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好就有幸福的滋润。人生没有爱好,内心就会感到空虚、寂寞,生活变得单调、乏味。要想生活中有幸福的滋润,就要有兴趣和爱好。寂寞时,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与文字交流是一种享受,还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烦恼时,听听音乐,能够放松心情,为精神减压;忙中偷闲,运动一下,汗水可以冲淡不愉快,还能够强身;种点花草、养几条金鱼,增添生活情趣。总之,有爱好的人,自我调控能力强,一遇不开心的事,就会通过自己的爱好来释放情绪、转移目标、分散注意力,从而多获得一些幸福。
有宽容就有幸福的广度。现在,喜欢养狗的人比较多,他们为何喜欢,说是狗乖巧、漂亮、有趣、会逗人玩,还会当家庭安全卫士……而我认为,狗为何对主人忠心、撒欢、讨好?
是主人先忠于狗,给它好吃好住,给它经常洗澡、梳理、抚摸,还常陪它说话、散步、逗乐等。正因为人对狗先宽容、忠心、爱护,所以才得到了狗的忠诚和友好。如果人不善待狗,狗就不会善待人,甚至还会咬人、害死人。人与狗相处如此,那么人与人的相处更是如此。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对你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人际关系和谐,就会减少心灵包袱,拓宽人生幸福领域,成就自我,快乐自我,幸福自我。
总之,“五有”之人幸福多。
成功的三大要素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现实是残酷的,人生是艰辛的,成功不可能随手所得,甚至经过一番拼搏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
为何?涉及诸多因素,难以用简单的篇幅道明说清。但本人认为成功离不开三大要素,下面就此谈点愚见。
思想——是决定成败的先决条件。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难以想象的力量,它对人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中国有句古训:纨绔子弟少英豪,穷人孩子易成才。
名门、富豪家的子女与穷人家的孩子相比,更具备成功的外部条件,为何出现反差?关键是内因,即思想在起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名门和富家子女不愁吃穿,不怕没钱花,容易产生安逸思想,贪图享受,往往不愿再去艰苦拼搏,从而被成功淘汰出局。而穷人家的孩子由于生活贫困,思想上容易产生改变命运的想法,从而促使他们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所以成功往往向他们招手。这两方面的人物,从古到今,比比皆是,无须再言。
高度残疾的张海迪、保尔·柯察金、霍金等人,他们为什么比健康的人活得更有出息,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他们思想上不怕任何困难,并作好了迎接一切厄运挑战的思想准备。这就是取得成功的强大内动力,这就是开启智慧、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法宝。
智慧——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具有奋斗思想的同行,在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何有人成功,有人会一败涂地?这就是智慧在起作用。智者,选择人生奋斗目标时决不盲目,而是脚踏实地,审时度势。在奋斗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办法和能力及时解决,突破困境。更有人会未雨绸缪,提前采取对策,掌握主动权。缺乏智慧的人,往往制定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工作中缺乏预见性,一旦遇到问题,只会被动应付。自己无水平、能力解决问题时,还会产生埋怨情绪、抱怨别人等,结果以失败告终。
智慧来自哪里?除先天的遗传外,主要来自后天的努力学习。从学校的课堂上积累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培养一个会正确判断、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头脑。从工作实践中学,不断积累新知识、新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从社会综合大学里学,向他人学、向同行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己所用。功到自然成,日久出智慧。
坚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何谓“坚忍”?就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地工作,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恒心和毅力。小猫起先为何钓不到鱼?因为它老是三心两意,缺乏坚持力。中国原来有一种农药叫“六六六粉”,此名是为了纪念这种农药是经过666次试验才获得了成功。孔子为何成为大圣人?因为他一直为目标奋斗,就是到处流浪、被人污蔑为“丧家犬”之时也毫不动摇,不放弃自己的治国主张。中国的长征,艰苦卓绝,但红军以胜利告终,名震世界,彪炳史册,为何取得巨大成功?就是面对敌人炮火的围追堵截,毫不动摇,继续前进;面对草原、雪山挡住去路,毫不动摇,继续前进;面对滔滔大渡河、冰冷的铁索,毫不动摇,继续前进……“坚忍”是可贵的人性,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坚忍”支撑,人往往难于成功。
树立正确的思想,并以此指导行动,只是取得成功的良好开端;拥有良好的智慧,只是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路程;只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始终如一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取得彻底的胜利。不管小事大事,还是小人物大人物,都是如此。
当然,成功也离不开机遇,但关键还是取决于自己。有人早已高度概括,一语道破玄机: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如果没有用正确的思想来支配行动,没有用智慧来武装大脑,没有用恒心和毅力去拼搏,就是机遇来到自己面前,也无能力去抓住,只好让机遇擦肩而过。如果完全准备好了,机遇来时就有能力紧紧抓住它,成功就会离自己不远。
是金子,总会有闪光的时候。
理想之“五性”
理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但理想的树立、追求、实现决非易事。本人有话想说,即理想之“五性”。
理想要合理性。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根据注释,可以讲每人都有理想,不同的是内容和大小。理想能否实现,涉及多方面,设计得合理至关重要。设计理想,好高骛远,脱离主客观实际,就会成为空想和幻想。
所以理想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客观情况来量身确定。理想合理了(主观愿望与客观需求达到了统一),并始终不渝地朝这个理想的目标去奋斗,理想往往就能实现,无数的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不用我多言。
理想无好坏性。理想有大小,但无好坏之分,只要合理、有用,就是好理想。包起帆,17岁当装卸工。他看到工人们在装卸、吊运时,稍有不慎,原木从空中落下,机毁人亡的事故不断发生时,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制服“木老虎”。可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此,他买了《机械制图》、《钳工基础》等书籍,下班后拼命地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最终想出办法制服了“木老虎”,成了“抓斗大王”。他连续六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还被评为全国劳模等,获得了一系列光荣称号。全国劳模徐虎是水电工,李素丽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他们无远大理想,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为他人做好服务,结果成为不平凡之人。从古到今,许多不平凡之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
“平凡出伟大”,是从实践中高度总结概括出来的。
理想有阶段性。人生无平坦大道可走,远大理想不是一次实现的,而是从小到大分阶段树立,靠不断奋斗才能实现的。王永庆,童年时经常三餐吃不饱、衣服破烂。小学毕业后在米店做小工,为了有口饭吃,所以格外珍惜工作。后来自行开业,在居民区弄堂里做卖米小生意,希望以此养家糊口。他用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好,他的理想也随之增大,成了“塑胶大王”。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16岁放弃学业,去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塑胶厂当推销员,人家工作8小时,他16小时,天天如此。为此,18岁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他再忙也坚持到夜校进修,充实自己。经过短短几年锻炼,22岁就辞去总经理一职,自立门户,尝试创业。从此,李嘉诚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理想越来越大,实业越办越兴旺,成为香港首富。王永庆、李嘉诚的理想,都是从找一份简单的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希望开始的,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大、做强,其他许多成功者的经历也是如此,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人生无捷径可走。
理想的关键性。许多人都有理想,但真正实现的人不多,关键是缺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铁之所以成为钢,那是经过千百次的淬火、锻打而成的。宗庆后、马云、张瑞敏等企业家,为何能做大、做强企业?除了管理智慧等因素外,主要靠的是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孔子为何成为大圣人?那是他面对人生的一次又一次折磨、挑战时,从不退缩,终身学习,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推销他的儒家思想。领袖毛泽东的“创业”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井冈山上,革命火种即将熄灭,他却高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率领大军毅然北上;长征路上,面对生死存亡之考验,他毫不动摇;面对亲人被对手一一杀害,壮志不改;面对日、蒋、美三大强敌,指挥千军万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缔造了新中国。
理想无年龄性。自古英才出少年。青少年血气方刚,充满理想,并为之奋斗,取得成功,这样的人举不胜举。但自古至今,树立理想、实现理想无年龄性,有志者事竟成。姜尚80岁遇文王,拜相治国;齐白石,27岁正式学画,56岁后突破自我,转变画风,成为艺术大师。而今的马广福,是黑土地上的地道农民,从小酷爱唱歌,但无机会登台。56岁走上“星光大道”,成为月冠军。四川黔江区太极乡农妇邬良英,上过两年小学,浑身是病。2007年,61岁的她第一次看到了电视,看完一档美术电视节目后,突发奇想,找来孙子的彩色笔和美术本,画了一幅《母爱》,受人夸奖后,从此一发不可收。2008年,她在电视上看到卢浮宫,觉得非常好看。第二天,她拿300元买来一台小型切割机,走了一公里路,从山上背回一块两头翘的石头,花费四个通宵,雕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此后她改用水泥与石灰粉混合的方法雕像,白天家务、农活一干完,她就投入到雕塑之中。创作出百余座雕塑后,深得有关专业人员赏识,并为她举办了一次展览,人们纷纷惊叹,称她为“中国农村的梵高”。我们湖州南浔镇上有位小学老师叫张蕴绍,她60岁退休后开始拜师学写诗,今年84岁,已出版三本诗集。
现在不少年轻人一结婚就不再有理想,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年幼的子女身上。一到50岁,就好像人生已成定局。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有理想,并能实现理想。朝阳可以闪耀光辉,夕阳也可以点亮人生。