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8800000005

第5章 潮起潮落(4)

在歙县跑了三天,结果也只卖掉了100元。为了省钱,我每天只吃面条,不敢点菜。有一天实在馋得不行了,就点了一元钱的炒螺蛳。看来在歙县也混不下去了,我这才决定到杭州来。这之前也不是没想过来杭州,但我实在是没勇气来啊。我有不少大学同学在杭州,我怕让他们看到我这副落魄相,其实我这个人是很要面子的。

当时武林广场有个自由市场,我背着一袋珍珠项链向那些摊主推销。没想到这次更惨,推销了四天还没卖足100元。

一天,我在汽车东站的一家职介所认识了一个女孩,她见我想法蛮多的,就说,你索性来承包我们这家职介所得了。当时艮山门一带有不少职介所,生意都是蛮好的。所以那女孩这么一说,我就真的动了心。

女孩带我见了老板,那位沈老板一副精明的样子,他提出每月的承包费要1500元,要我先付半年。可我哪来那么多钱啊,只好跟他商量,能不能先交500,让我试做一两个星期。结果做了一个星期,果然就赚到了一千元。于是我退掉了在石桥租的住处,在职介所里摆了张钢丝床,打算好好地做这一行了。

这一段,大概就是后来当“猎头”的最初的试水吧。

身上有了点钱,我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了,感觉做职介接触的人层次太低,虽然能赚点钱,但没什么前途。后来几年我又尝试做过别的,平心而论我很努力,但也许是运气不好吧,始终没干出什么名堂来。

我急中生智,在和人才中心领导商量后,大笔一挥,把年薪8万的改成了20万,把1.2万的改成了3万

1997年7月,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乡镇企业报》的副主编,他说,我们广告部现在正需要人,不过没有底薪的,你要是愿意,就过来试试吧。

那个时候我很落魄,穿了件白衬衫,领口都是发黄的。刚到报社,连张办公桌都没有。为了联系广告,只好整天在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掏的都是自己的钱。打了几天电话,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又没了。就在我快绝望时,终于接到一笔2400元的广告,虽然是个小单子,但我已经很兴奋了。

局面慢慢地打开了,报社领导见我很勤奋,人也灵光,就给我找了个可以坐坐的地方。

前面说过,我这个人,对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当时乡镇企业发展快,“星期天工程师”应运而生。针对这个现象,我建议报社搞一个乡镇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协作网络。总编听了很感兴趣,当即表态让我搞这个项目。

结果运作得还算成功,企业和高校反响都不错,活动结束后报社还盈余了2000多元。报社领导很满意,后来成立科教部,领导就点名让我负责。这一安排,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一直到现在,我都从心底里感谢。

有一天,义乌一位号称“打火机大王”的黄老板打电话到我们科教部,想请我们帮助找一位精通胺纶包覆丝技术的工程师,我马上想到了上次活动中结识的某高校一位姓周的教授。一联系,还真巧,他们在上虞就有这个项目的试点,而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黄老板和周教授的合作很成功。作为酬劳,黄老板给了我2万元。这是我第一次尝到经营人才的甜头。

1998年上半年,报社成立浙江省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主要搞人才信息服务,还是由我负责。我找到了省人才中心,希望能和他们联合举办乡镇企业人才交流会。为什么不自己单独搞?老实说,一来是想借他们的名气,二来是想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

为了使这次人才交流会更有实效,我在会议期间策划了一个“高级人才交流会”。省人才中心很支持,专门从他们的人才库中精选了25名“高级人才”。我一看名单,差点泄了气:这些所谓的高级人才,年薪最高的开价才8万元,最低的只有1.2万元,这算什么“高级人才”嘛!我急中生智,在和人才中心领导商量后,大笔一挥,把年薪8万的改成了20万,把1.2万的改成了3万。

这次交流会很成功,有6名高级人才被企业正式聘用,最高年薪超过了20万。整个活动不仅没有亏本,还盈余了近2万元。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靠这些原始的办法,我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建起了一个拥有2万多名人才的人才库。

1999年6月,浙江省乡镇企业局并入省经委,我们《乡镇企业报》也面临着调整。于是,我借机注册了“浙江千里马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了真正的民营猎头公司。在本省,算是比较早的。

有意思的是,我还没有去“猎”别人呢,自己就差点被别人“猎”了去。

那次人才交流会成功举办后,人才中心就开始注意我了,他们多次跟我联系,希望我过去工作。可是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去,因为我想干点自己的事。

为了收集人才资料,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不瞒你说,我真是什么招数都想过。

平时,经常到人才市场门口去溜达,一旦有机会,就主动和那些“人才”搭讪。如果得知哪里在举办大型会议,就要想方设法混进去--会议材料中一般都有名单嘛。如果真的混不进去,就找到宾馆的商务中心,或者会场附近的打字店,把他们废纸篓里的废纸全部买回来翻找,因为会务人员很有可能临时到这些地方复印材料。还有一个很绝的办法,你们肯定是想不到的,就是花钱向名片店购买制作名片用的铝板,把名片翻印出来,再把有用的一张张地挑选出来登记造册。

就是靠这些原始的办法,我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建起了一个拥有2万多名人才的人才库。在有的人眼里,我们这些手段似乎是不上台面的,老实说,谁会心甘情愿厚着脸皮去干那些事啊,可是创业阶段嘛,要生存就要有手段,没办法啊。

2000年夏天,我在省展览馆办了场夏季人才交流会。随后,又针对高级人才应聘的时候都希望隐蔽一些的特点,在中北大酒店搞了一次浙江省中高级人才封闭式交流会。在筹备这两次交流会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一些麻烦。就说一件事吧。本来我已经跟一家报社谈好了这两次人才交流会的广告,协议也签了,广告款也付了,可是第一期广告见报后,第二期却迟迟没有按时登出来。原来是有人说,这个千里马人才服务中心是家民营企业,没有资格举办人才交流会的。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是好意,还是想让我去他们那边工作。

可我辛辛苦苦准备了那么久,把全部的资金都投了进去,豆沙都已经吃到嘴边了,怎么可能不办呢?民营企业没有资格举办人才交流会,谁规定的呀?

两次人才交流会最后还是如期举办了。有关领导知道我的不易,最后还是放了一马。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打心眼里感激人才中心的几位领导,更不敢忘记省人才协会徐天祺老师及众多前辈和朋友的扶持。

那个高级人才封闭式交流会办得特别成功,不少媒体还热热闹闹地炒了一把。但是随后,省里有关部门就出台了一个政策,民营人才中介再办人才交流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做猎头最怕的就是客户不能及时按合同约定付款,有人曾建议我打官司,我考虑来考虑去,最终还是放弃了

不能办人才交流会了,我赶紧转变工作重心,腾出更多的精力中介高级人才,做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猎头。

刚开始,人们对猎头公司还不了解。我去印名片,打字店里的小姐笑开了,说,猪头公司?你们怎么取这种名字?是专门做猪头生意的?我们跑到乡镇企业去,问他们需不需要找人才,他们说当然需要了。可一听说我们的服务是要收费的,就都摇头了。有的说,我们是在为社会解决就业啊,怎么还要向我们收费?有的说,给你们点劳务费也是可以的,但是哪有收这么高的费用的?

我们一般是按照该人才年薪的20%~30%收取费用的。这是行规,不是我自己随便定出来的。做猎头这行,你们想想可能花不了什么成本,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先不说做成一笔业务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单从看得见的成本上说吧,公司运作要成本、收集人才库要花钱、把人才约到酒吧或茶馆接触得买单……推荐人才后,还要定期回访沟通,帮助人才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这些都是要花费的。

所以做猎头最怕的就是客户不能及时按合同约定付款。大前年,有家企业委托我们物色班子。总经理的人选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相中了杭州一家专业市场的老总。接到我的电话后,这位老总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

是谁向你介绍的?那口气是很不高兴的。我用非常礼貌的口气,说了大致情况后,他才说,现在不方便,你回头再跟我联系吧。经过反复几个月的工作,最后总算成功了。这单业务,按照协议我可以拿到16万中介服务费,可是那家企业却只肯支付5万元,跟他们谈判了一个多月,最后才拿到了7万元。

还有一家企业,想从台商的企业里挖高级营销人才。他们找了一年一无所获,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上海一家台企找到了一位姓李的营销总监。可经过两个多月的接触,小李还是没有动心。后来,小李遇到了车祸,我得知情况后,赶紧把信息发给宁波那家企业的老总,让他赶去医院。这一招果然奏效,感动之余,小李接受了对方36万元税后年薪的邀聘。按协议,企业要支付我9万元的费用,这时他来跟我还价了,说给你5万吧,已经不少了。我当然不同意,就一直拖着。半年后,因为小李的管理方式伤到了一些老员工的利益,结果小李回到了原公司,我们6个月的辛苦也打了水漂。

当然气啰,很多人曾建议我打官司,可是我考虑来考虑去,最终还是放弃了。

原因嘛,一方面是猎头公司刚刚起步,打官司无论对我们公司的形象,还是对猎头这一行业的声誉都会有影响。另一方面嘛,刚刚起步的时候不够规范,很多业务都是口头协议的,就是打了官司也不一定会赢。况且我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打官司啊。

现在有很多企业老板,经常会在半夜里打电话过来,约我去喝茶喝咖啡,跟我聊他们遇到的问题,常常一聊就是一个通宵。这些服务都是不收费的,却特别费神。可他们是信任我才找我的啊,还不好拒绝的。而且,这也是潜在的客户吧。

其实我们已经不是在做单一的人才中介,而是在做与人才相关的沟通、协调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早已超过了简单的中介含义。但是现在行业的收费还不太规范,这样一来,公司的口碑虽然不错,效益却不太明显。所以今年我打算做一些调整,推出一些新的服务产品,一些企业咨询方面的业务也要考虑收费了。毕竟,我是在做一个企业,口碑和效益还是并重的。

私家侦探

口述 王 诚 整理 曹晓波

车子上高架,出绕城,又上快速,我们不近不远跟牢。这女人肝火蛮旺,咚咚咚就上了楼。

我这个杭州人,以前捧的是公务员的金边碗,浑身上下,却没有一点杭州人的安耽相道。2003年春天,几个吃刑侦饭的朋友一起喝茶,有人说,我们出来搞私家侦探好不好?我一听正对胃口。也有人反对,说这行当还没有开放,不来事的。我说啥叫改革?明文允许干了,还轮不到你了。要吃就吃头口水,吃好了,就是楷模,一放开,这个行业的标准就是我们。

说干就干,我就辞职了。

我学的是法律,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的事情,我晓得也应该悠着一点。所以,工商登记的名称是浙江猎鹰商务咨询公司,咨询什么?企业商业调查、个人资信调查,还有私人侦探、私人保镖、私人行踪定位。当然,前面两项是写在业务范围的;后面嘛,就是擦边球了。

“个人资信调查”是啥?现在买车买房,最方便的,信用贷款。信用怎么衡量?空白,没有具体条文,没有归口部门。我们利用掌握的资源,就钻这个空白。

要调查,就要跑出咨询范围了,这也是在法律的边缘上行走。

公司一成立,第一笔业务记得蛮清楚。一个女的,四十岁出头,戴阔边眼镜,一说话眼睛好往镜边上打量人。她说怀疑老公有外遇,又没有具体证据,只有老公手机上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电话号码。我一看号码,建德新安江的。我问她要我们做什么?她说查实号码的地址,查实持有人与她男人的确切关系。我说你还想不想夫妻和好?她说那肯定想的啰。想的,当然要“想”办法了。要不然,以后的日子两个人心里都搁牢的。我说,床上的证据是不收集的。这是“裙边”,滑出去就违法了。

我们拿了她老公的照片,星期五临下班,“泊”在她老公的单位门口。按这个女人的说法,每一个周末,她老公都有“活动”。那座大楼里的人走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男人出来了,上了一辆桑塔纳,一个人,也没有向家里的方向开。我说有戏了。赶紧掉转车头,跟在屁股后头。

车子上高架,出绕城,又上快速,我们不近不远跟牢。毛两个钟头,车子到了白沙镇。我们不敢跟得很近,不料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吃”了一只红灯。等到红灯过去,前面是一个转弯。再怎么看,没有一辆车子像的。

我说不急的。我们在镇上找了一家花店,我问,能不能代送鲜花?店里说可以的。我说地址不知道,只有一个电话号码,请你先联系一下,主人在不在家。

花店马上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的,她说鲜花是哪位送的呀?花工说送的人不肯说,想给你一个惊喜。那个女人蛮高兴,笑得电话外都能听见,痛痛快快报了某某花园某幢某单元四楼。

同类推荐
  • 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

    我曾像任何艺术家一样,期望通过种种美好愉快而意义非凡的事物,在这个创伤而笨拙的世间构筑一个小天地,并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因此我忠实坦诚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除了发些感慨之词,绝没有妄加臆想。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我上小学时就读过名为《金玉缘》的《红楼梦》。我拙于考据,拎不清几个名称出现的缘起始末,只想从文学性、书名学的意义上说一说。“金玉缘”云云,向通俗小说方面发展,它突出了薛宝钗的地位,不准确,因为全书一直贯穿着究竟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的悖论,困扰、撕裂灵魂的悲剧性矛盾。
热门推荐
  • 热门小菜精华

    热门小菜精华

    小菜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美味可口的小菜,即使只是一小碟。也能让人口水直流,挑动你我每一条渴望美食的神经!现在的小菜,不只是主菜上桌前的开胃菜而已,很多时候,更是非它不可、无它乏味的最佳主角!学好一手拿手小菜的好本领,不只居家料理能够变化如意,赢得赞赏,真的开起店来,这一盘盘独门绝活,更会是吸引客人的最佳帮手!
  • 守缘人

    守缘人

    司,乃是掌管掌控的意思,你见过姓司的人吗。相传世间的每个人在阴司都有一棵本命树,你此生命数,与你的本命树息息相关。相传在忘川河的中央有一座宫殿,宫殿之宽,非一日能及,里面尽是世人的本命树,而守护这座宫殿的人就叫守缘人······
  • 神魔时代

    神魔时代

    他是一个丢掉了最心爱妹妹的孤儿!他是掀翻整个杀手界的超级天才!他时而冷血,时而温柔,时而善良时而阴狠。他背负着神秘的使命,最终寻回自我,脚踏三界六道,纵横神魔时代。
  • 黑夜的挣扎

    黑夜的挣扎

    一个可歌可泣的草根奋斗。众生?理想?信仰?真的有命运吗,能人定胜天吗,成功还是失败?
  • 电武世界

    电武世界

    电武世界,以电为武,电武为尊,在这个充满着各种电符的世界,只有吸纳足够的电符,才会掌控强大的电之力,最终达到横走电武世界,主宰宇内的能力。既然不是天才,那就磨砺成天才;既然生在寒门,那就咸鱼大翻身;既然世界黑暗,那我就大放光明;既然天道不公,那我就毁天灭地;
  • 金口才全书·这样说话最受欢迎

    金口才全书·这样说话最受欢迎

    语言的魅力,谈话的技巧,幽默的风格,在各种场合十分重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谈笑风生,举止自若,会给人留下极佳的印象。然而如何做到,是每个人须要十分注意的。尤其是语言的魅力,胜于优雅的仪态。
  • 刺客信条:血契

    刺客信条:血契

    两个组织争斗了几百年,从十字军东征一直到现在。一个是为了守护人类自由的“刺客教团”,一个是严守秩序、铁腕至上“圣殿骑士”,十字军东征、文艺复新、美国独立战争、加勒比海盗、法国大革命……背叛、解放、成长、领悟造就了一代代的刺客大师,影中侍者:耕耘黑暗,服务于光名,我们是刺客!谨遵前人,恒古不变的信条: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 史上第一大掌教

    史上第一大掌教

    被强行掳掠到另一方宇宙的唐灏,为了活的能够舒服一点,他不断的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扩张着势力,他的目标是成为史上第一大掌教。
  • 下辈子我不爱你

    下辈子我不爱你

    他是当朝有名的王爷她是当朝无名的小妓下辈子我不爱你
  • 八国琉璃散梦师

    八国琉璃散梦师

    你已经死了七年了,却被缚在奈何桥上不停的赶路,只为了等待那个不可能到来的他吗?你说过不管我是否对于错,你都会喜欢我,你说谎了..烟青色的细雨里,她永远都记得之前灿烂的烟火,蟹壳儿色似的青衣,竹骨制的油纸伞,甜甜的棉花糖,除妖师温润和善的笑容,他对她挥手:不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