尝的准备工作。没有那层金黄色的鸭皮,很难想象烤鸭能保持那种独有的魅力。据说连胡志明、基辛格都对北京烤鸭如痴如迷,爱之难忘。而慈禧太后所吃的清炖鸭子,那层皮的风味又不同了。那是将鸭子用各种相应的调料配制好后,放在一口特制的、密封好的陶罐中,隔水蒸三天三夜。食时,慈禧只吃那层柔软如绸片、清淳似豆腐皮的鸭皮,肉与骨却赏赐给下人,可见此鸭菜的精华,全在那层皮上。

粤菜中的烤鹅,烤得那层鹅皮不仅色泽金黄,而且要达到酥而起小泡的程度,与肥嫩的鹅肉,组成甘美酥香的美味。皮之口感,又是此菜制作成功与否的要领。现在的市场上,没有肉而只一层皮的鸡爪,却要比鸡腿贵得多,真是匪夷所思。其实啃鸡爪比吃鸡腿味道还好,三千年前的先民就感觉到了,因此鸡爪(古人称之为鸡跖),曾被列入“周八珍”之中。下酒时啃鸡爪那层皮甭说滋味有多美了。鸭蹼是筵席名菜,加料清炖上桌,味美之极,不用多说。鹅掌一层皮,自古便列为珍品,古时美食家就有“但愿鹅生四掌,鳖生双裙”之渴求,可见这层皮叫人想入非非到何等程度。裙边是鳖的精华部分,肥糯厚润,是鳖甲四周长的那圈子胶质厚皮。

古人向往鳖生双裙,是感觉到鳖裙之味,实在太美妙,而祈盼一鳖有两裙,虽说可笑,实也可以叫人理解。现在一公斤野生鳖竟达300元,而一鳖之裙最多20-30克了不起了。高档粤菜中,一只鳖裙菜,可以想象其价之昂贵,非上万元筵席,难见此菜也。石鸡(即石蛙)、牛蛙都是可以带皮烹制的,做成菜后那层皮呈胶性,软糯而可口,无论清爆、红焖、铁板烧,都是皮肉之味相互衬托而成佳肴。蛙肉之味在皮,清代乾隆年间的烹饪理论家袁枚,是最清楚的。有一次,他的家厨(自然是名厨了,否则袁枚那能召之入他的厨房)做蛙肉菜时,是将蛙皮剥掉烧的,袁枚吃时发现不见蛙皮,便大发脾气,骂道:“笨蛋,青蛙剥掉皮做菜,那还有什么吃头?”弄得那位厨师下不了台。至于猪爪、火腿爪,更是以吃皮为主,不仅味美,且营养价值要远远超过猪肉。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猪)蹄……煮羹,通乳汁,托痈疽,压丹石;煮清汁,洗痈疽,渍热毒,消毒气,去恶肉,有效。”清医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得更全面:“猪蹄爪(味)甘、咸、(性)平,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尤补。”之所以有这样的滋补功能是因为猪爪之皮及所连之筋、骨含丰富的大分子胶原蛋白;还含有肌红蛋白、胱氨酸等物质。

吃(白切)冷板羊肉,尤其要带皮,带皮羊肉好像包了一层半透明的琼胶,吃来更可口,耐咀嚼,有回味。在广州,有一道用蛇皮胀发后,配以其他高档辅料而制成的菜,据说风味特异价格昂贵。有的地方吃狗肉,褪毛而不去皮红烧,味道更好。驴皮虽不入菜,吃客不知其味(谅不会差),但熬成驴皮胶,却是大补气血的珍品,尤宜妇女食用;最着名的,即是山东阿县用阿泉之水所熬之驴皮胶,人称阿胶,是驴皮胶中的精品。

不起眼而常被人们忽视的动物原料的皮,能在中国烹饪中,变得如此味美诱人,确见中国菜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神秘而味美的葛仙米

民间相传,世上有一种葛仙米,为神仙之食,史籍屡有记载。清代野史笔记《岭南杂记》记道:“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又有《宦游笔记》一书记道:“(葛仙米)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芼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看来葛仙米为“苔菌”一类。

葛仙米的味道如何?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说:“(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更进一步说明葛仙米“作木耳味”。

因为民间传说中此物与东晋葛洪及其隐居之地有关,其未长成前的幼体,又细小如米,故有“葛仙米”之称。

其实,褪去历史笼罩的神秘色彩,葛仙米实际上就是地耳,浙江民间叫它地塌皮或地木耳。笔者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新安江畔一家大型有色金属工厂工作时,就曾在雨后的草地上发现过它的踪迹。它色泽淡绿,极薄的一层,隐藏在草间,常常看见人们在草地上拣此物,问及吃法,说是挑去草叶,洗净,可炒肉、炖肉与做汤。

地耳在种属上,与名贵的宁夏发菜是同类,都属于陆地藻菜。但品位、身价却悬殊之至。

地耳并非如《岭南杂记》所言,只产“南方”,全国都有它的踪影。老家在河南卢氏县的着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在散文《乡情小札》中说,童年时“最爱到山上拾‘地软’(地耳的一种俗称)。拾回来后,用它下面条、包包子或炒菜,最好吃不过了”。美食家聂凤乔教授上世纪60年代在青海,说:“在农场劳动吃不饱,跟老乡到山根扫地耳,晚上煮了加点盐吃了填肚子。”由此可见,北方与西北地区,均产地耳。

地耳吃法多种多样,可炒、可拌、可烩、可炖、可羹、可汤,无不味佳。清代杭州着名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的吃法是:“将米细捡淘净、煮半烂,用鸡汤、火腿汤煨。上(席)时,要只见米,不见鸡肉、火腿掺和才佳。”清代另一美食家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介绍的吃法是:“取细小如米粒者,以水发开,沥去水,以高汤(鲜美之素汤,如笋干汤、豆芽汤等——笔者注)煨之,甚清腴。余每以小豆腐丁加入,以柔配柔,以黑间白,既可口,亦美观也。”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介绍,用地耳与鸭肉丁配合做菜,名曰“鸭丁溜葛仙米”。着名电影明星黄宗英曾吃过用地耳做的咸甜两种羹与炒的菜,认为“味同发菜”。美食家聂凤乔吃过由地耳、猪油、猪肉、白糖所做的“陕西四色包子”,其中地耳包子,馅心除地耳外,另配豆腐丁、大葱,外加芝麻油、姜粒、花椒面及盐、味精,“清淡隽雅,别是一般滋味”。

地耳性味甘淡、寒,有清热明目作用,能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伤等。此外,它还以含钙丰富着称,是一种大自然中极为普通的野蔬。

夏秋双休日,到野外去游玩,特别是雨后,在林间草地上,都可以拣到地耳;拣地耳不仅是休闲度假中一种有利调节身心健康的野外活动,而且还能得到一种味美而有营养的美蔬,岂不一举两得,甚乐融融?

乌米饭,神仙食

按照农历划分二十四节气,农历五月五日为传统的立夏节。是日,人们要采南烛叶(乌饭树叶子)捣烂取汁,浸泡糯米,烧乌糯米饭吃。这种乌米饭,色泽紫黑,颗颗闪着光泽,用白糖蘸了吃,香甜清口,别有一番风味。相传,立夏节吃了乌糯米饭,强身健体,连蚊虫也不敢来叮。杭州人历来信此,代代相传,老祖宗遗风一直流传至今。只是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四郊开垦菜地、兴建住宅,野生的南烛叶越来越少,年轻后生孤闻寡见,更不识此树了。好在有关食品部门,不忘此节物,每年都加工一些乌饭糕上市,使得市民们在进入立夏后,都能吃到此一美食。

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是一种高1-3米的常绿灌木,主要产在我国南方各省。用此种树叶汁水加工做成的乌糯米饭,古时称青精饭,被人誉为“仙家服食”。唐代大诗人杜甫吃后,有诗句赞云:“岂无青精饭,令我好颜色”,他的诗句是有科学根据的。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高度评价它的养生功效:“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驻颜”,就是杜甫所说的“令我好颜色”,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美容”。清代范祖述所着《杭俗遗风》一书所附《江乡节物诗》中说:“青精饭,食之延年,本道家者言。杭人呼为乌饭,亦有制以为糕者,于立夏食之。”这是一种有利人们养生的好的食俗。

说起乌米饭的来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当时神州大地正是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齐国出了一个军事家孙膑。此人曾与魏国人庞涓同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得满腹兵法。庞涓回到故乡任魏国大将,妒忌孙之才能,将他骗到魏国,处以残酷的膑刑(去掉膝盖骨,使人终身不能站立),又将他关入猪圈。但是派去看守孙膑的一位老兵,心地非常善良。为了不让这个有用人才饿死在猪圈之中,便偷偷上山去采集民间流传的、强身健体的中草药南烛叶,与糯米一起制成乌米饭,捏成圆段,给他抓吃充饥。这外表紫黑、又圆又长的乌米饭,色泽与形态都极似猪粪。人见其吃“粪”,以为他已疯了,也就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孙膑吃了此饭,精神大振,又不怕猪圈里的乌蚊叮咬,终于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出了魏国,来到齐国,并在马陵道上出奇制胜,大败庞涓,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章。据说,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是在立夏之时,故民间相沿成习,成为一种食风,一直流传至今。

千年蟹香飘杭城

螃蟹双眼突出,形体似龟,八脚如蛛,本丑陋之甲壳动物,但因其味美可口,因此而成为人们嗜食之物。自然,第一个尝试蟹味的人必是勇士,否则至今,我们尚不知此物是否可食。从历史记载看,我国食用螃蟹已有三千年左右历史,可惜史料中没有记载第一个吃蟹者的姓名。至于说到杭州,令人兴奋的是,在野史中倒能找到最早的吃蟹人。

古时杭州人风俗崇尚吃蛙而鄙视食蟹,直到唐代末年才有人公开品尝。当时武林门外半道红,有个名叫田彦升的农民,非常孝顺母亲,他的母亲就非常喜欢吃蟹。他怕在当地捉蟹会惹人讥笑,常常到苏州、湖州一带买蟹,煮熟后,用布袋装了带回家,供母亲享用。唐昭宗乾宁三年(896),他买了一袋湖蟹回到杭州,刚好碰到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派军队偷袭杭州,企图吞并吴越国。当时杭州百姓纷纷外逃,田彦升亦带着老母、背着湖蟹逃到外地山谷中去避难。他人皆因缺食而亡,独田彦升母子得以安全而归。一袋湖蟹救了他们母子两条命,此事一经传开,杭州人便开始将蟹视作吉祥之物。到五代十国时期,湖蟹已成为市民招待亲朋好友和王室宴席上的名菜。成语中有一句“一蟹不如一蟹”,这个典故就出在杭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柴荣派大臣陶谷出使吴越国,吴越王钱弘俶设宴款待,宴席上罗列了从青蟹至蟛蜞十多种螃蟹。从蟹体看,先上的青蟹最大,之后上的一只比一只小。陶谷开玩笑说:“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以此言说吴越国自钱镠开国后,三代五王,一个不如一个。以蟹喻人,亦是新奇之喻。

到北宋时,欧阳修在《归田录》一书中又记载了另一个爱吃蟹的杭州人的故事:北宋初期,各地都有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有连署州府公事及监察之权)与知州争权之事。有个名叫钱昆的杭州人,特别爱好吃蟹,在杭州买不到蟹,便托人到外地去采购,有人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足矣。”螃蟹横行,其味鲜美,而通判横行霸道,却很惹人讨厌,因此,他作如是言。

此外,两任杭州地方官的苏东坡也是一个爱吃蟹的老饕,他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曾风趣地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尖脐,“团”指团脐,苏东坡笑说自己用一首诗换了两尖两团四只蟹,洋洋得意之态,使人备觉这位诗人“市长”的可爱。

至清代,杭州又出了个着名的吃蟹专家、家居云居山的李渔。此人吃蟹真格吃出大学问,你听他对蟹的评价:“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关于吃法,他主张“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听客自取自食”。杭州人吃蟹,正是按此金科玉律照办。

旧时杭州人吃蟹不易,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常尝鲜。现在随着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蟹价大跌,持螯品酒,已成为寻常百姓亦能一快朵颐之乐事。杭州人真是有口福。

同类推荐
  • 妙手全家餐

    妙手全家餐

    张奔腾等编著的《妙手全家餐》为大众饮食类图书。全书按照不同的人群,分为婴幼儿成长发育菜、学生健脑益智菜、孕妇营养滋补菜、产妇补虚调养菜、女性美容养颜菜、男性滋补强身菜和中老年养生益寿菜7个篇章页,介绍各式适宜家庭制作的菜肴350道。本书是巧厨娘的健康搭配新选择。
  • 百姓私房菜

    百姓私房菜

    本书汇百家之所长,经典私房菜的制作过程,让您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利用最简单的器具,轻松制作出好吃、好看、好营养、好创意的各种家常菜。您只需要举一反三,便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因独特的做法而与众不同。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
  • 好太太美食

    好太太美食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身为一名好太太,一手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是必须掌握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掌握了一手让人垂涎欲滴的厨艺更是轻松调和家庭关系的便捷方法。好太太怎么可以少了一手好厨艺呢!
  • 炖品的100种做法

    炖品的100种做法

    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美味食谱。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
  • 吃什么最好: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

    吃什么最好: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

    《吃什么最好》围绕饮食健康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吃什么最健康、怎么吃最健康、最佳饮食搭配与饮食禁忌等方面的问题。《吃什么最好》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现代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科普读物。可以说,这是一本改变我们饮食观念的“饮食枕边书”。生活改善了,物质丰富了,但五谷杂粮不能忘。洋快餐虽好吃,却不及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五谷杂粮有营养。希望你能在《吃什么最好》的陪伴下,从每天开始,从每一顿饭开始,慢慢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真正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热门推荐
  • 银色的游戏

    银色的游戏

    一场复仇的游戏,一次爱情的玩笑,一个混乱的时间。银月的游戏即将开始,找回被打乱的爱情。她是否能在这片未来的游戏中找回自己,让游戏更加有趣.......
  • 臣妾来自未来

    臣妾来自未来

    大姐头苏菲结队探险,却不料在探险地段遭遇复活过来的麒麟凶兽,苏菲阴差阳错的误入麒麟四象图穿越到古代,醒来以后发现自己竟摇身变成为娇滴滴的皇后一枚,当高冷皇后遇上各路英杰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最值得信赖的姐妹为何会反目成仇、横刀夺爱,事情的真相竟是让人意想不到……
  • tfboys之你家少爷他有病

    tfboys之你家少爷他有病

    “对我负责,对我负责!”“十岁时,我们还并不相识.”“十三岁时,我们各自离去。”“十六岁时,再次相遇。”“二十一岁时,你离开了”“二十五岁1月零3分14秒,你回来了。”“那片橙色的灯塔我为你留着。”“那件你喜欢的连衣裙店我还有去。”“那间属于你的房间,我每天都有让人细心打扫。”“对不起.”晶莹的眼泪从脸颊划过。“你醒来好不好?”“我一定会带你去看你一直想去的大海。”“我一定会带你去吃你最想吃的好吃的。”“我一定会带你去买你最想买的漂亮衣服。”..“前提是你的手能不能不要再变冷?”-王俊凯。(30章之间第一人称不喜欢看的可以翻过去)(男女主身心健康,配角也有戏)
  • 复仇公主的樱花之恋

    复仇公主的樱花之恋

    她以前的生活,充满快乐。可是有一天,她的妹妹因为嫉妒她,所以陷害她,疼爱她的哥哥,竟然也觉得是她?!把她赶出家门后,她的那一天之后,她的哥哥后悔了,那天,她说过十年后,我会回来报仇的!报仇的路上,遇见了小时候的竹马,他们有十年之约,十年之后她嫁给他,十年后,他们却误会重重。她是会选择离开,还是会选择他。(男主:我满心欢喜的想着你回来的样子,可是你手牵着他,)(女主:你一刀两段,那我们各生欢喜好了。)
  • 逆天魔后:拐个王爷来压寨

    逆天魔后:拐个王爷来压寨

    当上古时期人神魔三界大战,天地为之毁灭,魔帝之女剩一缕残魂穿过位面来到这片大陆——不管在什么地方,她依旧是魔,所以她依旧嚣张依旧狂妄依旧不可一世,“对对对,就是这种眼神,看不惯我就干不掉我!”她邪笑着讽刺着一群厌恶她的学子们,转身离去,开学前一天,她莫名其妙“拐”了某人之后,从此世界一片黑暗,“听说,你‘拐’我是为了压寨?”他勾起她的下巴,魅惑的在她耳边吐着热气低喃,她心里泪奔,谁特么把这个妖孽拐来的,给老娘自杀谢罪!魔后,是您拐的。——魔众们
  • 网游超级分身

    网游超级分身

    顾萧在《诸神》中幸运得到了无限加持卷轴,他把它用在了自己的分身技能上,于是获得了无限分身技能。顾萧就凭借这个技能,在游戏中一发不可收拾!
  • 僵尸干探

    僵尸干探

    我叫燕云阳,百年前我叫燕云阳,百年后我仍叫燕云阳。我是一名刑警,更是一只……僵尸!在这繁华的都市,寻找遗失的记忆!
  •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恶魔校草遇上腹黑校花

    当恶魔校草遇上腹黑校花

    “:~(>_<)~,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把你的车“弄坏”。某女无辜了说“:不小心,我看你是故意,谁会不小心,把别人的轮胎扎破。不过没关系,过了今天你就死定了”。某男带着笑意的说。(你这个丫头,你不知道我很爱你真伤脑筋)“喂,你弄脏我的鞋了,擦了他”某男贱贱的说。“,你也弄脏了我的鞋,你也要擦了他”某女反驳的说。(小鬼,你真的很会反驳哦,但是我喜欢)“大哥,我跟你互不相识的,你叫我带你回家有没有搞错”某女愤怒的说“我不管,你就要带我回家,你不理我,我不跟你玩了”某男呆萌的说。(天啊!比我还可爱的女生,我好喜欢她喔)这篇小说是篇短篇小说和唯爱小说哦!!!
  • 凤倾天下,王的绝色弃后

    凤倾天下,王的绝色弃后

    她是西凉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嫁为后的女人,憬帝为她遣散后宫,独宠一人。她是厥国皇帝最宠爱的公主,优雅尊贵,国色无双;她是轩国历史上唯一自己脱了凤冠凤袍,休了皇帝的女人,靳帝一夜白头.然野史载:她曾被山贼辱,曾百毒缠身,甚至堕入魔教!曾有高僧断言她是天下的祸水,乱世的开端,憬帝为此烧了寺庙,绝了和尚,乃执政期间唯一的暴政;民间更是议论纷纷:有仰慕者道:“我曾远远看过辰后,岂止是美艳动人,完全就是仙女下凡!”有所谓知内情者道:“辰后羸弱,根本无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