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8800000046

第46章 悠悠岁月(4)

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学校和同学中有什么新鲜事?上课上到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成语还是一个定理?各科老师上课有些什么特点,哪个老师的课最吸引你,为什么吸引?上学路上碰到了什么好笑事?

这个办法的最大好处是有约束性,你想想,每天一篇,今天没写,明天就变成债务了。所以,“谈版会”的结果往往是,他晚饭一吃好,第一件事就是把周记快速地弄好,然后如释重负地优哉游哉地做其他作业了。

我把这叫做小乐的原始创作冲动。在小乐的这种冲动下,周六,一杯茶,慢悠悠,我常常是从欣赏的角度看小乐的周记,然后煞有介事地写一些评语。我在周记中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我认为这种生活是非常真实的。

在小乐的笔下,他观察到了凌晨早起的环卫工人,“背着一把长长的扫帚,似乎要把夜空扫尽,扫出干净的黎明”;在寒冷的冬季,小乐经过公交车站,看到“穿着单薄的短裙的大姐姐们,围着长围巾,两手捧在嘴边搓手呵气,不断地轮换跺脚”;有他自己练骑自行车,练到嘴里磕掉了一颗牙的经历,还有他做坏事的证据。

一次我下班回家,楼下一位退休老师在大发脾气,谁家的小孩子这么淘气,把他一盆开得好好的菊花给折断了。我起初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小乐的周记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大意是,他今天心情不大好,一步步上得楼来(我们家住五楼),在四楼楼梯口,一盆开得很高兴的菊花对着他笑,他就很愤怒,凭什么你这么开心,于是他就快速地狠狠地把一个很高兴的菊花头给掐断了。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后,在这篇文章的后面批了两行字:写得很好!景由情生,观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一种快乐的心境。但你明天必须向楼下的爷爷道歉!

四年级的周记,小乐写满了三个本子,约150篇。他妈妈是他周记的忠实阅读者,甚至他的语文老师也常在语文教研组抢着读小乐的周记,估计是把它作为了解学生的一个有效窗口了。后来,语文老师也在班上要求全体同学写周记,小乐说,他把同学坑苦了。

连滚带爬地阅读,读不懂,跳过去我们家的沙发边上,一定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另一本是《辞海》。

一家人看电视,遇到一个什么字好像很陌生,赶紧吩咐:“小乐,快去查一下看,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一个新奇动物,赶紧请教他:“小乐,这个你是专家,这是个什么动物呢?”于是小乐只好很认真地读书,他会把名称、产地、体重、动物的习性,以及这种动物有什么故事,都向你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还有,看到哪个国家发生战乱了,赶紧问他:“小乐,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啊?有多大呢?为什么会发生战乱的?”你想想看,什么人一旦被称为专家了,他如果还不懂,那不是很没有面子吗?

有的时候呢,我们是真不懂,有的时候我们是装着不懂,不管你懂不懂,你一定要很诚恳,否则他会不高兴的。所以,小乐从来没有出过国,但两百来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旗啊什么的,他小学的时候就认得很清楚了。

台湾郝明义的《越读者》将阅读和饮食相比: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而对于学校那些称为主食的教科书和教参书,郝先生认为,只能称为维生素A或者B。我们的孩子有许多是维生素吃多了,而需要长身体的各类食物却摄取很少,于是就营养不良。

我虽然没有那么科学合理地为小乐安排饮食,但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些补偿的事情。饮食均衡,才能强身健体啊。

我一直以为,历史和哲学能帮助我们认识未来。所以我也是有意无意地给小乐“填鸭”。

电视剧《三国演义》热播的时候,有个朋友刚好送来一套65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借着电视,我先大致给小乐讲一下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让他一本本地看,看到后来,小乐就给我们做老师了,关云长的大刀有多重,诸葛亮如何去借东风。

后来,《水浒》热的时候,我们还用老办法,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百单八将,他都能一个个地说出来。随着他读书的增多,我最后只好咬咬牙买下一套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二十册,意思很明白,如果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历史,就一定要读正史。当然,我自己也是要用的,遇到不明的地方,就认真地翻翻历史,而不是跟着电视剧胡扯。

至于哲学就更有趣了。我曾向小乐吹过这样的“牛皮”,说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相连的,只要你想联系。他就难为我:“那么怎样把我们楼下这棵树跟美国总统连起来呢?”我的回答是:“这确实可以联系的。首先,他们都是一定的物质,都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其次,他们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都以一种方式在生活或生长着。”第三、第四我接着忽悠,虽然很牵强,但我是在告诉小乐: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联性和相关性,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地湿了并不一定是下雨的结果,往地上泼一盆水地照样会湿的。这种思考方式大大打破了小乐原有的思考模式,他运用这种模式思考和写作文往往会出人意料。有一次,小乐甚至和我探讨地球爆炸后宇宙的格局问题,我大吃一惊:“你怎么可以这样思考呢?”他反问:“你认为地球不会爆炸?”

阅读有的时候并不需要一本正经。我们家里长年订有各类报刊。从小乐上小学起,我就给他订《微型小说选刊》、《少年文史报》、《小溪流》等,随着他的年纪不同而选择订阅,细数起来,不下几十种,现在,当然要看《三联生活周刊》什么的了,因为他完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教他学会独立买书。小乐很小的时候,我就向他传授买书的“诀窍”,这可是我个人的经验,别人不敢传授,自己儿子没关系的。我觉得,一是你希望是主食还是美食抑或是蔬果甜食,内容一定要有所选择;二是出版社我是很注意的,不是看不起小出版社,我大多选择京沪等地老牌着名出版社,因为他们出版的门槛高,一般不太会有次品;三是一定要看一下书的前言、后记、目录以及最后的版权页,那上面有很有用的信息。通过这些判断,再加上合理的价格和书的设计,你大致就可以选择一本书了。开始我是带着小乐买,几次以后,我们一起进书店,通常都是我给他规定:今天你可以买三百块钱左右的书,后面我就不管了,往往是他买的书,我也要拿来翻翻的。有一次他居然买了本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对小乐的读书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小乐问,对于读不太懂的地方怎么处理?我一向的原则是,一些地方读不懂没关系,爸爸也有很多书很多地方读不懂的,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就是了,连滚带爬地跳过去,读到最后可以再回过来读,总有会明白的时候。

小学六年级的古文选读,我倒不认为是维生素,而是美食。古文的关键是读和背,估计大家都知道,不多说。

拳打脚踢的散打时代,投稿,写小说前面我讲过了,小乐的作文,在他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基本不管了,这个基本不管,就是我不再一字一句地替他改,而是和他讲立意、讲结构、讲人物、讲语言。

小乐初一时的一天,世界环境日快要到了,他们老师又布置作文了。怎么下手呢?环境,这个范围太大,小乐显得很头痛。我知道,这样的思考是好事,他已经不满足一般的思路,想出点新。所谓出新,一是内容,一是形式,我问他:“你认为哪方面可以出新?”小乐说:“我想写世界各地人们的环保理念。”好的,但这个范围很大,内容难出新,只有想想巧妙的结构了。

小乐床头有一个地球仪。这时,小乐顺手把地球仪摸着快速转了几圈,哎,有了,我就用卫星来扫描地球,找四个点,写各国各地区人们的环保。我说,这个主意不错,操作也简单。于是,《一颗人造卫星的日记》就诞生了,他用拟人的手法,以卫星的口吻,写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欧洲、非洲四个地方不同的环保细节,再加几句引言、后记,文章就像样了。

小乐写作的“散打”时期,是他的习作经常在各个报刊投稿的时期。四年级的暑假,他在乡下爷爷家待了很长时间,回来后,看他的周记里有一篇《我晒黑了》,我觉得,他不写其他,只从晒黑着手,写他快乐的暑期生活,特别是他和爷爷一起做一些“体力活”,很有意思,既知稼穑之艰辛,又体味粒粒辛苦,真是件好事。于是我就鼓动小乐:《少年文史报》经常有学生的习作发表,你何不寄去试试?结果是,他的文章被放在显着位置发表,还得了12块稿费,他的语文老师也引以为荣。

有一年,大概是初二的暑假,小乐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后忽然心血来潮,他也要写一部类似的小说。小说可不是那么好写的,他冥思苦想,一会儿去查中文辞典,一会儿去翻英语辞典,又去看什么世界地理,折腾来折腾去,大约有一周时间,他的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终于“杀青”。对于他这一万多字的劳动果实,我当然要装得兴致勃勃,不管写得怎么样,都要给他高度的评价,因为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小说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他已经深知写作的难度了。那些写作前的准备,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是必需的。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在写武打小说、玄幻小说,打来打去,冤冤相报,男女情仇,南宗北派,这种写作过过瘾可以,但收获实在不多。

小乐高二的春节,我让他当了回作文老师。小乐的堂妹小越那时刚读初一,其他功课都好,就怕作文。年夜饭后,一家人围炉在等春晚,这时候他婶婶发话了,小越的作文不太好,请大作家指导一下。我一看情势难推,于是就近找了个话题。电视间有一幅为迎新刚换上去的窗帘,这个时候,窗帘是半卷着的,只显示上半截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有茂密青翠的森林、有草地、有人、有只露小半的池塘、有亭子——大作家开始出题了,请大家展开充分的想象,这幅画的下半卷会是什么图景?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描述为本幅画取一个标题。

为配合我的工作,大人们也都装着很认真的样子,一个个发言踊跃,思路也相当开阔,我见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就将下半截画缓缓展开,这个时候,场景不亚于拍卖会什么的,大家都屏声静气,都在检验自己是不是有比别人不一样的观察力。

这样的过程是很有趣的,待高潮下来后,我开始给小越布置作文题:“请把刚才的场景记录下来,并取一个标题。”接着布置,“小越的作文初稿写完后,交给小乐哥哥,小乐全权指导。”一石二鸟啊,我很得意。小越很麻利地跑到楼上开始作文,40分钟后,小乐指导。他叔叔很着急地问小乐:“小越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小乐很含蓄地回答:“还可以的!”这下,他叔叔放心了,他很相信小乐。

小乐后来如法炮制,指导小越妹妹,将文章修改好,通过E‐mail投到当地一家媒体,这个时候很多媒体都在刊载中小学生关于寒假生活的作文,结果是,小越的《早春》,开天辟地赚得了50元稿费。作文关就这么轻松地迈过了。

小越今年在重点中学上高三,成绩好得很。小乐则大学快毕业了。

“锦囊”四则

第一,长和短。小乐的作文一开始都写得比较长,因为我和他说过,作文就是说话,他记得很牢,说话不可能做到很简洁。一段时间后,我就告诉他,这段可以有,这段不可以有,为什么这个可以有,为什么这个不可以有,要看具体文章。

一梳一理,长文章就变短文章了。这就是作文书上说的剪裁和选材。如果你一开始就和他讲这些道理,一般的孩子肯定是云里雾里。

第二,角度小,角度新。小是新的前提,新是小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小乐的周记大多都能按照这个要求,题材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很搞笑,好看。

第三,修辞表达。把话讲通是语法,把话讲好是修辞。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效果完全两样。起初训练的时候,往往要具体到一句话。比如柯受良驾车冲黄河:1.58秒后,一条抛物线从山西的一端划到了陕西的另一端,跑车准确落到了预定的着落点。

第四,功夫在诗外。

天才“出炉”记

口述 刘晓华 周斌 整理 韩斌

2005年5月26日下午3时,美国纽约第66街,林肯艺术中心Walter Reade剧院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这里即将举行美国作曲家协会2005年度颁奖大会。

前排就座的都是当今美国作曲界的泰斗和名流。我和先生周斌被邀请为嘉宾,就座于他们之中。我的心情非常紧张,我们的儿子周天倒是神态自如,他已经是第三次到这里来接受颁奖了。

美国作曲家协会副主席Frances Richard大声宣布:管弦乐《九层宫》,获2005年度青年作曲家大奖,作曲者Zhou Tian!来自柯蒂斯音乐学院!大屏幕上打出了周天的笑脸。掌声响起,音乐响起!天儿他身着深色西服,走向颁奖台……

我泪眼蒙眬地凝视着站在舞台上、面带微笑的儿子,心中在呐喊:天儿,我的儿子,你长大了,你真是长大了……

——摘自天妈(刘晓华)日记

老师说,周天在班上排名20名左右,对学习要求可以再高一点。我不以为然,小孩子嘛,快乐第一,顺其自然吧

同类推荐
  •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生活在一个有患病父母的家庭,个人的事业已无暇顾及,生活的重心是如何照顾二老的生活的起居及看病养护。病中的父亲不通情理,无端的猜忌怀疑,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全家人的生活都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作者对自己几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追述,巨细无遗,尽情倾诉,展示了一种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
  • 光阴拼图

    光阴拼图

    时间跨度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描写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细节,像一幅幅光阴的拼图,情节细而不碎,以小见大,用碎片反应时代,在轻松的阅读里引起对旧时光的回忆。既有欢笑,也有反思。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乐意

    乐意

    《乐意》延续了王小柔所特有的“平民式幽默”,继续甩着闲话。关注的话题当然仍很百姓,很家常,如“咱们”里的“让钱烧的”阿绿买房记,再如“私事”中的冯冬笋真是被银行排着长队不多开窗口惹毛了,带着17万要求“都给我存成一块的”。
  •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北大学子美文·博雅之思

    本书是《清华学子美文丛书》中的一本,共收录40余位作者的近50篇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书中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幸福日子

    重生之幸福日子

    上一世带着憎恨、复仇的执念遗憾而亡,这一世执念不变,携着异宝重生。对于苏小北来说复仇不是一个死字能了结的,复仇的最高境界在于让敌人品尝身在天堂的滋味,只有享受过失去的时候才会更为疯狂,简曰求不得。
  • 乱世问鼎

    乱世问鼎

    天下崩析,宇内分离,五王裂疆;东北以“苍茫”为国名,西方以“漠”为国名,北方“临洋”,东方“赤炎”,南方“云辉”。云辉帝萧刚将薨,云辉国王爷萧云逸以24岁之龄被定为候选继承者之一,携家臣萧玉臣、友边飞鸿及30余随从从边城顺州城向国都云州城进发。路上遇世间冷暖,有悲欢离合,屡遇险境的他们是否能够活下来?见惯了尔虞我诈的他能否迈向自己的王者之路?而他又能否保持初心,不忘始终?
  • 穿越之蛊惑冷君:王妃跑路去

    穿越之蛊惑冷君:王妃跑路去

    _穿越之蛊惑冷君:王妃跑路去
  • 杀八方

    杀八方

    伪满时期,辽西。频频出现的针对日本人和汉奸的暗杀案件,引起了特高科的高度警觉。"杀此人者,杀八方"的字条成为了唯一的线索。日本人终于明白杀八方是一种捍卫尊严的信仰,杀八方是这块黑土地的图腾,是他们扑不灭的抗日烈火!
  • 情深物语

    情深物语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圆满,我想知道,属于我的幸福有多远?-----林梦语。
  • 雷诺皇朝

    雷诺皇朝

    “陛下,退位后你希望史书怎样评价您?”“结束了大陆的混乱纷争,带来了和平稳定,为他的人民留下了一个稳定的国家。”“那您有没有可以给您的人民所分享的精神和感悟呢?”“从为自己而活,到为自己爱的人而活,最后为爱自己的人而活!这才是世人应当追寻的大爱!”——摘自《陛下的炉边谈话》
  • 花开花落星

    花开花落星

    她是生活穷苦的贫民,她是众人瞩目的千金。她们的生活本应该是天差地别,她们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却因为一场让人大跌眼镜的校花选举开始了变化······一边是友谊,一边是利益,富豪千金的恶意指使,神秘暖男的热心帮助······这场以友谊为命的战争,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妖兽召唤师

    妖兽召唤师

    天戈,一个国家特级战员,在与东京美妇缠绵后离奇来到异世,并且成为一个地位低下的鼠人!于是,天戈反抗了,坚挺了,超越了,追击了……
  • 西游——最後的劫难

    西游——最後的劫难

    《西游》中,所描述的是原着中从未出现的劫难,发生在师徒西行取经之末,灵山脚下。真经在前,师徒五人几近正果,心绪行为、甚至性格,都以以往不同。悟空收住了‘心猿’,八戒更加善良可爱,沙僧、白龙也都加了戏份。最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唐僧,他成爲了整书中无可替代的一号主角,契合了张版《西游记》中‘贴近玄奘’的理念设定——强大的意志力和信仰力和人格魅力,加之对佛学、众生深刻的思考,取经团队的灵魂领袖人物。虽然这与原着中唐僧形象极大不符,甚至可说是彻底的颠覆,但对于我来说,确实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真正能够让几个徒弟,普度众生的伟大的师父。再者,文中对于原着所含“心”“讽”两个主题皆都作了延展性继承,也算是对原着致敬。
  • 屠天曲

    屠天曲

    大正王朝立国于三百年前,始于大正太宗,源于神器屠城萧。亡国于三百年后,亡于大正哀帝。时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四国为争夺中原战乱不休,塞外异族,前朝遗族各有算计。且看主角如何在这群雄并起之时,用那失传已久的屠城萧演奏那一曲屠天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