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9500000018

第18章 酶工程(1)

第一节 概述

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生物中存在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是由成千上万错综复杂的生化反应构成的,而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又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可以说,离开了酶,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生命就会停止。

酶不仅赋予了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你穿的牛仔裤,在生产时很可能就用酶处理过;你洗衣服时,用的洗衣粉中很可能含有酶;你喝饮料时,饮料中的甜味剂、酸味剂的生产几乎都有酶的功劳;你服的药片很可能就是酶或酶反应的产物。

由于酶的应用广泛,酶的生产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伴随着酶的生产与应用,酶工程逐渐发展起来。

一、酶的基础知识

(一)酶的概念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关于酶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食品生产和疾病研究等领域不自觉地利用酶。例如,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代,人们就会酿酒;在公元前12世纪的周代,已经能制作饴糖和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用曲治疗消化不良等。

直到19世纪初期,伴随西方国家对酿酒过程的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酶的存在和作用。1810年,Jaseph Gaylussac发现酵母可将糖转化为酒精;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提出酵母活细胞中有一种能将糖发酵生成酒精的物质。1878年,德国的库尼(Kühne)将其定义为Enzyme,原意为在酵母中。

1897年,德国化学家巴克纳(Buchner)兄弟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之后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这说明,酶在细胞外也可以催化。Buchner为此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已经认识到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酶的化学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是20世纪初期酶学研究和争论的中心问题。

1920年,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斯塔特在具有酶活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出蛋白质,于是作出了酶不是蛋白质的错误结论,宣称已经制成了不含蛋白质的酶的制备物。由于这种结论出自权威之口,人们信以为真,结果使对酶的研究推迟达10年之久。

1926年,美国化学家萨姆纳(Sumner)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得到结晶,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并通过化学实验证明是蛋白质。然而,当时萨姆纳在科学界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人们并不太相信他的结论,直到1930-1936年,Northrop和Kunitz得到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结晶,并用相应方法证明是蛋白质后,“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才被人们普遍接受。1946年,萨姆纳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世纪80年代,核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只有蛋白质才具有催化功能的概念。1982年,切克(Cech)等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rRNA时,首次发现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I型内含子剪切和外显子拼接过程可在无任何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证明了RNA具有催化功能。为区别于传统的蛋白质催化剂,Cech给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定名为核酶。

1983年Altman等人在研究大肠杆菌时发现,除去其蛋白质部分后,剩下部分RNA具有全酶的活性,在体外高浓度Mg2+存在下,也具有完成切割rRNA前体的功能。

为此,Cech和Altman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奖。

20多年的研究表明,核酸类酶具有完整的空间结构和活性中心,具有独特的催化机制,具有很高的底物专一性,具有生物催化剂的所有特征。“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RNA)”这一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知识拓展】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艾弗里及其理论

1944年,艾弗里等人提出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这一理论。由于威尔斯塔特的前车之鉴,害怕再受骗的科学界便不敢盲然唯这位权威而是从,迟迟不予认可。后来,随着对DNA化学本性的足够了解,特别是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和蔡斯(M.Chase)证明了噬菌体DNA能携带母体病毒的遗传信息到后代中去以后,科学界才终于接受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理论。

当时曾有人提议艾弗里应获这种最高奖励。但鉴于科学界对其理论还抱有怀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为推迟发奖更为合适。可是,当对他成就的争议平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准备授奖之时,他已经去世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只好惋惜地承认:“艾弗里于1944年关于DNA携带信息的发现代表了遗传学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就,他没能得到诺贝尔奖金是很遗憾的。”

播种苦果的是已故权威威尔斯塔特,而蒙受苦果之害的是在世权威艾弗里。“威尔斯塔特的错误幽灵使基因的研究又拖迟10年之久”。

(二)酶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结构和性质的改变;(2)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但酶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又有其不同之处:

1.催化效率高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非生物催化剂高107-1013倍。如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若用铁离子作为催化剂,反应速率为6×10-4(mol/mol催化剂);若用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速率为6×106。

2.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酶对底物及催化的反应有严格的选择性(专一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这种对底物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性。如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脂肪酶只能水解脂肪、而淀粉酶只能作用于淀粉。

3.反应条件温和

酶催化反应不像一般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可在较温和的常温、常压下进行。

4.酶易失活

酶是生物大分子,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高温、强酸或强碱、重金属、紫外线、剧烈震荡等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都能使酶丧失活性。同时,酶也常因温度、pH的轻微改变或抑制剂的存在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

5.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节控制

酶的催化活性是受到调节控制的,这是酶区别于一般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特性。酶在体内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和控制,不同的酶调节方式也不同,包括抑制剂的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共价修饰、激素控制等。结合酶类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金属离子有关,若将它们除去,酶就会失活。

二、酶工程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在酶的生产与应用过程中,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在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得到命名。它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以及在工农业、医药卫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酶工程作为生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受到生物化学、生物化工等工作者的重视,也日益受到其他各领域内研究者的关注。

一般认为,现代酶工程技术始于20世纪40年代日本采用深层液体发酵技术大规模成功生产α-淀粉酶。20世纪50年代,采用葡萄糖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产葡萄糖新工艺研究成功,取代了原来葡萄糖生产中采用的高温、高压酸水解工艺,使淀粉的得糖率由80%上升到100%,这大大推动了酶在工业上的应用。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和酶分离纯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酶制剂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医药等生化过程。

20世纪6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的诞生,使酶制剂的应用面貌焕然一新。固定化技术改善了酶的稳定性,使酶在生化反应器中可以反复连续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酶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1969年,日本的千烟一郎首次在工业生产规模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连续生产L-氨基酸,开创了固定化酶应用的新局面,实现酶应用史上的一大变革。

20世纪7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迅猛发展为酶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极大地推动了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人将酶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称为生物酶工程(即高级酶工程),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2)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定点改变酶结构基因(突变酶);(3)设计新的酶结构基因,生产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性能稳定、活性更高的新酶。与此对应,化学酶工程(即初级酶工程)主要研究酶的制备、酶的分离纯化、酶与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修饰、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

随着酶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应用的迅速发展,酶工程也在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目前,从自然界中发现和鉴定的酶已经超过4000种,但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量的自然酶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酶脱离其生理环境后极其不稳定,且酶的分离纯化工艺过于复杂、成本过高。为了更好地应用酶,通常可以采用自然酶的化学修饰或采用酶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手段,改造自然酶产生修饰酶甚至是自然界不曾存在的新酶,这使得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逐渐得以扩大,内容也日渐丰富。

第二节 酶的生产

酶的生产是指通过人工操作而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目前,可以从动植物原料中直接提取分离酶,也可以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酶。前者虽是最早采用且沿用至今的方法,但具有原料来源有限、成本高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后者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因此,生产酶的主要方法还是生物合成法,其中以微生物发酵法为主。

一、酶的来源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早期,酶的生产主要以动物、植物组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纯化而得到。直至今日,有些酶仍采用提取法生产,如从菠萝中提取菠萝蛋白酶,从木瓜乳汁中提取木瓜蛋白酶,从胰脏中提取胰蛋白酶等。

动植物原料的生产周期长,来源有限,并受地理、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低,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一般不易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许多传统的酶源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对酶的需求。

理论上,酶和其他蛋白质一样,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来生产。事实上,也有了化学法合成酶的例子,如1969年Gutte和Merrfield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含有124个氨基酸的活性核糖核酸酶。但是,化学合成的反应步骤多,一般只适用于化学结构清楚的短肽的生产;此外,还要求合成的单体纯度很高,这样成本就高。目前的发展,距人工合成氨基酸残基数目高达100以上的酶蛋白的目标还很遥远,更谈不上工业化生产。

工业上大量的酶是采用微生物的发酵来制取的,一般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选育出所需的菌种,让其进行繁殖,获得大量的酶制剂。在目前1000余种正在使用的商品酶中,大多数的酶都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酶具有诸多优势:(1)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是农作物的500倍,比家畜快1000倍。(2)微生物培养方法简单,所用原料大多为农副产品,价格低廉,成本低。例如,同样生产1千克结晶的蛋白酶,如从牛胰中提取要1万头牛的胰脏,而微生物仅靠数百千克的廉价农副产品,几天便可生产出来。(3)微生物菌株种类繁多,酶的品种齐全。(4)微生物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可通过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培育出新的产酶量高的菌株。

二、酶的生产

含酶原料的获得

1.动植物原材料

动植物材料作为酶源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目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动植物原料一般直接采集,采集时要注意动植物原料的种属、发育状态、生物状态等,这些方面对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生产药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采用动物血为原料生产的比植物来源的抗原性要小;生产凝乳酶要采用哺乳期的牛、羊和猪的胃等;生产木瓜凝乳蛋白酶要采用未成熟的番木瓜果实,而不是枝叶等。

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为含酶原料的获得提供了又一条途径。将动植物细胞置于人工控制条件的生物反应器中培养,通过细胞的生命活动,得到人们所需的酶。如通过植物细胞培养可以获得超氧化物歧化酶、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等酶的生产原料,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可以获得胶原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的生产原料。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化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化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新课程疑难问题解析

    新课程疑难问题解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制订高中培养目标时,更加关注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改变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建立基于学习领域的、充分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努力使课程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徽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徽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是一种必不可缺的书写用品,更是举世无双的文化艺术品。墨的产生和发展堪称历史悠久,并且和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紧密相连。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腹黑狐狸:别惹本小姐

    腹黑狐狸:别惹本小姐

    她是22世纪的异能者杀手,一朝穿越,竟成君府的怪物外加废物三小姐。怪物?不过是拥有一条尾巴和一双奇怪的眼睛,还会变身罢了;废物?看本小姐如何逆袭,成为绝世鬼才,亮瞎你们的狗眼。一次被迫,她变成小狐狸,意外遇见高冷腹黑的他。”啧啧,一只受重伤快死了的废物灵狐。“她瞬间暴怒,一口咬伤了他……历经重重磨难,本以为会永远在一起,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书叙汉武帝时,洛阳结义四兄弟:马俊、柳絮、包刚、郝联。先是,马俊因打死强抢民女之豪强,逃亡丹凤山落草,得鬼谷子门徒传授三合剑。武帝公主彩球招亲,正中柳絮。奸相屈忠成令其子屈方假冒驸马,逼使柳絮出逃……
  • 至尊邪宠:狂妃倾天下

    至尊邪宠:狂妃倾天下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身患绝症,想借助天雷重生。但是谁能告诉她,她怎么会跑到古代来的,还是个超出她接受范围的!!!只是,睁眼看到一群穿着古装的人一脸鄙夷的看着自己是怎么回事?...堂堂相府千金,说是废材?丑女?米虫?白痴?...天雷之劫后笑傲天下——欺负过洛冉汐的,她一个也不会放过。该死的,就不能活着;还活着的,就该去死...她本是柯洛寒,如今成为落染夕,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是她前生欠下的债...“她经历了那么多,是不是该由我来保护她”...单纯的报复,半路杀出一个孩纸,什么情况?!——“哇,娘子好厉害”“小孩,不许叫我娘子!还有,滚开”某女一脸黑线,这萌娃娃谁家的,看见她...?!叫她娘子?!...他跟着她做什么!...冷酷如她,杀伐如她,梦幻如她...妖孽是他,萌宝是他,霸道也是他...最终某女要哭了——“混蛋,你手往哪放?!”“娘子,我们洞房吧”...情节虚构......
  • 青年创业致富实用指南

    青年创业致富实用指南

    《青年创业致富实用指南》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实现一生的辉煌、实现人生的辉煌、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潜能、形成自己的创业优势、因人而异的创业路、从小事做起、创业问题的解愉之道等。
  • 军营童话

    军营童话

    和平时期创作军事题材类小说,对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旅作家来说具有挑战性。如何另辟蹊径,既紧扣时代主题,又体现军营特色,是创作军事题材类小说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者从女军人特有的视角,避开英雄、远离圣贤,以平静而细腻的笔调描绘出了主人公对亲人的孝、对朋友的诚和对事业的忠,突显了新世纪新阶段军人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对人生的思考……《军营童话》没有提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但透过“平淡”的军营生活能使人们感受到打赢未来战争的坚强信心;她没有耗费过多笔墨描述精彩刺激的战争场面,但紧贴新时期军队历史使命勾勒出了热火朝天的军营气象;她没有煊染更多生离死别的感人场面,但细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同样能拨人心弦。
  • 星空下的魔法师

    星空下的魔法师

    皓天为了履行与恋人的约定,不惜燃烧灵魂换取短暂的重生。当皓天回到恋人身边时,发现一切都变了,但她收回他的灵魂时,发觉他竟是他,昔日的骑士,未来的魔法师,带着传承来到异世界,这是个剑与魔法的世界,而他?便是这里的主宰...
  • 鹿校霸是我家的

    鹿校霸是我家的

    爱情只是你爱上了我,而我,直到最后才能明白我是爱着你的
  • 陈楚歌进步记2

    陈楚歌进步记2

    陈楚歌考入安中市市委秘书一科,一到任就陷入了本科室以及整个市委办的人事斗争中去了。好在他有老领导——原龙山县委书记,现在的市委秘书长黄建功的支持,总是能在别人的攻击下最终化险为夷。他的前妻田小曼不甘心地追到安中,想跟他重修旧好。而安中市著名美女主持文倩、黑老大王智的妹妹王蓉、陈楚歌大学初恋女友潘冬香等也纷纷出现,这些女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令陈楚歌焦头烂额。安中市委组织部施部长父亲去世,陈楚歌在丧礼过程中的能干和才华引起了施部长的注意。而陈楚歌和他的女儿施筝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交往。
  • 古邪

    古邪

    有一种人,善于抓住机会,并且把每一个机会,都当成救命稻草一般的抓着,宁死也不放手。待到时机成熟,便会一飞冲天。庄严从得到了万古大帝的记忆那一刻开始,就死死的抓住了这个根草,并且一步步积累,最终一飞冲天。于是,他立于虚空,面对数万强者,白衣染血,却疯狂呐喊“你们都有罪,该死!”脚踩百万骷髅,却悠悠自语:“我有罪,但是,该死的却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